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揉中医穴位理念的城市公园活力提升路径

2022-06-19陈乐韵黄依婷潘赟钟莹周泓黄秋燕

四川建筑 2022年2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经络穴位

陈乐韵 黄依婷 潘赟 钟莹 周泓 黄秋燕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内的活动空间要求逐渐提高,各类城市公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活动空间之一。城市公园承担起了可服务范围内人们的休息娱乐需要。但也因发展水平速度不一,导致城市公园发展无法正常契合,出现了中心城区公园过分拥挤、郊区城市公园闲置率过高等不平衡现象,同时也出现了人流不均衡、人性化设备缺失、投入维护不到位等多项问题。文章融揉中医穴位理念来提高城市公园活力,以期对城市活力提升提出相应的“诊疗手段”。

[作者简介]陈乐韵(2000—),女,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

[通信作者]黄秋燕(1985—),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设计。

1 城市公园研究

1.1 研究背景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不仅满足城市居民的活动需求,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休憩、锻炼、娱乐的地方。中国城市公园发展迅速,历程短,各式各样的城市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建成。活力是城市公园最重要的要素,提高城市活力也是城市公园的追求。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园涌现,加之受外国的造园理念影响,越来越多集休憩、娱乐设施、文化活动的综合公园出现。城市公园活力的营造决定了城市居民生活的品质,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完成质量和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如何着手推动城市公园活力的提升,是目前我国城市公园建设及后续发展中面临的的重要问题。

1.2 研究目的

城市公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现存的城市公园大多都存在不少本质上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中医穴位理念,将城市公园比作人体经络,将其中的公园节点比作人体穴位,用具象化的概念对城市公园进行治理和问题改善,减少城市公园弊端,从本质上提升公园活力和服务范围内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从中医学的整体观来看,可将城市视为一个整体。城市中的诸多元素遍布城市各隅,又有序地实现其功能,是一个巨大的有机体。从中医的角度,可以利用针灸、按摩、艾灸等方法刺激穴位,实现点与点之间的联动治疗。据此理念,可以将中医穴位理念运用到城市公园活力提升的研究和实践中,通过刺激城市中的弊病点,带动周围地区的元素重获活力,实现以点带面的品质改变,从而达到整个城市公园活力的提升。

2 穴位理念

2.1 中医穴位概念

中医上穴位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上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部分穴位并不在經络上,但对其的刺激亦可产生疗效[2]。他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

2.2 城市穴位原理

再看城市穴位,如果说城市的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那么骨架就是互相支撑的城市廊道,它规划设计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的属性功能不一,从而组成一个完好的城市功能体系。以“经络”比作城市,则“经”代表城市中的主干道,联通身体各大部位:“络”即是网络,寓意着城市中的二级辅助道路。城市穴位在其中是起到不同功能而又造成有机联系的作用。城市穴位之间的细微变动,都极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造成其他部位的改变。在对城市的改造中,并不是每次改造都需要大动干戈,而是可以通过数据进行预测,以最小的改变获得最大的效果[3]。

2.3 中医穴位治疗理念

中医上利用穴位治疗病痛的理念是通过刺激分布在不同地方的穴位以达到这个穴位主治的问题,各个穴位主治规律各有特点。例如头面、颈项部的腧穴,除个别能治全身性疾患或四肢疾患外,绝大多数均治局部病症;胸腹部腧穴,大多可治脏腑及急性疾患;背腰部腧穴除少数能治下肢病外,大多可治局部病症、脏腑和慢性疾患;少腹部腧穴,除能主治脏腑疾患外,还能治全身疾患;四肢部肘膝以上的腧穴,以治局部病症为主;肘膝以下至腕、踝部的喻穴,除能治局部病症外,还能治脏腑疾患;腕、踝以下的腧穴,除能治局部病症外,还能治头面五官病症,以及发热神志病等全身疾患[4]。经络遍布人体,牵一发则动全身。且在中医理念系统中,有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穴位治疗理念,认为穴位与疾病之间是“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将探讨中医穴位治疗的本质来类比于城市穴位,找出城市公园发展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城市公园活力。

