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黄瓜―中稻粮菜高效耕作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2-07-04全祖和黄小华沈丽华陈木兰傅永兴丁善妹温良英

福建稻麦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建阳中稻耕作

全祖和,黄小华,沈丽华,陈木兰,傅永兴,丁善妹,温良英,游 靖

(1.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小湖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福建南平354211;2.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农业农村局,福建南平354200;3.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童游街道社区发展中心,福建南平3542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由于福建省农田多处丘陵地,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偏低、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任务依然繁重。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南平市建阳区小湖镇农技推广部门积极探索设施蔬菜大棚种植收获后轮作水稻,即“大棚黄瓜―中稻”的粮菜水旱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示范,示范面积0.5 hm2,示范结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南平市建阳区稳粮增效,适应供给侧改革,调整种植结构,进一步推广该耕作模式提供参考。

1 耕作模式的建立与茬口安排

大棚黄瓜―中稻粮菜高效耕作模式的建立,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循环利用耕地为原则。春季用设施大棚种植黄瓜,成熟期可控,产量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一般5月底前收获结束,下茬种植中稻,生育期长,温光好,中稻易获得高产稳产。

2021年大棚黄瓜―中稻高产高效耕作模式,选择在南平市建阳区小湖红有家庭农场米筛坵农田进行,设施大棚黄瓜种植地为土层深厚、排灌方便、交通便利、上年种植水稻的田块,示范田面积0.5 hm2,土壤为黄底灰泥田,水解性氮147 mg/kg,有效磷10.6 mg/kg,有效钾49 mg/kg,有机质35.3 g/kg,pH值4.46,海拔高度146 m,为洋面田。示范地头季用设施大棚种植黄瓜,1月6日播种,穴盘育苗,2月1日移栽,3月18日开始采摘,5月16日黄瓜采摘结束。

中稻品种选用甬优1540,5月14日播种,软盘育秧,每张软盘播种量75 g,6月5日移栽,机械化插秧,每667m2机插大田用种子量1.5 kg,用秧20盘,宽行窄株机插规格16 cm×30 cm,每667m2插秧1.3万丛以上,9月3日齐穗,10月9日成熟,全生育期147 d,收割时调查取样考种,实割测产。示范过程中分别记载设施大棚黄瓜、水稻耕作的成本投入和雇工工资,计算分析设施大棚黄瓜—水稻耕作模式的经济效益。

2 示范结果与效益分析

2.1 大棚黄瓜产量表现

示范地种植设施大棚黄瓜0.5 hm2,3月18日开始采摘黄瓜,5月16日采摘结束,共收获黄瓜46 395 kg,平均每667m2黄瓜产量6 186 kg。

2.2 中稻产量表现

中稻成熟后机收烘干,示范地种植中稻面积0.5 hm2,中稻稻谷总产量5 052.7 kg,平均每667m2稻谷产量673.7 kg;经调查取样考种,结果平均每667m2有效穗数17.8万,每穗粒数189.4粒,结实率87.1%,千粒重23.5 g。

2.3 经济效益

根据示范测产结果和投入产出记载数据计算,结果如表1:黄瓜平均每667m2产量6 186.0 kg,因黄瓜上市早,市场价格好,平均每667m2产值达12 372元,纯收入8 318元;中稻平均每667m2稻谷产量673.7 kg,产值1 953元,纯收入773元;黄瓜、中稻合计每667m2总产值达14 325元,扣除成本和雇工工资,平均每667m2纯收入9 091元,效益明显。可见,大棚黄瓜—中稻耕作模式是一种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表1 大棚黄瓜—中稻高效耕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2.4 社会效益

大棚黄瓜―中稻粮菜高效耕作栽培模式在生产过程中,黄瓜移栽、插竹杆、绑蔓、人工授粉和采摘都需要一定的劳动力,为农村妇女提供临时就业岗位,增加家庭收入,就业和兼顾家庭两不误;缓解蔬菜淡季市场需求,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安全、绿色、可口的新鲜蔬菜,丰富人们膳食生活。

2.5 生态效益

设施大棚黄瓜―中稻耕作模式是典型的水旱轮作模式,改变传统的单季稻栽培方式,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黄瓜收获后藤蔓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土壤结构得到优化,提高了土壤肥力,有效抑制了稻田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减少了农药化肥投入品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减少农业环境污染[1],实现大棚黄瓜―水稻持续高产、稳产,效益显著,促进高效农业循环发展。

