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麻醉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6-20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3期
关键词:心脏外科插管麻醉

文 艺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19

心脏外科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以及心脏肿瘤等疾病的常用策略[1]。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目前已经较为成熟,但此类术型对患者机体病理生理方面,比如呼吸(肺)、心脏大血管功能、纵膈丰富的神经反射等影响较大, 实施心脏外科手术,需要满足麻醉的条件。 但心脏外科手术麻醉风险高、处理难度较大,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考验。目前,可用于心脏外科手术的麻醉方式较多, 但若护理不当,易增加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如何采取有效的麻醉护理方案,提高麻醉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因此,本研究选取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6 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常规麻醉护理为对照,探讨优化麻醉护理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质量的影响研究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接受优化麻醉护理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6 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253 例)和优化组(253 例)。 参照组中,男153 例,女100 例;年龄24~64 岁,平均(50.23±6.52)岁;手术类型:瓣膜置换术62 例,室间隔修补术73 例,升主动脉置换术118 例。优化组中,男163 例,女90 例;年龄23~65 岁,平均(50.21±6.17)岁;手术类型:瓣膜置换术64 例,室间隔修补术70 例,升主动脉置换术119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 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需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年龄≥18 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标准为Ⅱ~Ⅳ级。排除标准:①精神病患者;②有麻醉禁忌证者;③药物过敏者;④肝脏肾脏等功能不全者;⑤凝血功能障碍者;⑥手术禁忌证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后完成插管、静脉复合。 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桡动脉。 采用5 mg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生产批号:20170524,规格:1 ml∶5 mg)、0.5 mg/kg 阿曲库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69,生产批号:20170411,规格:25 mg)、0.3 mg/kg 依托咪酯(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107,生产批号:20170312,规格:10 ml∶20 mg)、1 μg/kg 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生产批号:11A10101,规格:1 ml∶50 μg)进行麻醉诱导,麻醉效果满意后,行气管插管,静脉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股动脉压,于右侧颈内静脉放置上腔静脉引流管、经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使用双腔气管导管,心尖、 左侧肩胛下贴体表除颤电极。 静脉泵注4 mg/kg丙泊酚(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0305,生产批号:10QD5379,规格:20 ml∶0.2 g)、8 μg/(kg·min)阿曲库铵,术中吸入1%~2%七氟醚(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生产批号:21101331,规格:120 ml)以维持麻醉。

1.2.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护理方案:实施常规麻醉护理策略,即协助开展麻醉相关护理、生命体征检测、简单的口头教育等。

优化组护理方案:实施优化麻醉护理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①手术前。 主动、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介绍手术采取的麻醉方法、所需要的麻醉药物,说明麻醉的基本流程, 强调麻醉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消除患者对麻醉的不确定感,减轻恐惧。 叮嘱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时,应注意目光专注,语言清晰明确,获取患者的认可,积极主动依从治疗和护理。②麻醉前。提高风险意识,做好交接,明确麻醉护理的重点事项,避免遗漏。进入手术室后,采用保温毯等为患者进行保温,避免肢体大范围暴露,输入液体进行加温。 舒缓患者的情绪,给予轻声安慰,确保患者情绪平稳。始终鼓励患者。根据患者具体的麻醉方法、手术术型,采取舒适的体位,同时在关节、骨隆突的地方采用海绵垫或软枕进行保护,对持续受压部位进行按摩,防止压疮发生。穿刺、注射等各项操作应注意动作轻柔,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准备好加温仪器,确保术后及时恢复患者体温,以促使患者尽快苏醒。 期间还需注意呼吸道护理,针对大量痰液患者,进行排痰,对于符合拔管条件的患者,及时拔管,并清洁呼吸道分泌物。合理回收自体血,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精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同时提高风险意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备好抢救物品。③麻醉后。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做好体位护理,防止坠床,注意做好管道护理,避免管道脱落,确保管路通畅,待患者苏醒后,注意疏导患者的情绪状态,促使其情绪平稳。

两组患者均护理7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优良率。评价指标包括:优——麻醉阻滞完全,镇痛镇静效果好,不需要麻醉药物辅助;良——镇痛镇静效果一般,还需要其他麻醉药物辅助;差——镇痛镇静不完善,需要其他麻醉药物辅助[4]。 临床麻醉效果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所需时间、麻醉质量评分。 麻醉质量参考麻醉质量评价量表[5]进行评价,最高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麻醉质量越佳。③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躁动、呼吸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 ④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护理满意率。 采用纽尔卡斯护理满意度[6]进行评价,最高分为95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佳。 评分>80 分,可评定为很满意;评分60~80 分,可评定为一般满意;评分<60 分, 可评定为不满意。 麻醉护理总满意率=(很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优良率的比较

优化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优良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所需时间、 麻醉质量评分的比较

优化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所需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化组患者的麻醉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所需时间、麻醉质量评分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所需时间、麻醉质量评分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气管插管所需时间(min) 麻醉质量评分(分)参照组优化组t 值P 值253 253 21.62±4.35 14.58±2.32 22.7136<0.0001 91.33±1.19 95.15±3.04 18.6119<0.0001

2.3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优化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n(%)]

2.4 两组患者麻醉护理总满意率的比较

优化组患者的麻醉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麻醉护理总满意率的比较[n(%)]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7],普通麻醉护理模式下,医务人员责任心和护理服务意识不强,仅仅是协助麻醉相关护理、生命体征检测、简单地口头教育,而患者缺乏心脏外科手术麻醉相关的医学知识[5],负面情绪较重,易影响配合麻醉的依从性,导致遵医依从性下降,干扰手术顺利进行,甚至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影响疗效及预后,护理满意度较差[8-10]。 因此,有必要对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优化, 以提高心脏外科手术麻醉护理质量和服务效率[11-13]。 优化麻醉护理模式属于一种护理质量高的新型护理模式[14]。 因此,本研究探讨优化麻醉护理对麻醉质量的影响价值, 以明确更佳的麻醉护理方案。

本研究结果发显示,优化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化组患者的麻醉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化组患者的麻醉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化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所需时间短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化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接受优化麻醉护理更具有优势。 具体而言,一方面,检查前,重视患者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护理需求,增强利用优化麻醉护理策略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15-17],减少对麻醉、手术的恐慌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麻醉;其二,麻醉前,提高责任心和风险意识, 促使麻醉工作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其三,麻醉后,充分保证麻醉后的安全,降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18-19]。心脏外科手术难度较大,对麻醉整体配合要求较高,麻醉护理配合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马燕利等[20]的研究中,回顾性分析13 例心脏外科手术资料,总结心脏外科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经验发现,心脏外科手术难度较大,对麻醉整体配合要求较高,麻醉护理配合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本研究结果与马燕利等[20]相似。

综上所述,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接受优化麻醉护理后,可取得更佳的麻醉效果,提高麻醉质量,降低麻醉不良反应率,患者对麻醉护理的满意率更高。

猜你喜欢

心脏外科插管麻醉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单腔气管插管CO2人工气胸在微创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参附注射液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