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松专用肥对苗木生理特性及抗性的影响

2022-06-29

林业科技情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用肥油松电导率

许 志

(太原市园林科创服务中心,太原 030041)

2015年以来,山西省太原市针对晋阳湖及其周边环境给予了全方位的治理。综合治理工程整体可达310 hm2的总面积,投入资金高达41亿元。在一期的治理工程中,对于该项工程栽植了5 000多株油松,整体上可达7 000 m2的油松栽植面积。在栽植油松的全过程中,技术人员密切结合了晋阳湖的周边生态状况,运用科学管理以及科学养护的措施来提升油松成活率,确保了95%以及更高的苗木成活率。

1 试验流程以及试验材料

在本次油松栽植试验中,选择了晋中市某苗圃作为栽植试验的试验地。苗圃本身处在大陆性的暖温带,整体上具有10℃的年均温以及900 m左右的海拔。与此同时,当地具有1 600 mm的年度蒸发量以及450 mm的年均降水,每年可达2 500 h的日照小时数与150 d的无霜期[1]。在整个试验区中,褐色土占据了相对较大的比例,平均每千克含有15 g的有机质总量。具体施肥时,针对速效钾、速效磷、速效氮分别设计为每千克80 mg、25 mg以及45 mg的施肥总量。

1.1 实验材料

对于此次试验,选择了油松的3年生幼苗作为试验对象。在进入整个试验流程之前,对于待测的油松进行了全面筛选,在此基础上选出根系、地径与苗高大体相同的油松。经过全面筛选之后,分别选出了13.5 cm根长、0.55 cm地径以及25 cm苗高的油松幼苗。

对于此次试验配备了油松专用肥、氮肥以及NPK肥,将上述3类肥料作为施肥对象。其中,油松专用肥含有特定比例的钙镁磷肥、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钾、尿素与硫酸锌等成分,上述成分在整个专用肥中占据了特定的比例。

1.2 本次试验设计

运用随意抽取的方式来实现待测油松苗木的分组,设置了重复三次的试验处理。试验设计的要点为:设置0.5 m×0.5 m的株行距,将其分成四次的苗木施肥流程。第一次处理时,针对油松苗木不去施加任何肥料;第二次处理时,分成四次施加每株为0.25 g的纯尿素肥料;第三次处理时,配合施加硫酸钾、硫酸一铵以及尿素等混合性肥料;最后一次处理时,对于苗木施加了氮磷钾等综合性的肥料。

各次施肥试验分别选择了苗木种植日期、缓苗期、初次生长期、苗木硬化期等关键性的时期,将上述日期节点作为各次施肥的日期。对于全过程的施肥试验,运用了环状沟施的方式来完成等量性的施肥。间隔半个月后,再去测定油松苗木涉及到的相关测试指标。

2 施肥试验获得的结论

油松苗木具备独特的生理特性,在施肥时对此如果不慎进行处理,那么存在较大可能将会损伤油松苗木。在情况严重时,不当施加肥料还将引发成片的油松减产,从而增添了林业损失[2]。因此可见,针对生理特性不同的油松苗木应当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施肥措施,优先选择专用肥来完成施肥处理。具体而言,本次试验归纳可得如下结果。

2.1 叶绿素受到专用肥的影响

绿色叶片具备吸收光照的特性,借助光合作用来实现太阳能的相应转换。在上述过程中,叶绿素构成了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因此可见,叶绿素与积累有机质的总量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同时也关系着植物是否能够快速生长。针对不同类型的油松幼苗而言,如果选择了各异的施肥措施,那么相比而言就能获得各异的叶绿素总量。例如:如果选择了树液流动期来完成相应的施肥处理,那么专用肥就可能给油松造成直接性的某种影响,上述影响集中体现在叶绿素上,光照对于叶绿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图1。

图1 光照对于叶绿素的影响

除此以外,氮素与叶绿素二者之间也表现为正相关的显著联系。经过试验可知,如果选择了适量氮肥来实现施肥处理,就能优化叶片本身的各项功能,同时也能帮助叶片积累充足的光合产物,促进其迅速实现体内的作用。在特殊情况下,油松苗木如果欠缺充足氮肥为其提供相应补充,则有可能减损叶绿素在整个植株中的总量,进而造成色泽较浅的油松叶片。由此可见,油松叶片是否表现为亮丽的色泽,直接决定于氮元素在植被体内的累积状态。相比于氮元素而言,磷元素更有助于保持叶片的色泽,施肥对于叶绿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图2。

