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中专业学术期刊协同培养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的路径探讨

2022-06-30张改侠孙晓红魏乐军闫立娟

传播与版权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

张改侠 孙晓红 魏乐军 闫立娟

[摘要]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极为重要。近年来,研究生在国内中文学术期刊的发文占比较高,其已成为国内中文学术期刊作者群的生力军。“双一流”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专业学术期刊应主动积极参与其中,助力高校开展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培训课程。文章从编辑角度出发,对专业学术期刊协同培养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增强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第二,提高研究生主动创新的意识;第三,解决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专业学术期刊协同高校培养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不仅能助推“双一流”建设,还能培养研究生作者群,促进期刊发展。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科技论文写作;专业学术期刊;协同培养

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来,高校建设尤其是高校优势学科建设愈加深入。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产出是高校及其优势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双一流”建设评价的重要指标[1]。研究生是高校人才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我国科技产业的核心人才力量。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产出和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科技论文写作是研究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是其发表学术成果、展开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一流大学有责任和义务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培养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研究生人才。

开设科技论文写作培训课程是高校提高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把论文写作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2]。

专业学术期刊作为科技成果的主要载体,不仅具有记载和传播科技成果的作用,也具有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功能[1-3]。高校学报相比其他专业学术期刊更应积极主动承担培养研究生、青年教师队伍的责任。专业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校学报,针对研究生投稿存在的普遍问题,协同高校增强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其主动创新的意识,切实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对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和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结合笔者在地学专业学术期刊的编辑经验,对研究生发文的现状、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专业学术期刊协同培养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必要课程内容设置,以期为提高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提供参考。

一、研究生发文现状

近年来,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国内中文科技期刊的发文占比均较高[3-7]。文章统计了2019—2020年地学领域7本影响力较高、具有代表性的中文学术期刊的研究生发文的数量和占比(表1)。文章统计的7本期刊均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影响力指数(CI)均位于Q1区[7],分别由中国地质学会和地学科研实力排名靠前的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主办。其中包括3本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大学主办的《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地球科学》、吉林大学主办的《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这几所高校均为“双一流”大学,且一流学科均包括地质学;其他4本学术期刊为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学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岩石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的《地球学报》、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矿床地质》。

统计结果显示,这7本地学核心期刊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发文占比较高,合计最高占比为42.7%,合计最低占比为18.5%(表1)。从总体上来看,研究生发文占比较高。从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发文占比来看,《岩石学报》的博士研究生发文占比较硕士研究生高;《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的硕士研究生发文占比较博士研究生高;其他学术期刊硕士、博士研究生发文占比相差不大。研究生已经成为科技期刊作者群中的生力军:天津市14所高校自然科學学报2002年、2003年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发文占比分别为22%和29%;2012—2016年,《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硕士研究生发文比例高达35%;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全年发文量为94篇,其中硕士研究生投稿共74篇,占比达到78.7%[8];2015年,在《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全年发表的论文中,博士研究生论文占比50%,硕士研究生论文占比15%[9]。

文章分析了7本学术期刊研究生论文的机构来源(表2)。除了《岩石学报》,其余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供稿占比明显较高,3本高校学报《地学前缘》《地球科学》《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本校稿源占比均最高;4本非高校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一方面呈现明显的主办单位稿源优势,另一方面呈现明显的地域优势。在《岩石学报》2019年研究生稿源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供稿超过《岩石学报》的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高校学报在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2,3,10];同样,其他专业学术期刊如科研院所主办的期刊,对其主办单位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也具有促进作用。当前,专业学术期刊发展竞争激烈,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发展阶段,高校学报应积极主动加入“双一流”建设,发挥专业学术期刊的育人作用,并吸引优秀研究生稿源,加强期刊建设;同时,其他专业学术期刊也应吸取高校“双一流”建设中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期刊发展的经验,为科研院所或办刊企业/社团的建设建言献策。

专业学术期刊协同培养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是学术期刊投入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应针对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具体的培训内容,提高研究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切实培养研究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二、增强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

