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健脾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6-26林万春寻乌县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江西寻乌3422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4期
关键词:咽喉证候食管

林万春(寻乌县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江西 寻乌 342200)

反流性咽喉炎(LPRD)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相关研究表明,耳鼻咽喉科约10%患者与LPRD有关[1]。该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音艰难与沙哑、咽喉异位感以及慢性干咳等。主要病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而上,直接刺激咽喉致使黏膜损伤;或者是一种因胃内容反流物质刺激远端食管的迷走反射,该反射所引发的慢性干咳与清嗓对声带黏膜造成损伤[2-3]。目前临床治疗LPRD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该药是一种弱碱性药物,具有脂溶作用,抑制胃酸分泌的同时减少胃酸代谢反应,从而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实际研究中,除胃内酸性物质外,部分弱酸性与非酸性物质亦参与反流现象,但奥美拉唑对此类物质抑制能力有限,且疗程较长[4]。近年将中医药应用于疾病的临床治疗逐渐广泛,本研究将自拟健脾和胃降逆汤用于治疗LPRD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LPR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8~48(34.84±4.20)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12±0.38)年。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9~48(34.92±4.26)岁;病程8个月~4年,平均(2.08±0.3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相关诊断标准;(2)西医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6]中相关诊断标准;(3)年龄28~48岁;(4)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2)伴有胃癌、食管癌或胃溃疡患者;(3)既往存在胃、食管手术史,或胃、食管出血患者;(4)近期服用过影响胃动力药物患者;(5)妊娠期、对药物不耐受或过敏体质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医学处理,包括润喉、清咽、抗生素抗感染等操作,期间同时嘱咐患者进行低盐低脂饮食习惯。两组患者均持续进行4周治疗。

1.3.1 对照组 患者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生产厂家: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871)口服,20 mg/次,2次/天,分早晚餐前温水送服。

1.3.2 观察组 患者予以自拟健脾和胃降逆汤,药方组成为:山药配方颗粒20 g,茯苓配方颗粒15 g,丹参配方颗粒、莱菔子配方颗粒各12g,白术配方颗粒、陈皮配方颗粒、姜厚朴配方颗粒、木蝴蝶配方颗粒各10 g,姜半夏配方颗粒、桔梗配方颗粒、射干配方颗粒各9 g,生姜配方颗粒、甘草配方颗粒各5 g,1剂/天,分早晚餐前温水冲服。

1.4 临床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咽喉疼痛、嗳气、反酸烧心与声音嘶哑4个症状按照无(0分,对日常工作、生活无影响)、轻度(1分,对日常工作、生活轻微影响)、中度(2分,对日常工作、生活存在影响)、重度(3分,对日常工作、生活严重影响)进行评分。(1)治疗前、后反流症状指数(RIS)、反流体征评分(RFS),RIS量表主要包含声嘶或发音障碍、持续清嗓、痰多流涕、吞咽困难、餐后或躺卧咳嗽、呼吸困难、异物感、持续性咳嗽、烧心、胸闷与胃痛9个症状,按轻到中0~5分评分,总分45分,临界值为13分;RFS量表主要有声门下水肿、喉室消失、黏膜充血红斑、声带水肿、喉水肿、后连合黏膜肥厚增生、喉内肉芽肿与喉内粘稠分泌物8个症状,由专业医师通过电子鼻咽喉镜检查评分,其中声门下水肿、喉内肉芽肿与喉内粘稠分泌物按无(0分)、有(2分)评分;喉室消失、黏膜充血红斑按无(0分)、部分(2分)、完全(4分)评分;声带水肿、喉水肿、后连合黏膜肥厚增生按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阻塞(4分)评分,总分26分,临界值为7分。(3)治疗前、后食管内pH:采用24 h双通道食管pH记录仪分别测定第一通道pH<4时间比、第二通道pH<4时间比。具体操作为嘱患者采取坐位,将双通道检测电极插入鼻腔内,食管下括约肌上5 cm处放置远端电极,3 cm处放置近端电极,连接电极与记录仪,检测24 h。(4)比较两组临床疗效。(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痊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5%及以上,喉、胃镜检查提示体征消失;显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高于75%但不及95%,喉、胃镜检查提示体征有所改善;有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高于50%但不及75%,喉、胃镜检查提示体征好转;无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不足50%,喉、胃镜检查提示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稍高于对照组的7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咽喉疼痛、嗳气、反酸烧心、声音嘶哑等中医证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咽喉疼痛、嗳气、反酸烧心、声音嘶哑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P n 35 35咽喉疼痛治疗前1.75±0.43 1.70±0.38 1.232 0.219治疗后0.65±0.20*0.31±0.16*18.773 0.00嗳气治疗前2.02±0.40 1.97±0.45 1.174 0.241治疗后0.71±0.29*0.28±0.14*11.359 0.00反酸烧心治疗前1.48±0.31 1.52±0.34 1.229 0.219治疗后0.62±0.24*0.31±0.15*15.490 0.00声音嘶哑治疗前1.82±0.37 1.84±0.34 0.562 0.574治疗后0.54±0.21*0.18±0.10*21.888 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RIS评分、RF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RIS评分、RF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IS评分、RF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RIS评分、RF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RIS评分、RF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P n 35 35 RIS评分治疗前17.50±2.86 17.78±3.04 0.949 0.343治疗后11.27±2.06*6.02±1.09*31.857 0.00 RFS评分治疗前10.01±3.02 10.17±3.11 0.522 0.602治疗后8.68±2.40*5.05±1.20*19.132 0.00

