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部湾城市群传统建筑装饰技艺传承人与工匠保护研究

2022-06-19万玲陈梓权邱海滨丁鸿骄

四川建筑 2022年2期
关键词:湛江市湛江技艺

万玲 陈梓权 邱海滨 丁鸿骄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建筑行业工业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智慧城市不断发展,使得传统建筑和工艺传承的问题日益凸显,传统建筑技艺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湛江市作为北部湾城市群中重要的“一极”,其传统建筑装饰技艺种类繁多,但是对于传统建筑的传承和保护却面临着一些问题,作为欠发达地区,湛江市的传统建筑装饰技艺有一些根本不为人们所知,在此背景下,文章对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技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调研湛江市传统建筑技艺的现状,充分研究调查资料和数据,总结出湛江市目前传统建筑装饰技艺面临的发展困境,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湛江市建筑装饰技艺传承和工匠保护的对策,以供参考。

[基金项目]2020年湛江科技学院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PPJH2021009)

[作者简介]万玲(1984—),女,硕士,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及技术经济。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面临着革新,加上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和发展,传统建筑装饰技艺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局面,虽然目前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视,但是在现代社會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建筑取代了传统建筑,相应地建筑材料和工艺都不断更新,使得很多传统的建筑装饰技艺面临失传的困境,北部湾城市群的传统建筑技艺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特别作为北部湾城市群中重要的“一极”的湛江市民间建筑历史悠久,仍保留着不少民间传统的建筑技艺,但时至今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地方的富有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反而破败了、荒废了,甚至是拆毁了,从而导致传统建筑传统营造手段失传了,难以传承。在此背景下,为倡导“工匠精神”,弘扬岭南建筑文化,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单位,组织开展了“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认定工作,旨在促进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岭南建筑传统营造技艺的发掘和保护,积极发挥“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在传承弘扬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作用,鼓励更多传统建筑工匠进一步提高技艺水平、不断总结经验、多出精品工程,复兴岭南建筑传统建造技艺。基于此,本文以对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技艺展开研究,希望为湛江市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参考。

1 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技艺的发展现状

2019年1月14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了第二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认定结果,确定10人为第二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其中,湛江就有2人被评为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是林进和莫承远,其实,除了被这2位传统建筑名匠之外,湛江市还有更多的传统建筑装饰技艺名匠,只是不为人们所熟知,本文针对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技艺名匠展开了一系列调研、走访,总结出目前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技艺的基本概况和传承人的概况。

1.1 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技艺概况

通过调查,湛江市的传统建筑装饰技艺主要包括几种:雷州灰塑、吴川泥塑、番鬼托梁、雷州石狗、木雕。

(1)雷州灰塑,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时期,湛江地区现大多用于装饰祠堂、庙宇,题材一般为传统故事和民间吉祥物。雷州灰塑集民俗学、建筑学、美学为一体,2015年雷州灰塑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吴川泥塑,也称泥工仔,起源于唐末宋初。湛江市吴川地区元宵节有一种传统的习俗,叫做送“泥鬼”,由于这种传统的习俗,当时制作泥塑的人很多,不过现如今湛江地区已改变这种习俗,所以制作泥塑的人也越来越少。

(3)雷州石狗,是指用青石(玄武岩)刻成的狗雕像。是雷州石狗习俗的物质载体,是雷州人民的智慧结晶。2004年,雷州石狗列为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8年,雷州石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

(4)番鬼托梁,是法国占领广州湾时期,人们为了表达对侵略者的憎恶与痛恨而诞生的时代产物。人们将托梁木垫建筑构件雕刻成彩色木俑“番鬼托梁”装嵌在当地的庙宇或祠堂的斗拱梁上。现湛江部分寺庙还仍有着国内罕见的番鬼托梁木俑,番鬼托梁在那个时期把反帝爱国感情和雕刻艺术融于一体,是湛江市特有的一种建筑装饰技艺。

(5)南三岛古建筑木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南三岛的木雕就开始兴起,经过50多年的发展壮大,木雕已经成为南三岛的特色建筑装饰技艺,入选了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三岛上有不同姓氏的宗祠12所,庙宇15处,为文物保护单位,这其中就有很多古建筑木雕艺术的呈现,古建筑木雕装饰技艺在湛江市各种古宗祠及寺庙和亭阁中都有应用。

