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溯汉字之源 寻文化之根

2022-06-23姜红霞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5期
关键词:汉字探究课程

姜红霞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它以独特的魅力承载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横竖刚劲,撇捺舒展,每一个方块字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充盈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我校的《字说万象》校本课程,就是以甲骨文的学习为切入点,将汉字文化融入学生的骨血,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成长为焕发民族精神气质的中国人。下面,就将我校的《字说万象》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向大家做一汇报。

一、知行合一,以字致远——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背景

福泰小学是一所新学校。建校之初,秉承“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宗旨,依据国家对教育文化的要求,学校以“文字意象”作为办学特色,从文字起源、文字意象、诗词歌赋诵读和阅读习作入手,意在引导学生“用文字感知世界”,培养“启智立德、博文约礼、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福泰学子。

办学特色确立之后,我们一直在思考: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文字意蕴博大精深,学校如何引领学生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如何建设更有辨识度的校园文化?如何打造更具校园特色的校本课程?经过反复研讨,大家达成了共识:汉字文化课程是一门真正意义的母语课程。我们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兴趣、实践、面向全体”的理念,开发了《字说万象》校本課程,让学生从小了解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让汉字文化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正如诗人惠特曼所说:“有一个学生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我们要让汉字文化成为学生素养的一部分,让汉字文化真正扎根在学生心中。

二、琢玉成器,以字化人——探寻课程育人目标

沿着汉字文化发展的足迹,我们能够窥见古代的风俗、社会的发展等中华民族的文化信息。挖掘汉字文化能让学生在了解民族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同时,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礼敬,提升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1.立足汉字特点,通过对汉字的起源、发展与演变、构字规律的探究兴趣,将所学汉字知识运用于实践,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信息;2.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中理解汉字的含义,丰富识字方法,能辨别各种字体,并熟练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提升语文素养;3.发掘汉字深厚的内涵和底蕴,传承并弘扬汉字文化,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学段目标:低年级:1.喜欢汉字,能从汉字中体验到乐趣;2.知道汉字的起源、发展与演变;3.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所体现的民族文化信息;4.感受汉字魅力,培养高尚审美情趣。中高年级:1.探究汉字起源,了解书法家故事,感受汉字文化内涵;2.将所学汉字内容运用于实践,有课余自觉探究汉字的热情,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3.具有汉字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能通过作品欣赏、观看视频、实践操作等活动,感受汉字的魅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4.在识字的过程中,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语文课堂传承汉字文化是一种教育责任的担当,所以,我们毅然出发了。

三、探源溯流,以字润学——构建校本课程内容

《字说万象》校本课在实践中分为全员必修和社团选修两种形式,我们研发出独立课程、语文学科辅助课程、全科课程三种课型。低年级每月从自习课中抽出两个课时进行全员必修,中高年级社团选修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二节校本选修课时间。

其中,独立课程就是以《字说万象》教材为依托,内容包含九大模块,涵盖甲骨学堂、字有功夫、汉字思维等内容。

(一)独立课程

1.甲骨学堂,追根溯源

包含“字源字义、汉字家族、相关成语字谜、古诗文、汉字古今”等板块。在甲骨学堂中,教师指导学生追本逐源,从造字原理、字的本意、引申义出发,顺藤摸瓜,拎出一大串汉字来,让学生在识字中了解汉字文化,实现以字立人。以汉字“丝”为例。这堂汉字文化课包含了“丝”字家族的一组字“系、丝、索、纠、绝、缰”的字源字义,品读了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里的“丝”,触及了“丝绸之路、传统织布技艺”等传统文化,学习了成语“一丝不苟”及与丝家族相关的字谜。

2.字有功夫,循规巧记

“字有功夫”易错字辨析,从汉字本身出发,让字与字直接对比,揭示一笔一画背后的道理,把每组易错字的辨析要诀提炼出来,帮助学生高效记忆。很多班级还推出了线下“字有功夫”剧场,让学生扮演汉字角色,现身说法。这样内外兼修,错字别字,一招击破。

