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约束与行为选择:中小制造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行动逻辑*

2022-06-23周梓荣周丹妮徐维宏

机电工程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科技企业

周梓荣,周丹妮,徐维宏

(1.东莞理工学院科技创新研究院,广东东莞 523808;2.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3.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广东东莞 523808)

0 引言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引导企业积极增加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同时,政府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环境,从创新资源供给侧的角度,打造了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企业孵化等功能的各种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成果、检测认证、情报等综合科技服务。目前,中小企业创新需求虽然强烈,但实际创新行动薄弱;政府创新政策支持足,但企业实际利用少,社会提供的科技创新资源不断完善,但如何高效精准为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提供服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的需求也得不到满足。人们不禁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中小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是什么?其技术创新行动在何种情况下才会真正开展?因此,掌握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了解企业技术创新真实需求、行动逻辑及实施瓶颈极为必要。

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研究很多,集中在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两个方面。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融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制度与工作机制、搭建和优化服务平台、促进企业转型政策等方面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1-6];创新能力提升主要是从中小企业创新机制、创新机理和外部环境优化方面进行研究[7-12]。从上述研究的内容看,大部分研究从宏观角度研究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对策。这些研究从企业科技创新外部环境出发,针对当前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遇到的瓶颈,从科技创新供给的角度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针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与创新行动,也有一些相关研究。李玉凤等[13]针对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服务等6 个方面的需求,研究了宁夏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发展水平和服务需求;李艳召和刘杨[14]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云南省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需求;张晓敏和姜长云[15]基于山东滕州市、四川南部县、安徽凤阳县、广东佛山三水区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村中小企业对科技服务现状的评价以及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徐金海[16]调查了江苏中部和北部部分地区,认为农民对农业科技具有较为强烈的需求意愿。

近年来,新冠疫情的持续爆发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要素需求和创新行为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小企业外部形势的巨大变化导致企业短期内对人才、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等创新要素需求和创新行动的实施产生了较大变化。因此,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意愿、需求和行动逻辑的角度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创新要素的需求,同时也能为科学制定中小企业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本文采用从需求端测度企业技术创新要素真实需求和企业创新意愿的新视角,并从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的视角分析创新要素在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完善科技服务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提升企业创新动力和科技服务的精准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1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根据以上问题提出的疑惑以及对相关研究的研究现状,本文力争在全面客观了解中小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行为的基础上,聚焦探究推动中小科技型企业实际开展技术创新的行为逻辑。

为探究以上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与现场走访相结合的形式,深入了解中小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现状,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总结分析中小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特点,并从中发现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所需的政策、人才、科技成果和资金等要素的真实需求,发掘分析中小企业实际开展技术创新的行为逻辑,进而为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1 样本的选择

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珠三角地区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产业门类齐全。东莞作为珠三角制造业核心地带,拥有19 万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1.1万家。本次调研采取现场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现场交流面向珠三角地区的企业,问卷调查面向东莞市。共发放调查表格2 000 份,发放对象是从东莞市19 万家工业企业中随机抽取的企业,实际回收样本有效问卷690 份。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倍增企业、专精特新等其他类型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35%、30%、15%和20%,同时属于上述4 个类型的企业不重复选取。在调研的样本企业中,属于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5 大支柱产业和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4 大特色产业占比分别为75%、25%。现场走访调研企业超过100 家,主要集中在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1.2 问卷设计

企业科技创新是一个从创新设想的产生到实现的过程,它包括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试生产、试销等环节。创新需求活动包括内部研究与试验,外部研究与检测认证,获取相关技术、培训、市场推介及其他活动;创新要素涉及到人才、资金、科技成果、检测认证等方面。

本调研通过现场交流及问卷调查,意图全面掌握企业技术创新各层面以及全流程各个方面的真实情况。跟据问卷设计原则,调查问卷设置了企业基本状况、科技创新主要内容、技术来源、人才来源、研发投入及创新需求与发展战略等6 个一级指标;以及企业类型、所属行业、规模、创新主要方向等20个二级指标,一共56个调研内容,并根据珠三角地区和东莞市的实际情况设置选项,例如,企业类型除了规模以上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库选项外,还设置市级、镇级倍增企业等选项。现场交流访谈的企业为珠三角与东莞市主导产业及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代表性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调查与访谈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企业所在细分行业技术创新相关问题,以及了解企业在发展与转型阶段的科技服务需求、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政策支持与产业环境等。