图2 施肥对于叶绿素的影响

2.2 电导率受到施肥的影响

细胞膜能够帮助油松实现正常的植物代谢,对于微观性的细胞环境也进行了保持。某些情况下,如果外在环境给细胞膜带来了强烈影响,则可能破坏细胞膜并且增大了膜透性。因此可见,外在的不良环境将会增大外渗电解质的总量,或者增大了植株原有的电导率。在此次试验中,如果要判定苗木是否具备优良的抗性,那么可以参照电导率受到施肥的具体影响。相比而言,各个不同生长期中的油松苗木体现为差异性的电导率值,然而此种现状并没有呈现十分鲜明的规律性。未来在有关油松施肥的研究中,针对电导率还应当予以深入探究,明确其中的施肥影响[3]。

2.3 根系活力受到施肥的影响

油松根系的价值在于吸收矿物质以及土壤水分,因此成为不可或缺的部位。经过调研可知,油松根系活性是否优良,较大程度决定于矿物离子以及地下水被油松吸收的状态。与此同时,根系如果具备旺盛活力,那么整个植株将会表现为优良的发育状态,可以吸收自身所需的各类养料。

在各个生长期中,油松植株都会呈现差异性的根系活力,此种现状根源应当在于氮肥、多元肥以及NPK肥带来的不同影响。因此相比而言,氮肥与根系活力之间的联系应当是最为紧密的,其次为NPK肥。然而如果施加了超量的钾肥或者磷肥,那么反而还会凸显负向的施肥效应。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把微量元素加入油松苗木的根系部位,以便于增强其活力。

3 分析具体的影响

经过上述试验可以得知,油松专用肥的价值在于保证苗木本身具备优良的抗性以及其他生理特征,针对叶绿素在整个植株中的总量也进行了全面提升。在后期施肥处理时,应当把油松的整个成长期进行详细划分,将其分成生长初期、油松的速生期以及苗木硬化期。经过全面分析可知,多元复合肥将会给油松幼苗带来最为显著的多种影响,其次为NPK肥,再次为氮肥。究其根源,就在于氮肥对于植被根系能够加以全面优化,从而提升了活力;NPK肥料体现为显著的负向效应,不利于根系活力的全面优化。与之相比,多元肥料在此过程中突显了正向效应。

针对不同类型的油松苗木,与之相适应的施肥流程以及施肥措施也是各不相同的。实质上,油松细胞膜具备相对较强的透性,因而无论施加哪类肥料,细胞膜都可以将其顺利渗透。油松在自身的各个生长期内,器官电导率将会逐渐实现趋同。在此过程中,油松根部应当具备最大的电导率,其次为枝干部位,电导率最差的应当是叶片。

截至目前,技术人员正在致力于研发更适合油松生长与存活的专用肥,在此前提下也改进了长期以来沿用的油松肥料。然而实质上,现阶段针对油松专用肥开展的各项研究并没有真正实现完善,对此仍然有待加以改进。技术人员如果能全面明确油松本身的生理特性,就可以借助施肥的方式来增强油松苗木具备的抗性特征,确保苗木能够更好抵御虫害以及其他病害的侵蚀,提升整体性的农业产能。

4 结语

对于华北地区来讲,油松本身具有很广泛的用途,木材的材质也十分优良。具体在施肥时,油松苗木是否具备优良的抗性与其他生理特性,直接决定于油松专用肥能否适合苗木本身。由此可见,针对油松树种在施肥之前应当密切结合其生理特性,遵照因地制宜的宗旨来完成全过程的施肥,从而全面优化专用肥对于油松植被性能的影响。

猜你喜欢

专用肥油松电导率
试析油松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
容重及含水率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研究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灯塔市玉米专项试验报告
辽西地区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油页岩灰渣有机肥在白桦地的试验研究
油松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
高寒阴湿区春油菜油菜腐殖酸型专用肥效应研究
不同低温处理对桃1年生枝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一种茶树专用肥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