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模式探索

2022-07-05周梦妮李娜熊利平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新媒体高职院校

周梦妮 李娜 熊利平

[摘 要] 当前的大学生有很强的网络依赖性,丰富的网络世界对大学生具有全面深层次的影响,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大学教师应以新媒体为载体,依托辅导员工作室,充分发挥专兼职辅导员、专职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的合力,用新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扎实做好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关键词] 新媒体;高职院校;网络思政

当前的大学生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海量繁杂信息中成长起来的,有很强的网络依赖性,丰富的网络世界对大学生具有全面深层次的影响,而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让他们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发展。这就需要高校建立健全教学机制,完善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的思政觉悟。紧跟社会主义发展的脚步,在大学建设和管理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思想原则,积极引导大学生成为有利于国家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发挥网络思政的育人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地更新发展。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载体,已经成为大学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不能简单地把用互联网上思政课视为网络思政。

网络思政主要是以网络环境为背景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上坚持宣传思想政治理论、党的思想教育方针、路线、政策,借助互联网尤其是新媒体等现代数字化信息交流技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来完成教学目标。网络思想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增强思想政治内容的亲和力,让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二、目前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缺乏对网络思政教育的科学理解,对网络思政存在诸多误解。虚拟与现实角色不能切换,本应使用新虚拟角色代入网络思政工作中,却仍是使用传统思政的观点来开展活动,独特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

如果网络思政的形式和内容都是“旧药换新瓶”,照本宣科,简单将传统内容录入互联网,那么育人效果势必大打折扣,达不到网络思政的“新”作用。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模式构建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资源共享性强、传播方式双向性、传播行为个性化及承载内容多等特点,利用这种新媒体形式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需要解決的问题。下面以建党百年开展党史教育为例进行说明。

(一)凝聚校内网络思政合力

依托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丰富育人载体。如开通抖音号、微信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账号,通过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和互动共享平台,大力发挥其在学生思想引领方面的网络主阵地作用。如2021年正值建党百年,笔者学校以“献礼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开展“四史”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和工匠精神教育,促使学生思想受到洗礼、知识得到丰富、技能得到锻炼。

(二)凸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交流

大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绝对不能单纯地依靠视频录制的方式进行,应该结合当下互联网环境的发展趋势,促进网络互动和创新。大学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思想政治内容的推送者和传播者,通过互动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与教育方式。

(三)完善网络思政工作团队

以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党员教师、青年理论宣讲队成员为骨干,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带头作用,构筑起网络思政教育的“同心圆”。

1.成立辅导员工作室,组建具有丰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具有思政教育理论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教育兴趣和热情、具有拍摄和剪辑技术的专职辅导员工作室团队,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促进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2.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作用,通过党员教师的领学,带动全体教师自学、共学。

3.成立青年理论宣讲队,组织宣讲队成员讲专题党课,系统讲述党史知识,感悟百年光辉、坚守初心使命。

4.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及班级干部起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同辈的积极影响,带动身边同学,激发其主动性。

(四)共同成长

以网络新形式为引,推动教师先行学,带动学生跟着学,激发学生主动学,掀起党史学习热潮,汲取持续奋进力量。

1.教师先行学

(1)辅导员成长沙龙。以辅导员成长沙龙为载体,以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通过建立沙龙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学习平台,打造“理想信念坚定、敬业精神良好、业务能力精湛、学术素养深厚”的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2)通过“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史故事——辅导员讲党史小故事”“悦读——听见党史系列”等专栏,以及青年理论宣讲、党史微课堂等活动,推动教师先行学。

通过加强自身党史学习教育,深刻领会五四精神、延安精神、吕梁精神、西柏坡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及抗疫精神等。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自媒体平台,梳理党的历史发展脉络,掀起红色学习热潮,讲好党史教育故事。

2.学生跟着学

(1)利用晚自习集中收看党史故事视频,分享所得、所思、所悟。

党史故事内容以青年学生为受众主体,以事件发生的时间脉络为主轴,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育人效果显著的故事,注重发掘发生在江西红土地的鲜为人知的党史故事。视频发布后,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观看学习,实现班级学生全覆盖。

(2)立足把握青年学生特点,贴近青年学生需求。通过了解党的革命故事及一些英雄事迹,来不断激发大学生学习共产党光荣历史的激情,从党史中学习汲取智慧及力量,让大学生在好奇中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深入了解,真正做到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3.学生主动学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师生互动,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故事分享、知识竞答、红歌比赛等方式,营造活泼、严肃的氛围,在党史学习中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

(1)讲党史故事。主动发掘家乡的、身边的红色故事,以学生视角讲述,或用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

(2)编排舞台剧。以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编排舞台剧,再现革命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感悟历史,重温峥嵘岁月,对先辈在革命中的伟大精神不忘传承,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汇聚磅礴力量,共同书写时代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在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坚信教育的力量,时刻记得教育的初心,坚持教育的育人使命,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积极探索高效的思政育人模式,结合时代精神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能够在思政教育中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努力营造师生共进、知行合一、理想坚定、奋发有为的校园氛围。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新媒体高职院校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基于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完善措施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