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具身体验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

2022-06-26田元元

文理导航 2022年20期
关键词:实施对策高中生物

田元元

【摘  要】具身认知指的是人类个体生理体验与心理体验之间所形成的联系。绝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通过生理发出一些心理感觉,也会由于一些心理感觉引发出生理反应。教育领域一直以来与心理学领域之间都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具身认知也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本文将以高中生物学科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具身体验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具身体验活动;实施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任务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理论讲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具身体验理论内涵

具身体验是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相比于传统的认知理论,其具有更高的创新性以及先进性。基于传统认知理论角度分析来看,具身认知是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赞同的一种理论。简单来说,传统认知理论认为学习与大脑有关,与身体无关,换言之,学习只需要记忆,不需要体验。但是随着新课改教学任务的不断深入,随着心理学、哲学与教育领域交织程度的不断加深,这一认知逐渐彰显出一定的缺陷,而与之完全背离的具身认知理论逐渐形成。基于具身体验理论视角分析来看,身体与环境彼此之间是无法脱离的,大脑、身体、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具身体验认知,就是要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感知产生感官刺激,在多维度体验下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生成完整的认知系统。

二、具身认知视域下的高中生物教学问题

从具身认知理论角度来看,认知是一项需要亲身体验才能够形成的能力。虽然现行高中教材中包含很多实验类的课程,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为了节省教学时间,追赶教学进度,教师往往会以口授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點,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它们,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无法形成,具身认知自然也无法提高。

具身认知形成的前提条件在于环境。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营造相对应的教学环境,利用环境对学生形成有机驱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做好全面的准备,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氛围中对问题形成感知,并主动予以解决。但从教学现状分析来看,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环节,直接将教材中的内容教条式地传递到学生脑海中,学生只能达到浅层学习,具身认知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程度的限制。

三、高中生物具身体验活动的实施对策

结合以上分析,鉴于具身认知视域中,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压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与学习兴趣的形成。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基于具身认知创新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开展具身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提高教学有效性。具体来说,教师可参考以下几种教学手段。

(一)注重创建情境,诱发具身体验

具身认知理论的关键点分别为体验性、情境性以及亲身性。因此,在基于具身认知带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为丰富学生的具身体验,教师需要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要保证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要保证教学情境真实具象,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诱发学生的多维认知,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的认知体系。

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的教学为例。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发收集一些草本植物叶片。如上学放学路上飘落的叶片、校园花坛中的叶片等。通过学生亲自收集实验材料,增强整个实验的真实性和体验性。正式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所采集的叶片。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基本了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向其他同学介绍叶片时,进行讨论。如嫩绿的叶片、成熟的叶片以及枯黄的叶片之间色素种类是否相同,含量是否相同?当学生完成初步探讨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实验,并组织学生做好实验步骤以及流程的划分,保证实验成功。首先,教师可以先收集学生所采集的叶片,并尝试性地对其进行补充,将其划分为几种不同类型,如菠菜叶、成熟青菜叶、蓬蒿叶、嫩的青菜叶。其次,教师可辅助学生将材料按照教材中的描述尝试性地提取色素并分离色素。最后,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以及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对几组色素带条数和带宽进行比较,并得出自己的实验结论。在整个实验流程中,学生经历了亲身收集实验素材、亲自动手实验、亲自参与讨论的整个过程。相比于传统的教师单方面传授自身体验的活动,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参与感,让学生在自发诱导的状态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切实增强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学习质量。

(二)侧重探索研究,奠定概念基础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开展具身体验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概念类的知识教学中,教师也可适当引入具身认知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深化学生的理解。

