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需要游戏也需要教学

2022-06-23张云强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5期
关键词:儿童幼儿园过程

张云强

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已经成为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游戏在幼儿园的落地生根无疑对幼儿园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在游戏研究领域及把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重游戏轻教学、用游戏代替课程、过度夸大自主游戏的地位和作用的趋势,游戏仿佛成了幼儿园教育唯一正确的标签,成了幼儿园中无所不能的万能钥匙,这种把游戏作用近似神化的情况需要进行反思和警醒。

一、游戏理论在实践中存在着极端认识

随着大家对游戏认识和重视程度的不断深入,当前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出现了研究游戏的现象,特别是户外游戏活动的热潮,游戏好像成了幼儿教育唯一正确的代名词,在幼儿教育中给游戏赋予了很高的“地位”,把开展了游戏和开展了高质量的游戏画等号,给人一种只要开展了游戏活动就是一所好幼儿园的错觉。在幼儿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甚至出现了谈“学”色变、谈“读”色变、谈“写”色变、谈“数”色变的情况,用游戏否定集体教学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否定文本符号和间接经验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否定幼儿具备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的潜在需要和可能、否定幼小衔接中前阅读和前书写对于幼儿入小学做铺垫的积极意义,无限拔高游戏在幼儿园中的作用,用自主的“儿童立场”否定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游戏仿佛成了解决幼儿成长和发展中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这种把游戏无限延伸的趋势导致在学前教育理论上对游戏的界定发生泛化或者异化,在教育实践中造成一线幼儿教师盲目无助,显得无所适从。

二、幼儿教育需要游戏也需要教学

在落实幼儿园“去小学化”的过程中,有的地方出现了重游戏活动轻集体教学的倾向,取消了原来教体系统组织的、对提升幼儿教师素质有着积极作用的幼儿园优质课、教学能手比赛。实际上,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当灵活地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果教师在集体教学中不断树立游戏意识,提升游戏素养,养成游戏习惯,给幼儿提供参与、体验、探究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通过各种游戏形式在愉悦、快乐和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那么,集体教学无疑是提高幼儿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幼儿园集体教学、游戏活动都是幼儿教育的应有之义,它们之间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对立状态。在不同的社会运行状态、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条件和情景下,人们对于幼儿园课程的价值会有不同的考量和权衡,于是,人们对于幼儿游戏与教师教学会有不同的侧重,偏重是可以的,走极端是不对的。换言之,如果游戏或教学的课程是不完整的,那么在教育实践中是会产生问题的。

集体教育活动不是为了教师方便教学,也不是简单地为了幼儿的喜好和快乐,而是明确地指向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集体活动的内容选择、过程设计、教育方法和策略都要考虑到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由此我们也能清晰地感受到,集体教育活动不是简单的“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儿童为中心”的问题,而是强调“以幼儿的学习为中心”的本质,表面看是教师来设计活动的方方面面,但其实所有的内容都是以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依据。集体教育活动也不是我们认为的灌输式的、填鸭式的教育,不是简单粗暴的“我教你学”,而是在一个个提问中、在一次次互动中找到幼儿的发展点和兴趣点,是能帮助幼儿自主建构知识的教育,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学习感知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好的集体活动每個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的,每个过程的设计都指向幼儿的发展,且有观察、有操作、有探索、有讨论,教师在了解幼儿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预先设计的由简到难、由易到繁的问题,引起幼儿的共鸣和思辨。其实不论是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还是区域活动,都只是教育的外在模式而已,我们不能以形式来判定高下,更不能以哪个是新兴的,哪个是传统的,就确定先进与落后,因为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形式是不是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有没有丰富幼儿的体验和感受,能否帮助幼儿构建知识和支持幼儿自主学习。

三、游戏要融入而不能完全取代五大领域课程内容

现在有的地方取消了以五大领域作为主要内容的幼儿园统编教材,完全围绕游戏来设计园本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幼儿园基于自己专业的师资队伍和比较强的科研能力,形成了可操作性强的特色园本课程,但有的幼儿园限于自己的现有能力无法形成自己的园本课程,在取消现有教材的情况下简单地以游戏代替教材和课程。实际上,游戏是完全可以贯穿于五大领域教育内容的“教”和“学”的过程中的,但游戏本身并不能替代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以及依据五大领域延展出来的各种课程体系,幼儿的学习是需要以相应的课程体系为依托的。幼儿园的教育是实施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教育,游戏在幼儿“智”的方面和“体”的方面应该有着更加直接和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德”和“美”的教育有作用但不一定突出,必须借助于相应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比如,幼儿爱祖国、爱劳动、爱家乡的教育。再如,幼儿园美术学习活动,有人以解放幼儿天性为由把自由涂鸦作为幼儿园美术学习的终极目标,但是单纯靠着天马行空的涂鸦就说给幼儿提供了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机会是不切实际的,它需要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流程才能实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数学方面要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让幼儿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写画时姿势正确,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这告诉我们,幼儿园教育从来都没有把写写画画排除在外,幼儿也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的教学方式学习简单的加减运算,并且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特别是在大班阶段。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学习文本符号的内在的需要与可能,就像幼儿天生需要游戏一样。简单的书写内容以及正确的书写姿势对培养幼儿学习习惯以及适应小学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到了大班阶段,在确保方式正确的前提下可以让幼儿试着写简单的汉字和数字。

