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荧光探针PCR检测牛嵴病毒的方法建立

2022-06-17师志海王文佳孟红丽王亚州闫祥洲邱祥琦滑留帅施巧婷徐照学

中国兽医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拷贝质粒探针

师志海,王文佳,孟红丽,王亚州,闫祥洲,邱祥琦,程 燕,滑留帅,施巧婷,徐照学*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河南省畜禽繁育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兽医生物信息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动物医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腹泻是导致犊牛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对断奶前犊牛影响最为显著,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腹泻病因复杂,病毒、细菌[1]、寄生虫和日常饲养等因素都可能引起犊牛腹泻。牛嵴病毒(bovine kobuvirus,BKoV)可在健康犊牛的消化系统中存活,但近年来报道健康和腹泻犊牛粪便中BKoV的检出率差异较大[2],提示BKoV与腹泻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BKo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usfamily)、嵴病毒属(Kobuvirusgenus)成员,为单股正链无包膜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8.3 kb。2003年,BKoV U-1株首次在含10%犊牛血清的细胞培养物中被鉴定[3]。目前,BKoV已在全球四大洲13个国家的粪便样本中检出[4],表明BKoV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我国西北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主要的牛养殖集群区也有BKoV流行[5]。BKoV是否能够引起犊牛发生消化系统感染,目前尚无定论,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BKoV可能是牛犊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6]。有学者利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11日龄持续低烧的犊牛脑脊液中检测出BKoV,表明该病毒还可引起全身感染[7]。

目前,有关BKoV在我国牛群中的发病情况、致病性及分子流行特征等信息较为缺乏。本研究基于BKoV的3D基因,利用荧光探针建立快速检测BKoV的方法,以期为BKoV在我国犊牛群中的流行现状和与犊牛腹泻的关联探究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毒株及被检样品BKoV、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星状病毒由本实验室保存。221份粪便样本采集自河南地区出现腹泻症状的犊牛,样本置-80℃超低温冰箱保存。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病毒RNA提取试剂盒,cDNA一链合成试剂盒,pMD18-T载体,2×Premix Ex Taq(Probe qPCR)等购自TaKaRa公司;质粒小提试剂盒,购自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购自上海宏石医疗科技公司;梯度PCR仪,购自TaKaRa公司;超微量分光光度计,购自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

1.3 引物设计及探针根据GenBank 登录的BKoV基因系列,针对BKoV 3D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集团标记的探针(表1),引物由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表1 BKoV引物及荧光探针序列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1.4.1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用病毒RNA提取试剂盒提取粪便样本中的RNA,并反转录成cDNA;以cDNA为模板,使用“1.3”中上、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回收纯化后克隆于pMD18-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MD18T-3D,后经PCR和测序鉴定。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相关的核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将浓度换算成拷贝数,作为质粒标准品,放置于-80℃超低温冰箱保存备用。

1.4.2反应条件优化 将反应退火温度设置为56,57,58,59,60和61℃,选择Ct值最小的温度作为最佳退火温度。将上、下游引物终浓度设置为0.1,0.2,0.3,0.4,0.5和0.6 μmol/L,探针终浓度设置为0.05,0.10,0.20,0.25,0.30和0.40 μmol/L进行扩增反应,选择最佳的引物和探针终浓度。

1.4.3标准曲线绘制 将质粒进行10倍梯度稀释,选取102~108拷贝/μL等不同浓度的质粒作为模板,按照“1.4.2”优化后的条件进行PCR扩增,绘制标准曲线。

1.4.4特异性评价 以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星状病毒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进行扩增,以质粒标准品为阳性对照,同时设阴性对照,评价方法的特异性。

1.4.5敏感性评价 以浓度梯度为100~108拷贝/μL的质粒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和常规PCR进行扩增,对比两种方法的灵敏性。

1.4.6重复性评价 选取104~107拷贝/μL等4个不同浓度的质粒为模板,利用建立的方法分别进行组内和组间扩增,每个样本设3个重复,计算Ct值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评价方法的重复性。

1.5 临床样本的检测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和YAMASHITA等[3]建立的RT-PCR方法检测221份临床样本,比较2种方法对BKoV的检出率。