3.汉字思维,举一反三

这一课程是以“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繁衍生息”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脉络,还原汉字产生的过程。以故事呈现字根,以字根构建常用字,以常用字构成词汇,让学生在故事和游戏测试中学习汉字,构建起语言学习网络,养成深度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兴趣。

(二)语文教学辅助课程

我们将《字说万象》的汉字文化引入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课程实施。

低年级以汉字文化为链,以直观的方式渗透汉字文化,让学生了解汉字背后的内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把许多零散的汉字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汉字组块,形成丰富的“相似块”,根据“相似块”按主题分类编排课程,以此形成主题式拓展课程的教材内容。如《会变身的人》《大的魔法师》《千姿百态的人》等主题,就是以部首发散式呈现人的各种状态,看懂汉字里不一样的人。

中高年级教师会精选课文中的易错字及与课文理解相关的字,采用字理字源解析、成语典故延伸、动作情境渲染等方法,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文化现象中感受汉字的魅力;“字词微电影”活动,以所学课文的字词为抓手,为学生创设丰富且充满情趣的语言实践空间。

如《有趣的鸟》主题课,立足于学过的“鹊”和“雀”字,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围绕“鸟”展开识字探究活动,拓展与“鸟”有关的形声字。然后探究“隹”字旁及相关字,让学生思考:鸟和隹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由来、演变及用法。经历发现的过程,不知不觉中,学生了解了汉字文化,找到了汉字规律,也解决了同音字易混淆的问题。

课堂上随文穿插汉字文化,形近字、易错字、有故事的汉字都是教学的资源,信手拈来,给课堂带来闪亮与生动。

围绕汉字文化探究,语文组还开始了各种课型的研究课,磨课、研课的过程将探索推向纵深,写字文化课有《探“丝”源魅力,增写字情趣》《有趣的十二生肖》《有趣的“点”》;基于汉字文化渗透的语文课有《窗前的气球》《四季之美》《王戎不取道旁李》等课例,这些课例在各级比赛中均获奖。

(三)全科主题课程

每个汉字都包含着千姿百态的故事,跟各学科关联,于是,我们依托《字说万象》课程中的活动探究型章节以及“字在旅途”研学系列课程,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全科汉字文化探究之旅。

以“名之源”主题活动为例,从“爱自己、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五个层面,带领学生踏上了“名”字溯源之旅。同学们诵读《百家姓》,知晓自己姓氏的汉字演变;了解家庭成员及小伙伴名字的含义;探究名人笔名的含义;感受名字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给自己设计靓丽的名片。与此同时,对家乡、对祖国的特产名字、伟人名字、古人名字、山川河流名字、建筑名字以及祖国科技发展中载人飞船、高铁列车的名字的由来进行研究。研究中,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了家乡风貌,感受到這些名字背后蕴含着的历史典故及风土人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爱人爱己、爱班爱校、爱家爱国之情。

四、砥砺前行,以字聚力——实施保障机制和评价

(一)以字创景——营造“字”趣氛围

建筑有“名堂”。学校根据“甲骨四堂”命名的四幢教学楼,分别为鼎堂、观堂、彦堂、雪堂,希望学生成为讲诚信、会探究、有才学、有德行的福泰学子。“问源广场”,鼓励学生寻根问源。

景观有“品味”。乔木、灌木、植被相结合的校园绿地,与“问源亭”“立品石”遥相呼应。

布局有“格调”。“校训墙”饱含期望;文化连廊里,“汉字是画”“汉字是根”“诗词古韵”等,引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美妙境界;电子班牌和各处室的布置都设有汉字板块,走廊、墙面随处可见学生的甲骨软陶、书画作品,福泰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浓浓的字韵书香。

