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让语文教学指向更清晰

2022-06-23王正发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5期
关键词:病句寓言习作

王正发

当下,许多语文教师为追求新颖的课堂教学,经常在课中加入新的“元素”,导致很多设计与教学目标不能契合,教学时间被浪费,达不到预期效果。

一、满目繁华,却是杂枝藤蔓

案例一:炫丽导入,华而不实

一节语文专题复习课,课题是《病句专题》。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为:1.准确判断句子有无语病;2.掌握常见病句类型;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导入环节,教师分享了一篇学生习作——《我们是一家人》。教师先板书习作的题记与小节标题:“初中三年,我们共度朝暮,你们的爱与陪伴如三月清风,沁人心脾。”“缕缕微风·母爱、声声呐喊·亲人、日日相伴·姐妹。”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习作全文与对习作的评析,整个环节用时10分钟。

评析:教师课后介绍:“在第一节课前分享学生作文是我三年来一直坚持的一件事。”言语中显得十分自得。如果我们单纯从作文分享来看,教师是成功的,但是将此环节纳入到“病句专题复习课”这一整体来看,教师的设计又是失败的,因为教师没有关注此环节是否与课堂教学目标相符合,内容与目标严重脱节,最终造成了教学效果不佳,并且拖堂了5分钟。

案例二:燃放青春,得不偿失

一位教师到外校接班上课,内容为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师课前围绕《喇叭花的命》这篇文章从“厘清文脉、品析佳句、揣摩字义、赏析文题”几个部分精心制作了导学单。教学时,教师应用尝试教学理念,先让学生用15分钟时间做导学单,然后根据“厘清文脉、品析佳句、揣摩字义、赏析文题”版块的考点与答题策略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评讲。

教师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了“送给你们的礼物”,教师花费6分钟,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师:“第一个礼物,当然是老师——我了!今天我把自己带来送给大家。你们喜欢吗?”学生说感受;第二步,师:“第二个礼物是老师任教学校的一棵黄葛树,老师把它带来送给大家。”教师投影图片与教师为黄葛树写的感言“它从不负春光,焕发新容,扎根坚守一生执着;你当不负青春,奋力拼搏,成长蜕变一飞冲天”,学生齐读感言;第三步,师:“第三个礼物是我们学校为九年级学生撰写的对联:为理想起五更守半夜只求青春无悔;战百天瘦三斤少八两但愿榜上有名”,学生齐读对联。

评析:教师课后介绍:“此环节是为激发学生在复习备考期间能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教师花费6分钟“燃放青春”,看似激情四射,实际上呈现出的教学内容游离于教学目标,使得课堂教学枝蔓杂生,实在是得不偿失。

二、巧用素材,确保无枝无蔓

针对案例中的情况,我们应该抓住素材与学习目标的契合点,抛弃枝末、凸显主干,让课堂教学重归正轨,具体方法为:

(一)以习作修改为情境,渗透运用意识

修改病句属于语文学科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主动梳理、整合,从而掌握祖国语言的运用规律,形成语感,所以它不应该只用于应付考试答题的纸笔测试环节。

案例一导入更改建议:一是设置真实情境“我是小医生”。课伊始,将《我们是一家人》定稿前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否定混乱、重复啰唆、表意不明”等语病的段落或句子展示出来,让学生帮助修改病句,体会修改病句的实践意义。二是展示片段,共享成功。让习作作者朗读学生共同修改完善后的《我们是一家人》“日日相伴·姐妹”片断,使学生明白用词之准、生动表达之妙来源于病句修改,从而提高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联动阅读为抓手,加强文本统整