1.3 调研企业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3.1 企业类型

在本次调查中,全部问卷调查内容填写完整且回收的企业共690 家,回收率为35%。其中,中小型企业回收率最高,占比50%。回收的完整调查样本涉及的企业类型如表1 所示。由表可知,在受访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最高,达42.4%,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占比为1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为23.2%。上述前两类企业问卷回收与发放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0.7%和42.5%,规模以上企业比例最低,仅为20.8%。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培育企业比较重视科技创新。

表1 企业类型

1.3.2 企业规模

东莞有19万家制造业企业,但进入世界、中国和省500 强的企业不多,大型企业数量较少。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年销售收入,将企业规模划分为4 亿元以上、2~4 亿元、0.8~2 亿元、0.5~0.8 亿元、0.2~0.5 亿元及0.2 亿元以下6个级别,各个规模的企业占比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年销售收入在0.5亿元以下的企业超过受访企业总量的一半,占比为53.9%,在各规模组别中问卷回收率最高,年收入2 亿元以下企业接近9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最高,对科技创新资源的需求最迫切。究极原因,可能是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获取科技创新资源的渠道较少,对科技创新服务具有较大的需求。

图1 企业规模

1.3.3 企业所属行业与领域

从调研样本中企业所属行业的类型看(图2),归属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企业占比最高,达到32.2%,其次分别是新材料行业(20.4%)、其他行业(18.4%)和电子信息行业(15.2%),均属于制造业企业。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受访企业所属行业的分布与东莞市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和高端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战略一致。另外,受访企业中归属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其他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比例依然较低,分别为2.3%和5.5%。这表明了虽然政府非常重视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但亟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这类企业的快速发展。

图2 企业所属行业领域

2 中小制造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资源需求与行为偏向

2.1 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资源需求

在当前疫情持续冲击宏观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最希望获得的外部支持是资金,如图3 所示,其占到总体的比例达到48.8%。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瓶颈,制定相应的融资需求或专项资金投入政策是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重中之重。其中,根据受访企业的反馈,最需要获得的外部资源是政府提供的税收减免和研发补贴。这表明企业的创新活动需要相应的政策优惠,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和研发资金压力。其次,信息咨询、人才培养和技术指导等中介服务,有效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渠道,也是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较为重视的外部需求。

图3 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服务需求

2.2 中小制造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行为偏向

2.2.1 创新方向偏重新产品研发

从技术创新内容方面考察,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方向一般集中在解决产业卡脖子技术、积极开发颠覆式技术和形成发展长板领先技术等方面,调查发现,企业主攻方向为形成产业发展长板领先技术占比最高,如图4所示,达到48.9%,这说明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处于补自身短板的阶段,着重于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产品技术性能、制造质量等常规性技术创新问题;不过,调查发现,也有超过50%的企业想努力研发产业卡脖子关键技术和开发颠覆性技术,打造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路线,但表示同时也面临难以逾越的创新障碍。

图4 技术创新主导方向

从具体研发内容方面考察,如表2 所示,样本企业在主导产品核心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升级换代等产品研发方面的占比之和接近2∕3,表明样本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非常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制造工艺装备改进方面的占比达到22.8%,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自动化生产;属于企业前瞻技术研究类型的创新活动的比重较小,仅占7.1%,这说明只有较少的企业专注于前沿创新技术的开发。

表2 技术创新主要内容

表3所示为受访企业在研发投入的主要方向的分布。其中新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是受访企业研发投入的3 个主要方向,占比分别为32.7%、24.9%和20.9%。通过关联分析发现,归属不同产业领域的企业的研发投入方向差异较大。传统支柱产业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与技术改造方面投入较大,特别重视大批量生产的制造技术研发;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则集中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方面。

表3 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方向

2.2.2 创新方式以企业自主研发为主

从企业现有的研发形式方看,受访企业技术研发方式主要有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3 种类型。通过调查走访交流发现,企业用于购置科研仪器设备的经费占比达到10.4%,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等不同形式研发机构的比例超过90%,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几乎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如表4 所示,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企业的研发形式均为自主研发,比例高达95.94%,只有4%左右的企业采取委托研发与合作研发。调查发现,企业用于直接购买技术的费用仅占2%。这说明企业比较重视自身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但对从高校和科研院所购买科技成果的力度不大,从企业技术来源方面分析,如表5 所示,绝大部分企业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研发,通过外部渠道获得企业所需技术的比例较小。其主要原因可能是:(1)成果需求方的企业与成果供给方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信息不对称,相互不了解,企业找不到需要的科技成果;(2)企业重视核心技术的资助开发,注重技术保密与可控,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的意愿不高。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供需双方的渠道不畅通,对接效率不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市场空间非常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组织应该予以重点培养。

