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房经”婚俗仪式音乐文本解析
——以台州地区为例

2022-06-21徐玮玮

黄河之声 2022年3期
关键词:洞房台州新娘

徐玮玮

引 言

台州位于我国浙江省东部。它地处特殊的地理环境,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背山面海,形成山海雄奇的特殊景观。当地人的性格是刚柔相济,既有山的硬气,更有海的豪气与江南人的灵气。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都会受该民族所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所影响,鲁迅先生曾对台州文化特征概括为‘台州式’硬气。在台州地区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婚俗仪式优雅且充满诗性,同时也是家族及区域族群的一种狂欢形式。该仪式中最精彩及最核心的环节便是“洞房经”。台州婚俗仪式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后叶,楚国灭越民族之一部分越过宁绍平原南边的山脉或从宁绍平原沿海来到三面由天台括苍,雁荡山脉怀抱,一面面海的临海。台州占据灵江,瓯江流域,他们与先前既已到达并居住在此的吴越后代共同建立起了东瓯国①。历史上也称为‘东越’。杜佑《通典》也认为台州春秋及战国属越,秦汉时属会稽郡亦东欧之境②。民族学研究证明东瓯与于越在族源上是同一的,而史学研究也证明两者是先后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洞房经”--婚礼歌是与越文化有着极为密切关系的习俗仪式音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我国东南地区和百越族后裔的许多少数民族中她们的婚歌中找到共同点。例如在浙江舟山也有跟“吃洞房菜”很类似的环节“贺郎”:婚宴之后在新房内摆上糖果,菜肴,组成八人互唱《贺新调》其余宾客站立四周,喧闹相贺③。例如广东的“反新妇”在厅中摆上佳肴果品并逐一对歌,这与“洞房经”中的“摆十三花”十分相似④。

它作为一种古老的婚姻习俗之所以在台州得到持久的保存是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分不开,从外在因素看,台州依山傍海整个地区大致以渔区和山区两大类为主,交通十分不便,直到南宋之后中原文化才学风始盛始,文化渐变。志书记载:“即而晦庵朱氏,绍伊洛正傅驻节干兹,传道授业者几遍大江南北,而黄岩台州独盛。”⑤从“洞房经”的曲调分析它与我国的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87年11月,黄岩县灵石寺塔落架大修时,从该塔内出土了一批古砖刻,里面有多块珍贵的戏剧人物画像砖,并清晰的记录着它们的制作年代为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八月。这足以说明台州地区早至北宋年间就已经有多种多样的演出活动。像台州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戏剧传统的地区成为一个戏班盛行,百姓爱唱戏曲的地区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对于低文化程度的民众来说,传统的文化意识仍然是最重要的。这种现实造成了对区域传统文化心理上的认同,并使之长期在特定区域上得以保留。婚礼仪式中唱“洞房经”习俗就是这种为求个性独立的、强烈的地方色彩加上地方文化氛围而形成。它的与时俱进,经过历史变迁,文化教育发展,生活习俗的改变,经济技术的进步等,文化技术的改变和发展是必然的,当一种文化受到外力的冲击而不得不作出改变,而这种改变只会达到不改变其基本结构和特征的程度和效果。⑥

一、“洞房经”的仪式音乐文本

台州传统婚礼仪式“洞房经”在新郎家中举行,古时也可在村镇祠堂行礼。整个婚礼仪式都伴随着唱歌和对歌这一特定仪式,婚礼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念宾相’仪式,这种仪式由类似于司仪的人边唱仪式歌边完成婚礼过程,新郎家属会特定选一良辰吉时准点让新娘进门;铺上红毯,众人簇拥,礼炮齐开,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即使是不相识的路人皆可前来观看新娘。讨糖果,讨红鸡蛋,讨吉祥,讨一讨这大红的喜气,好不热闹。此时各厨下也在新娘进门一刻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的筹备宴客。锅碗瓢盆,鞭炮礼炮,亲朋好友寒暄,客套,玩笑,这些声音汇聚成了一首台州人向往幸福的交响曲。新娘进门司仪开始唱仪式歌包括‘请新人新郎’‘拜天地’‘正位’‘拜父母亲’‘拔花’‘还花’‘交杯酒’‘给见面礼’等。

