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波消融术对混合性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研究

2022-06-17古东海李子怡庞若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消融术游离出血量

古东海 李子怡 庞若宇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可达18%~66%,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但也不排除恶性的可能,因此,患者需要及时就诊并接受有效的治疗。混合性甲状腺结节内液体成分更多,以往多采用手术切除治疗,虽然治疗效果较好,但创伤性较大,且会影响患者外部的美观度[1]。近年来,微创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微波消融术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次研究将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研究和评价微波消融术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在本院就诊的80 例混合性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观察组中男17 例,女23 例;年龄34~69 岁,平均年龄(51.48±5.84)岁。对照组中男15 例,女25 例;年龄32~68 岁,平均年龄(51.31±6.4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入组研究对象均明确诊断为混合性良性甲状腺结节,且无可疑恶性征象;②结节最大直径>2~3 cm[2];③入组时甲状旁腺功能及双侧喉返神经均良好;④对研究中的治疗方法无异议,明确表示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 ①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患者主观拒绝手术和随访;③恶性结节[3]。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切除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全麻),取仰卧位,垫高肩部,完全暴露颈部,手术切口选在胸骨上切迹上方2 横指处,作4~7 cm 弧形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手术切除范围是甲状软骨切迹到胸部上切迹,分离甲状腺和胸骨甲状肌,完全暴露舌骨下肌群。根据具体的甲状腺结节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切除方法。

1.4.2 观察组 采用微波消融术治疗:使用ECO-100A13 型微波消融仪,用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先穿刺抽液,于甲状腺包膜外注射生理盐水形成液体隔离带。根据结节的位置和大小调整消融功率,功率通常设置为30~40 W,靠近“危险三角”位置的功率为30 W,远离血管和危险三角区域的功率为40 W。从甲状腺峡部向颈部外侧方进针,由于结节较大故选择两个进针点,两个进针点形成“X”形交叉,消融时注意保护喉返神经,消融结束后,检查充盈缺损范围,并与术前对比,确定是否有残留,若发现有病灶残留则补充消融。治疗结束后对穿刺部位行机械压迫,压迫时间为20 min。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结节体积、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且病灶结节完全清除;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病灶结节基本清除;无效:尚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包括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放射性疼痛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节体积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结节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结节体积均明显小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结节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节体积比较(,cm3)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节体积比较(,cm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游离甲状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比较()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甲状腺是人体中负责内分泌的重要器官之一,甲状腺为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提供了重要支持,而甲状腺周围和内部的血管及神经分布较为广泛,患病时需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法[2,3]。良性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以往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虽然外科手术可以缩小病灶体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较大,且对美观度的影响较大,临床应用受限[4-6]。近年来,微创技术不断发展,微波消融术逐渐运用在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的临床治疗上,尤其是对于一些直径较大的结节,微波消融术的治疗效果颇为理想[7-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实施微波消融术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可达到95.0%,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5%;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仅为(36.82±4.51)min;术中出血量更少,仅为(12.69±2.84)ml。经微波消融术治疗后患者的结节体积为(0.42±0.08)cm3,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明显改善,促甲状腺激素从治疗前的(2.46±0.17)mIU/L 提高至治疗后的(4.89±1.46)mIU/L,而游离甲状腺素从治疗前的(50.27±3.26)pmol/L 降低至治疗后的(30.47±3.95)pmol/L,充分体现了微波消融术的治疗优势。微波消融术是利用高频微波穿透组织,引起水分子振动,从耳根产生热量,使靶组织温度升高,导致结节病灶凝固坏死[10-13]。尤其是对于较大结节的患者,微波消融术的功率较高,故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但由于患者的病灶较大,基本占据了甲状腺腺叶的全部位置,故消融治疗后患者的单侧腺体分泌能力会降低,容易造成甲状腺代偿性增加,故建议患者术后半年口服甲状腺素钠片[14-17]。

综上所述,采用微波消融术治疗混合性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总体优势显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可优化手术指标,缩小甲状腺结节体积,同时可改善甲状腺功能,因此,具备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消融术游离出血量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心率的变化特征分析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