3 主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3.1 设施大棚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3.1.1 选择良种 建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冬短夏长,温差大,雨季集中,3月前气温偏低,3月以后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8.1℃,日照平均1 802 h。根据当地气候环境条件,选用金胚99-2F1黄瓜品种种植,此品种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抗病性强,生长势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适宜在建阳作设施大棚种植。

3.1.2 穴盘育苗 12月扣好大棚,在温室大棚穴盘育苗,1月6日播种。将筛选好的种子浸泡在热水中,保持55℃左右的温度,约0.5 h后捞出催芽,每穴播种1粒,播种时种子平放或胚根向下,摆放好种子后即用疏松细土覆盖,厚约1 cm,淋水使表土层湿润。待水完全渗入土层后,喷洒50%福美双800倍液,防止黄瓜苗期病害,喷后再加盖小拱薄膜,保湿增温促发芽。

3.1.3 幼苗管理 黄瓜在温室大棚内小拱棚育苗,从播种到出苗前一般不通风,膜内温度保持在25~30℃,湿度保持在80%~90%;2~3 d开始出苗。出苗后棚内的温度以白天25℃左右,夜间13~16℃为宜[2]。幼苗4~5片真叶、苗龄25 d左右移栽定植。黄瓜苗期要预防猝倒病和立枯病,要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及早防治。必要时可喷洒绿亨4号(3.0%甲霜·恶霉灵水剂),绿亨9号(80%恶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3.1.4 整地施肥 黄瓜播种育苗后,即可对黄瓜种植大田进行全面翻耕晒白。日晒2 d以上,每667m2施“特贝钙”土壤调理剂75 kg,调节土壤酸碱度,耘细整平起畦。起畦—般为高畦,畦面宽130 cm,畦高25 cm,沟宽30 cm。起畦后在畦中间开沟施商品有机肥,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550 kg,三元复合肥(N-P2O5-K2O=17-17-17)50 kg,覆土整平,在畦中间铺上滴灌管,盖好薄膜,准备移栽。

3.1.5 合理密植 大棚黄瓜2月1日移栽,幼苗子叶已有4~5片真叶,苗龄25 d,种植穴用打穴器打穴,速度快,效率高,每穴栽植一株,每畦双行种植,株行距40 cm×90 cm,每667m2种植1 700~1 800株。定植后浇定根水,促进瓜苗成活。

3.1.6 定植后管理 大棚黄瓜定植后7 d内是黄瓜缓苗期,要关严门窗加强保温,棚内温度不超过35℃不通风。定植后10~15 d发现心叶见长时,表示已经缓苗,进行1次灌根追肥,由于黄瓜根系浅,根系软弱,施肥浓度过高会造成烧根,施用化肥要少吃多餐,缓苗后每10~15 d灌根追肥1次,施肥量每667m2用三元复合肥13 kg左右。大棚黄瓜生长快,需水量大,要及时用滴灌满足水分需求,促瓜苗长根早结瓜。

3.1.7 插架、引蔓与整枝 当黄瓜苗长到30~40 cm时,植株开始抽蔓、长出卷须,应及时插竹杆和引蔓。竹杆架要以稳固、抗倒伏、易于瓜蔓的攀爬、有利于茎叶的均衡分布为原则。竹杆支架长度为180~200 cm的苦竹。插在畦两边植株旁,每株插1条竹杆,要插牢固。可插成人字架或篱格人字架。引蔓是将瓜蔓绑在篱竹上,引其向上生长,使蔓均匀地分布于支架上。每隔3~4 d要引蔓1次。引蔓宜在晴天的下午进行,避免引蔓时断蔓。在引蔓的同时结合整枝,一般将第8片叶以下的侧枝全部摘除,减少养分消耗,以后若枝叶发生过多、过密,则要摘除过多的侧枝。当植株下部叶片发黄时,要及时摘除。摘叶时在叶柄基部1~2 cm处剪断,以免伤及瓜蔓[3]。

3.1.8 适时采收 大棚黄瓜―中稻耕作模式栽培的黄瓜,从播种到初收需70 d左右,整个收获期约58 d。黄瓜采收宜在上午进行,采摘标准单瓜重300~350 g的品质最优,销售价格最好。采摘时用剪刀剪断瓜柄或用手摘断瓜柄,也可向—个方向慢慢动黄瓜拧断瓜柄,千万不要用力硬拉,否则会拉伤甚至拉断瓜蔓[3]。