第二阶段是看新娘,一般由左邻右舍成双对组成六个人或六个人以上手提红灯笼从家门外唱进家门,内容大致是对新娘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外貌到衣着,从高矮到胖瘦的描述。在旧时,每个村子就是大家庭一样的存在,村里人结婚新娘可以是从一个村子嫁到另一个村子,而对于一个大家庭而言新娘是一个陌生人的到来,人们怎不会对一个未来生活在一起的家人而感到好奇,不去一探究竟,在旧时新娘被安排在一张高高的桌子上坐着供众人前来观看。由此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家人的事,也是承载着集体情感众人参与并给予美好祝福的一种仪式。但现在的婚礼仪式中已将这个环节省略所以很难再听到《看新娘》唱调通过田野调查只能收集到唱词文本。如:《看新娘》

久闻你府上名气大今日挂灯结彩娶新妇,

我班朋友走达过要到你府上望新妇,

新妇打扮红艳艳好比仙女下凡来,

转过脸让我班朋友看一遍。

青丝头发黑油油头发烫起打球纽,

一对眉毛左右分一双眼睛活灵灵,

双个下巴双圆眼眼窝珠银包扎扎,

瓜子脸五官正白净皮肤又红晕,

一根鼻头在当中好比你南山观世音。

第三阶段则是在晚上唱‘洞房经’大量对歌来完成,唱‘洞房经’包括‘八仙’‘摆阵’‘破阵’‘开锁’‘开门’‘进洞房’‘绑金花’‘抬金桌’‘下南货’‘摆十三花’‘抱龙灯’等几十多项仪式内容。具体如下体现;洞房客领着新人一路唱“‘八仙歌’至洞房,‘八仙歌’有大小之分,‘大八仙歌’有七八十行长,”小八仙“则可以短列二行,唱完‘八仙’新人需移除摆放在新房门口的一切障碍物‘摆阵’‘破阵’。再由洞房客唱‘开锁’‘开门’歌,门唱开之后新人与洞房客一同进入新房,新娘‘落盘子’并向洞房客行礼并与新郎一起‘抬金桌’‘放分灯’‘解金花’这些皆由洞房客来唱仪式歌,接下来是‘讨登头’‘坐落位’‘讨茶’‘讨碗头’‘讨香烟’等,厨下倌再再以歌相拒。如谱例:《抬金桌》

洞房客唱:

谱例:《解金花》

谱例:《讨凳头》

洞房客问;

我班朋友实无礼,金登椅子未带齐。

双脚骑的酸齐齐,怪来怪去怪自己。

相劳你厨下叔把我的金登送进我洞房里,

我班朋友啊多欢喜。

厨下倌答;

培植树木要封山,禁止山区树乱砍。

建设用树也难办,哪有木材做板凳。

无登到你洞房间,只好请你奇一奇(站一站)。

洞房客唱;

高山树木处处有大树小树出济州,

济州地界风光好运来树木莫牢牢。

木料运过大海洋运过江夏小坑洋,

我班朋友脚骑酸相劳厨下叔送登来。

吃洞房菜全由洞房客相陪,除新娘外皆为男性,且新娘全程不语。此时房中除一张桌子外,凳子,茶水,筷子酒等皆需洞房客以歌向厨下倌讨要,厨下倌是包括来参加婚礼的全部宾客和看新娘的人,只要会唱,都可以歌对唱。洞房客由六到十二人不定组成,但必须成双,洞房客以歌对厨下倌进行索要物品,厨下倌再以歌相拒形成对唱,这种对唱除曲调相似,歌词内容皆由个人即兴创作,且全程皆为无伴奏清唱,当然也不能摆脱既定的习俗程式,如此再唱再答全凭洞房客与厨下倌的机智幽默来完成全部习俗仪式,因为洞房客大多是能歌善舞者,赢的可能性很大,不然洞房里要拿出香烟或者糖果等东西来结束对歌。此种对歌还有“讨酒壶”“讨酱油醋”“讨碗头”等。接下来是经典唱段“下南货”“摆十三花。”

