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语言强化训练对老年脑梗死后语言功能障碍的意义

2022-06-17王婷婷高仲君韩田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强化训练功能障碍脑梗死

王婷婷 高仲君 韩田田

脑梗死是一种由患者脑组织缺氧和局部脑组织供血障碍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属于缺血性病变,导致患者脑组织发生损伤,患者残疾率很高[1]。60%~70%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可引起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肢体和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其中,语言功能障碍是老年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23%~39%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其中运动性失语最为常见,严重影响其社会生活能力[3]。老年脑梗死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不能与外界正常交流,影响患者的心理、生活和工作。随着临床康复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发展,对患者可采用多种综合疗法。近年临床研究发现,在脑梗死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的治疗过程中,早期语言强化训练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语言功能[4]。语言的早期被动训练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恢复语言功能。作者探讨老年脑梗死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采取早期语言强化训练的康复作用,为临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以验证系统疗效,观察分析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全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二科60 例老年脑梗死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59.7~65.4 岁,平均年龄(61.8±2.77)岁。试验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60.0~66.9 岁,平均年龄(61.9±2.7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经CT 影像学检查,患者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患者意识、记忆及智力正常,意识清晰,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有详细的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存在吞咽困难,喉部功能障碍,脑瘤及短暂性脑梗死后脑出血的患者;存在严重痴呆的患者;在送医院途中病情加重或死亡的患者;存在严重心脏和精神功能障碍的患者;有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有长期使用抗抑郁类药物的患者;依从性差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健康教育,告知积极康复的重要性。

1.3.2 试验组 给予早期语言强化训练。一级语言训练:应训练患者发音有关肌肉训练。引导患者嚼口香糖等,协调患者口舌肌肉协调,避免喉部肌肉萎缩。从最简单的数、字训练患者口语。对于不能随意控制喉部肌肉患者,训练人员要演示口型和发音,通过口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控制喉部肌肉运动,后逐步提高发音水平。二级语言训练:进行单词组合。三级语言训练:训练人员创设特殊情境,在情境对话中,增加语境难度及语言情感丰富性。四级语言训练:应根据真实情景进行讨论,引导患者表达意见,及时纠正理解错误,提高患者表达能力。具体操作:①口腔运动训练:训练患者进行伸舌、吮吸及吞咽等动作,来锻炼患者舌头柔韧性,同时不停变换嘴型,练习各种如搅动舌头、吹口哨等口腔动作。②发音训练:训练患者练习原音单词发音,如“额、哦等”,训练的同时注意患者的口型以及发音后,再练习如“椅子、桌子”等单音节常用词汇,患者熟练掌握后,逐步过渡到如“计算机、摩托车”复杂词汇训练,最后要训练患者叙述常用短句,比如“我想上厕所”。③复述训练:训练患者把简单词语复述成一句完整的句子。④描述训练:给患者提供一个物体,训练患者描述物体外形、颜色、作用等;给患者一副图画,训练患者描述图画,即“看图说话”。⑤对话训练:训练患者表达能力,与患者进行进行简单对话。在语言训练同时,注意患者手势、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的表达,同时加强鼓励,对患者给予口头表扬。疗程15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BDAE 分级 干预后对患者进行BDAE 检查,BDAE 分级为1~4 级:患者对言语无听觉理解能力为1 级;患者言语不连续,但能通过零星词语推断为2 级;在听者帮助下能在熟悉的语境下交流,但就不熟悉语境无法与听者交流为3 级;在日常交流中能用流利的语言表达为4 级。

1.4.2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不同时间的Barthel 指数评分 采用Barthel 指数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4.3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采用超声诊断仪(武汉基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检查患者干预后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即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

1.4.4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脂指标水平 血脂指标包括TC、TG、LDL-C。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BDAE 分级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BDAE 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2.75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BDAE 分级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不同时间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干预后第1、2、3 周,试验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不同时间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不同时间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血流阻力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TC、TG、LDL-C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mmol/L)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脑动脉供血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导致患者管腔狭窄,影响脑组织供血供氧,导致脑组织损伤,其具有发病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5,6]。临床研究发现,多数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75%~89%会出现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使患者生活无法自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语言功能障碍是老年脑梗死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7],约51%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语言功能障碍。

老年脑梗死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不能与外界正常交流,影响了自身的心理、生活和工作。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多种方法普遍采用,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研究表明,脑梗死后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可通过训练补偿:通过学习使未受损的系统替代受损的功能,这种康复需要通过训练才能完成。康复训练能有效发挥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作用,最大限度地恢复失去的功能。利用早期语言分级,实施语言康复训练,利用辅助方法结合患者文化水平,刺激其大脑神经系统,可以重建患者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降低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程度。早期被动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修复不完全受损神经元,降低致残率,逐步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老年脑梗死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语言强化一般分为一、二、三、四级语言强化。一、二级语言强化是指患者早期接受的强化治疗;三级语言强化一般指在患者转入强化中心后的强化;四级语言强化是指经过专业强化训练后,在社区生活进行的强化。近年研究者报道了语言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其能有效促进老年脑梗死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老年脑梗死后语言功能障碍是由大脑语言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早期语言强化训练能促进轴突建立,并促进神经侧支循环的形成。因此,一旦老年脑梗死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进入病情稳定期,需要尽快实施早期语言强化训练[8]。

综上所述,老年脑梗死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采取早期语言强化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的语言能力恢复有效,并具有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强化训练功能障碍脑梗死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强化训练
集合、函数与导数强化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