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街道消极空间的更新与改造
——以江西丰城市剑光街道沿江路为例

2022-06-29YUBo熊嘉文XIONGJiawen许含蕊XUHanrui

住宅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磁极消极街道

■ 于 波 YU Bo 熊嘉文 XIONG Jiawen 许含蕊 XU Hanrui

0 引言

街道空间作为人流聚集、邻里乡亲交往的重要场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城市空间整体极具影响。简·雅各布斯曾经说过,“街道生气则城市就生气,街道沉闷则城市也就沉闷”[1]。街道不只是单纯的通行空间,它除了要保证人们的正常通行,更要让置身其中的行人感到舒适自在。然而,由于规划建设时具体空间行为的欠缺和遗漏,导致一部分城市街道空间的舒适性低、宜人性差,逐渐遭到人们的排斥和远离。即使在城市中的繁华地段、滨江地区,消极空间也会“野蛮生长”,犹如城市的溃疡,影响着城市的美好。该如何对城市街道消极空间进行改造,重塑空间活力,从而找回城市对市民的吸引力呢?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1 街道消极空间

1.1 消极空间的定义

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指出,消极空间是指自然发生、无计划性的、从内侧向外侧增加扩散性的空间,它是无序、盲目和孤立的,是为人们所遗弃的[2]。多年后,罗杰·特兰西克在《寻找失落空间》一书中加入了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消极空间称为“失落空间”,是街区中散漫的、无组织无规划的空间,也包括了建筑间的中介空间、道桥的边角空间、未经设计的冗余空间等[3]。

还有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消极空间进行了定义。例如: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指出消极空间是一种离心空间,容易让人心理不舒适,造成一种让人想要迫切离开的感觉;规划师则认为消极空间是因为规划过程的不完善而没能达到意向中效果的空间。虽然表述各有侧重,但整体上可归纳为:在城市空间范围内无法为人们提供想要的舒适宜人的空间,且给城市生活品质带来消极影响的公共空间[4]。

1.2 街道消极空间产生的原因

消极空间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2.1 城市规划设计欠缺

城市的总体规划整体上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宏观布局,主要是针对大尺度的区域级设计;而对于小尺度空间如住宅空地、偏僻街角、桥下区域等狭小零碎的空间,则是规划的盲点,容易被忽视。因此,难以真正发挥场地的有效性和实用率,导致一些局部区域空间仍处于原始状态,功能布置失调,无法满足人们实际的生活需要,日渐荒置而丧失人气。

1.2.2 地区开发不均

由于房地产开发的逐利性,优秀的地段总能吸引大量的开发商,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也相对较好;而发展前景欠佳的地段往往无人问津,境遇每况愈下。如此循环往复,使得一些城市空间逐渐成为边缘地带,从而形成消极空间。

1.2.3 管理不到位

根据熵增定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如果疏于控制和管理,内部事物将逐渐走向混乱。这就要求城市管理部门对城市中环境的脏乱差和随意拆建等现象加以重视并进行合理整治;否则,若任由其无序发展,这些劣质空间会逐渐向四周蔓延,最终导致整体一片区域处于半废置状态。

1.2.4 时代需求与落后空间相悖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一些落后功能空间逐渐隔离在人们的需求之外,最终被人们所遗忘。

1.3 街道消极空间的弊端

街道空间是包含道路及周边空间在内的整体性空间,其作为城市消极空间的主要部分,对城市整体面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巨大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3.1 空间资源的浪费

街道消极空间的利用率低下,占据城市有效使用空间,与土地资源的节约型利用目标相悖,造成空间浪费。

1.3.2 空间活力丧失

消极空间宜人性差,街道空间缺少绿化、卫生脏乱差等状况都可能令人产生排斥情绪,不愿在此久留,导致空间活力丧失。

1.3.3 安全隐患大

由于街道空间本身的特性,其作为城市的交通空间流量极大。若人流、车流处理失衡,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人气的丧失和管理的缺乏,隐秘空间缺少有效的监控设施,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藏身之处,甚至引发各种犯罪行为和意外伤害。

1.3.4 城市整体环境受到影响

消极空间为人们所排斥而形成被遗忘和荒置的空间,逐渐成为城市维护和管理的盲区。街道空间是城市的外在形象面,但由于街边建筑的无序、设施损坏、垃圾堆积、人流稀少等种种现象,反而成了城市“藏污纳垢”的角落,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风貌。