表4 技术创新主要方式

表5 企业技术来源

2.2.3 靠自身慢积累自有资金获得创新资金

表6 所示为受访企业近年来企业技术研发等创新活动的资金主要来源。大部分企业依靠自由资金支撑其技术创新,这类企业的比重为59.4%。这表明当前大部分企业能够依靠自有资金以满足其技术创新所需的投入。技术创新活动的另一个资金主要来源是金融机构贷款,这类资金来源占比为28.2%。这表明金融机构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融资中介作用,但靠贷款获得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最终都是由企业自行负担。第3 个主要创新活动资金来源是政府资助,该类型的占比为10.1%。政府资助的主要形式是各级政府立项的科技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等获得的资助和专利、标准等事后补助。政府资助在鼓励和引导了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为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承担了部分研发风险,起到了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基础作用,企业组织实施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从调查中还发现,不同的产业创新活动的资金来源区别较大,先进制造业与电子信息行业的研发资金来源与总体基本一致,而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投入来源于风险投资融资的达到20%;这说明像生物医药这样的高研发投入、高回报的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自筹资金投入研发,也需要大量风险资金的介入和支持。

表6 技术创新资金来源

2.2.4 靠企业内部培养技术创新人才

在人才的来源方面,企业主要通过高等院校毕业生招聘以及社会招聘两种方式吸收科技人才。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委派进修等方式集聚研发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如表7 所示。内部培育与委托培养的比例接近78%,外部引进的占比为21.16%。这说明样本企业非常注重自身培养人才,通过提升现有技术人员能力来实现新技术、新产品的自主研发。走访交流发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部分高科技企业急需能主导创新性技术研发与高技术产品研发的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与团队。

表7 技术创新人才来源

3 驱动中小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行动逻辑机制

上述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制造型企业实际开展技术创新产生的行为偏向,说明中小企业在受到创新资源支持的情况下存在驱动中小企业实际开展技术创新的逻辑机制,这种机制是如何生成的?其隐藏在表面行为的行为驱动是什么?则需要进一步揭示厘清。

通过对调查样本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深度分析,发现我国中小制造型企业虽然大都具有比较强烈的技术创新意愿与需求,但由于存在创新资源的各种约束因素,发现中小制造性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存在以下4方面的创新行为逻辑机制。

(1)生存效益逻辑

企业生存是企业第一位的事情。立足于企业生存角度,中小企业的生产与发展亟需各种资源支持,在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实践活动中,不管企业决策者创新意识和意愿强烈到何种程度,都不可能脱离实际能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资源存量以及未来可靠可控获得的资源增量等两方面的资源环境约束。因此在企业具体技术创新决策中,必须遵循企业生存优先的逻辑来确定技术创新的内容、方向与投入强度。一般而言,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在自有创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企业不可能集中所有资源孤注一掷地去开发所谓的“卡脖子”技术、“颠覆性”技术或“前沿引领性”的技术,这就注定了中小企业受有限创新资源环境约束,只能在有限范围、有限领域、有限的技术层次上对原有技术产品或相关的产品进行改进与迭代,以期自身在能承受技术创新成本维持企业生存的基础上能快速实现财务效益增长。实践中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偏向于新产品开发而不是其它就是受这个行为逻辑机制的约束与驱动,因此,中小企业生存效益的逻辑决定了其技术创新行为的偏向。由此,决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偏向的生存效益逻辑是:在自有创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选择以短期能快速实现财务效益且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可靠性的产品开发为主。

(2)技术发展逻辑

调研中发现,中小制造型企业都有比较强烈的技术创新需求,大部分企业都想掌握卡脖子技术或关键技术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生存效益的逻辑机制驱动下,中小企业一般首先将创新资源集中投入到短期能持续创造经济效益的技术研发,财务效益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首要考虑的因素。技术的领先性、超前性或颠覆性虽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对理性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不会为一味追求技术先进而将极其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进行赌博式的技术创新。因此,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一般都是呈渐进向上式而不是跳跃式向上的发展轨迹,并且这种轨迹是建立在企业基于现有技术产品的市场销售不断获得财务效益保障下形成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意愿才有可能被激发,技术创新发展才有可能真正发生,创新意愿才会转化为实际的创新行动,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逻辑:即中小企业在获得财务效益积累的基础上才会考虑提升技术研发层次与水平。

