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2022-06-18王建亮

科学咨询 2022年9期
关键词:期刊论文英汉发文

王建亮

(1.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河北邯郸 056038;2.朝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韩国光州 61452)

一、研究背景

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不过他将隐喻只局限于修辞领域,这限制了他对隐喻本质的进一步发现。长期以来,在他的这种观点指导下,学者们将隐喻视为一种仅用于装饰目的的语言修辞手段。1980年,George Lakoff 和Mark Johnson 在他们的开创性研究《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首次提出了挑战传统理论的隐喻认知观。在这种观点下,隐喻不再是一种创造性文学想象手段;它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认知工具,是人类日常交流、理解和推理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动中”,“我们的普通概念系统,即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基础,本质上是隐喻性的。”[1-4]

Lakoff 认为隐喻映射具有不同的普遍性,有些似乎是普遍的,有些是广泛的,有些则似乎是文化特有的。认知语言学者们对隐喻的跨文化研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多种语言文化间进行了隐喻的比较对比研究,以发现概念隐喻的普遍性、广泛性或文化特异性。认知隐喻引入中国后,中国的学者们进行了大量英汉隐喻的对比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运用学界广泛使用的可视化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全面考察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现状、特点、热点与前沿,以期为今后的深入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5-7]。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为文献来源,在高级检索中进行主题为(英汉+汉英)*隐喻*(对比+比较)*(认知+概念)的文献检索,共获得时间跨度为1995~2021年的期刊论文651篇,时间跨度为2001~2021 年的学位论文515 篇,其中硕士论文426 篇,博士论文89 篇。最后检索日期为2021年8 月7 日。

(二)研究工具

本文主要使用的数据分析软件是由陈超美教授(美籍华人)设计并开发的一款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该软件能够对海量的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类,通过可视化手段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本文所用版本为CiteSpace 5.7.R5W。

三、结果与讨论

(一)文献年代分布

年度发文量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变化趋势。用Excel 汇总期刊论文、期刊论文中的核心期刊论文(包括北大和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以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和学位论文(包括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三种文献以及总体文献(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之和)1995 ~2020 年的年发文量得到图1(2021 年只有截止到6 月份的部分文献,故未纳入汇总统计)。从图1 可以看出,尽管国内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始于1995 年,但直到2002 年最高年发文量只有4 篇,总共只有9 篇文献,1996 ~1999连续四年无发表文献,8 年平均年发文量只有1 篇多一点,是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的起步阶段;2003 ~2013 年文献数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年发文量分别在2012 年和2013 年均达到60篇的最高峰值,年文献总量也在2013 年达到105 篇的峰值,表明国内学者在该阶段对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兴趣较为浓厚,关注程度大幅提升,但在这期间核心期刊论文的年发文量则相对比较平稳,除2004年只有1 篇以及2008 年和2009 年分别达到7 篇和5 篇的较高点外其他年份的发文量在2至4 篇徘徊,表明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质量文献的不足;2014 年开始,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进入平稳深化期,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年发文量均出现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时有反弹,总体年发文量在2019 年达到最低点43 篇后在2020年又上升到54 篇,核心期刊论文的年发文量则在2017 年达到9 篇的最高值,说明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仍然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且更多高质量研究不断出现。

图1 国内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发文量变化趋势

(二)文献来源分布

经统计,651 篇有关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的期刊论文共刊发于335 种学术期刊,刊文最多的期刊是《海外英语》,共刊文31 篇,刊文5 篇以上的期刊有23 种,占期刊总数的6.9%,共刊文172 篇,占期刊论文总数的26.4%。有75 篇文献来自于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后统称为核心期刊),占期刊论文总量的11.5%。75 篇核心期刊论文刊发于37 种期刊,刊文数在5 篇以上的只有3 种期刊,在2 篇以上的期刊共有17 种(表1)。在515 篇学位论文中,89 篇为博士论文,占学位论文总数的17.2%,来自27 所高校,论文数量在5 篇以上的有6 所高校,分别是上海外国语大学17篇,东北师范大学12 篇,华东师范大学11 篇,华中师范大学7 篇,湖南师范大学5 篇,浙江大学5 篇。硕士论文共426 篇,来自117 所高校,论文数量在10 篇以上的共有11 所高校(表2)。

表1 1995~2021年刊发英汉认知隐喻对比论文2篇以上的中文核心期刊

表2 2001~2021年有关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的硕士论文10篇以上的高校

