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2022-07-05李文娟王莉朱富江

美与时代·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设计乡村振兴

李文娟 王莉 朱富江

摘  要:在国家倡导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射阳新坍镇绿地公园为例,将文化、乡情融入村镇公园景观的建设中,并创新应用盐田、湿地以及淮剧等文化要素进行乡村景观的设计营造,进而促进当地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振兴,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景、文、产”一体化发展格局,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设计参考。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乡村公园;景观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景、文、产一体化的苏北乡村景观综合提升研究”(2020SJA19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公园景观设计概述

(一)美丽乡村概述

“农者,天下之本也。”农村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只有农村的环境改善了,才能真正地将乡村振兴给深入下去。打造美丽乡村就必须要在保有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行现代化发展,要将习主席“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一思想贯穿始终,以乡村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目标。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要注重提倡乡村文化,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公园。在建筑方面应多采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材料,要把乡村通过景观环境综合提升建设成为“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人文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四美”乡村[1],避免出现盲目模仿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的现象。如何在乡村普遍城市化的情况下,突出发展农村特色风格,对当地的文化、传统习俗等进行挖掘,形成文化输出地,已成为当下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国内村镇公园发展情况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指导下,江苏东台作为国家绿化示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生态城市,积极改善其下属村镇的生态环境,挖掘人文之美,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目标,打造了一批以临塔村为代表的特色田园乡村。这些乡村各有特色,别有情调,均已达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目标[2]。每当黄昏临近,炊烟四起,金色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郁郁葱葱的原野上,车水马龙,风景如画,我们隐隐看到了东台生态更加美好辉煌的未来。

(三)乡村公园景观的特点

乡村景观与城市公园有很大的不同,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掺杂着很多充满现代性的元素,而乡村景观设计中,更注重的是利用好当地的文化资源,发展属于自身的地域特色,尽量保存一些旧时的场地记忆,使乡村的人逐步加强对自己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例如,在射阳新坍镇绿地公园设计中,由于盐城具有历史悠久的海盐和江淮文化,所以通过提取盐田的形式,布置花田,选用当地蓝、白花卉,并利用晒盐用的工具作为景观小品,以此来唤起人们对乡土的回忆。

二、苏北乡村公园景观建设的背景

(一)国家对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方针指导

自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后,习主席便不断强调把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强化生态理念,把维护好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灌输到基层人民群众中去,打造重点模范村,让绿色成为基层发展的主色调。

把生态和经济结合,打造“生态+旅游”的新发展模式,促进农旅结合,大力支持农村发展親子采摘等项目。同时,也要推进文化传播,建立旅游小镇,实现生态、旅游、文化三重和一,使村民们既增加了收入,也保留住了乡土风气。

(二)江苏省对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方针

江苏省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下,采取一系列的政策举措,有效推动了农村的文明精神建设。首先,以文明实践牢筑思想根基[3],“内外”提档升级,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文化点亮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基础。其次,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活动,改善村容村貌,鼓励基础设施更新,从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给人民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引进外商投资,促进村民增收,让村民对未来有希望、有念想。

(三)盐城市对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指导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挖掘当地的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其境内的沿海滩涂和广阔的大纵湖、九龙口等湖泊水域,着力打造属于盐城的生态旅游村。

在政府积极推广建设美丽乡村的背景下,如何改善乡村自然环境的品质,已成为眼下最重要的工作。于是,在2019年,盐城市政府提出了“一片林”计划,旨在加强沿海的滩涂建设,推进乡村庭院绿化,重视微景观建设[4],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理念传播至千家万户。注重市内的水系整治,抓紧疏通河道,解决水渠、河流的异味,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重点提升乡村人民的生活品质。加强文化传承,重点挖掘各村、镇的历史文化,对一些老旧建筑、名人祠堂、文化遗址做好修缮工作。对一些传统技艺人,要改善他们的社会环境,对他们予以资金、政策的支持,提供一些场地来让他们有用武之地,鼓励这些技艺人去扎根乡土,组织一些感兴趣的青年人将这些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三、盐城射阳新坍镇乡村公园景观设计探索

(一)环境场地现状

景观场地基本平整,场地内包括一个高大的移动信号塔和一条待建的市政道路以及若干电线杆。考虑电线杆今后将被移走,因此,景观设计主要是解决该绿地公园与相邻幼儿园和市政道路及周边居住区的关系。并塑造出一处乡村公园,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

(二) 设计定位

本次设计的目标在于改善场地生态环境,并围绕新坍镇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将湿地、密林、花田区、亲水栈道等绿色设施与现代公园体系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功能多样、环境宜人,具有农耕特色的田园乡村公园(如图1)。同时,也为附近幼儿园的孩子们提供一个科普当地植物知识的场地。

