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体育课“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

2022-07-05刘欣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素质运动体育

刘欣

(长春财经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当今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进程逐步推进,公共体育教学也面临一定困境,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改革仍是以传统教学理念为主体,只是局部微调传统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并局限于课堂这一教学平台。知识、能力、素质(KAQ)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除了改革知识、技能学习方式之外,还将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协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重点,注重于强化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创新意识强化、价值观念培育等各个方面,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构建,有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1 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背景

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理念、内容两个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过于关注体育达标测试成绩,强调动作技术水平提升、注重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程度,对体育运动内涵把握不足,未实现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的深度融合,过于重视学生运动能力水平的提升,忽视了学生体育理论传授、体育素质培养。同时,体育课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教学内容侧重于技术动作,缺少精神、思想等理论方面的讲解,难以彰显体育运动魅力,展现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从而弱化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效。为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应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生体育理论、运动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2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本质及教学目的分析

KAQ 教学模式可分解为三部分,一是Knowledge——知识,二是Ability——能力,三是Quality——素质,体育文化、运动健康身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等相关知识的传授是此教学模式的基础所在,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创新思维、个体价值观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则是核心教学内容,还需重点强化学生的身体、心理两方面素质,并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KAQ 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以学生运动潜能的激发、创新意识及能力的提升作为根本目的,在体育理论知识逐步健全、运动技术水平逐步提升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强健学生体魄、培育良好习惯,使体育运动能够贯穿于学生成长与未来生活的整个过程之中。

3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分析

高校公共体育课每学期共36课时,KAQ教学模式要构建知识课堂、能力课堂、素质课堂,引入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线下以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监测为主,线上以课外体育锻炼检查为核心,依托网络展开线上体育知识理论考试。

3.1 公共体育课三种课堂的建构分析

3.1.1 知识课堂

知识课堂主要在室内进行,理论课程共设计8 个学时。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应把握夯实基础、明确重点、注重于学习健康水平提升三个要点。应增强学生对体育文化的了解,注重于基础性体育知识传授,了解体育学规律,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至上的思想观念。具体理论课程内容应分解为六大模块。(1)健康重要性了解模块:明确健康本质,掌握亚健康危害,知晓健康体魄维持的具体规则。(2)科学健身理论及方法模块:培育先进科学的健身理念,并对运动处方进行深入学习。(3)体育保健知识模块: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会处理运动中易出现的生理反应,掌握运动损伤后的正确处置方法。(4)营养与健康知识模块:讲解营养在健康方面的价值,明确人体营养需求,增强学生对平衡膳食、运动与营养相关内容的了解。(5)体育文化模块:明确体育文化内涵,学习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了解校园体育文化,挖掘体育课程教学中丰富的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健全人格元素、良好道德元素。(6)体质健康测评模块:详细讲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具体的测试评分表展开测试。

3.1.2 能力课堂

(1)教学内容

能力课堂以公共技能课程学习为主,每学期设置28学时。需基于体育理论教学,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规划,结合教学进度,进行运动技能实践教学。学生运动项目的统筹部署,可组织田径、操舞、篮球足球等多种不同类别的运动学习项目。

(2)教学方式

能力课堂主要采用实践教学方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形式。目的在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其合理探究意识,培育其创新思维及水平,使之建立起个性化运动价值观念。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时,体育教师可依托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将技术运动要领视频发布于网上,学生于课前自行观看,理解运动要领,主动发现与思考,解决问题,实现主动式学习。

3.1.3 素质课堂

(1)教学目的及方法

素质课堂以课外体育锻炼课程为主,不限定课时数,此种隐性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对实践技能课程进行弥补。由于高校侧重于学生运动技能提升,运动锻炼量明显不足,因而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出现了不断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是学生体育素养不高所致。体育锻炼是学生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有效方式,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体”作为育人的核心,明确教育中体育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构建起科学的运动观念,强化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的体育精神,实现学生坚毅品质及不屈意识的培育,从而彰显体育精神。

(2)具体的教学方式

课外锻炼时,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态度,以高度责任心履行不同角色所应担负的职责,以身作则,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示范。教师要对学生的运动思想进行培育,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可度,使之产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技术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锻炼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此外,体育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进行运动规划的制定,也要对其运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学生能够建立起契合自身身体素质的运动目标,科学制定运动规划,并在运动训练规律要求下逐步推进课外体育锻炼。

3.2 建立与完善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3.2.1 把握传统教学评价体系的弊端

教学系统中,教学评价是验证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是教学方式调整与优化的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以学生技能表现情况、动作理解能力深浅作为衡量指标,不够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对学生情感、个性特征的重视不足,也未将自我意识以及发展能力等纳入评价指标范畴。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过于重视过程性评价的问题,未实现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同时,评价内容不够多样化,得出的评价结果缺乏精准性。再者,评价过程中未将评价自身的功能价值展现出来,对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动力不足。此外,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实效性差、可操作性不高。

3.2.2 构建契合KAQ 教学模式的多元化科学评价体系

(1)KAQ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调整方向

应在了解传统体育课程评价弊端的基础上,对应性进行评价体系的优化,应转变以往以运动成绩为主的评价设计方式,设置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结果等多维度评价指标。转变以往不注重体育知识的评价设计弊端,在运动评价基础上增加体育与健康知识理解方面的评价,将运动技能运用、运动参与程度、技能掌握情况、参与表现、进步幅度等均纳入评价指标范畴,并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应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2)基于KAQ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构成

KAQ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体系需要包含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部分,总评价成绩中二者占比各50%。平时成绩中,出勤情况、课外表现以及课外乐跑的成绩考核占比依次为30%、10%、10%,其中,旷课3 次的学生出勤成绩将为0,课堂表现评价应结合应用发展性与形成性两种评价方式,课外乐跑可以线上评分乐跑APP的分值为准。期末考试成绩之中,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理论考试成绩占比分别为30%、10%、10%,运动技能评价中,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各个专项技能进行评价,身体素质评价,以1500m跑、6×5m折返、立位体前屈3 个项目作为考核指标,而理论考试则以线上考试成绩作为评分标准。

4 结语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结合学生需求筛选教学内容,是基于学习这一目的而进行教学设计的,以增强学生理解程度作为教学核心,以分层教学、多元化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基于KAQ 教学的评价模式兼顾了体育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通过KAQ 教学模式的引入,实现社会发展及学生个体发展的双重促进,以学生个性化潜能的激发为目标,以个人情境化教育范式的应用为手段,能够基于学生知识理论强化、运动能力提升,实现学生体育素养的培育,从而真正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素质运动体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