四、游戏过程中不能片面强调幼儿的自主

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高质量的游戏必须有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来实施,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做保障,高质量游戏的实施就只是纸上谈兵。在高质量师资队伍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即使幼儿园表面上开展了游戏,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幼儿在幼儿园感觉不到教师的关心与温暖,养不成良好的秩序和习惯,教师不能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缺乏善于发现幼儿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这是不是成功的幼儿园教育,需要我们打一个问号。其实,在幼儿园实践中,对于幼儿教师而言,纯游戏活动和纯教学活动是最容易被教师理解和实施的,无需过多的培训,幼儿教师即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幼儿教师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放手让幼儿自己玩,而最难做的事情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干预、指导幼儿的游戏。朱家雄教授说:“在幼儿园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中,也许谁都不会去贬低幼儿游戏的重要性,不重视游戏的教育不是真正的幼儿园教育。但是,如果认定幼儿园教育的全部或者主要部分就是幼儿游戏,认定幼儿教师的作用只是旁观者、材料的提供者,那么尽管幼儿很自由、很快乐,这种无目的、无计划的做法也不是幼儿教育的全部。”

幼儿游戏实际上是教师和幼儿在积极互动过程中发生的有趣味、有意义、有效率、能够给幼儿成长带来积极影响的学习活动。首先,它是一种学习过程,必然有教师的介入和支持;其次,它是一种活动过程,要保持活动的兴趣和质量。当前,在游戏研究领域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发与实践,片面强调儿童立场,简单地认为游戏就是玩,自主就是不需要教师的介入,把游戏过程中教师的介入和支持视为“高控”,把“自主”和“高控”进行简单的对立,一味迎合儿童的兴趣,忽视了课程逻辑及课程内容中存在的潜在促进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一系列关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文件均提到“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并没有说“把自主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幼儿园的游戏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都存在“知难而退”的情况,如果没有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很多时候幼儿就会在各种游戏中匆忙“赶场”而没有进行深度学习。不管是室内的区域自主活动,还是室外的沙坑、积木、舞台表演等自主游戏活动,都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与缺陷,就是健康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幼儿在很多的自主游戏的过程中身体运动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或者说发展得不够充分。从这个角度看,幼儿园游戏体系中应该有体育游戏的一席之地,但体育游戏往往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训练,而这却被部分专家所诟病。其实,自主游戏不是不需要教师介入,“高控”游戏也不是幼儿没有自主的游戏。在很多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游戏中的某个阶段确实有“高控”的影子,但是幼儿一旦掌握了各种体育游戏的技能技巧和玩法,就会主动投入,乐此不疲,由一种游戏形式创生出更多的游戏形式。比如说跳绳,一开始可以单人跳,在这个游戏过程的开始阶段教师的介入和指导会比较多,但幼兒一旦掌握了跳绳的技能技巧,就会自发性创生出单脚跳、前后跳、开合跳、蹲起跳、双人跳、多人跳等许许多多以跳绳为媒介的游戏形式。幼儿园体育游戏的开展对幼儿身体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意义深远,一个人的一生要面对很对困难、挑战,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非常重要。现在是法治社会,干什么都需要讲规则、讲制度、讲程序,无论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还是遵守规则的意识,都能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幼儿园各种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恰恰是把体育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呈现,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强健了幼儿的体魄,磨炼了幼儿的意志,养成了幼儿的团队和规则意识。这些品质的获得,对幼儿的成长恰恰是像金子一样的宝贵财富。其实,在幼儿园的游戏过程中“自主”和“高控”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它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是根据游戏进程随时相互转化的。所以,单纯的放养式的所谓的“自主”游戏不一定是真游戏,幼儿可能浅尝辄止,知难而退。有教师积极介入的所谓“高控”游戏也不一定是假游戏,幼儿也可以爱不释手,流连忘返。儿童有人格尊严、有话语权,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完美无缺的,儿童是一块璞玉,需要成人发现与识别,以及有技术含量的打磨,否则璞是成不了玉的;儿童有无限发展的可能,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自主发展,教育者需要创设环境、给予支持才可以把儿童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如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那就是对儿童最大的不尊重。浪漫主义的儿童观虽然充满诗意但并不符合人的发展的事实,仅仅赞美儿童是不够的,相对于赞美,他们更需要教育。我们要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但是不要盲目崇拜儿童游戏的自发性,也不要把儿童游戏神圣化,既要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又要对幼儿的游戏加以适当的指导或干预,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宣扬“儿童立场”就否定和排斥教师的作用,发挥教师的作用就认为是否定儿童的存在,是典型的思维僵化和认知障碍的表现。

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这一属性是不能改变的,但是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游戏不是解决幼儿园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不是幼儿园教育中的唯一正确的打开方式和独立的精神存在。因此,要辩证地看待游戏和教学的关系,辩证地看待游戏和课程的关系,辩证地看待游戏“自主”和“高控”的关系,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关注游戏的同时还要兼顾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管理创新研究、科学幼小衔接研究等,这才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正道。所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可以无处不在,但不是无所不能。

猜你喜欢

儿童幼儿园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六·一”——我们过年啦!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