凝练科学问题是专业学术论文科学性的重要体现,是衡量论文研究内容科学意义的重要依据。目前,大部分研究生撰写的学术论文并没有明确指出论文的科学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科学问题的提出需要在阅读相关领域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而大部分研究生并没有完成该项工作就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因此,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需要在导师的带领下广泛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全面掌握该领域的研究动态,进而凝练科学问题,这样最终完成的论文才具有科学意义。0F21D4B4-71D3-48AA-B84F-B6118F37DF63

凝练科学问题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研究生需要找出科学问题,要深入思考某一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其形成的机制或机理是什么。第二,针对研究的某现象,研究生应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关键科学问题应是明确、有针对性的。

例如,研究某红土型金矿的成矿过程。使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成矿过程中主、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是研究该金矿成矿的重要手段。有人以“某红土型金矿成矿过程中主、微量元素变化的地球化学特征”为科学问题,是否合适?这个问题确实对研究该金矿的成矿过程很重要,但是这更偏向于该论文的研究内容,而不是科学问题。若作为科学问题仅就该矿的主、微量元素变化就矿论矿,则较狭隘。其他红土型金矿主、微量元素的变化是否同样存在相似趋势,该区域其他金矿是否具有相似的成矿现象及规律,这对其他相似类型或相近区域矿床的指导意义没有显现,没有凝练科学问题。研究生对这一论题应进行深层思考:该红土型金矿的成矿母岩是卡林型金矿的物源—碳酸盐岩,红土型金矿矿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化作用,对该红土型金矿元素变化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本质上是对该成矿母岩风化过程中主、微量元素迁移规律的研究。因此,该研究的本质科学问题是卡林型金矿床风化过程中主、微量元素的迁移规律研究,该科学问题对卡林型金矿风化形成红土型金矿成矿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再例如,“风化过程是否会导致稀土元素的富集成矿”的问题过于宽泛,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原始岩石为较纯的石英砂岩(>99%石英含量),其中,稀土含量极低甚至没有,因此,其就算经历风化作用也不会导致稀土元素成矿;但是,如果原始岩石是花岗岩,那么其经过风化作用通常就会导致稀土元素富集,进而形成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因此,该研究应将科学问题具体到“花岗岩风化过程中是否会导致稀土元素富集”,或者“石英砂岩风化过程中是否会导致稀土元素富集”。这样的科学问题更加具体、鲜明,作者才能更好地针对该问题提出科学假说和检验策略。可见,研究生在撰写学术论文前,学术期刊需要培养其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因为科学问题是否凝练不仅是评价学术论文科学意义的重要标准,还是体现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指标。

三、提高研究生主动创新的意识

创新性是专家评价科技论文学术质量的核心标准,是决定论文能否发表的首要依据,论文缺乏创新性是研究生投稿被拒的主要原因之一[11]。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所选科学问题的新颖性和证伪科学假说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两个方面。研究生探索新的科学领域及其存在的关键问题是科研研究创新性的重要体现。创新是针对科学问题所提出的科学假说,采用前沿的科学技术手段来检验该科学假说;同样一个科学问题和科学假说,借助不同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检验会呈现不同的结果。

以研究技术方法的创新为例。精确限定风化矿床的形成年龄是长期以来学界研究的难题。早期阶段,研究者主要依据矿体所在层位上下地层进行限定其形成大概年龄,但是该方法误差较大。例如,华北克拉通在约450Ma的时候整体抬升并经历长期剥蚀,在约300Ma后沉降继续接受沉积,因此早期研究者便认为华北铝土矿形成于450~300Ma之间。后来,随着定年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碎屑锆石定年应用其中,研究者在华北铝土矿中发现最年轻的碎屑锆石为320Ma,这进一步限定铝土矿形成时间为320~300Ma。但是这也并不完全代表铝土矿形成的实际年龄。近年来,赤铁矿的U-Pb定年技术和锐钛矿的U-Pb定年技术也在逐步成熟,而这两种矿物都和铝土矿主要矿石矿物硬水铝石密切共生。如果成熟的赤铁矿和锐钛矿U-Pb定年技术应用于铝土矿成矿年龄研究,相信将会揭开铝土矿成矿年龄这一谜题。因此,专业学术期刊协同研究生培养单位,督促研究生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科学研究,能增强研究工作的创新性。

