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程度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异特点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2022-06-20陈焕钊陈润生林灿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3期
关键词:收缩压心脑血管变异

郑 澈 陈焕钊 陈润生 林灿新 郑 斌

广东省潮州市东凤华侨医院内科,广东潮州 515634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临床特征以持续性血压水平升高为主。 据有关资料显示,高血压是导致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对中老年人生活质量造成了显著影响[1]。因此,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及准确诊断特别重要。 人类血压生理特征中,血压变异是常见的一种,指的是一段时间内血压异常波动状况,主要反映机体神经内分泌动态调节综合平衡状况。 根据血压变异的原因将其分为3 种,分别是由药物引起的血压变异、病理性血压变异和生理性血压变异。 生理性血压变异临床表现包括长时间血压变异、心动周期间变异和昼夜血压波动;病理性变异临床表现包括体位性低血压、夜间高血压和晨峰高血压[2-3]。药物引起的血压变异包括长时间血压变异、瞬时血压变异和短时间血压变异等。24 h 动态血压监测能够对患者一段时间内血压波动状况动态监测,将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血压特点准确反映出来,从而对有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 动态血压变异特点及其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东凤华侨医院收治的12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高血压等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与Ⅲ级组,每组40 例。 Ⅰ级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60~81 岁,平均(67.59±3.12)岁;患病时间1~10年,平均(6.15±1.67)年。 Ⅱ级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60~81岁,平均(67.62±3.15)岁;患病时间1~11年,平均(6.21±1.65)年。 Ⅲ级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61~78岁,平均(67.54±3.19)岁;患病时间1~9年,平均(6.19±1.68)年。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高血压(Ⅰ级高血压为收缩压140~<160 mmHg 或者舒张压90~<100 mmHg;Ⅱ级高血压为收缩压160~<180 mmHg或者舒张压100~<110 mmHg; Ⅲ级高血压为收缩压≥180 mmHg 或者舒张压≥110 mmHg);1 mmHg=0.133 kPa。 ②年龄≥60 岁。 ③研究资料齐全、完整且意识清楚。④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⑤具备良好的依从性。 ⑥沟通、理解、表达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贫血、恶性肿瘤、严重瓣膜病变和恶性心律失常等;②具有传染疾病史或者精神疾病史;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者血液系统疾病;④合并外伤、脑出血急性期等引起的一过性血压水平提高;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⑥具有药物过敏史;⑦合并肾、心等器质性病变。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自高血压患者入院后,由专业人员予以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仪(深圳星脉医疗仪器有限公司,型号:WBP-02),在患者上臂有效固定袖带,下缘与肘窝距离大约2~3 cm 位置,松紧程度为可以容纳二指即可。 对监测间隔进行调整:白天即早7:00 至晚22:00,间隔30 min进行1 次测量; 夜间即晚22:00 至次日清晨7:00,间隔1 h 进行1 次检测。24 h 内有效监测次数应高于总血压获取次数的80%,监测过程中,要想确保成功率,则需要受检患者在血压检测过程中,尽量保持平稳情绪,固定被测上肢。对患者心脑血管发生状况、24 h 内动态血压变化状况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血压变化状况,包括舒张压、舒张压-动态血压曲线平均分布宽度(standard deviation,SD)、舒张压-动态血压曲线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CV)、收缩压、收缩压-SD 和收缩压-CV。 ②观察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状况,具体包括心肌梗死、脑出血。 随访时间为4 个月~2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整体比较采用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 方法校正,检验水准α=原α 水平/比较次数,即0.05/3=0.017。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血压变化状况的比较

Ⅱ级组、Ⅲ级组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SD、舒张压-CV、收缩压-CV 和收缩压-SD 高于Ⅰ级组,Ⅲ级组以上指标均高于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

表1 三组患者舒张压水平的比较(mmHg,±s)

表1 三组患者舒张压水平的比较(mmHg,±s)

注 舒张压-SD:舒张压-动态血压曲线平均分布宽度;舒张压-CV:舒张压-动态血压曲线变异系数;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舒张压 舒张压-SD 舒张压-CV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F 值P 值40 40 40 tⅠ级组与Ⅱ级组比较值PⅠ级组与Ⅱ级组比较值tⅠ级组与Ⅲ级组比较值PⅠ级组与Ⅲ级组比较值tⅡ级组与Ⅲ级组比较值PⅡ级组与Ⅲ级组比较值97.59±2.52 109.63±3.12 121.34±3.91 15.324<0.001 18.987<0.001 32.291<0.001 14.805<0.001 10.42±2.71 12.23±3.05 19.02±2.84 14.275<0.001 2.806<0.001 13.856<0.001 10.304<0.001 0.25±0.07 0.45±0.08 0.83±0.05 12.941<0.001 11.899<0.001 42.642<0.001 25.475<0.001

