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摸清底数 胸有成竹
——内蒙古公路局高效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

2022-06-25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局布和

中国公路 2022年8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普查

文/图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局 布和

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局(以下简称“内蒙古公路局”)精心准备,采取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全面、高效、准确地反映了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的情况,为后续提升公路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风雪中,一线普查人员正操控无人机采集自然灾害风险信息。

2021年4月,国务院普查办安排部署了全国范围内全面普查阶段的工作。同年5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技术指南》,规范指导各地全面调查填报公路设施的空间分布、属性信息及公路沿线的自然灾害风险点。

内蒙古自治区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以下简称“普查工作”)需要面对工作时间较短、工作任务较重的挑战。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野外作业时间短,有效工作时间仅有3个月;另一方面,其国土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位列全国第三,公路里程累计超21万公里,地貌类型多样、地质环境复杂,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沉塌陷、水毁等公路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此,内蒙古公路局提前谋划、精心组织,积极动员基层养护人员,借助技术力量高效开展工作。

高位组织 扎实准备

自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手册》(以下简称《工作手册》),全面规范指导自治区交通运输行业开展普查工作。其中,为在普查工作开始后能够直接满足基层普查人员的工作需求,《实施方案》和《工作手册》的编制印发共历时4个月,经过了试点总结、基层调研、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等多个环节的打磨。

《实施方案》详细具体地描述了工作任务、组织架构、资金预算、宣传工作、数据处理、部门协调等方面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了极为细致的指导,得到了基层的好评。《工作手册》采用图文彩色印刷,清晰明了地介绍了数据采集、数据填报、数据检查等操作步骤;列举了规范采集和不规范采集的典型案例图片,帮助技术人员迅速掌握正确采集各类灾害风险点影像的方法。

2020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成立了以分管副厅长任组长,厅有关处局、各盟市交通运输局及高路总公司、公交投总公司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自治区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办公室设在了自治区公路局。全区各级交通运输局、高路及公交投各地分公司也都相应建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内蒙古自治区还建立起了旗县、盟市、自治区三个层级的普查工作组织架构,共计502人,具体负责组织开展此项工作,把责任细分到了个人。

为提高工作效率、按时完成普查任务,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部署各盟市及有关单位挂图作战、倒排工期,严卡重要时间节点。作为最熟悉管养路段的人,基层养护人员在掌握技术方法后,可以迅速投入到普查工作中。2021年7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启动普查工作,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千人工作QQ群,安排10人技术小组实时解决问题,并承诺“问题不过夜”,极大鼓舞了基层养护工作人员的热情。尽管后期内蒙古自治区多地发生疫情,2021年10月至11月普查工作近乎停滞,但依靠扎实培训打造出来的普查工作队伍,仍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开展普查工作前,组织了多轮次、深层次的培训,结合工作实践,打造了一批专兼结合的技术队伍。内蒙古自治区在地方财力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筹措了6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普查工作的培训。2021年7月13日至27日,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带领技术支持单位组成指导组,分东西两组直插基层,行程1万余公里,指导培训了12个盟市共计800余名一线普查人员。从2020年12月到2021年9月,从试点培训到基层技术指导,再到针对性解决普查工作步入深水区后暴露的各类问题,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组织形式,累计培训约1750人次。

阿拉善盟交通运输中心石峰勇在普查工作中负责审核采集到的信息。他说,信息采集人员在尚未深刻理解普查工作目的和信息采集要求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采集信息不合格的情况,例如拍摄的边坡照片无法反映边坡各个方向的情况,无法准确反映边坡与公路路段的位置关系。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石峰勇就需要联系上传采集信息的采集人员,协助其重新准确地采集信息和照片。

多轮培训和技术群答疑反映出,基层普查人员最初的问题是系统如何使用、灾种如何辨别等基础性问题,而到了后期,基层普查人员已能够熟练掌握普查App,与技术组深入沟通交流。2021年的9月中旬和12月中旬,内蒙古自治区分别完成了两轮数据检查,准确率符合预期效果,用实效证明了培训和答疑工作的积极作用。

方案缜密 技术先进

2021年4月,内蒙古公路局公开招标择优选取了行业内权威的技术支持单位——西安中交公路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安中交公路公司”),为普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深度参与普查工作的全过程。

西安中交公路公司作为交通运输行业有关办法及规范的编写单位,协助内蒙古自治区编写《实施方案》及有关报告,把控数据质量,解答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普查工作提供了权威而有力的技术支撑。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载体普查工作培训班

在普查工作中,一线普查人员通过培训掌握了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大大提升了采集效率。王子江 摄

