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民俗器物设计思想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2022-07-05钟周黄添英伍恩瑶

美与时代·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设计思想文创产品应用分析

钟周 黄添英 伍恩瑶

摘  要:岭南民俗器物设计思想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以岭南民俗为引,探讨岭南民俗器物设计思想与文创产品结合的现实意义及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针对岭南地区民俗器物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特征进行深入挖掘和梳理,借助相关美学理论和现代艺术设计手法,为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使岭南民俗文化在文创产品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岭南民俗器物;设计思想;文创产品;应用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岭南传统节俗器物的设计思想及现代应用研究”(20YJA760115)阶段性研究成果。

岭南民俗文化是在不同的社会变迁与生存环境中形成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对于岭南地区人民风俗习惯的精神凝结。在岭南民俗器物上蕴含着丰富的设计思想。如古今通存的造物思想、文质皆具的审美特色、善纳异风的创作技巧和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更加注重文化带来的精神享受。岭南民俗文化从思想、观念到形式无不影响着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设计的发展。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在岭南民俗器物方面,缺乏设计思想层面的研究。深入挖掘岭南民俗器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一、岭南民俗器物的形式与审美

(一)岭南民俗装饰的形式审美

岭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物产资源和气候特征,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人文交流,促使岭南文化既具有很强的本土基因,又具有丰富的内容形式。民俗装饰的表现形式、图案特点、风格样式等各有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与故事性,具有韵律感、工艺精的审美特色。器物上的民俗装饰所蕴含的意义丰富,是岭南民俗文化特色的具象体现与感性演绎,如工艺精细、艺术表现细腻又夸张以及色彩丰富的佛山彩灯(如图1),以喜庆丰收、吉祥纳福、人丁兴旺及戏剧故事为表现内容。无论是器物的造型特色还是灯体上的剪纸、灯芯草、鱼鳞、瓜子等装饰都是了岭南地区生活的重要反映,充分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嶺南民俗服饰的形式审美

服饰审美受到地域文化、自然条件、商业贸易的发展及多元文化的传播等因素的影响,形成“重头饰、轻脚饰”“轻、薄”的特点,其服饰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融合、兼收并蓄后,在造型、纹饰、色彩上得到充分体现[1]。在服饰的造型审美上,岭南服饰讲究对称、平衡的形式特点,线条流畅且完整统一。从工艺方面来看,岭南服饰十分讲究自然资源的运用以及服饰的细节刻画。岭南地区民族服饰所采用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本地区的特有资源,体现了材料的天然性;民族服装的制作工艺也都体现了家庭性和手工性。以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海南的黎族织锦为例,它是黎族妇女常穿的筒裙、摇兜等精美的民族服装,历史非常悠久,在纺、染、织、绣等方面独具特色,被称之为纺织艺术史上的活化石。

(三)岭南民俗道具的形式审美

民俗器具的造型寓意丰富,在中国传统佳节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以及许多节俗诞会如生菜会、龙母诞、波罗诞等上都会出现富有地方色彩的民俗道具。以岭南地区中秋节举行的舞火龙活动为例,造型夸张且结构复杂、象征祥瑞的龙作为载体进行巡游舞动,以祈求风调雨顺、消灾降幅与谷物丰收。岭南地区的舞龙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布龙、草龙、木龙、彩龙等。古代百越民族用以此类器具寄托他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以虔诚的心情创造了这一古老多姿的艺术[2]。从民俗道具的功能性来看,器具以实用功能为主又结合当地的民间风俗习惯,散发着浓浓的民间趣味以及生活气息。如在广东和闽东一代常出现的特色生活器具公鸡碗(如图2),是广东地区乡村盛宴中常出现的器具。这种由家庭幸福寓意的橙色黑尾公鸡、象征富贵的花和芭蕉图案构成具有吉祥和谐寓意的公鸡碗,虽无华丽鲜艳的外表,却充满了淳朴的民间文化内涵。

二、岭南民俗器物的设计思想分析

设计师是器物与文化之间连接的纽带,民俗器物的设计思想指导着器具的设计,器具设计的发展也同样丰满着设计思想的羽翼。岭南民俗器物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呈现出岭南文化艺术的整体特质与延续性。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值得深入研究。

