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玛依塔斯基地的“烦心事儿”

2022-06-25李小华

中国公路 2022年8期
关键词:除雪省道塔斯

文 李小华

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这群驾驶员们都是最最平凡的公路人,通过多年除雪保通工作和抢险救援行动的磨砺,这些最最平凡的公路人用实际行动凝练出了“奋行、畅行、先行”的玛依塔斯公路人精神。

玛依塔斯风区暴风雪突起,致省道201线玛依塔斯路段出现“地穿甲”现象。除雪车紧急清理公路积雪,打通“雪梗阻”。李小华 摄

新疆塔城公路管理局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肩负着新疆省道201线和省道318线共74公里(玛依塔斯风区路段)的除雪保通工作。基地人员由汉、哈、维、回、蒙、土6个民族的26名职工组成,如今,基地的除雪设备增强了,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这里的驾驶员们还是有一些“烦心事儿”。

令人胆寒的“魔鬼”路段

33岁的哈萨克族抛雪车驾驶员吾尔肯·木热阿西对玛依塔斯的环境、气候十分了解。提起省道318线玛依塔斯路段,他心里充满了敬畏。

省道318线342公里处至367公里处的玛依塔斯路段位于玛依塔斯风区南缘,公路蜿蜒穿行在加依尔山中,沿线没有可识别的标志物,路面比省道201线玛依塔斯路段窄3米,除雪机械掉头比较困难。公路的走向大多与东西风势斜交,角度比较大。路基平缓,公路起伏大,弯道多,路堑段也多,有深沟4处。刮大风的时候,路面极易积雪,刚清理完的路面不到1个小时就又淤满了,可谓是玛依塔斯风区公路风雪灾害的重灾区。除雪机械上路清雪时,需结伴而行,若一辆机械掉下路基,得在另一辆机械的帮助下才能重回路面。

冬季的省道318线玛依塔斯路段日交通量不大,但道路经常会被风雪覆盖,行驶在路上,四下白茫茫一片,由于没有参照物,很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大家都十分小心,救援时也格外注意安全。

2021年1月22日晚,玛依塔斯风区遭受14级西风的袭击,省道201线和省道318线的玛依塔斯路段滞困了117名群众。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出动了所有机械和车辆上路救人,驾驶员吾尔肯·木热阿西也参与了此次救援行动。1月23日3时许,省道201线玛依塔斯路段滞困群众被全部营救到安全地带。4时20分许,3辆除雪机械、1辆巡道车和1辆应急救援客车从省道201线的岔路口向省道318线的事发地进发,行驶了不足两公里,就因看不清前方道路只能原地待命。10时30分许,太阳出来后,能见度增加,机车缓缓向前行驶,一直到12时许才来到距省道201线岔路口4公里处的高速公路桥附近,找到了7辆滞困车,把所有的司乘人员营救到了铁厂沟镇。

因此,许多过往司机都把省道201线玛依塔斯路段比作“魔鬼”路段。如今,吾尔肯·木热阿西在风区除雪保通、抢险救援已有9个年头,风里来,雪里去,经历了近百次抢险救援行动,省道318线的玛依塔斯路段虽然让他觉得胆寒,但抢险救援经历却成为他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轮式推土机驾驶员的艰辛

今年44岁的轮式推土机(以下简称“轮推”)驾驶员周四海开轮推有4年了。

驾驶员在雪地上为大货车挂拖车带。李小华 摄

2010年,他驾驶白色轮推在阿图什公路管理局服役,2019年调入额敏公路分局。由于机械老化、易脏,除雪时振动大、噪音也大,连续除雪10余个小时后,周四海常被颠簸得腰酸背痛,脑袋闷闷的,耳朵嗡嗡响,既听不到说话声,也吃不下饭。回到基地后,还要仔细检查车况,担心再出车时会因机械故障而误事儿。

周四海患有严重的鼻炎。使用柴暖时,热气在车前窗结冰,影响视线,需要把侧窗打开透气,然而一旦遭遇冷风,他的鼻子、眼睛又瘙痒难耐,喷嚏打个不停。于是,在寒冷风区作业的他“上冷下热”,备受煎熬。

轮推的驾驶室门离地面有两米多高,爬梯很容易被冰雪裹实。风雪天气时,不论是上下机械还是开关车门,都是件很困难的事,一旦体力透支,便充满危险。2019年除雪时,周四海一不小心从爬梯上摔了下来,左腿摔断,在家休养了半年。