案例二除有教学内容游离于教学目标的现象外,还存在只重视单个阅读材料的解读与练习的问题。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读书太少,教师要采用“1+x”的办法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喇叭花的命》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讲述的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教学时,教师应该围绕“小人物”的故事这一主题,选择课内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与课外文本《扁担的一生》(范宇)、《拾荒》(万吉星)进行勾连,在“赏析文章标题、理解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句子的理解及赏析、语段的作用、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章线索与行文思路、赏析写作手法、揣摩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迁移拓展探究”等方面进行“信息提取、整体感知、形成解释、做出评价、实际运用”等阅读能力的考查,践行“教学评”的一致。

三、把握整体,实现“有”“无”适恰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春秋时期的李耳用生活中的事例向我们形象地说明适当的“无”更能突出“有”的作用,正如雕刻家在“有”“无”之间的匠心独具使得其作品栩栩如生。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應当在教学中正确地取舍“有”与“无”,凸显“主干”,使教学“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浑然天成”。

(一)单元整合,厘定教学点

许多教师在教学单篇课文时都是一股脑儿将文本包含的所有内涵传授给学生,似乎不做到面面俱到,心里面就不踏实。殊不知,教师教学时的主次不分会导致课堂上同一语文要素的重复讲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得不到进一步发展。

统编语文教材的单元编排是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进行组织的,年级之间又体现出层级性和阶梯式的特点。为此,教师应该立足单元,勾连前后教材,从“人文主题”或“语文要素”着手,把单元内部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串联起来进行系统规划,整合教学,打破单篇课文教学相互孤立、缺少关联的现象。

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以寓言为主,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二次出现的以文体组成的单元。单元篇章页上关于人文主题的提示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阅读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1.前后勾连解析要素

通过对教材的纵向比较,能够使各册要素贯通起来,让语文教学层次分明,内容更加连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便接触过寓言(见表1)。

纵观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寓言的经历,虽然仅限于单篇的初步感知,但对根据问题,借助“找一找”“圈一圈”“说一说”“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到了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2.横向关联无缝迁移

教师要敏锐地发现语文要素之间的“连接点”,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思维发展趋势,紧扣“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宗旨,引导学生从读懂一篇到读懂多篇再到读懂一类,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横向迁移。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寓言教学的收官,整个单元安排的具体教学内容较多。研读教材发现,口语交际、习作与寓言无关,为了突出单元教学主题,可以把它们放在寓言主题学习后单独教学。

分析与寓言主题相关的教学元素,可以发现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一体化的内在教学体系(见表2)。

由此可以得知,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提炼阅读寓言的方法,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应围绕“读懂故事→理解道理→联系生活”的方法链,在精读课中学习方法,在略读课中初次迁移应用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内化方法。教学《守株待兔》时,引导学生从表面与深层思考农夫被人笑话的原因,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多元地理解道理;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将人物性格和最终结局进行关联比较,深化理解寓意并培养关联思维;教学《池子與河流》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不同观点的看法,从而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在“快乐读书吧”中,引导学生把阅读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实践。

(二)聚焦目标,确定环节点

对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后,教师可联系学生阅读的真实学情,兼顾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制定出单元的学习目标,实现知识内容、学习目标与教学环节的和谐统一。

仍然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依据对教材的解析,可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设置为:

1.学会本单元文中的生字新词,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句(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

2.能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背诵《守株待免》。能借助关键词提示讲述故事(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

3.抓住故事中人物言行和故事结局,借助表格、图示、思维导图等方式,尝试多元地、辩证地、关联地、批判地思考寓意,读出寓言内隐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寓言(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

4.能迁移课内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逐步形成自主阅读寓言故事的能力(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

为落实单元学习目标,以人文主题为学生架构一个单元的大任务——争做寓言王国优秀导游员,实施整体教学(见表3)。

总之,教师应树立单元整体意识,通过结构化的版块式教学能够有效防止教学内容的“随意性”,使教学指向由“模糊”向“清晰”迈进。

猜你喜欢

病句寓言习作
怪才
时装寓言
浅谈修改病句教学的几点思考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小学生作文中的“病句专项练习”
习作展示
A FABLE寓言
寓言的马甲
“病句城”历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