1.2 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技艺传承人与工匠概况

对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技艺调查后发现,目前,湛江市雷州灰塑的代表传承人是莫承远1人,它对传统的灰塑工艺流程进行开拓、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雷州灰塑艺术风格。莫承远先后培养了杨本明、符木雄等10多名徒弟。此外,制作雷州灰塑的工匠还有陈家发、陈家全等人。吴川泥塑主要传承人有简向东、董建国、欧景钦(已故)、欧武(现广州)等。泥塑主要用于元宵、年例等送泥鬼习俗。自2007年以来,湛江吴川改变送泥鬼习俗后,没有了市场需求,越来越多工匠离开此行业,现在吴川做泥塑的人甚少。吴川泥塑现在无人重视,任其自生自灭。据了解,整个吴川大概只有20余人还在做泥塑。番鬼托梁主要传承人为张玉泉,1989年开始做番鬼托梁,湛江麻章区有些庙宇的托梁,是张玉泉早期修补的。但由于是抗法时期的时代产物,现湛江已无人在做番鬼托梁。林进和是南三岛古建筑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被列入湛江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2019年被认定为“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主要传承人是林良丰等兄弟4人,目前从事古建筑木雕的工匠人数有40余人。具体简况如表1所示。

2 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技艺传承人及工匠的发展困境

为充分了解湛江传统建筑技艺传承面临的发展现状,经过调研统计出整个吴川仅20余人还在做泥塑,泥塑传承人数量极少,通过调查发现湛江市各传统建筑技艺都面临着问题。

2.1 传承人年龄老化,缺乏后继人才

人才是传统建筑装饰技艺能够传承的关键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在14名传承人中,50岁以上的占比50 %,60岁以上有占比30 %左右,傳承人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主要建筑装饰技艺工匠的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据调查吴川泥塑主要传承人有简向东、董建国、欧景钦(已故)、欧武(现广州)等。泥塑主要用于元宵、年例等送泥鬼习俗。自2007年以来,湛江吴川改变送泥鬼习俗后,没有了市场需求,越来越多工匠离开此行业,现在吴川做泥塑的人甚少。番鬼托梁主要传承人为张玉泉,1989年开始做番鬼托梁,湛江麻章区有些庙宇的托梁,是张玉泉早期修补的。但由于是抗法时期的时代产物,现湛江已无人在做番鬼托梁,包括张玉泉本人。一方面,由于传统建筑装饰技艺工作比较辛苦,而且收入又不高,很多人不愿意学习和从事此职业,技艺传承面临断层危机。另一方面,技艺传承人年事已高,不能继续创作又难寻接班人,没有传承人建筑装饰技艺很容易失传。

2.2 传承方式单一,无有效培训体系

传统建筑装饰技艺传承人的挑选、培养一般都遵循艺不外传的祖制,传统传承机制较为脆弱,一般以家族为脉络挑选与栽培传承人。绝大部分传统建筑技艺传承是父传子学;父亲从小培养孩子,导致传承人才培养期长,人才成长缓慢。少部分技艺人或工匠也对外收徒,而一个师傅收徒人数有限,需多年学艺和实践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传承人。很多年轻工匠对传统文化理解肤浅,缺乏吃苦耐劳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导致现实做法与传统工艺貌合神离。很难发现值得传艺的年轻人,很少招收到理想的徒弟。选择传承技艺也意味着选择了艰苦、清贫的生活,技艺人每天面对砂石、颜料、满地黄沙,工作环境艰苦,职业发展难。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湛江市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人主要是家族式、师徒式的传承方式,占比达到90 %以上,根本没有出现社会化的传承方式,目前,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技艺还是沿袭建筑八大员培训,没有形成专门针对传统建筑技艺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机构。

2.3 缺乏认定制度,社会认同感不高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人们居住观念的改变,大多抛弃了传统建筑,而选择建造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房屋。随着社会变迁,传统建筑的范围和种类逐渐减少,与它相应的营造技艺也随之衰落或消失,导致传统工匠与传承人的减少,营造技艺萎缩。目前,对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技艺的存在价值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对于从事传统建筑装饰技艺的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感也不够,在本次调研过程中,除了少数传承人被认定为非遗传承人外,绝大多数传承人和工匠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定,社会地位比较低,对传承人的学历进行统计时,发现70 %左右是高中以下学历,从事的是又脏又累的体力活,所以,目前这些传统建筑技艺的工匠的社会认同感低。

