APP下载

小学生太极拳桩功游戏设计八例

2022-07-06武冬闫晓朋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红方太极拳水平

武冬 闫晓朋

编者按: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认真梳理武术、摔跤、棋类、射艺、龙舟、毽球、五禽操、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并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机制,形成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体系”,并要求“加强宣传推广,让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在武术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方法引导学生学练,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本刊邀请北京体育大学武冬教授结合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翻子拳等拳种的特点,设计了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方法,以期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创新武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思路,更好地开展武术教学。

太极拳桩功游戏依据太极拳的运动思想,采取太极拳推手方式,结合武术运动的弓、马、仆、虚等基本步型,创编游戏,在“比稳、赛灵、增智、明礼”中健身益智、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规则意识,让学生体会太极文化,享受运动乐趣,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学习传统体育兴趣,养成运动习惯。

一、“稳如泰山”

适宜水平段:水平一至水平三。

练习目的:锻炼身体的平衡稳定能力,以及灵活转化、不抗力、重柔化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动作要求:弓步扎根,2名学生1组配合练习。一方弓步,身体直立,双手背后。对方用手掌从不同方向推其躯干部位(图1-1)。

图1-1 弓步扎根

游戏方法:采用三局两胜制游戏竞赛,每局30s。红方(左)手掌在推的时候不能离开蓝方(右)身体。在规定时间内,若蓝方身体弯曲变形,或脚下移动,则红方获胜。若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决出胜负,则判为平局。

教学建议:在推的时候,手掌作用于对方身上的时间长短、方向不同决定练习难度不同。可根据练习者身体情况适当限制或放开要求,以调整练习难易程度。

注意事项:被推一方要保持身体中正直立,弓步站稳。推的一方持续用力,不能采用击打或拉拽等方法。

拓展练习1:上善若水(躯干化力)。2名学生1组配合练习。蓝方(右)弓步,双手背后或曲抱于腹前。红方(左)用单手或双手推对方肩、胯、膝等不同部位。当红方推来,蓝方就相应转化力向,保持自身的平衡稳定(图1-2)。游戏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30s。蓝方手臂固定不能张开,靠腰胯、躯干的旋转折叠,以柔化解红方的推挤,维持自身平衡。红方推蓝方躯干固定或不固定部位,以破坏其重心,蓝方若出现脚步移动、跳动或倒地,则红方获胜。

图1-2 躯干化力

教学建议:推人者采用单手推击,固定某个部位时相对难度较低,如采用双手推、增加被推部位,则难度增加。

注意事项:推人者以手掌推击,力度适宜,不可击打、拉扯。

拓展练习2:金鸡独立(提膝推化)。2名学生1组面对面站立(以左脚独立为例),两掌相对,约两臂间距。右脚抬起,脚底贴在左膝关节内侧(图1-3)。游戏采用三局两胜制游戏竞赛,每局30s。双方用手掌推、拨对方躯干或上肢,任一方右脚离开左膝关节,或左脚发生跳动,则对方获胜。第一局无限制攻防双方,即自由互攻;第二局红方(左)主动进攻;第三局蓝方(右)主动进攻。

图1-3 提膝推化

教学建议:根据练习者身体、年龄等情况,通过单足支撑坚持的时间长短改变游戏难度。

注意事项:右脚底贴在左膝关节内侧不能落下,支撑腿可屈膝缓冲,也可允许有小范围移动,但不可以出现跳动。手掌可以推或拨对方躯干及上肢部位,不能撕、拉、抓、打对方身体其他部位。左右腿可交换进行。

二、“一马当先”

适宜水平段:水平一至水平三。

练习目的:锻煉学生的下肢肌肉耐力,增加身体的控制能力,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力和身体的灵敏性,强化武术基础步型。

动作要求:马步对推,2名学生1组面对面站立,双脚开步略宽于肩,双腿屈膝半蹲成马步,身体保持中正不偏移。2名学生的间距以双手立掌、手臂伸直、向前平推时手掌相贴为宜。手指不可抓握、拉扯对方身体或衣服(图2-1)。