3 城市公园活力问题探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休闲娱乐时间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都受到极大的压力,导致对休憩和娱乐空间需求增多,在此时城市公园应运而生。当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人口数量逐渐增多,也因此在城市建设的同时无可避免地出现了城市活力消极下降现象,早期的城市公园已严重过载,无法再承担过大的人流。新开发的城市公园知名度不及旧城市公园高,又或是地理位置过于偏僻,设施不完善。随着城市公园如火如荼的建设,数量和质量这个天平越来越无法平衡。就公园活力而言,当前主要存在问题。

3.1 数量性问题

城市公园数量在进入21世纪后飞速飙升,单以广州为例,市政府规划设计了13个儿童公园以满足城市儿童的娱乐和运动需要。但这仅仅是一线省会城市,仍有大量的三四线城市的城市公园数量无法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要,或是存在设计上的问题,实用性差,人性化程度低。

3.2 质量性问题

(1)投入与维护不足。城市公园的运营资金短缺,维持艰难。导致公园设施老化,缺乏维护。但由于各地政府对城市公园的注重程度有所差异,所以在对城市公园进行治理和建设方面的拨款投入也各有不同。

(2)规划布局不合理。城市中心区和城市新城区两个区域之间公园使用率存在一定的差距。城市中心区往往人口密度较新城区高,公园主要以街旁绿地和小型游园为主,可达性高,使用率因而相对较大。而新城区作为城市外缘,人口密度较低,可达性差,公园因此相对城市中心区使用率低。

(3)人性化缺失,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我国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却出现滞后、建设质量参差不齐、改造公园的规划布局不合理和公园基础设施未及时更新建设等多重问题。公园的尺度感对于一个公园乃至一座城市来说,是最能反映出城市的特点之处。在城市公园中城市居民主要以步行为主,而步行的速度可以让人民感知周围的众多细节,当前的城市公园往往是在以大尺度开发,而缺少局部和细部建设。在现代城市中,由于大尺度的视觉化设计,人们对于公园的印象只是一个大、空、荒。城市公园建设者没有真正从人的自身角度,为人所设计的公园,反而只重视城市公园的数量和整体效果[5]。

(4)功能区过于集中。城市公园的规划多为中心型,大部分主要功能分区都集中在同一片区域,二级园区无法吸引人力。导致边缘或二级功能区游玩性和可达性变低,人群聚集在园区中心,因此致使园区中心承载过重和边缘区域逐渐荒废的现象。

在改造中,可以通过重新增加城市公园穴位,增加城市公园元素来达到可达性提高。下面即以中医理念来重新审视城市公园活力。公园要应兼顾经济、社会、人文、环境效益,与时俱进,并且具有整体性、保护性、可持续性。做好改造前的基本信息收集调查,包括公共参与民意调查、具体存在矛盾、使用需求、历史文脉、结合周边实际,改造出个性化、人性化的城市公园,提高城市公园有效使用率。改造后需相关部门进行民意征集使用调查,再及时完成信息反馈与总结。通过改造后的更新反馈,总结改造更新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并进行反思。再将成功经验广泛铺开学习,继而获取教训和经验,逐步整体提高城市公园活力。

4 中医穴位理念视角下的城市公园活力提升策略

4.1 “四诊”合参,优化景观品质

中医穴位理念认为,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6]。疾病的发生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正常生理活动遭到了破坏,浮露于表。中医上的诊法是望、闻、问、切4种。望诊是对患者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病情,测知臟腑病变。闻诊是从患者语言、呼吸等声音以及由患者体内排出的气味以辨别内在的病情。问诊是通过对患者及知情者的询问,以了解患者平时的健康状态、发病原因。切诊是诊察病人的脉象和身体其他部位,以测知体内变化酌情况在四诊之中,以望神、望面色、舌诊、问诊、脉诊为要。四诊各有其特定的诊察内容,不能互相取代,必须四诊合参,才能系统而全面地获得临床资料,为辨证提供可靠依据。

对应到城市中,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对城市公园活力的探讨分析。“望”即从城市公园的平面图和区域分析图大致了解城市公园的情况,了解城市公园人流动向。“闻”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来深入了解公园的受众人群对于公园活力的评分以及看法和展望。“问”即是问这个城市公园在城市整体的功能和它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切”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研究,找到问题,和问题对应的城市穴位,刺激这个穴位(类似于中医学上的针灸原理),从而解决病害。