四、解決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培养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其主动创新的意识,是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培训课程的重要内容。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培训课程需要设置以下基础内容:首先,需要培养研究生诚信的科研态度;其次,应把科技论文撰写规范培训作为必备的培训内容;最后,增加收录期刊数据库、期刊/论文评价指标相关知识点,为研究生提供丰富实用的科技论文撰写必备技能培训。

(一)强化学术道德培养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例如,2017年4月,Springer对《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杂志的107篇文章撤稿,此次撤稿为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12]。

可见,科研诚信十分重要。学术道德教育须以国家相关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方面的文件为依据,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科技部、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等20个部门于2019年联合发布的《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在2020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等,高校相关专业学术期刊通过讲解这些文件,培养研究生学术道德思想意识;以一稿多投、抄袭、伪造数据等相关现实事件为案例,加强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红线”意识,培养其诚实守信、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良好科研态度和作风[3-4]。

(二)养成良好的专业科技论文写作规范

由于缺乏系统的论文写作培训,研究生投稿尤其是初次投稿,存在较多基础写作规范问题。而研究生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是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因此,专业学术期刊参与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培训应结合研究生论文常见的基础问题,包括量和单位使用错误,参考文献著录不合乎规范等。例如,ppm、ppb均为已废弃的单位,应为10–6、10–9,物理量的名称书写应使用小写斜体字母,常见错别字“粘土”应为“黏土”等。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和相关国家标准问题已经有较成熟的教材作为基础[7],经过系统培训,研究生可以较快速、轻松地掌握。0F21D4B4-71D3-48AA-B84F-B6118F37DF63

(三)擴展期刊评价相关内容

一篇论文在发表后,才真正进入论文所载科技内容的传播阶段。读者对论文的引用、反馈也是论文作者关心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培训课程有必要对期刊评价、论文评价相关知识进行延伸,包括主流数据库、期刊的检索、收录等知识点的介绍,期刊评价指数—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指数的含义,如何查询论文的被引信息等。期刊评价、论文检索的基本内容也都是研究生需要了解的知识,相关内容均应纳入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培训课程。

五、结语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非高校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和高校学报相比,两者的高校研究生作者占比没有明显差异,均较高。要抓住“双一流”建设这一重要发展机遇,非高校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就应积极主动加入 “双一流”建设研究生教育。依靠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培训课程这一重要平台,根据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专业学术期刊应针对性地增强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主动创新的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解决其在投稿中存在的科技论文撰写不规范等基本问题,发展研究生作者群,促进期刊建设。

[参考文献]

[1]吕小红,杨开英,张蕾.“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实证研究[J]. 编辑学报,2021(01):111-113.

[2]孙涛,闵甜.高校学报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主要途径[J].编辑学报,2021(03):344-348.

[3]陈春平.高校科技期刊主编服务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4种角色[J].编辑学报,2019(05):502-505.

[4]朱慧娟.天津市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作者群体结构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03):280-283.

[5]李世彬.浅谈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6(30):119-120.

[6]颜爱娟,陈爱华.高校学报对在校研究生作者群的培养探析:以《大连交通大学学报》为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2):94-98.

[7]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2020.

[8]亢原彬.高校学报在研究生作者培养中的作用[J].编辑学报,2018(02):212-214.

[9]秦中悦.研究生作者与学报编辑的良性关系解析[J].编辑学报,2016(04):376-378.

[10]李燕文,郑琰燚,刘昌来,等.高校学术期刊在“双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J].科技与出版,2019(09):113-115.

[11]孙平.国外学术出版道德建设最新进展及其启示[J].编辑学报,2021(01):49-53.

[12]罗红艳.论学术生态视域下高校学术期刊的危机应对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7(19):15-16,99.0F21D4B4-71D3-48AA-B84F-B6118F37DF63

猜你喜欢

双一流建设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