无告启口,南星北斗,讲谈西川,单将你岳飞造船。

造起大轮船,九枝桅,放在哪里造?门船里面造。

放在哪里来开船?央沟壳里来开船。

小人望望顶有趣,芡老一叠嘘(尿)洋船退到东海里。

初八贰叁全少水,洋船搁在东海里。

前锚抛在狼稷山,后锚抛在你老新洞房间。

初三十八真度水,洋船推进洞房里。

老新不用年度度,架起跳板下南货,把我南货全都搬进

洞房里来放在八仙桌上做茶配我班朋友都所爱。

(谱例见下页)

只要你答得上来就可以不断对唱下去,并分出输赢来,唱洞房经习俗由于对歌不受时间限制,婚礼往往可进行通宵达旦,最后洞房客唱‘讨枣子’‘摘糍粑按’‘抱龙灯’新娘怀抱龙灯以圆为圈相转,寓意团团圆圆‘出’洞房来结束整个婚礼仪式。

二、“洞房经”音乐文化叙事

从地理位置看在古时台州依山傍海较为封闭,中原文化盛行较晚,对于底层的平民百姓没有受教育的经历导致普通话在当地不盛行,因此造成区域传统文化长期在特定的区域得到保留,对于他们而言用传统方言讲述的说书,相声成为忙碌的农耕,捕鱼生活之外的精神慰藉,而这些充满民间趣事,街头奇谈,爱情故事与神话传说也被口传心授的方式收录进‘洞房经’的唱词,得以心理上的文化认同,使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百听不厌的文本。讲不完的曲调,诉不完的离愁古往今来人们乐此不疲都逃不过讲述爱情,而婚姻是爱情的升华,婚姻也是人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流程,人们向往婚姻,憧憬婚姻,赞扬婚姻,于是婚姻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来维护它的神圣--婚俗。在众人的见证下彼此盟誓许下信约。“洞房经”这一物态化的符号却深深地烙印在了当地民的内心中,并将该事物作为一种物态化符号来永久地传承和发扬。同时也成为自身传统文化传承的民俗符号,达成某种民俗意识,并绵延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⑦从这个意义上讲婚姻是一个集体仪式承载着集体记忆与集体情感,‘洞房经’这一婚俗仪式传统包含着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情与对人生的展望,这种仪式优雅充满诗性,同时也是家族和地方百姓的一种狂欢。唱‘洞房经’婚俗歌不仅是一场音乐旅行之美,更是地方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而在婚礼仪式中新娘要全程不语,且在“洞房经”对歌中皆为男性作陪,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窥探出旧时女子身份卑微,在婚姻关系中成为男性的陪衬且没有话语权。

谱例:《摆十三花》

俗语“良辰美景,洞房花烛”,这是见证人生最美时刻也是活性生命的传承。“洞房经”里那诗一般的美妙歌谣不仅娓娓道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有欢娱雀跃。台州人之所以亲切的称呼“洞房经”并对其珍爱与崇敬之情是因为在台州人心里“洞房经”所承载的文化都在唤醒他们对生命的美好记忆与重燃对生活的热爱及重拾文化的自觉,因而“洞房经”在进行音乐仪式文本的展演过程中,传承了自身文化精神,是入骨入髓的一种传统意识。■

注释:

① 王克旺,雷耀铨,吕锡生.关于东瓯的建都与内迁[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1982,1,东瓯国前生是东瓯部落,是汉族先民的一支,位于今浙江南部。

② 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二[M].中华书局, 1988.

③ 浙江民俗学会.浙江风俗简志[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④ 陈文华.洞房经;文化的神话--温黄平原洞房经歌习俗的思考[J].东南文化,1990,8.

⑤ 台州市黄岩区地方志纂委员会编《万历黄岩县志》卷一[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12.

⑥ 陈文华.洞房经;文化的神话--温黄平原洞房经歌习俗的思考[J].东南文化,1990,8.

⑦ 王海龙.从“骆驼舞”仪式行为解析撒拉族传统文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5.

猜你喜欢

洞房台州新娘
新娘与父亲
为何称新婚卧室为“洞房”
新娘,你很帅
爱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结婚季 新娘美甲推荐
台州:云水长和岛屿青
“洞房”与新婚本无关
笑熬 完美新娘等
来自“洞房”里的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