以“生态系统”这一概念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借助网络技术,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与之相关的图片,如池塘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尝试性地对图片中的内容进行结构划分,如哪些部分是生物成分,哪些部分是非生物成分,彼此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如若时间允许,教师也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尝试性地举出与生态系统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在具身体验的状态下理解概念。再如,在讲解植物的向性运动时,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两盆植株,为了增强对比的直观性,教师可提前做好准备,将一盆植株放在室外,自然生长,将另一盆植株放在单侧光状态下生长。在直观的具身体验下,让学生逐渐靠近向性运动。当学生了解了这一概念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句古诗“一枝红杏出墙来”,鼓励学生尝试判断这句古诗所描述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

除此之外,在概念类知识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是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形成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以“向光性”这一概念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燕麦胚芽鞘材料,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其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在清楚地观看现象产生的过程中理解概念,消除傳统说教式教学形成的局限以及单一问题,加深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三)鼓励方法创新,强化具身效应

具身认知强调连续主要指的是大脑与身体的连续、身体与环境的连续,以及三者之间的连续。当人类接收到一些知识时,会基于自己的认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形成再加工,而整个过程被称为具身效应。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析客观因素对学生自身效应的影响,如教师对学生的唤醒程度,学生所处的环境状态以及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

综合来说,教师若想提高整体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分析,要充分唤醒学生的机能以及大脑,创设能够对学生形成刺激的教育环境。仍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为例,在完成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活动之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尝试判断实验是否还有其他的开展方法,结论是否还能通过其他的途径进行验证,以辅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实验结果。例如,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可以用试管扣印法取代毛细吸管画线法。相比于毛细吸管画线法,试管扣印法的操作难度较低,便捷性较强,也可以得到更加清晰的色素圈。在后续的实验对比以及实验分析中有更加直观的数据。再如,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可以利用培养皿取代层析装置。通过这一手段控制试剂所形成的毒害。在完成设施改进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着进行操作以及验证,在多次反复的实验中形成创新性和可行性较强的新的实验方案。

总的来说,具身认知理论倡导通过认知结果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多个教学案例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会发现传统的教学手段虽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记住实验的过程原理以及结果,但是学生本身并没有理解这些内容。开展具身体验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的原理,也能够使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以及反思,更加清晰准确地掌握实验内容,整体效应得到了有效强化。并且,在以自身为主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动力会十分强烈,新的认知体系也会逐渐成熟。

(四)转变评价取向,深化具身学习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后也会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评价,但是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师会受到固有教学思想的局限,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通常会将自己视为主体,单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也较为片面。从具身认知视角来看,这种教学评价并不科学。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是具身认知理论主要反对的教育主张。教育工作者要实现全面学习以及全身心学习,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做好有效的教学改观,由应试评价转化为发展评价,注重学生的体验评价以及参与评价。

例如,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活动之后,基于具身体验活动视角,教师可要求学生自评。为了增强自评的全面性以及客观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自评表,如自己的参与程度如何,实验操作能力如何,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如何,实验是否提高了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等。而针对这些自评的项目,教师可相对应地提供自评要点。例如,在提取色素时是否成功,在层析分离时是否成功,完成实验后是否在没有教师提醒的前提下,自行将实验器材归位,将废液进行正确处理,是否在实验结束后独自验证了实验结论,并分析了实验现象。在整个流程中,教师并没有明显地对学生形成干扰,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参与以及自主体验,整体评价并不只针对知识,更针对能力。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来说,融入了具身认知的评价,具有更高的全面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具身体验活动,在身心融合的状态下开展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及学习能力的增强。教师应注重将具身认知理论与学科教育相互整合,通过体验活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创建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展开探索研究;另一方面,教师应创新方法,强化学生的具身效应,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增强课堂的体验性和生成性。

【参考文献】

[1]樊荧荧.基于具身认知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反思与重构——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0,36(11):57-59.

[2]李久全.体验式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9(9):161.

[3]巫兴标.高中生物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8(9):141.

[4]孙丹华.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7(7):46.

[5]潘彦君.基于具身认知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实施对策高中生物
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新模式构建探析
物理教学中的观察性反思及实施途径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新模式构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