(三)功能布局7FCA4B55-7592-4EF3-B3F2-79BF872C8189

此公园的功能区主要由入口区、田园风景区、静态观赏区、水景观赏区组成。其中将公园管理机构安置在入口处,方便管控公园的各个场所、设施,监管人口流动。

在静态观赏区内主要以自然植物和一些偏传统性的景观小品来点缀,给人一种安静、祥和、身心放空的感觉,与运动空间形成对比,在公园中营造出一种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的氛围。

田园风景区主要是亲子互动等儿童活动场所,使儿童可以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增长知识,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等良好习惯。

水景观赏区主要是亲水平台和舞台空间,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可以让儿童进行一些安全的水上活动。

(四)设计表达

1.水系设计

新坍镇绿地公园周围仅有一条水渠,原场地中缺乏一些滨水景观,不能较好地为当地居民缓解压力。为此,本设计将注重解决公园水体的自净问题,并对一些由外部条件所产生的污染进行严格把控,比如将原有的水岸添加一些鹅卵石或沙子,在水体和游人之间增添一个缓冲带,其材料尽可能选用天然石材、木材等。同时,在岸边营造出层次变化丰富的植物群落,进一步改善人们的观赏体验。

2. 植物设计

公园设计中往往有很多的空间来种植植被,所以在公园中,以当地的特色植被所组成的植物群落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盐城,通常以菊花、观赏草、芦苇、菖蒲、荷花、睡莲等作为公园的绿植,所以本次设计中便大量采用这些植物,以凸显盐城的湿地文化。

生态景观带:是该场地向内延伸30米的一处绿化带,多采用一些高大乔木来隔绝周边环境和道路交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花田小卖:坐落于场地东北部,其中种有油菜花等一些具有经济效益的农作物,满足人与周围环境的一种互动性,并增添了餐饮、小卖部等休闲空间(如图2),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亲子采摘园:位于公园广场南部,其中种有符合当下时令的经济作物,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一个增进家庭关系的场地(如图3)。同时,开辟出一块土地,种植一些具有医用价值的作物,用以教孩子们知识,开拓他们的认知,使教育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深入到生活中去。

花坞:在公园西北部配植不同类型的香花植物,如丁香、腊梅、桂花、栀子、石榴等,这样可以使公园内部一年四季都存有景色,在不同的时节都可为游人提供独特的视觉、嗅觉感受。

综合运动场: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为游人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健身场地。通过梧桐,银杏等将道路与运动场地隔离出来,免受外界的侵扰。

沙洲:位于公园水体边缘处。沙洲之上通常种植垂柳等乔木,并配以芦苇、菖蒲,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着重提升水体观赏层次。

水上景观亭:由于盐城地属江淮文化区,射阳新坍镇具有浓厚的淮剧文化底蕴,因此,将淮剧文化与现代喷泉相结合,将广阔的水面作为舞台,将淮剧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联起来,让人们在茶余饭后的休闲放松中也能感受到江淮文化的熏陶。

3.观光路线设计

游览路线主要是将休闲观光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既可以满足周边居民的游憩需求,也能满足周围学校对学生进行室外实践课程的需要。

森林观赏带:该游线由西入口进入,途经生态景观带、林下空间及活动草坪,径直通往次入口。于沿线种植各色植被,并结合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形成一条供游人慢跑、漫步赏花的跑道,用于为人们舒缓心神,放松自我。

湿地观赏带:由主入口进入,主要经过科普园区、湿地栈道、滨水茶室、森林氧吧等景区,最终到达东部的次入口处。

科普教育带:均在亲子科普景区内,作为学校设计相关实践课程的场地,其教育意义远大于经济价值。而少部分则可以向游人展示湿地的一些植物,以及展现当地独特的区域特色。

健身运动区:位于公园东北部次入口处,由篮球场和小型广场组成,其内设置了一些健身器材、沙坑以及儿童游乐设施,为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提供了开阔的健身活动场所。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传承和发扬乡村独有的风俗文化是乡村景观提升的重点。在盐城射阳新坍镇绿地公园景观设计与建设实践中,通过完善村民活动中心,不断挖掘海盐文化、淮剧文化、湿地文化,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出一个具备湿地景观、林下氧吧等多个休闲空间的主题公园,使其成为射阳新坍镇向外展示文化底蕴的一张名片。

参考文献:

[1]丛培德,张宪旺.建设“美丽乡村”带动“乡村旅游”[J].中国财政,2014(6):50-51.

[2]严安.盐城:做优做美生态特色名片[J].群众,2020(8):39-40.

[3]丁爱莲.文化礼堂构建乡村精神家园[J].文化月刊,2014(13):126.

[4]王晶晶.乡村振兴背景下盐城特色田园乡村的发展策略与路径探究[J].南方農机,2019(20):57-58.

作者简介:

李文娟,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博士研究生、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景观环境设计。

王莉,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城乡环境设计。

朱富江,江苏省致园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7FCA4B55-7592-4EF3-B3F2-79BF872C8189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设计乡村振兴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以农民为主体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模式分析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