2.4 两组治疗前、后食管内pH比较 治疗前,两组第一通道pH<4、第二通道pH<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第一通道pH<4、第二通道pH<4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食管内pH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食管内pH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P n 35 35第一通道pH<4时间比治疗前3.10±1.01 3.01±0.94 0.922 0.357治疗后1.74±0.56*0.60±0.42*23.031 0.00第二通道pH<4时间比治疗前7.13±2.02 6.98±2.10 0.728 0.467治疗后4.23±1.53*2.34±1.34*13.142 0.00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进行实时随访,两组均无失访病例,且治疗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LPRD是临床常见消化内科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并逐渐趋于年轻化。临床主要表现症状与体征多样化,轻度表现为咽喉异物感与声音嘶哑等,重度则表现为肺炎与呼吸暂停等,严重危害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7]。LPRD发病机制尚未确切,主要认为是胃内酸性物质反流,上逆腐蚀咽喉黏膜导致。临床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胃酸分泌药物治疗,联合促胃动力药物短时间疗效确切。但该疗法需进行长期治疗,同时药物剂量控制也是难点,无法从根本解决反流问题,且同时无法对部分非酸性物质所致的咽喉炎进行治疗[8]。中医具有较多治疗方法,且其辨证论治可通多方面进行抑酸与恢复胃肠动力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LPRD在中医理论中无对应的病称与定义,依据其临床症状特点可将其归为“吞酸”、“嘈杂”、“梅核气”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医林绳墨—吞酸吐酸》记载“酸者,胃口酸水攻激于上,以致咽溢之间”等,由此看见病机主要为胃气上逆、脾失健运,治疗应以健脾和胃、降逆利咽为主。自拟健脾和胃降逆汤药方中,茯苓、陈皮、白术与山药等药物具有滋养脾胃、益气补中与助运降逆等作用;姜厚朴、莱菔子与制半夏等可化痰散结、降逆止呕与消食除胀等作用;木蝴蝶可清肺利咽;桔梗与射干等可解毒宣肺;生姜具有温中、止呕、降逆的作用;甘草可在补中益气的同时调和各药[9-10]。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杨云等[11]研究结果不相符合,究其原因可能为本研究样本量过低,治疗时间过短,且仅限于本院单一中心,若扩大样本量与样本范围,加长治疗时间是否可将差异显著化有待考究。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咽喉疼痛、嗳气、反酸烧心、声音嘶哑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孙艳等[12]研究结果相吻合,说明自拟健脾和胃降逆汤有助于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江坚等[13]研究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LPRD患者,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RIS评分与RFS评分得到显著改善,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RIS评分、RF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自拟健脾和胃降逆汤能显著改善患者反流症状与体征。对本研究患者进行食管pH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第一通道pH<4、比较第二通道pH<4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傅中明等[14]研究结果相似。另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自拟健脾和胃降逆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可调节胃肠运动,从而促进胃肠排空与推进功能;桔梗对抗炎发挥着作用;半夏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缓解消化道黏膜损伤等作用,同时用水将其煎煮可提高缓解咽痒咳嗽的效率;射干可促进毛细血管流动性,同时具有抑菌作用;生姜可直接作用于消化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抑制呕吐有很好的疗效[10]。

综上所述,自拟健脾和胃降逆汤治疗LPRF疗效确切,且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以及反流症状与体征,维持食管内pH稳定,具有良好安全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咽喉证候食管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咽喉病,试试这三招
有种胃病,用药治不好
我家秘方
巴雷特食管该怎样治疗
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内pH和食管动力学的差异比较研究
三峡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