2 街道消极空间更新策略

城市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曾经说过,“公共空间的重要角色之一就是带来一些社交的摩擦,把本不会遇见的你带到一起”。这是一种浪漫而感性的描述,表现出城市中公共空间的吸引力。街道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其空间吸引力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交通改造

街道作为一种流动性空间,承担着城市交通出行的重要职能,因此,交通流线和环境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必须努力做好人流、车流及周边环境的布置,优化道路的横断面构造,如去除沿街商业的随意摆置,整治沿街立面,禁止和限制道路的占用情况等,保证人车双流的通行顺畅。

2.2 远借邻借

远借邻借本是园林设计中的语汇,计成在《园冶》中讲述了古典造园的基本理念——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所谓体宜,指的是造园的整体格局和风格特征及具体的尺度、空间;借,则是指设计的手段。借可分为两种,即实借和虚借。其中,实借就是直接借用周围的风景;虚借则可为借声音、借意象。这一点和街道空间很类似,不管是商业街还是古街,引人前往的必然有大型商业城、城市景观、底蕴文化等原因,无不体现了“借”所发挥的重要性。

2.3 磁极效应

磁极效应的作用原理是:设置一个有足够吸引力的点,这个点对市民来说会产生如吸铁石一般的引力作用以汇聚人流,保证该区域的活力[5]。街道空间承载着购物、散步、娱乐休闲等活动,每一项都是人流的聚集,是城市中极有分量的公共空间。人是空间的主角,是使用的主体。因此,街道空间应当以人为本,从使用者的角度进行需求定位并设计,使其变成磁极效应的中心。

2.4 功能重塑

功能是街道空间的要素之一。为改变消极空间中人气低迷的现状,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对街道空间进行功能重塑和完善。对于已不能满足现实性需求的功能,应重新定位并加以调整和改进,多方面发挥空间的功能性探索,提升空间利用率,进而提升整个街道整体的生活质量。

2.5 公众参与

关于公共空间质量的提升,可以寻求政府帮助,针对城市消极空间现象制定小型城市公共空间塑造计划。可以制定长期的消极空间改造计划,打造消极空间动态跟踪数据平台,通过网络向公众开放,鼓励公众提出问题和补充,并监督消极空间的改造、运营与维护情况;同时,也可与政府、社会组织等合作,开展街头艺人计划、公共艺术建设等街道空间活动,提升公众参与度和城市社区归属感[6]。

3 案例分析

3.1 案例概况

江西丰城市剑光街道沿江路为城区环城道路,总长约3.7 km,本次主要参与改造的是其中规划欠缺的部分(总长近1 km)。其周边与火车站、中医院、学校及商场等毗邻,且两端连通初高中校区,人车流量极大;北侧为滨江公园,与赣江毗邻,是城市的主要景观风景带(图1)。

图1 城市分析

3.2 现状分析

对丰城城区进行磁极效应定位,以杨柳湖公园、商业景观、沙湖公园为中心,500 m 为半径作圆(图2),发现城区左上方黄色区域在磁极范围之外,其本可以借取对面滨江公园作为磁极点,却因道路一侧的防洪坝隔断了二者间的联系。正是由于路段上规划欠缺的这部分,逐渐导致了消极空间产生。

图2 沿江路磁极效应辐射图

另外,由于缺乏整体性规划,未改造区域道路两端仍处于半废弃状态,年久失修的老建筑和90 年代的老住宅社区与现代化城市格格不入,凌乱排布在道路两侧。道路上混乱的人流与车流加剧了人气的流失,周边商业关闭转租的现象极为常见;且该地段处于城市边缘,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如此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剧了原本是良好地段的滨江地区向消极空间的转变(图3)。

图3 沿江路现状

3.3 改造策略

3.3.1 人车分流

交通承载着街道的主要功能,在改造过程中处于首要地位。人行、车行的安全顺畅永远是城市交通中的必要前提,而沿江路的实际情况却显得差强人意:道路旁的树、围墙、建筑与湍急的交通总是给人一种压迫感,而过于狭窄的人行道,更显压抑,使得人行与车流总是处于一定的混沌状态(容易发生交叉)。

基于以上情况,对沿江路实施人车分流改造策略。①设置明确的人行带(双向),把占据人行道的围墙及违规建筑拆除以增加其宽度;并增设非机动车道,对车行道与步行道进行明确的空间划分,让行人的安全得到保证。②设置集中式停车场和引流。由于车行道为双车道,为防止随意停靠车辆而导致的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可设置集中停靠点,并适当加大其他路段的通行量分流,以保证交通顺畅(图4)。

