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两优1725在建阳区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2-07-04叶爱贵

福建稻麦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书坊建阳中稻

叶爱贵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中心,福建南平354200)

杂交水稻的诞生,为中国粮食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相关高产栽培技术已取得全面提升,且不断完善[1]。元两优1725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两系不育系元亨S与恢复系福恢1725配组选育成的优质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10012)。南平市建阳区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南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水稻种植区平均海拔170 m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 700 mm以上,年平均气温18.1℃,常年水稻播种面积2.63万hm2,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对优质、高产水稻品种需求极为迫切,为加快推动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元两优1725在南平市建阳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进行相应高产、高效的水稻生产模式的研究。2019年引进元两优1725在南平市建阳区作适应性种植,2020年扩大试种面积,2021年进行较大面积示范,元两优1725表现群体整齐,株型适中,植株分蘖力强,结实率较高,熟期转色好,稻米品质优、丰产稳产性好。

1 产量表现

元两优1725参加福建省中稻区域试验,2 a每667m2平均产量达642.60 kg,均表现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2]。2019年、2020年在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崇雒乡崇雒村、书坊乡书坊村作中稻多点适应性试种。经建阳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收测产验收,2019年最高产量为书坊乡书坊村陈长金0.056 hm2,每667m2产量达673.42 kg,在书坊乡3位种植户每667m2平均产量650.53 kg,比对照Ⅱ优125增产6.87%;2020年最高产量为崇雒乡崇雒村叶国才0.061 hm2,每667m2产量达648.34 kg,在崇雒乡3位种植户每667m2平均产量达638.25 kg,比对照Ⅱ优125增产3.36%。2021年在水吉镇池中村作中稻示范种植7 hm2,示范片每667m2产量达647.07 kg,比对照Ⅱ优125增产5.43%。示范种植表明元优1725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宜在建阳区推广种植。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元两优1725在福建省中稻区试全生育期2 a平均134.3 d,比对照Ⅱ优3301早熟6 d左右。在建阳区作中稻种植,5月1—15日播种,5月25日—6月15日插秧,8月中下旬始穗,9月上旬齐穗,10月上旬成熟,全生育期133~138 d,比对照Ⅱ优125早2 d左右(表1)。

表1 元两优1725试验种植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2.2 农艺性状

元两优1725茎秆粗壮,根系较发达,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千粒重较重,后期转色好。在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崇雒乡崇雒村和书坊乡书坊村及水吉镇池中村作中稻种植,3个试种点每667m2有效穗数16.1万,平均株高116.3 cm,穗长25.3 cm,每穗总粒数183粒,结实率88.4%,千粒重30.8 g。

2.3 抗性表现

元两优1725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稻瘟病综合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在建阳区适应性种植,田间表现稻面清秀、青枝腊秆,没有叶瘟、穗颈瘟和细菌性条斑病发生,也未见其它明显病虫危害。

2.4 稻米品质

元两优1725稻米品质优,米饭松软,适口性好,米粒外观色泽晶莹洁白。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79.6%,整精米率65.1%,垩白度1.5%,透明度2级,碱消值5.0级,胶稠度81 mm,直链淀粉含量20.5%,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元两优1725在建阳区作中稻栽培,适宜在5月上中旬播种,秧龄不超过30 d,全生育期135 d左右。秧田施足基肥,为培育多蘖壮秧打好基础,每667m2施腐熟的有机肥1 000 kg和硫酸钾型水稻专用复合肥30 kg。大田每667m2用种量以1 kg左右为宜,每667m2秧田播种量在10 kg左右。浸种前采用10%吡虫啉、40%三氯异氰尿酸、30%恶霉灵1 000~1 500倍液浸种消毒1 h,然后用清水洗净,再进行浸种8~10 h,催芽到露白即可播种,做到匀播稀播;当秧苗长至1叶1心时,每667m2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10 kg作断奶肥,同时用15%多效唑200 g对水100 kg喷施秧苗,培育多蘖壮秧。在移栽前3 d喷送嫁药,每667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 mL、80%唏腚·吡蚜酮10 g对水30 kg喷雾防治病虫害,做到带药移栽。