城市公园景观中重要的即植物景观,在设计与更新时应考虑植物季相变化合理配置,同时丰富植被群落层次,提升景观吸引力。其次景观品质还包括基础设施的更新,相关文本中提到公园基础设施破旧、锈蚀、损坏严重等问题,为游憩带来了较差的体验。除运营管理需要对功能设施更新外,在设计时应当考虑耐久的材质与施工工艺,以保证短期公园品质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降低[7]。

4.2 多元混交,完善服务设施

中医上还要重视辨证,分析和辨识疾病的症候。即以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根本理论为根据,对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缘由、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进而概括、判断为何种症候,为论治提供依据。一城市公园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是城市这个有机整体中的一部分。外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周围的相关元素,就像化学触媒一样,城市元素的关联性决定变化,可以类比中医上的磁石引针。一个城市公园的活力提升可以带动周围甚至一个片区综合活力的提升,即引导,发挥关联,整个城市活力提高水到渠成。

公园建设与提升改造时,要注意公园服务设施合理性与功能完整性,还需在服务设施方面体现公园特色。具体来说,公园中亭、廊、坐凳等休闲设施分布应保证合理性与舒适性满足游客需求,同时考虑遮荫、私密性等功能。其次公园中的儿童活动、老年人游憩等设施应考虑安全性,并融入城市文化元素等丰富空间色彩、形态多样性。多样性能为公园空间提供更多的活动可能,同时也能促进内外空间的信息交流,也应运而生多种活动,形成具有良好氛围与环境的活力空间。在环境营造时应考虑多元混交的特征,城市公园内外环境的综合作用形成多元混交、内外渗透,空间多样性丰富的活力空间,避免单一混合度的形成,同时注意混合要素之间的关系避免负效应产生[7]。

4.3 畅通经络,构建完整通畅的道路系统

同时中医学也提出“微循环”理论。微循环理论是经络理论的分支,主要是指人体的毛细血管或者神经末梢等细小经络保持活力与循环的畅通[8]。以园路建设网络,形成一套完整而通畅的园路系统。加强二三级园路的建设,增加二三级园路的功能和沿路景观,消灭断头路,刺激二三级园路的引流功能,减缓一级园路(主干道)的人流压力,提高二三级园路的利用率。

中医学把人体看成一个有机整体,认为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制约,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这种整体关系或影响,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实现的。中医着眼于整体,总把局部病变与整体反应统一起來,既重视局部病变和相关脏腑的关系,更强调该病变对其他脏腑的影响[9]。依据生克制化理论,来揭示脏腑间病理传变的规律。只需找到城市公园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根源,从而利用中医学上所说的针灸原理,就可以解决问题。

5 结束语

在城市快速发展下,通过整体性、系统性的眼光对待问题,使其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身活力,以点带面,从而提升城市整体活力。通过上述论证,可以得出一种概括性的方法对城市公园进行改造,因地制宜,大方向不变小方向调整。把每一个出问题的城市公园视作病体,用点的刺激,达到“低投入高回报”的最终效果,大大降低改造经费的同时,获得最大的改善效益,提升城市公园活力,增添居民生活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王幸.构建城市公园景观活力场[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7.

[2] 李华章.基于数据挖掘的腧穴形态结构与主治规律研究[D].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0.

[3] 姜岩,杨斯亮.基于“城市针灸”理念的西安老城区保护与利用[J].中国名城,2019(12): 65-73.

[4] 张柳青.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体系建构[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52-57.

[5] 姜春林,王良增.现代城市公园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J].设计,2018(9):45-47.

[6] 柳百智.中医经络系统浅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9):38-39.

[7] 董启迪. 基于开放数据的成都市城市公园空间活力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9.

[8] 牛雄,黄鹭新,荆锋,等.中医理论把脉城市交通——以北京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 2014,21(12):59-64,76.

[9] 刘带,李锐锋.论中医理论中的系统整体性思想[J].系统科学学报,2009,17(3):90-93.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经络穴位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撞树养生不可靠
上海城市公园夜间延长开放服务需求与管理对策
喝酒之前揉穴位保肝护肝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易经》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