3 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技艺传承和保护的策略

3.1 建议湛江市政府出台政策,积极引导,建立传承制度

在传统建筑装饰技艺的保护传承中,需要政府积极大力地引导,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才能够吸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湛江市的传统建筑装饰技艺,通过宣传,让人们首先认知到湛江市的传统建筑装饰技艺的文化价值,在宣传的同时可以建立相关的传统建筑装饰技艺的研究所或者与大学合力建设传统建筑装饰技艺的产业学院,让学生和社会人士到传统建筑装饰技艺的产业学院来学习技艺。同时,政府可以支持建立多样化的传承建筑技艺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建立由学校、企业及传承建筑技艺传承人的“现代学徒式”培养机制,通过大力宣传和培养人才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湛江市传统的建筑装饰技艺。

3.2 建立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技艺传承人挖掘和保护制度

针对传统建筑装饰技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扩大挖掘、抢救和保护范围,选派一批传统建筑装饰技术的传承人,找到散落在湛江市周边的传统建筑装饰技术工匠,积极开展申请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鼓励传承人结合现代科技和材料,改进传统工艺,创新传统建筑装饰技术。改变保护方式,根据传统建筑装饰团队合作的特点,采取“技艺传承人+工匠”的团队遗产保护形式。组织专家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整理,将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技术图片、图像等有价值的资料存档,形成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技术数据库。与此同时,支持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技艺传承人、工匠与研究学者增强协作,形成面向一般从业人员的操作手册和施工操作规程。

3.3 建立湛江传统建筑装饰技艺工匠注册与认定制度

建立传统建筑装饰工匠登记制度,完善传统建筑装饰工匠档案。通过调查走访等方法,收集湛江市传统建筑技艺工匠的信息,制作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个人基本状况、所传承的技能技艺、创新创意等、本人代表作品、传承发展情况等。设立传统建筑装饰技艺工匠数据库。入围的工匠传承人能够给予一定的资助,提高传承人的待遇,对于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徒、工匠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各种措施激励人们来学习传统的建筑装饰技艺,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传统建筑装饰技艺的学习中,从而提高传统建筑装饰技术工匠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同时,开展“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工匠”鉴定工作,鉴定合格的,由湛江市政府授予“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工匠”荣誉称号,并给予物质奖励,在湛江市古建筑保护修复工程的招标中,应优先考虑,在政府主导的项目中,可以采用单一来源招标的方式,充分展示这些传统建筑装饰工匠的高超技艺。

4 结束语

传统建筑技艺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建筑装饰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北部湾城市群各个城市都有自身特色的传统建筑技艺,本文通过对湛江市的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技艺展开调查和研究,发现湛江有很多还不为人们所熟知的传统建筑装饰技艺,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对于传统建筑装饰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做得不够好,建议政府出台政策,更好地传承湛江市传统建筑装饰技艺,为保护和传承北部湾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湛江两人被认定省级“传统建筑名匠”部分作品一睹为快[EB/OL].(2019-01-2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555077991138543&wfr=spider&for=pc.

[2] 王浩,袁乐.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与工匠保护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大知与行.2017(10). 140-143.

[3] 王嫚. 湛江南三岛古建筑木雕艺术探究[J].美术大观.2018(10).90-91.

[4] 马草甫. 北京传统建筑砖雕技艺保护与传承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9.

[5] 王旭,黄春华,高宜生.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方法[J].中外建筑.2017(4).57-59.

[6] 杨喜人,黄履香.岭南传统建筑技艺传承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9).10-14.

[7] 黄跃,吴熊炜.论甘南藏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及其传承—以迭部县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7(1).98-102.

[8] 朱岸静.岭南地区灰塑工艺特点及艺术特征研究[J].大众文艺.2018(12). 90-91.

猜你喜欢

湛江市湛江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泥灰雕塑:青砖黛瓦上的技艺传承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漆盒欣赏
“永远跟党走
——2021湛江原创歌曲音乐会”圆满举办
2021湛江海洋诗会启动
传授技艺
湛江市滨海旅游对策研究
医学图书馆社会服务需求调查及服务延伸的对策与思考
湛江市售蔬菜亚硝酸盐含量调查及不同条件下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