为严格保障数据质量,《实施方案》采取了层层有措施的数据管理模式。通过培训,从根本上保障数据的填报关;通过把数据审核的责任落实到各级具体的审批人,压实数据的审核关;通过普查工作系统的二次软件开发,保障数据的复核关。

按照《实施方案》,普查工作的内容大致分为数据采集和数据成果质检两大块。数据采集包括路线、桥梁、隧道、高边坡等公路设施的属性,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沉陷与塌陷、水毁等自然灾害风险点信息。数据成果质检则包括数据检查、风险评估和数据核查3项。公路设施属性信息的采集,包含路线和边坡的名称、编号、经纬度、建造改造年度、排水防护设施情况等信息;灾害信息的采集,包括灾害的名称、位置、历史特征、风险点现状、灾害发育程度,以及风险点的图片等信息。

在此次普查工作中,内蒙古自治区总共需要录入6万余条基础设施信息数据、数十万张照片。面对大量数据的采集、填报、审核等工作,西安中交公路公司以交通运输部普查办开发的系统为依托,基于Python、VisualBasic等编程语言二次开发,采用软件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检查风险点和公路设施属性信息,可在15分钟内完成全区的进度调度,可在两分钟内完成单条数据的抓取审核,大大减轻了基层的工作压力,保证了数据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部分临崖路段十分危险,不少路段拐弯处通视性差,部分桥梁长度较长,无法使用手机拍摄全貌。针对此类规模大、地形复杂的路段,技术支持单位指导有条件的基层采集人员通过无人机航拍、地面激光雷达技术和无人机激光雷达扫描技术补充完善灾害点全局照片和灾害点高精度地形资料,提高了采集工作效率,同时为后续风险点核查提供了详细影像数据。

如何处理采集到的数据?西安中交公路公司在已搜集的地质、构造等资料的基础上,拟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实施三维地形建模;在野外调查的协助下,选择风险点典型段落利用浅震剖面、地质雷达构建地下模型,采集岩土样品并通过室内试验获取其物理力学参数,现场评估风险点的灾害危险性并完成数值模拟;采用遥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现场监测等技术实时监测危险点的变形特征。

有关负责人正在审查《实施方案》

抗疫抗灾 共克时艰

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极端天气的影响,普查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先后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是在2021年10月至12月期间,多地加强管控,人员流动受限,技术组无法到现场指导、全区无法集中培训、部分盟市人员无法开展外业调查。

2021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盟市又遭遇历史罕见的暴雪天气,一方面公路积雪覆盖期间无法开展数据采集修正工作,另一方面养护队伍需要投入到清雪作业中。

以呼伦贝尔市为例,其国土面积约为25.3万平方公里,有农区、林区、牧区三个区域,地域辽阔,普查工作覆盖面广、战线长、普查量较大、地理环境相对复杂,并且无霜期短,全市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冬季寒冷漫长。

在普查工作过程中,呼伦贝尔市遭遇了极端天气和新冠肺炎疫情。多地遭遇强降雨,部分旗县还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暴发了两次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呼伦贝尔市实施了两次疫情管控。在极端天气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下,呼伦贝尔市交通运输局努力克服,做到救灾、防疫、宣传和普查四不误。呼伦贝尔市交通运输局姜丰介绍:“在降雪前,我们通过无人机拍照、人工调查、历史数据分析等方式,圆满完成了呼伦贝尔市28789公里公路外业调查与采集任务,共采集完成公路2913段,桥梁3696座,隧道5座,风险点与高边坡采集315处。并完成了第两次数据上报和自治区一级的数据审核修改工作。”

除了呼伦贝尔市,遭遇疫情影响的还有阿拉善盟。阿拉善盟地广人稀,国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普查工作涉及的路段长达11000公里,而参与普查的一线人员仅有30人,意味着每人要负责将近300公里的普查任务。石峰勇说:“这些一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与牧民打交道,关系都很好。到了傍晚,在野外工作的普查人员无法赶回家中休息,就会到附近的牧民家借宿。”2021年10月,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发生疫情,石峰勇在负责普查工作的同时,还要支援疫情防控。他每日早晨五六点起床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还要审核普查工作采集的数据。

在全体普查人员的努力下,截至2021年12月中旬,内蒙古自治区成功录入系统下达的全部基础设施数据共63526条,采集了全区所有6985公里高速公路、33038公里国省干线的高边坡和灾害风险点信息共计1365处,为后续公路自然灾害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普查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丰收会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贸促系统举办展会计划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七十为作家集体祝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学习调查要“四会”
她是孩子们的“好家长”:记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嘎查关工委主任乔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