轮推跑得慢,作业时更慢,如果去远一些的路段除雪,赶回驻地往往会错过午餐时间,需要在车里准备食物和水。大风天气时,风区异常寒冷,周四海出车前不敢吃得太饱,哪怕渴了也不敢多喝水,因为如厕实在是件麻烦事儿,小便时迎着风吹得脸上都有,背着风漩得满身都是,在柴暖的烘烤下,异味很大;大便时,排泄物遇到风雪就变成漩雪,围着人转,使劲儿往秋衣秋裤里钻,几秒钟就把人折腾得受不了,只能草草了事,粘上了雪沫子的秋衣秋裤一回到驾驶室里,就融化变湿,甭提有多难受。所以他很多时候都是硬憋着,回到基地就往卫生间跑。如果碰上拉肚子,那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在省道318线除雪,有的路段白茫茫一片,看不到路边。晴天时,由于白雪的反射光强烈,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眼睛酸胀、流泪。因此,周四海回到车库时往往看不清东西,需要缓上十几分钟才能恢复视力。他平时最怕的就是清除公路边的积雪,因为驾驶室位置较高,所以看路面有一定的视角差,无法判断路缘,有时候轮推一不小心就下了路基,被积雪掩盖的涵洞台帽是最大隐患,一旦撞上,不论对人还是对机车都会造成不小的损伤。

路上的风吹雪很瓷实,抛雪车、雪犁根本吃上劲儿,只能靠轮推打前锋,把硬雪推松,再由抛雪车清理干净。若是碰到路上有废弃的金属片或塑料等硬垃圾,周四海就要下车把这些废弃物清理到路基下,因为这些硬垃圾如果被后面作业的抛雪车卷进去,极易诱发机械故障。

途经风区的小车一旦滑下路基,周四海就要躺在雪地里挂拖车带,用轮推把车拉拽到公路上。如果是大货车滑下路基,那他就需要从轮推后取下20多公斤重的粗钢丝绳,挂到大货车上,为此,他的手常常被钢丝绳上的钢刺扎得冒血。然而每当推雪救援时,碰到几十辆车尾随在他驾驶的轮推后,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就会从周四海的心里油然而生。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2021年12月,单位组织体检,42岁的多功能除雪车驾驶员张红强有多项检查指标超出正常值范围。高压189,低压138,尿酸高达470,脚趾经常疼痛,药不离身。医生嘱咐他不能熬夜、不能疲劳、不能受凉。然而20多人的食堂不可能为他一个人开小灶,遇上嘌呤高的食物或忌口的饭菜,他不敢吃,只能回宿舍吃些水果或零食。由于水果不能长时间存放,他只能趁着巡道的机会,搭乘巡道车去20公里远的霍吉尔特乡买一些水果、零食。许多驾驶员从县城回基地,包里装的是烟和饮料,而张红强的包里除了水果、零食就是药。

“深更半夜看到兄弟姐妹的来电,头皮会发麻。”张红强如是说。他的父母住在农村,都已年过古稀,若是半夜接到家人电话,多半是父母的身体出了状况。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转到县城除雪保通?他说:“开应急救援客车的驾驶员必须是A照,而基地就只有我一人有A照。人过了40岁,大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凡事没必要斤斤计较,只想踏踏实实工作,把工资拿回去养家。”

与张红强同一个宿舍的刘建峰,家住额敏,父母住在托里县城,老婆挺着大肚子还要在家带两个孩子;48岁的曹玉亮,家在塔城,母亲年近耄耋,身体状况更差。大儿子上小学,小儿子上幼儿园,媳妇平时对他的抱怨也不少,本想跟领导反映情况转到县城里除雪保通,然而在县城除雪保通的驾驶员年龄普遍比他大,身体情况也比他差,曹玉亮实在是张不了口……

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的这群驾驶员们都是最最平凡的公路人,通过多年除雪保通工作和抢险救援行动的磨砺,这些最最平凡的公路人用实际行动凝练出了“奋行、畅行、先行”的玛依塔斯公路人精神。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虽然他们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烦心事儿”,却还是默默坚守,努力将玛依塔斯公路人精神融成新疆交通精神。

猜你喜欢

除雪省道塔斯
克塔线积雪的物理机械性质分析及除雪铲的设计研究
一种全自动除雪机器人设计
省道S273跨广茂铁路桥防落棚及防护架设计与施工
一切,妙不可言2017 F1阿布扎比大奖赛
五合一除雪工具铲
备胎也有春天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机场除雪利器——OSHKOSH P系重型除雪车模型赏析
华通动力HM1000铣刨机助力254省道
二次再生混合料在S102省道杭昱线的试验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