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经汤结合针灸治疗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2-06-20金志道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3期
关键词:月经不调月经周期月经

金志道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湖北武汉 430200

月经不调是女性生殖期主要疾病, 指月经周期、经量、经期等月经情况发生异常,其发生率超过3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激素是治疗月经不调的主要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有药物依赖性、不良反应多等特点,整体效果不佳[3]。 近年来,对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医理论认为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冲任损伤,每因感受寒邪,留滞胞宫或造成阳虚血衰,使经血来潮异常[4]。 因此临床治疗时,宜坚持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滋阴养血的治疗原则。针灸是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主要方法, 可促进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是调经之组方,广泛用于妇科疾病[5]。 目前关于温经汤、针灸以及激素治疗月经不调均有一定效果,但三者联合是否会提高治疗效果或影响治疗安全性未知, 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因此,本研究选取武汉市江夏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分析温经汤、针灸联合治疗月经不调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武汉市江夏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 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8~50 岁,平均(35.96±3.18)岁;病程6 个月~10年,平均(4.96±1.02)年;已婚26 例,未婚14 例;月经先期8 例,月经后期8 例,月经无定期6 例,月经少8 例,月经多6 例,经期延长4 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18~50 岁,平均(36.15±3.20)岁;病程6 个月~10年,平均(5.05±1.03)年;已婚25 例,未婚15 例;月经先期10 例,月经后期6 例,月经无定期5例,月经少7 例,月经多8 例,经期延长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武汉市江夏区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9 版)的相关判定标准[6],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 版)》[7]的相关判定标准,符合肾虚血瘀型;②患者依从性好,可耐受激素治疗。排除标准:①近3 个月服用影响内分泌系统药物的患者;②多脏器障碍疾病、认知异常及精神分裂症者;③急、慢性感染或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激素联合针灸治疗。激素药物为丙酸雌二醇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生产批号:171205,规格:1 mg/片),1 mg/次,1 次/d,连续3 周;第14 天服用黄体酮胶囊(浙江仙琚制药,生产批号:171012, 规格:50 mg/粒),200 mg/次,2 次/d,连续10 d;共治疗6 个月经周期。 针灸使用华佗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规格:0.30×0.13 mm),针灸穴位是气海穴、关元穴、三阴交穴(双)、脾俞穴(双)、足三里穴、太冲穴、肾俞穴、命门穴,前两个穴位做连续捻转法,剩余穴位做补法。月经来潮前5 d 针灸,1 次/d, 留针30 min,5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经汤治疗,基本方:当归20 g,白芍18 g,麦冬、阿胶各15 g,半夏、生姜、桂枝、牡丹皮、甘草各10 g,吴茱萸9 g。辨证:气虚甚者加黄芪20 g,党参15 g;气滞甚者加陈皮、木香各10 g;寒凝甚者加附子5 g。 医院药房统一煎煮,每剂取400 ml 药汁, 每天分2 次口服,月经第5 天服用,经期停用,共治疗3 个月经周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评分、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 疗效标准包括如下。显效:无痛经,症状恢复,月经周期恢复至(28±7)d,经期≤7 d,经量无异常,连续3 个月无复发;有效:月经量、月经周期等明显改善,3 个月内疾病复发;无效:各症状未改善[8]。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从月经周期、经期时间、月经量、痛经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估,按无~严重计0、2、4、6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症候越严重[9]。 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包括指标E2、子宫内膜厚度。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 ml, 检测E2, 采用Voluson E8 型超声诊断仪(美国GE 公司)检测子宫内膜厚度。 ④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情况的例数并计算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中医症候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经期时间、月经量、痛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评分、经期时间评分、月经量评分、痛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月经周期评分、经期时间评分、月经量评分、痛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中医症候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中医症候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月经周期 经期时间 经量 痛经观察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5.04±0.86 1.01±0.28 28.181<0.001 4.91±0.73 0.95±0.31 31.579<0.001 4.35±0.61 0.72±0.27 34.416<0.001 5.10±0.65 1.24±0.31 33.900<0.001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4.95±0.90 2.32±0.35 17.225<0.001 0.457 0.649 18.485<0.001 4.83±0.75 1.89±0.40 21.846<0.001 0.483 0.630 11.748<0.001 4.18±0.65 1.67±0.33 21.777<0.001 1.206 0.231 14.091<0.001 4.95±0.70 2.48±0.39 19.495<0.001 0.993 0.324 15.742<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2、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E2、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2、子宫内膜厚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E2、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2、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2、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s)

注 E2:雌二醇

组别 E2(ng/L)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子宫内膜厚度(mm)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25.65±5.18 27.01±5.23 1.168 0.246 168.56±32.49 145.82±30.97 3.204 0.002 27.472 23.924<0.001<0.001 0.68±0.18 0.70±0.17 0.511 0.611 0.98±0.10 0.81±0.11 7.232<0.001 9.214 3.436<0.001<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与脾、肾、肝等脏器有关,属“经乱”范畴,外邪入侵、肾气两虚,使冲任损伤,影响月经周期[10]。《素问》记载:“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因此说明肝肾两虚、冲任不调等因素致月经不调。 肾虚血瘀型是月经不调的主要症候型, 因月经来潮是一个阴阳消长的过程[10]。

温经汤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主要方剂,也是调经的主方。方中当归有柔肝止痛、调经活血的作用;白芍有养血敛阴、滋阴调经、镇痛作用;麦冬有生津止咳、调经活络、化瘀活血的作用;阿胶有滋阴补血、止血润肺的作用;半夏有降逆止呕、化痰止咳、除湿化痰的作用;生姜可驱寒除湿、活血温经;桂枝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牡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止痛通络的作用;吴茱萸有散寒温经、疏肝助阳、补肾止泻的作用;甘草清热解毒,并能调和诸药药效,寒热兼具,使病祛除。针灸治疗,利用取穴、手法操作,可调和机体阴阳平衡,实现月经周期的变化规律,以此建立一个正常的月经周期[11-12]。针灸取三阴交穴,有补肝益肾、健脾补气的作用;脾俞穴有健脾和胃、除湿利清的作用;足三里穴有健脾补气、补中活络的作用;气海穴有补肾助阳、补气通络的作用;关元穴有调理冲任、固元补气作用;肾俞穴有补精益血、通经止痛的作用;命门穴有温肾助阳、通络止痛的作用;因此诸穴共同作用,可促进机体气血运行,恢复局部血液正常循环,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月经周期评分、经期时间评分、月经量评分、痛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结果与郭群等[14-15]研究相一致。 郭群等[14]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月经周期、经期时间、经量、痛经程度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彭瑶等[15]研究显示,虚寒血瘀型月经不调采用温经汤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有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能提高临床效果,减轻月经周期、月经量等症状严重程度,分析可能是激素治疗,补充机体所需的雌激素与孕激素, 可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同时联合针灸、温经汤,能调理机体脏腑功能,使气血运行恢复正常,以此能促进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缓解痛经程度[16]。 通常卵泡发育障碍是导致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卵泡发育不成熟,或引起激素水平异常,使E2水平下降,使子宫内膜发育萎缩[17-1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E2、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温经汤结合针灸治疗能改善机体激素异常,促进卵泡发育。 可能是针药结合,可补充机体所需的雌孕激素,促使月经恢复正常,改善子宫内膜厚度。

综上所述,温经汤结合针灸治疗月经不调有显著效果,月经周期得以恢复,纠正激素异常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月经不调月经周期月经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忽视的月经贫困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乳腺癌什么时候手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