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南油区长8储层沉积相研究

2022-06-17张雁婷张雁翔张竣翔刘小会

云南化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层理区长三角洲

张雁婷,张雁翔,张竣翔,安 山,刘小会,李 楠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定边采油厂,陕西 榆林 718600)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东部中、新生代一个稳定的沉降、持续坳陷迁移到多旋回克拉通边缘的盆地。由现今的构造形态和盆地的演化历史,鄂尔多斯盆地可以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西缘冲断带、晋西挠曲带、天环坳陷、陕北斜坡等六个次级构造单元[1]。陕北斜坡定形于早白垩世,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0°,坡降为6~8 m/km。樊学南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北部,在区域构造上位于陕北斜坡和天环凹陷2个构造单元之间,构造相对比较平缓。延长组自下而上可分为10个油层组,依次为长10段—长1段。其中,长9段李家畔页岩、长7段张家滩页岩发育有高效烃源岩[2];长8段紧邻生油层,近源充注,储层普遍发育,油气运移后便于成藏。长8油层为研究区的主力油层,在全区内分布比较广泛,厚度在11.8~24.6 m。通过沉积旋回、岩性组合和厚度控制,可细分为长81、长82两个小层。

1 长8储层沉积环境

1.1 储层岩石学特征

通过对岩心的岩性观察,再结合铸体薄片鉴定结果,研究区延长组长8储层岩性以细粒的长石砂岩为主,岩屑长石砂岩为辅,含钙质岩屑长石砂岩的含量相对较少。通过对岩石薄片鉴定得出,研究区长8砂岩储层中碎屑成分占75.6%~90.2%,主要分布为长石、石英、岩屑和云母。岩石组分中石英含量约为21.8%,长石含量约为47.9%,岩屑含量为11.9%,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储层中胶结物主要含量为方解石,部分有少量含铁方解石(其中方解石约占36.3%)。此类砂岩分布组成为在研究区三角洲前缘相的河道砂岩体中,是组成优质储层的基础。

1.2 粒度分布特征

长8砂岩概率累积曲线,反映了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两段式粒度概率累积变化曲线和河口坝微相的三段式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二段式曲线以跳跃式为主(一般占87%~92%),悬浮总体含量相对较小(<9%)。悬浮组分的含量相对较少,反映了长8期沉积环境下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变化比较稳定,悬浮组分不易沉积下来。一般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的中下部。三段式的粒度概率累积变化曲线跳跃部分,可分为两段组成,表现出跳跃到悬浮的渐变过程。河口坝沉积相带在研究区长8组相对普遍[3],这些特征表明长8油层组时期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1.3 沉积构造

研究区长8储层砂体底面起伏变化较大,其中有大量冲刷泥砾,反映出单向水流特征;层理构造在研究区非常发育,主要发育在细砂岩、粉砂岩中的反映高能态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相对低能态水平层理、变形层理,局部发育一些生物钻孔,反映出沉积介质的属性及流体水动力变化情况、沉积物的搬运方式和沉积模式,是长8储层的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4]。

1.4 古生物特征

对樊学南地区长8储层岩心观察可知,在岩心段断面上有大量的植物枝干。本区的粉砂质泥岩、部分粉砂岩中发现有河流带来的植物茎叶、碎片的痕迹,反映出研究区的环境特征(图2)。

A.块状层理(长8,定探D076井)B.板状交错层理(长8,定探D801) C.沙纹交错层理(长8,定资DC073) D.槽状交错层理(长8,定探D063)

鱼化石碎片(深灰色泥岩)茎叶化石(深灰色泥岩)生物钻孔(灰色泥岩)植物茎叶(灰色泥岩)

2 沉积微相划分

本区的延长组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由沉积环境的不同、发育位置的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前三角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研究区长8期主要发育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5]。

三角洲前缘是三角洲沉积延伸的水下组成部分,前三角洲相位于其前方。与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相比,三角洲前缘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6]。三角洲前缘位于河流与海水交汇处,水体剧烈运动带,砂体类型普遍发育,是三角洲沉积作用的主要砂体带,也是三角洲骨架的组成部分。结合研究区域沉积背景,通过对岩心观察分析,研究区长8储层沉积微相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决口扇、天然堤、河口坝和分流间湾等。其中,主要发育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沉积(表1)。

表1 樊学南油区三角洲沉积微相划分表

研究区长8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两种沉积微相(图3)。长81砂体为本区主要目的层,自然电位曲线呈现向上突变(呈漏斗状),沉积微相为河口砂坝。砂体上部为灰色细砂岩。通过对岩心观察:平行层理较为发育,自然电位低幅度,表现为钟形特征;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图3 研究区长8油层单井相图(定D49井)

3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3.1 长82沉积微相及砂体分布特征

对樊学南油区长82沉积微相图(图4)分析认为,研究区长82小层发育6条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自西向东分别为:DC066—DC069-2—40070、DC077—DC080-3—DC071-1、DC058-1— DC088-4—DC073-1、DC049-1—DC138-1、DC074、DC031-3—DC213—DC057-2,共6条水下分流河道。最西侧两条:DC066—DC069-2—DC070与DC077—DC080-3—DC071-1,河道砂体广泛发育,河道宽度约2.8~3.74 km,砂/地比介于12.4%~43.9%;宗DC070井一线为两条河道交汇处,砂体最厚约28.4 m,砂体比对应也最高,可达43.9%;宗定DC071-1一线发育较小的分流间湾,发育两条分流河道,DC058-1— DC088-4—DC073-1河道为北东南西走向,河道较窄,宽度约0.7 km,砂/地比相对较低,最高砂/地比值为21.4%,位于DC072井区。其它三条分流河道砂体规模相对较小,平面连通性较差。

图4 樊学南油区长82沉积微相平面图

3.2 长81沉积微相及砂体分布特征

对樊学南油区长81沉积微相图(图5)分析认为,研究区及邻区长81发育7条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长81期主河道已迁移出研究区,位于DC069以西。研究区境内共发育 “浅而窄”的7条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从东往西分别为:DC066-2—DC066-1、DC070-1—DC080-3—DC071、DC058—DC088— DC073、DC049—DC138、DC031-4—DC056-4—DC057-3、DC221-2—DC221-4等。

图5 樊学南油区长81沉积微相平面图

4 结论

长8储层时期,鄂尔多斯盆地樊学南油区属于半干旱—半潮湿的河流—湖泊的沉积环境,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和河口坝等5种沉积微相。其中,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沉积。

猜你喜欢

层理区长三角洲
原煤受载破坏形式的层理效应研究
黄河下游的三角洲特性及未来治理思路
含层理面煤试样的巴西圆盘劈裂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对水力压裂裂纹扩展的影响
页岩力学性质各向异性初探
区长“不开心”
最后的拆迁
壮丽的河口三角洲
科罗拉多河三角洲
壮丽的地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