(二)点亮童心——精心设计第一堂汉字文化课

开笔礼仪式是每一届新生开学典礼中的固定项目。随着教师在台前一笔一画讲解“人”字的书写,那撇捺之间的魅力深深地打动着这些刚踏入校门的“小豆豆”们。课堂上,教师结合课文《天地人》让学生感知“人”字的演变,拓展认识“人”字家族的字。汉字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

其余年级的第一课则从校园中甲骨四堂的由来和校训入手,围绕“仁爱、责任、传承、创新”等关键词,知晓演变、领悟含义、字体赏析、美观书写,学生真切感受到每一个汉字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

第一堂课,汉字文化的光芒点燃了学生的热情。

(三)阅读实践——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

教师团队对于汉字文化研究蔚然成风。学校采用三步并进的教师成长路径来进行队伍培养:

走出去,汲取涵养。教师先后走进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王懿荣纪念馆参观学习,近距离接触、学习相关知识。

请进来,博采众长。学校多次邀请威海市书法家走进课堂,引领提升教师的书法素养,特聘马开啸指导教师练习书法,提高教师书写能力。

内求自我成长。开设“甲骨讲堂”,每周一期,由“甲骨讲师”依托《字源》教材向教师讲解汉字知识,《画说汉字》《说文解字》《汉字树》等是教师必读书目。

教师们有了专业的汉字素养,游刃有余地带领着学生在汉字王国里尽情遨游,实现“教学相长”。

(四)创设活动——跟着汉字天马行空

我们开展“汉字文化”主题活动,学生讲汉字故事、猜汉字、吟诵积累的古诗词;当小教师,给爸爸妈妈上汉字课;写甲骨篆书,猜字谜成语,玩得不亦乐乎;“成语大爆炸”,点燃汉语学习的热情;“汉字欢乐谷”,校园变成了汉字游乐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举行线上“寻找最有温度的汉字”活动,学生对自己挑选出来的最有温度的汉字进行阐述,引经据典,深入分析。在形式多样、创意无限的活动中,学生跟着汉字天马行空,感受着汉字的千年魅力。

(五)多元评价——激励师生共同成长

每月举行全校书写比赛,评选“写字小明星”;每学期“甲骨文辨识大赛”评选“甲骨文书写小能手”;每学期进行汉字主题之旅作品集展示,评选“校园汉字小达人”;每学年举行汉字文化节展示,进行达标闯关活动。学校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收获成功的喜悦。

五、善作善成,以字修身——收获校本课程的满园风景

(一)学生从文字中汲取营养

每一个学生在形式多样、创意无限的汉字文化活动中,变得善于合作,善于探究和思考,变得更加自信,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写字素养,个体蕴藏的艺术潜能也获得发展;同时将汉字文化、书法文化的伟大、优美、智慧融入心田,逐渐形成墨韵气质,儒雅品味。

(二)教师从文字中获得成长

教师通过学习、研究,个人的学识修养、文化底蕴、审美旨趣都有了相应的积淀与提升,而且在实践研究中对汉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汉字文化的品位与厚度较以前有明显的提高,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三)学校从文字中走向发展

学校创办了《字源》校报,已经发行了五期,家长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汉字文化特色建设的优秀做法,先后在大众网、山东少儿频道、《山东教育报》《中国少年儿童》《语言文字报》等重要媒体和杂志上进行了相关报道。建校仅三年,学校就获得“环翠区AAA级特色学校”称号,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汉字文化教学实践研究》在今年已经结题,区级课题《“文字意象”特色学校创建的研究》在2019年立项。2020年10月学校被确立为“中华经典吟诵实验校”。

字有源兮蕴万象,承以传兮润人生。我们深信,蕴含深刻的中华汉字文化必将融进福泰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将继续探究文字文化育人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在汉字美丽的起源和故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深邃内涵,引爆学习汉字文化的热情,让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润泽每一位福泰师生的心田!

猜你喜欢

汉字探究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设问引导探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自行车的发明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