(三)高被引文献分析

文献被引次数是文献在某一研究领域贡献力和中心度的体现,一个研究领域的高被引文献构成该领域的关键文献,是该领域的重要知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表3 为国内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排名前10 位的高被引文献。如表3 所示,前10 位的高被引文献中2 篇来自博士论文,8篇来自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年份跨度为2000~2008 年。10 篇文献中,陈家旭的博士论文《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对英汉语中的人体、空间、时间、情感和基本颜色等五个方面的隐喻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从语言世界观、隐喻认知的普遍性、系统性以及与文化的一致性等方面第一次对英汉隐喻认知对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系统探讨;被引频次最高的张辉2000 年在《外国语》发表的论文《汉英情感概念形成和表达的对比研究》,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第一次对英汉语中的“愤怒”“愉快”“悲伤”“害怕”和“爱”五种基本情感概念进行了系统地认知对比分析,探讨了这些情感概念在两种语言中所使用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异同;而陈家旭的论文《英汉语“喜悦”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则进一步聚焦,从心理和生理角度分析论述了其中一种基本情感“喜悦”在英汉语中的隐喻认知共性和个性差异;吴静与王瑞东的论文《空间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和朱晓军的博士论文《空间范畴的认知语义研究》聚焦空间概念,前者比较了英汉语中上、下概念的空间隐喻在“时间,范围,状态,地位和数量”五个概念域中表达形式和概念意义的异同,揭示了空间关系背后的认知习惯和模式,后者则以汉语研究为主,英语、俄语为佐证,运用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从空间语义与句法成分的关系、空间隐喻、空间认知的主观性特点三个方面探讨了人类空间认知的共性以及空间在人类认知中的重要且基础的地位;张建理、丁展平的《时间隐喻在英汉词汇中的对比研究》和张建理、骆蓉的《汉英空间—时间隐喻的深层对比研究》进一步关注时间隐喻,前者探讨了英汉时间隐喻概念的相似性以及英汉语时间词汇的差异,后者更进一步探讨了汉英“前后”时间概念的语用频率差异以及汉英时间认知差异的哲学和文化根源;覃修桂的《“眼”的概念隐喻》和张建理的《英汉“心”的多义网络对比》两篇论文分别对两个重要的人体概念“眼”和“心”进行了英汉语的认知对比;王文斌与姚俊的论文《汉英隐喻习语ICM 和CB 的认知对比考察》第一次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对英汉语中的习语进行了对比考察,并用理想化认知模型和概念整合理论探讨分析了汉英隐喻习语构建和内在认知机制的异同。

表3 国内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排名前10位的高被引文献

(四)作者合作共现分析

将期刊论文数据和学位论文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后,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时间切片设置为1995 ~2021 年,每个时间切片为1 年,术语来源选 取Title,Abstract,Author Keyword(DE),Keywords Plus(ID),节点类型选取Author,因年度文献数量最高值为105 篇,为将文献全包括,在selection criteria 部分将每个时间切片中数据抽取最高值设为105,其他设置为默认,运行CiteSpace,得到作者合作共现的计量统计数据,执行可视化操作,选择节点标签显示的阈值为2,生成图2“国内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作者合作共现知识图谱”。图2节点标签代表作者,节点大小与作者发文量成正相关,节点连线的粗细暗示着作者之间合作关系的强弱。图2 包含节点1181 个,连线206 条,表示作者1181 位,合作关系206 个。图中节点标签为发文量在2 篇及以上的作者。表4 为发文量在3 篇及以上的作者。然后将核心期刊论文数据导入CiteSpace,为将核心期刊文献全包括,在selection criteria 部分将每个时间切片中数据抽取最高值设为10,其他设置为默认,运行CiteSpace,得到作者合作共现的计量统计数据,执行可视化操作,选择节点标签显示的阈值为1,生成图3“国内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核心期刊作者合作共现知识图谱”,包含节点91 个,连线38 条。表5为发文量在2 篇及以上的作者。