表2 三组患者收缩压水平的比较(mmHg,±s)

表2 三组患者收缩压水平的比较(mmHg,±s)

注 收缩压-SD:收缩压-动态血压曲线平均分布宽度;收缩压-CV:收缩压-动态血压曲线变异系数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收缩压-SD 收缩压-CV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F 值P 值40 40 40 tⅠ级组与Ⅱ级组比较值PⅠ级组与Ⅱ级组比较值tⅠ级组与Ⅲ级组比较值PⅠ级组与Ⅲ级组比较值tⅡ级组与Ⅲ级组比较值PⅡ级组与Ⅲ级组比较值129.67±2.65 149.58±2.72 199.67±3.84 11.203<0.001 33.159<0.001 94.889<0.001 67.321<0.001 15.02±3.09 17.15±2.64 19.14±3.41 13.475<0.001 3.315 0.001 5.662<0.001 2.918 0.005 0.20±0.04 0.49±0.03 0.78±0.05 12.364<0.001 34.682<0.001 57.288<0.001 31.4555<0.001

2.2 三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三组患者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的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高于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Ⅰ级组与Ⅱ级组、Ⅱ级组与Ⅲ级组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表3)。

表3 三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病指的是临床特征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疾病,同时伴有肾、心等器官功能异常或者器质性损伤的综合征[4-6]。 高血压病是当前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诱发主要因素。 对于正常人而言,血压水平通常会随着内外环境的改变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随着年龄的增加,血压水平也随之提高,特别是收缩压,但是50 岁后,舒张压开始降低,导致脉压差增加。 近年来,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诱发危险因素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现阶段,有关资料显示[7-8],相同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依然存在差异。相关研究表明[9],高血压是导致脑血管意外事件、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经过大量研究发现[10],给予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有助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但是,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期间,依然存在一定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血压动态变化指的是一段时间内血压水平波动状况,可以充分反映神经内分泌动态调节综合平衡状况。据有关资料显示[11-12],24 h 动态血压监测特别重要。

正确认识、掌握血压波动状况,合理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有效调控血压变异程度,在提高高血压病治疗效果和减小靶器官损伤程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 现阶段我国针对血压动态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主要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 动态血压变异特点及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Ⅱ级组、Ⅲ级组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SD、舒张压-CV、收缩压-CV 和收缩压-SD 高于Ⅰ级组,Ⅲ级组高于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血压等级越高,舒张压及收缩压的平均值越高。由此可见,血压水平提高后,血管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的时间也随之增加,进而降低了血压调节功能。基于此,导致靶器官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最终导致并发症的出现。本研究结果显示,Ⅱ级组、Ⅲ级组心肌梗死和脑出血发生率高于Ⅰ级组,且Ⅲ级组高于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血压水平的提高可导致心肌梗死及脑出血发生风险提高[13-14]。所以,血压水平的控制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程度改善中具有重要作用。 现阶段,主要采用β 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等治疗高血压,据有关资料显示[15],上述药物在平稳控制血压的同时,有助于患者血压变异状况改善。

从客观角度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并及早予以筛选的高危患者合理干预,在高血压病患者预后改善和减少死亡率中尤为重要。特别是老年患者,因为患者自身脏器功能逐渐减弱、药物代谢功能下降,再加之合并许多基础疾病,导致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难度增加[16]。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以收缩压变异为主,相较于年轻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昼夜差异更加明显,很容易发生超杓型血压,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升高。 以往研究[17]主要应用标准差对血压变异状况进行判断, 但近年来,大部分研究资料否定了标准差在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中的价值变异系数。 本研究结果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 血压变化表现为日间低,夜间高,平均水平与患者疾病等级存在紧密联系。

综上所述,血压变异性指标是独立于血压水平的老年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血压变异性越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因此,应该在关注血压分级的基础上, 重视血压的变异性,针对血压分级和血压变异性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控制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收缩压心脑血管变异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变异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变异的蚊子
病毒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