(3)创新方式逻辑

一般而言,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式有自主研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等几种形式。技术创新需要研发人才、实验室和项目资金等几方面的资源,中小企业自身拥有的创新资源比较薄弱,难以长期聘用高学历高水平创新人才,按照常理其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采取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委托开发或联合开发的形式更为节约资源,并更能提升技术创新层次与水平。但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更偏向于采取自主研发的方式开展技术创新。

调研发现,虽然有不少中小企业有过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开发合作的经历,但实际合作效果与所取得的合作绩效并不很理想,甚至不少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现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机制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组织机制并不匹配,难以满足企业的技术创新要求;二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科研活动时间及方式无法保证技术开发绩效,难以契合企业的创新绩效要求;三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的成果必须进行工程化与产品熟化,而这个过程中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鸿沟。以上原因使得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委托开发或合作开发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与不确定,在实践中驱使企业更倾向于采取自主开发的方式来推进技术创新,以能把握技术开发风险和确定性。由此总结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式的行动逻辑是:在无法获得信任和可控性的外部资源的情况下依靠自身进行自主研发。

(4)路径依赖逻辑

为什么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一般都难以在较高的层次与水平上开展,除受创新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资源约束外,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方面,由于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付出较大成本,创新过程存在较大的风险,创新结果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中小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一旦创新失败,轻则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大则会危及企业生存。因此,为生存和安全起见,中小企业在具体推进技术创新的路径上,一般会采取试探性渐进性的资源投入方式,从现有熟悉的产品领域进行迭代式改进研发与周边产品的小试小产,在自身对技术创新活动绝对可控的前提下,以期以最小的投入、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大的技术开发绩效,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轨迹会在原有的技术产品领域进行自我创新路径选择与锁定,由此,形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逻辑:即在企业技术创新存在较大风险不确定性和需要付出较大成本的情况下,企业只有在现有的技术产品与领域进行迭代式改进及上下游产品小试性技术开发,而不会采取跳跃性或割裂性的技术开发路径。

4 结束语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产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所有形式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最终都要通过企业的组织经营来实现。上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偏向及其背后相应驱动行为偏向形成的逻辑机制表明,中小企业并不是不想进行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不是不想聚焦在“卡脖子”技术、关键技术或行业前沿引领性技术开发,而是受创新资源约束和自身能力,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快速培育,无法支撑企业的技术发展,在每一个中小企业都面临一系列共同的创新难题的情况下,整体产业科技自然就无法实现快速突破,从而造成了大家都去“抢资源、挣快钱、顾短期”的现象。因此,为更有效促进中小企业聚焦于更有质量的技术创新,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在政策层面必须帮助中小企业克服面临的技术难题,破解驱动中小企业形成技术创新行为偏向的行为逻辑机制锁定。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利用好新型研发机构灵活的体制机制,推动行业性产业科技创新,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社会资本建立行业性的新型研发机构,完善新型研发机构运行质量评价标准,建立与评价绩效挂钩的财政资金等政策支持机制,支持中小企业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前向性、源头性技术创新。

(2)以上述这样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为依托,针对阻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点建立专门性的“政研学产中金介”协同创新机制,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基于多方投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权联结或财务回报协同创新机制,真正解决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现实问题。

(3)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针对产业共性技术和企业面临的关键性技术进行协同创新,建立科技成果供需双方服务精准对接机制,探索基于职务发明人与专利权人的职务发明专利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新机制,协同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急需技术与持续创新问题。

(4)对采取以上协同创新机制解决技术问题的中小企业在协同合作期内给予税收优惠支持,提升中小企业解决聚焦关键技术问题的积极性。

除上述采取的措施外,要引导高校与科研院所与企业积极对接,丰富企业人才吸收方式,增加企业吸收高科技人才的渠道。创新科技金融方式,帮助企业拓宽企业创新活动的资金渠道,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多样化的资金来源选择,分担中小企业的研发风险。建设更符合企业创新真实需求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

猜你喜欢

科技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笔中“黑科技”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