(一)源自生活、因需而存的造物初衷

造物体系是建立在人类生存的实际生活基础上的[3]。岭南民俗器具的存在,与岭南各地区的日常生活内容、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息息相关。推动岭南地区民俗器物的丰富与发展,历经岁月沉淀升华绽放异彩后形成因需而存的造物思想,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也反映了造物服务于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如沿珠三角生活的水上居民(也称疍民),他们长期以艇为家的生活方式与浮居水上的生活环境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岭南疍家文化,主要体现在服饰与日常用具上。以作为岭南疍民分布的主要地区东莞沙田镇中的疍家服饰为例,疍民在劳作时常戴着由竹篾编制而成的圆筒形笠帽,因环境制约对笠帽的防水性与保护性要求较高,水上居民会在笠帽的表面刷上一层海棠油,配合着不同颜色的笠带,既富有实用性又具有美观性[4]。这也是疍民日常器具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与此类器具极为相似的还有客家人常备的笠麻。曾经以耕地劳作的客家人几乎跟笠帽形影不离。客家民系除了笠麻、还有簸箕、米筛、八仙桌等实用器具,都体现出客家人朴实、勤劳的生活态度。

(二)繁缛至美、文质皆具的审美特色

民俗文化的适应群体是老百姓,老百姓的审美趣味、审美特色决定着民俗文化元素的造型及其审美内涵。“繁缛至美、文质皆具”强调的也是“文”与“质”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在岭南民俗器物设计思想中所特指的是器物的材质、造型、纹饰等,而“质”则指代的是器物本身所传达的实际功能意义。“文质皆具”设计思想的形成与人们追求内心平衡与满足、注重精神境界的价值紧密相关。尤其是在商品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人民所体现出的对于文化与世俗享乐的要求渐渐融入器物的制作中。在岭南各类器物设计活动中,工匠根据器物的属性、用途、材质、形状、颜色等来判断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或者从特定道德意义出发来选材、造型、装饰,并成为传统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如珠海斗门的水上婚嫁民俗,是广东省珠海市独特的地域文化,水上婚嫁服饰中的典型器具龙凤褂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裙褂的基本样式为上衣对襟立领与下衣筒裙组成,裙身融合繁缛精致且细密的金银刺绣,刺绣图案主要围绕龙凤呈祥、百年好合等寓意展开,如龙凤、鸳鸯、蝴蝶、金鱼与石榴等。手工缝制为主的制作方式也赋予龙凤褂更加珍贵的意义,繁缛复杂,意义非凡。

(三)兼容并蓄、善纳异风的创作技巧

岭南文化一直是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中原文化、西方文化与其他优秀文化,这也是它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个性表现。同时面临海洋,在地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海上联络通道,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后,原来那种保守、中庸、安分的民俗心理和艺术观念发生改变,在民俗文化方面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岭南民俗文化。这种开放心态也让人们创作出既有岭南风格又有异域特色的民俗器具[5]。岭南民俗文化的开放心态由来已久,如在岭南具有悠久历史的石湾陶塑,充分展现了岭南地区人民开放包容与兼容并蓄的创作态度,突出表现在石湾陶塑器物“生肖文化”的创作上,它不仅是岭南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民俗文化的精髓。晚清后的石湾陶塑更是融汇了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其形体表达糅合了西方绘画与雕塑艺术的精髓,突破传统的创作思路,更加突出对于生活题材的表达,使石湾陶塑更具人情味。在题材与风格技法上也有所突破,融入了现实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风格特色,开启了陶塑器物设计现代风格的先河。