图4 人车分流改造前后效果

3.3.2 空间提升

应努力发挥磁极效应的作用。磁点可大可小,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如商场、公园、广场等等。磁极效应的具体作用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单点式和哑铃型。单点式可以直接在街道空间空置处(将年老未修、无法居住的旧建筑拆除)适当位置设立广场等活动场所,以吸引周边市民。哑铃型是将2 个磁点组成一对磁极,以此带动人流,吸引人流的往复移动,这样可以延长空间体验的时间,进而在更大程度上带动消极空间的人气度。显然,相对于单点式辐射的单调渐弱和循环性欠佳,哑铃型的曲线型动态形式更具优越性。因此,在沿江路的更新改造中,除了在街道空间内布置一个广场外,还应“借”取沿江路对面的滨江公园,使两者组成一对磁极,发挥场所利用的最大效率,进而提升空间品质(图5)。

图5 哑铃式磁极

对于借景,就需要在二者之间创造联系;而将二者隔开的防洪坝,是当年为了抵御赣江大水所建,见证了丰城人民的辛勤,不到必要时刻不宜拆除。因此,可以通过设置人行天桥,对人与车进行垂直分流。可将人行天桥设置在改造区域两侧公交站台附近,大约位于沿江路总路段的1/3和2/3 处。这样,在不影响车流的情况下,人们可以自由地在市区与景观之间进行切换,不仅保证了车流的顺畅和人行的安全舒适,也丰富了街道空间。另外,可在街道旁适当位置的大坝上打开一个口子,并设置斑马线、警示牌等设施以确保安全。

3.3.3 环境美化

街道空间的环境美化可从景观绿化、道路整治、立面改造等多方面着手。

针对老旧街道空间植被单一性、低密度性及植物种类不突出的问题,可采用景观绿化的空间微更新策略,从整体和细部加以改造。对整体而言,可以对老旧街道乔灌草的色相、季相进行系统性整理,或以某花木为主题设计特色绿化空间,重塑原有绿地,增加空间活力[7];对于细部,可在垂直维度下增加空间层次,如在道路旁的大枫树下种植灌木和垂直绿化,打造宜人的空间氛围。

步行空间可以带来人气;但若道路破损、受阻(尽端路、断头路等)或者路旁有垃圾废料随意堆叠等,也很容易丧失人气,这对于区域改造来说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以“可达、通畅、修补”为原则对路面进行修补,对不可修复的进行更替新建;其次,对堆放垃圾废料的空间和角落进行整治利用,如在清除垃圾后设置座椅和路灯,使其变成休憩场地。

消极空间的改造不是大破大立,此举不仅劳民伤财、费时费力,而且不可避免破坏了本地文化,割断了市民的记忆。沿江路现存的90 年代住宅楼完全可以保留,但需对建筑立面进行改造设计——根据实际的建筑立面,将地域文化信息与之融合。这不但回应了地域文化和城市历史,也体现出时代性和创新性,是老住宅可采取的较为恰当、经济的途径[8]。

3.3.4 市民参与,文化融入

文化是一个城市赖以存在的根本,它积淀着这个城市的过去和回忆。

(1)对本地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开发独具文化特色的产品,使创意形式多元化,满足大众的需要。

(2)增设交互空间,增强公共艺术装置的互动性。可根据功能活动需求,补充和完善活动空间相应缺少的设施,如文体、家具、安全以及商业等设施,并定期更新维护,保证正常使用。

(3)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除了在广场、公园等人员聚集性场所设立居民休闲、健身等功能设施之外,还可以塑造具有欣赏价值的文化交流空间,提高市民前往的意愿和停留的时间;另外,可以配合政府、社会组织等开展一些社区文化活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加强社区邻里文化。

4 结语

空间的失落尚可挽回,市民的情感失落却让城市丧失了生机。尽管导致消极空间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经过对空间的重塑,依然可以激发空间活力、改善空间品质。街道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包容性强,除了最基本的交通功能,还兼具健身、休闲和娱乐交流的功能,空间使用的可能性丰富多彩。本文通过对剑光街道沿江路现状的分析,在现有的空间基础上,依据人性化设计理念对空间加以改造,在满足人们功能性需求的同时,也体现了与自然景观、人文特色的融合,实现人们对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双重需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磁极消极街道
同步电机转子磁极结构
固定同步电机磁极用螺栓的受力分析
热闹的街道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吗——对几道中考物理试题的商榷
街道生活
地球的旋转
风居住的街道
让自己发光
街道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