图2-1 马步对推

游戏方法:采用三局两胜制游戏竞赛,每局30s。2名学生手掌相接,持续用力推对方,以推动对方使其失去平衡,出现除双脚外任何身体部位着地,以及出现一脚或双脚移动、脚跟离地者为负。第一局采取无限制攻防双方,即自由互推;第二局红方(左)主动进攻;第三局蓝方主动进攻(图2-2)。

图2-2 闪化对推

教学建议:根据练习者不同的年龄和身体素质水平等因素,调整屈膝下蹲成马步时重心的高低程度,马步蹲的越低,锻炼的强度和难度就越大。

注意事项:修剪指甲,防止劈裂或抓伤对手,穿宽松舒适的运动服,保证下蹲成马步时动作不受影响。

拓展练习:随曲就伸(弓步拉推)。2名学生1组面对面站立,(以右手为例),间距以手臂伸直后右手握住为宜。2名学生同时撤左腿成右弓步,左手放于身侧或背到身后,可以用拉、引、推、送等方法破坏对方的重心(图2-3)。游戏采用三局两胜制游戏竞赛,每局30s。2名学生相握的手不能脱离,手臂屈伸用力对抗。使对方出现脚步移动、跳动或倒地,而自己保持稳定,脚步不动者获胜。第一局无限制攻防双方,即自由互攻;第二局红方(左)主动进攻,第三局蓝方(右)主动进攻。

图2-3 弓步拉推

教学建议:根据练习者年龄和身体素质水平等不同,可通过调整弓步幅度大小、身体重心高低、双脚间距等,改变锻炼强度和难度。

注意事项:不佩戴饰品,避免伤及身体。对抗过程中不能用肩靠、头顶等攻击对方身体。

三、“我守我疆”

适宜水平段:水平二至水平三。

练习目的:增强身体本体感觉的平衡能力,锻炼防身能力,培养自我保护意识。体验太极拳推手的挤靠功夫。

动作要求:圈内靠挤,2名学生1组,划定直径为1米的圆,2人背靠背站在圈内,手臂叠放于腹前,用后背把对方挤靠出圈外(图3)。

游戏方法:采用三局两胜制游戏竞赛,每局30s。通过后背挤靠,使他人出圈,最后留在圈内者获胜。第一局无限制攻防双方,即自由互攻;第二局红方(左)主动进攻;第三局蓝方(右)主动进攻。

教学建议:可选择不同直径大小的圆圈,圈越小、对抗性越强。也可以让不同人数进行,直到圈内剩1人为获胜。人数越多对抗激烈程度越高。

注意事项:上肢手臂贴紧躯干不能张开,不可用手或肘推、拨、拉、拽、顶、撞等。下肢膝关节可以弯曲缓冲,但不可以有提膝、蹬踹等动作。通常男、女生分开小组练习,身上不能携带锐器。

四、“力拔山兮”

适宜水平段:水平二至水平三。

练习目的: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灵敏性,提高腰髋和腿部的柔韧性,体会太极拳“中定”的稳定力。

动作要求:仆步拔河,2名学生1组面对面并步站立(以右腿为例),手臂伸直,十指半曲、双手扣握。2名学生各向右侧迈开1步,右腿屈膝下蹲侧身成仆步(图4)。

图4 仆步拔河

游戏方法:采用三局两胜制游戏竞赛,每局30s。双方均匀、持续用力拉对方,一方出现除双脚外任何身体部位着地或脚步移动,则对方获胜。第一局无限制攻防双方,即自由互攻;第二局红方(左)主动进攻;第三局蓝方(右)主动进攻。

教学建议:根据练习者不同的年龄和身体素质水平等因素,改变仆步的幅度大小,仆步屈膝腿越低,双腿间距越大,锻炼的强度和难度就越大。也可以根据学生实力选择不同体重级别的对手进行挑战。

注意事项:双手扣握,不可故意松开。不佩戴饰物,避免伤害事故。

五、“迅雷出击”