三、岭南民俗设计思想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一)岭南实用主义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在岭南文化,特别是民俗器物文化中,实用是最基本的价值原则,以实用为目标,在淳朴中表现美。岭南地区的民风历来比较淳朴,在民俗器物的设计制作上往往从个人的真实感受出发,注重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结合。在岭南哲学来看,“实用”可以翻译为“实在有用”,是器物设计时相对于使用者来说最实在直接的用途。在如今岭南的文创产品设计中,设计师将具有鲜明地方民俗特点的器物文化巧妙地运用在文创产品设计上。如造型独具特色的佛山醒狮,它是一种融合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活动,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艺术魅力与自强不息的民俗文化内涵。具有广泛的文化认同。知名潮牌HEA提取醒狮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特色,在醒狮形象的基础上加入了潮流元素,运用现代的设计表现手法设计出潮版小醒狮IP形象,通过对醒狮文化的运用与创造设计出具有HEA独特魅力的文化产品,如钥匙扣、抱枕、手提休闲包、收纳筐、护颈枕等实用性文创产品,以趣味乐观的品牌狮头元素构建设计,材质与产品细节考虑实用的体验,独特而实用(如图3)。进行现代化设计的同时赋予文创实用性,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器物背后的文化故事与美好寓意。

(二)岭南装饰审美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岭南地区的装饰元素往往是取自自然,装饰目的就是美化生活,在装饰的图案方面,如雷纹、云纹、水纹等对大自然的描绘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时的一种表达方式,还有大量的动物纹样和植物图案,这都体现了人们想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愿望[6]。在自然中寻找素材和规律是岭南装饰审美的一种价值取向。同时讲究对称、和谐、秩序、反复等艺术表现形式。一个时代的物质基础是其审美意识形成的前提,一个时代的审美取向是一个时代和民族的性情的表现。岭南地区的的装饰图案与独特的造型元素为文创设计师们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对装饰图形进行重组、变换、巧妙搭配,有助于设计出具有岭南地区特色而又有现代设计特征的作品。如岭南畲族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大部分以传统文化中的图腾崇拜和和日常生活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为主要表现题材,通过抽象概括的艺术手法表达人们对祖先神灵的崇敬和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图4中,设计师将这些畲族图案元素经过抽象变化和精简后,通过抽象处理得出独立的图案样式或组合纹样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图案元素表达了畲族人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愫,是畲族人在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程中智慧的结晶。畲族图案纹样不仅可以作为文创产品的装饰元素,还可以作为主体图案来运用。

(三)岭南兼容并蓄的胸怀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岭南江海相接,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与多元化风格特点,创造出许多具有浓厚多元气息的的民俗文化。无论是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石窟寺,还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还都体现了滨海文化与商贸文化相结合的特点,还体现了中国南北文化与中西文化的交融互摄。这些都赋予了岭南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气度。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乃是异域文化与岭南主流文化的共处之道。在文创产品设计上运用岭南兼容并蓄的设计思想有利于丰富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拓宽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创造出宽松的文化创作环境,让各种异质文化都能在这里共存、碰撞、交融,进而得以创新。在岭南文化创意设计与传播作品展中就涌現了许多与法国奢侈品品牌爱马仕文化元素结合的优秀作品,其中作品《一盅两件》以“一盅两件”为名,隐喻广府文化的包容性。“一盅两件”是广式早茶文化的最大特色与核心,一盅指茶,两件指点心。作品中营造了一个“法国油画中的女人,走出画框,来到中国岭南茶楼里‘叹茶叹生活’”的故事背景。女人们甚至学会如何饮茶养生、用粤语谈天说地,似乎渐渐融入这独特的岭南文化之中,营造一种奇妙的中法文化碰撞之感。

四、结语

当代的文创产种类繁多,对于文创产品的发展与创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质化问题不容忽视,文创中精神与元素的不合理运用现象也比较普遍,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如果没有强大的文化精神作为依托,只会渐渐被人们遗忘并淘汰。分析与总结岭南民俗器物设计思想的核心价值,有助于在吸收与运用的基础上同时代内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创产品,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为岭南民俗文化的发展增添创新动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亓延.地域服饰文化研究管窥[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5-79.

[2]雷州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等.雷州民俗[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3]李倍雷.基于“艺术列传”窥探《天工开物》造物艺术的体系[J].湖南包装,2019(1):63-68.

[4]郭霄霄,等.岭南疍家传统服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现状调查[J].大众文艺,2018(16):233-234.

[5]关溪莹,杨秋.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J].中华文化论坛,2008(3):116-120.

[6]钟祥.初探岭南传统装饰纹样之美[J].艺术科技,2014(12):201-202.

作者简介:

钟周,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

黄添英,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伍恩瑶,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设计思想文创产品应用分析
小学古诗词设计思想与教学方式探微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