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价值

2022-06-20黄柏章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3期
关键词:预见性科室护理人员

黄柏章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广东肇庆 526020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能够为重症以及昏迷患者提供有效治疗设备以及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可靠的、优质的治疗以及护理服务。当ICU 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需要将其转移至其他科室进行后续治疗以及护理[1]。 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风险因素,导致不良事件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痛苦以及心理压力,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所以在转运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尽可能排除部分风险因素, 降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患者提供生命安全保障[2]。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能够根据以往护理经验以及患者实际状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做出预判,并结合预判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改善预后[3]。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21年1月开始在ICU 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融入了预见性护理, 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在ICU 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6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ICU 收治的86 例院内转运患者作为研究组, 选取2020年7月至1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ICU 收治的80 例院内转运患者作为对照组。 研究组中,男46例,女40 例;年龄39~76 岁,平均(60.25±4.89)岁;重症肺部感染26 例,急性胰腺炎2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15 例,呼吸衰竭20 例,其他5 例。 对照组中,男42例,女38 例;年龄37~77 岁,平均(61.48±5.11)岁;重症肺部感染24 例, 急性胰腺炎19 例,COPD 急性加重14例,呼吸衰竭19 例,其他4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为ICU 院内转运患者;②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排除严重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②无法正常沟通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转院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在转运前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转运的目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风险,要求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主动配合,尽可能规避风险,保证转运过程顺利进行。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安排专门人员密切监测患者体征,按照医嘱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做好导管管理。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①提前进行风险评估。 在进行转运前,科室医生及护士长对患者病情以及状态进行评估,归纳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以及不良事件, 涉及仪器、 管道、用药、患者意识状态以及生命体征等,提前做好防范。②完善转运准备工作。 转运前,要求ICU 护士将准备工作落实到位,提前备好转运呼吸机、血氧仪、呼吸球囊、便携式监护仪以及吸痰设备等。 由责任护士提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详细讲解转运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并解答其问题,以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让整个转运流程顺畅进行。③转运预见性护理。转运前,责任护士与电梯管理人员提前进行联系,尽可能保持电梯处于可用状态,缩短等待电梯时间,避免出现转运延误而增加风险。确认患者设备以及管道固定情况,可进行适当加固,防止设备以及管道转运途中出现脱落。转运时尽可能保持匀速、稳定,防止出现大幅度颠簸。 可协助患者将头部偏于一侧摆放,防止由于意外呕吐引起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部分非平坦路径转运时,可让患者保持头高位。 除了持续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外,还要对相关设备如监护仪、引流装置、呼吸机等进行适当保护,确保相关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④转运交接工作。交接前,护理人员与接收科室提前沟通,及时反馈患者信息,告知其需要准备的药品、设备等,提前做好准备,保证转运交接的顺畅性。 转运交接完成后,ICU 科室护理人员以及接收科室护理人员在交接单上签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转运途中不良事件 (静脉通路中断、管道脱落、供氧中断、心脏骤停)发生率。 另外,比较两组患者院内平均转运时间。采取院内满意度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问卷共计100 分,满意:85~100 分;较为满意:70~84 分;不满意:<70 分,满意度=(满意+较为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Cronbach′s α=0.776,问卷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转运途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转运途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的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院内平均转运时间的比较

研究组院内平均转运时间为(24.36±2.36)min,对照组院内平均转运时间为(28.12±2.43)min,研究组的院内平均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例)

3 讨论

ICU 患者病情普遍较为危重,所收治对象包括严重创伤患者、大手术后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者、脏器功能衰竭者以及危急重症患者等[4]。 大部分ICU 患者接受系统性治疗及护理后,病情能够趋于稳定,之后可能需要转移至其他科室进行后续检查、治疗。 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因素, 可能会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并且转运时间越长,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越高[5-6]。因此, 在ICU 患者转运期间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给予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尽可能排除潜在风险因素,为患者有效治疗提供支持。

本研究中,研究组实施了预见性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余碧玲[7]报道结果一致,提示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院内转运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同时研究组院内平均转运时间要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李伟等[8]报道结果一致,提示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转运效率,缩短转运时间。 预见性护理以循证医学为导向,护理人员结合以往临床护理经验以及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做出有效评价,挖掘出潜在性的风险因素,并给予具有预判性的护理计划,最大程度消除风险因素影响[9-10]。相较于常规护理而言,预见性护理明显更具有主动性与前瞻性[11-12]。 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转运需求,并结合以往临床经验,对不良事件如静脉通入中断、管道脱落、供氧中断以及心脏骤停等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提前制定防范措施以及应急预案,最大程度消除风险因素影响,避免不良事件出现[13-14]。ICU 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会提前进行沟通,向其讲解转运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获得患者及其家属配合, 保证转运护理工作顺利实施[15]。同时ICU 护理人员与接收科室会提前做好沟通,将患者信息及实际需求反馈至接收科室,让接收科室提前做好准备,保证转运交接的顺畅性。 转运期间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如体位护理、加强导管固定、加强设备保护等,使患者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生命体征,提高转运安全性[16-17]。 总体而言,在ICU 患者院内转运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 能够让护理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价值[18]。 同时预见性护理遵循“先预防,后处理”的原则,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意外事故以及护理纠纷[19-20]。

综上所述, 预见性护理属于前瞻性护理模式,在ICU 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缩短院内平均转运时间,在提升转运效率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猜你喜欢

预见性科室护理人员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