3.2 合理稀植,插足基本苗

元两优1725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在建阳区大田种植可适当稀栽,有利于提高田间的通透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在建阳区作中稻栽培,插植规格以23 cm×23 cm较为适宜,每丛栽插1~2粒谷苗,以每667m2插足5万~6万基本苗数为宜,争取有效穗数达16万。插秧时要做到平直、浅插,可有效促进快速返青,增加低节位分蘖。移栽返青定苗后要及时察看田间情况,查苗补苗,为构建高产群体结构提供基础保障。

3.3 科学施肥,提高穗粒数

元两优1725产量较高,在建阳区中等肥力田块作中稻种植,应重施基肥,早施促蘖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一般每667m2施纯氮约11 kg,N、P2O5、K2O的质量比例1.0∶0.5∶0.8,基肥、促蘖肥、穗肥、粒肥以5∶3∶1∶1较为适宜。栽培期间应控制氮肥施用防止倒伏,保证前期早生快发,后期不缺肥不早衰。具体施肥:施足基肥,每667m2施水稻专用肥25 kg;促蘖肥在插后5~7 d,每667m2施水稻专用肥10 kg,插后15~20 d每667m2施复合肥(N-P2O5-K2O=17-17-17)20 kg,促进早生快发,保证足够有效穗数;巧施穗肥,倒3叶露尖时每667m2施复合肥(N-P2O5-K2O=17-17-17)10 kg,确保穗大粒多;酌情施粒肥,在水稻齐穗扬花后,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100 g对水50 kg进行叶面喷施1~2次,以利于增粒增重。

3.4 科学管水,提高结实率

大田种植水分管理上应掌握浅水插秧促进返青,有利于增加分蘖。移栽25 d后,预计达到分蘖盛期后搁水晒田,后期保持干湿交替,以湿为主,收割前7 d断水。在建阳区元两优1725插秧后2~3 d大田水分以不现泥为宜,分蘖期切忌断水,当每667m2有效分蘖数达到16万左右后及时晒田,掌握以“脚踩有印而不陷泥为度”时复水,复水后实行干干湿湿交替直到成熟,田间不宜过早断水,过早断水会影响结实率和整精米率的提高,从而降低水稻产量。

3.5 适时防治,减少病虫害

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针是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防治四虫四病: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3-4]。元两优1725在南平市建阳区适应性种植中总体表现出抗性较强。所以应根据建阳区植保植检站发布的病虫情报,结合当时田间发生的各种病虫害状况,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等进行合理防治,从而有效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增加经济效益。大田种植管理前期重点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等。在大田水稻封行时,每667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10 mL、50%氯溴异氰尿酸20 mL、10%三氯苯嘧啶(佰靓珑)对水30 kg喷雾进行统防统治,能够有效减少田间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中、后期管理重点防治二化螟、稻飞虱和纹枯病,因元两优1725抗病性好,可兼顾防治稻瘟病,在田间70%水稻破口前5~7 d,每667m2用24%甲维·茚虫威•虫螨腈10 mL、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10 mL、80%的烯啶·吡蚜酮15 g、沃生叶面肥50 mL对水45 kg喷雾,对田间稻螟虫、稻飞虱发生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能够有效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

3.6 及时收获,提高稻米品质

元两优1725米质优,稻谷在黄熟期收获时成熟充分、较易脱粒,为保持良好的稻米品质,可在稻谷九成熟时选择晴朗天气用收割机收割,收割后不宜堆放,应及时送烘干厂低温循环烘干,防止稻米断裂,提高整精米率。

猜你喜欢

书坊建阳中稻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电场作用下微细通道内纳米流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
明末清初建阳刻书家余应虬生平述略
宸冰书坊 读书改善人生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传记书坊
传记书坊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建阳水仙茶 天然兰花香
我的“七岁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