适宜水平段:水平一至水平三。

练习目的:提升视、听觉和神经系统灵活性,锻炼身体控制力和柔韧性。

动作方法:虚步占中,2名学生1组,也可多人游戏。练习者在圈外原地并步闭眼站立准备。听到指令,迅速完成虚步动作,并且一脚踩在圈内(图5)。

图5 虚步占中

游戏方法:左、右两侧依次或随机进行,根据双方完成虚步动作的重心高低、速度快慢评判胜负,三局两胜制。第一局,双方身在“圈外”,以原地并步闭眼站立作预备状态,听裁判口令“左”,双方睁眼并以最短时间内完成左虚步,左脚落在圈内和重心更低者获胜;第二局换“右”侧进行;第三局要求双方背对并步闭眼站立,不限定“左右”方向,随机完成、方法相同。

教学建议:可根据练习者不同的年龄和身体素质水平等因素,通过是否闭眼和背對等条件调整练习难度。

注意事项:充分热身,注意力集中。

六、“太极雕塑”

适宜水平段:水平一至水平二。

练习目的: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控制能力,培养形象思维,提高对太极拳典型动作的理解掌握。

动作要求:奇拳怪招,2名学生1组,1人放松站立,另1人搬动其肢体,随意摆放成太极拳中的典型拳式造型,如白鹤亮翅、左右蹬脚等。被摆动的人要根据对方意愿控制自己身体,完成相应动作,双方交替进行(图6)。

图6 太极雕塑

游戏方法:采用三局两胜制游戏竞赛,每局30s。被摆动的一方要控制身体,做到放松不抗力,随意被对方摆动,完成各种动作造型,按是否能够完成动作判定胜负。

教学建议:动作练习的难度在于动作幅度大小,支撑单脚还是双脚,身体柔韧性等要素。或按照太极拳中的拳势或者夸大动作造型,摆动作像雕塑一样,摆出好看、有趣、独特的造型。

注意事项:充分热身,防止受伤,衣着宽松舒适。

七、“一决高低”

适宜水平段:水平一至水平三。

练习目的:锻炼下肢肌力和平衡稳定性,强化不同重心高度下的身体控制,体会太极拳下盘扎实的功夫。

动作要求:虚步升降,2名学生1组面对面站立,直臂对拳测定距离。听到预备指令,双方向前迈出1步,脚跟抬起、脚尖点地呈虚步状态(图7)。

图7 虚步升降

游戏规则:双方虚步预备,听到“高、中、低”的口令,支撑腿由直到屈、由高到低,依次完成“高、中、低”3个层级。每个层级状态保持3~5s,出现支撑脚移动、跳动或身体触地则判定负。比较双方完成动作的规范性、平衡能力、不同高度,三局两胜。

教学建议:根据练习者不同的年龄和身体素质条件等因素,循序渐进适量安排练习的强度等运动负荷。

注意事项:保持合理距离,不能推、顶、撞影响对方。

八、“扭转乾坤”

适宜水平段:水平一至水平三。

练习目的:锻炼身体协调和平衡稳定性,强化不同重心高度下的身体控制力,体会太极拳和谐统一、合作共进的内涵。

动作要求:歇步旋转,2名学生1组面对面站立,直臂对拳测定距离。听到预备指令,双方同时转身背对,按口令进行“手、肩、腹”不同体表身位高度的旋转歇步击掌练习(图8)。

图8 歇步旋转

游戏方法:双方背对开步站立,随机发令“我们一起拍拍(手、肩、腹)”。双方脚不动,身体向后拧转,在“头顶高度”“肩膀高度”和“腹前高度”完成击掌。根据双方完成动作的速度、规范程度评判胜负,一方出现支撑脚移动、跳动或身体触地则判定对方获胜。不限定左右肢侧,三局两胜。

教学建议:动作的节奏由慢到快,重心由高到低,负荷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地组织游戏。

注意事项:保持合理距离,不能猛推、硬拉影响对方。

猜你喜欢

红方太极拳水平
张水平作品
光影视界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35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42式太极拳
提示棋例的盲点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
书法与太极拳
象摸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