结合图2、图3、表4、表5 以及Excel 统计表可以发现,在发文数量方面,孙毅共发文8 篇,均为第一作者,其中核心期刊5 篇,在论文总数和核心期刊论文数量方面均位居榜首;刘志成和覃修桂均发文7篇,刘志成均为独自完成,1 篇为其博士论文,1 篇核心期刊论文,覃修桂均为合作完成,作为第一作者的有2 篇,均发表于核心期刊;王银平、杨忠和陈家旭均发文6 篇,但杨忠以4 篇核心在核心期刊作者中位居第二,其中1 篇为第一作者,陈家旭均为独自完成,有2 篇核心和1 篇博士论文,而王银平则无核心,有1 篇硕士论文和5 篇期刊论文,均为第一作者;卢卫中5篇论文中有3 篇核心,其中2 篇为第一作者;谭丽萍、岳喜华均发文4 篇,虽均为第一作者,但均无核心;在发文量为3 篇的作者中,张建理与李秀芝3 篇均为核心,且均为独自完成或第一作者,刘桂玲与陈晦各有2 篇为核心,也均为独自完成或第一作者,黄兴运、骆蓉、李萍和薛亚红各有1 篇,除骆蓉外均为第一作者,其余则无核心期刊论文。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仍然缺乏发文量较高的核心作者,缺乏推动该领域向纵深发展的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者。

图2 国内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作者合作共现知识图谱

图3 国内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核心期刊作者合作共现知识图谱

表4 发文3篇及以上的国内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作者

表5 发文2篇及以上的国内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核心期刊作者

从作者合作的角度来看,两个作者合作共现知识图谱显示:总合作关系为206 个,核心期刊论文的合作关系为38 个,以孙毅、杨忠、覃修桂、岳喜华四人为中心形成了各自较大的作者群,但总体上作者间的合作规模较小,大多数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是独立的,说明该领域作者的学术合作还较为欠缺,不够广泛,我国对于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的研究仍然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

(五)关键词分析

在导入期刊论文数据和学位论文数据的CiteSpace 操作界面,节点类型选取“Keyword”,其他设置不变,运行软件,得到关键词共现的计量统计数据,执行可视化操作,选择频次阈值为5,隐去“隐喻”“英汉对比”“对比”“英语”“汉语”“英汉语”等与分析无关的关键词,得到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4)。图中节点数N=1554,连线数E=5485,密度Density=0.0045。图中每一个圆圈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出现频次越多,节点圆圈就越大,而中心性越强,则节点对应的字体就越大。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共现关系,其粗细表明共现的强度。节点越大,越能体现研究的热点领域,关键节点中心性数值越大,越能体现其核心地位。

图4 国内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4 中最大的节点为概念隐喻,其他相对较大且有深色外圈年轮环绕的节点依次是:认知、文化、转喻、空间隐喻、语料库、共性、隐喻认知、映射、文化差异、情感隐喻、动物隐喻和人体隐喻。概念隐喻的高频次现象表明,大部分研究仍基于Lakoff&Johnson(1980/2003)的概念隐喻理论,该理论仍是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的重要理论来源。转喻,作为与隐喻密切相连的概念,同样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关注。认知、文化、文化差异以及共性表明了认知隐喻对比研究的落脚点与结论。语料库的高频出现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方法有很多是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空间隐喻、情感隐喻、动物隐喻和人体隐喻表明了认知隐喻对比研究的热点研究领域。频次较高的其他有价值的关键词还包括:意象图式、颜色词、个性、方位隐喻、翻译、爱情隐喻、一词多义、习语、时间、认知机制、认知模式、对外汉语教学、体验哲学、翻译策略、认知普遍性、语法隐喻、植物隐喻、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经济语篇、成语、构式语法、味觉词、多模态隐喻等[8-10]。

四、结束语

本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出发,利用CiteSpace生成的可视化知识图谱,梳理了1995 ~2021 年间中国知网所能查询到的我国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的引文数据,对英汉认知隐喻对比研究领域的文献年代分布、文献来源分布、高被引文献、作者合作共现以及关键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整体发文量近年来有所下降,但发表在核心期刊的高质量研究数量仍呈平稳上升趋势。在核心作者方面,该领域仍然缺乏推动该领域向纵深发展的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者,且作者间的学术合作还较为欠缺,不够广泛。该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空间隐喻、情感隐喻、动植物隐喻以及人体隐喻[11-12]。根据以上可视化分析结果得出,国内认知隐喻对比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未来认知隐喻对比研究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对比的理论建构、拓展对比的实证研究以实现研究路径的多样化、探索认知隐喻对比在翻译、外语教学、语言习得、文化传播等领域的研究。对这些问题的前瞻性探讨将有助于促进和推动认知隐喻对比研究乃至整个认知科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期刊论文英汉发文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2018年金融服务法核心期刊论文盘点与分析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中文科技期刊论文LaTeX模板的研究与实践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三、期刊论文目录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