3.1.9 病虫害防治 大棚黄瓜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蔓枯病、黑星病、角斑病、花叶病等,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药剂可选用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等保护性农药交替使用,黄瓜采摘前10~15 d喷药1次,采摘期间7~10 d喷药1次,避开高温时段喷药,由于预防到位,整个生长期没有发生病害。大棚黄瓜虫害主要有蚜虫,要加强通风预防蚜虫发生,若发现蚜虫,可用吡蚜酮或吡虫啉防治。

3.2 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3.2.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选用生育期适中、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的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根据茬口时间,中稻播种时间5月中旬,播种前将种子摊薄晒种2 d左右,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为预防稻曲病,选用25%米鲜胺乳油一支(2 mL)对水5~6 kg浸泡种子(种子要全部没于水中)1 d后涝起,洗净晾干后播种,用播种器播种,软盘育秧,每盘播种量75 g,播种后基质盖种,再盖防虫网,培育壮秧。

3.2.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黄瓜收获结束后,揭去大棚薄膜,清理竹杆和地面薄膜,灌水粗耕,将瓜蔓、杂草压入田里,保持浅水促进腐烂,插秧前再细耕耘平。水稻机插秧前,把大田水层调整到1 cm左右,有利于插秧机作业;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造成缺苗;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造成浮苗缺苗。机插的秧苗秧龄控制在20 d以内,机插规格16 cm×30 cm,每667m2用秧20盘,每667m2插秧1.3万穴以上,大田基本苗在4万以上。

3.2.3 科学管水,苗够晒田 水分管理掌握薄水层插秧,插秧后保持浅水护苗,促进返青分蘖,当每667m2茎蘖数达到18万左右时,适时排水晒田,孕穗至抽穗期是需水敏感期,要复3~5 cm的浅水灌溉,灌浆结实期保持田间干湿交替,忌过早断水,有利于谷粒的完熟,提高产量和稻米品质。

3.2.4 配方施肥,减肥增效 大棚黄瓜收获结束后种植水稻,黄瓜枝蔓还田,增加大田有机质含量,土壤理化结构改善,活化土壤。甬优1540作中稻栽培,生育期适中,需肥量较大,穗大粒多,在施肥管理上应采用前促中控后补施的施肥方式。每667m2施纯氮13 kg,N、P2O5、K2O施用比例为1∶(0.6~0.7)∶1,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5∶3∶2,机插前每667m2施50 kg水稻专用肥(N-P2O5-K2O=13-8-11)作基肥,插秧后5~10 d内用10%环丙嘧磺隆可湿性粉剂除草剂,每667m2用量10~20 g拌水稻专用肥30 kg撒施。施药后保持水层3~5 cm,保水5~7 d。出穗后5~10 d每667m2用5 kg尿素+5 kg氯化钾作穗粒肥,提高光合作用,延长叶片功能期,养根保叶防早衰,提高千粒重,获得高产。

3.2.5 病虫防治,适时收获 大棚黄瓜后种植中稻,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粘虫等[4],要加强田间观察,结合全区的病虫预测预报,选用高效低毒对口的农药,由专业化统防统治公司防治,推广应用太阳能杀虫灯杀灭成虫,降低虫口密度,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降低成本,减少农业污染。水稻进入黄熟期适时机收,烘干入库。

4 结论与讨论

南平市建阳区无霜期长,达320 d以上,最冷是1月,最低日平均温度5℃、最高日平均温度14℃,3月平均气温达15℃以上,满足设施大棚种植黄瓜生长要求。春季设施大棚种植黄瓜,生育期可控、采摘期长、产量高、品质好,缓解蔬菜淡季市场需求,效益高。黄瓜收获后种植中稻,时间长,温光条件好,种植中稻能获得高产稳产,米质好,价格高。大棚黄瓜―中稻粮经高效栽培模式示范结果表明,每667m2黄瓜和水稻的产量分别为6 186.0 kg和673.7 kg,每667m2经济效益合计达9 091元。由此可见,南平市建阳区大棚黄瓜―中稻粮经高效耕作模式是可行的,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大棚黄瓜收获后栽培水稻是典型的水旱轮作模式,大棚黄瓜―中稻耕作模式解决了建阳区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偏低的矛盾,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发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同时黄瓜收获后藤蔓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抑制了黄瓜和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实现耕地重复耕作利用,使作物持续高产、稳产,高效,促进生态农业循环发展。

猜你喜欢

建阳中稻耕作
电场作用下微细通道内纳米流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业耕作监控系统
明末清初建阳刻书家余应虬生平述略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建阳水仙茶 天然兰花香
我的“七岁妈妈”
小麦种植不同耕作措施的对比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