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2-06-20芮小晶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2年8期
关键词:金箍棒课程表探究

芮小晶

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力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会抱着一种非常好奇和渴望的心态去了解、研究和分析。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1+1>2”的教学效力得到完美展现。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与日常生活相衔接

教学内容生活化是信息技术三维课程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生活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探索实践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

在一次优课观摩活动中,一位教师把握细节,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你是以什么形式把课程表抄下来的?然后展示自己女儿饭卡上的课程表,使黑白的纯文字形式的课程表和彩色的图文并茂式的课程表形成鲜明的对比,问学生:“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入该课内容。这名教师用自己女儿的饭卡作为教学素材导入,增加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新授过程中,教师采用的素材是本班学生的课程表以及本校的校园风景,促使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以及作品的完成充满了期待。

二、让学生自己探索,还学生学习主动权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和讨论交流,让他们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调整图形”一课中,图形的拉伸是教学重点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智取金箍棒”这一情境:金箍棒太大了,我们应该想个办法把它变小,才好放进耳朵里,然后再把金箍棒变大。同学们,你们能快速帮孙悟空把金箍棒先变小再变大吗?这样自然而然就引出了本节课的难点:图形的拉伸。在这一环节,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

由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尝试、去发现,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了学生。

三、精心设计学习任务,还学生学习选择权

任务是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看到自己完成的任务作品。任务驱动法一方面可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识,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设置的任务要具有层次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收获,都能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为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我把学习的选择性贯穿于信息技术教学和实践活动之中。

1.学习内容的选择

在教学“复制与粘贴”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唐僧师徒发现兵器被偷走了,你愿意帮一帮他们吗?请同学们打开名为“帮师徒四人派发兵器”的文件,你知道这些兵器分别是谁的吗?现在师徒四人面前都有一个盒子,你能快速把这些兵器放到每个人的盒子里吗?

在这个环节,学生首先自主探究,然后发现问题,发现了哪个问题就先解决哪个问题,从而实现学习的选择性和生成性。

2.学习方式的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我一般设计三种学习方式供学生选择:通过自主探究能完成的学生,可自由发挥完成任务;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以参考学习单上的文字和图片提示说明完成任务;借助学习单无法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参考微视频或者举手要求教师和同学的指导。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学习方式,这样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四、灵活使用信息化工具,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工具越来越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例如授课前,我把学生的名单全部导入班级优化大师,并把学生的照片对应名单导入进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机点击学生的头像提问,还可以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比传统的问答模式更具吸引力,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又如在教学“遨游因特网”一课时,我用希沃授课助手软件把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拍下来上传到计算机。学生看到自己或者同学出现的错误,会提高注意力去关注,这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类似的信息化工具和平台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愿意去尝试,我们的课堂教学资源会越来越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地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金箍棒课程表探究
大老粗也能耍得起“金箍棒”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得意的代价
长度国的如意金箍棒
课程表
看得重 便拿不起
做生意
自制课程表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