2 结 果

2.1 质粒标准品的制备重组质粒测序后经BLAST检索,为BKoV的 3D基因片段。经测定,重组质粒的质量浓度为33.28 mg/L,计算得到其拷贝数为1.10×1010拷贝/μL。

2.2 PCR反应体系及条件优化选取浓度为1.10×105拷贝/μL的质粒为模板进行反应体系优化,当引物和探针在反应体系中的终浓度分别为0.2和0.1 μmol/L时,Ct值最小,扩增效率较稳定。反应体系确定为20 μL:2×Premix 10 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0.4 μL,探针(10 μmol/L)0.2 μL,模板2 μL,ddH2O 7 μL。反应条件为:95℃ 30 s;95℃ 5 s,60℃ 34 s并收集荧光信号,共40个循环。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重组质粒在1.10×102~1.10×108拷贝/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图1),回归方程为y= -3.31x+40.987,R2=0.9998。

图1 BKoV 102~108 拷贝/μL浓度模板标准曲线

2.4 特异性评价以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星状病毒的cDNA为模板,质粒标准品为阳性对照,ddH2O为阴性对照,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分别检测。结果显示,仅BKoV有特异性扩增曲线,其他病原及阴性对照无扩增出现(图2)。

2.5 敏感性评价以浓度梯度为1.10×100~1.10×108拷贝/μL的质粒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进行扩增,结果显示,该方法和常规PCR对BKoV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 11.0 拷贝/μL(图3A)和1.10×102拷贝/μL(图3B),表明该检测方法更灵敏。

1.质粒标准品,1.10×106 拷贝/μL;2~6.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星状病毒和ddH2O

1~9.质粒标准品浓度分别为1.10×108~1.10×100 拷贝/μL;10.阴性对照

2.6 重复性评价以1.10×104~1.10×107拷贝/μL等4个浓度的质粒为模板,分别进行组内和组间PCR扩增。结果显示,组内Ct值变异系数为0.26%~0.50%,组间Ct值变异系数为0.71%~1.91%,均在2.0%以下(表2),表明该检测方法重复性较好。

表2 重复性试验扩增结果

2.7 临床样品的检测本试验所建方法检出BKoV的样品数为20份,检出率为9.05%,YAMASHITA等[3]所建方法检出BKoV阳性样品数17份,检出率为7.69%,本试验所建方法可用于对临床样本的检测(表3)。

表3 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

3 讨 论

腹泻是犊牛的常见综合征,可引起犊牛死亡,断奶前犊牛尤为显著[8],死亡率高达58%[9],给养牛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BKoV自2003年被发现以来,一直广受关注,因健康犊牛和腹泻犊牛的粪便中均可检出BKoV,故其是否直接导致犊牛腹泻,目前尚无定论。相关报道指出腹泻犊牛粪便中BKoV的检出率要远远高于健康犊牛粪便中的检出率[2,10-12],提示BKoV极有可能参与了腹泻的致病和发展进程;且在腹泻犊牛中BKoV作为单一病原被检出[13],也提示BKoV可能是引起犊牛腹泻的病毒性病原之一。但由于BKoV目前尚无建立成熟的细胞培养模型,加之相关动物试验数据的空白,无法从体内、体外两个方面确定BKoV在犊牛腹泻的病程演变中扮演何种角色,后续BKoV的分离纯化和对其致病性的研究亟需进行。

目前,RT-PCR仍然是各国检测BKoV的主流技术,扩增的靶序列主要为3D[2,11,14-15]、VP1[10,16]、VP0[10]等基因的部分序列或全长;WANG等[4]通过构建核酸文库利用NGS技术从犊牛粪便样本中检测BKoV,并获得IL35164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但该技术经济成本颇高,且对采样及样品运输等过程要求较高,并不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样本的检测。另外,迄今为止除日本U-1株成功分离外,尚无其他BKoV毒株成功分离的报道。尽管SAVARD等[13]应用荧光定量探针法检测BKoV,与本研究类似,但前者扩增片段为114 bp,本研究设计引物扩增目的片段仅为60 bp,目的片段较前者更短,扩增反应时间也更短,且前者扩增的靶序列与本研究靶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较低;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报道的荧光定量探针法检测BKoV的方法仅有前者一种,故本研究建立的BKoV荧光定量检测方法丰富了该研究领域。

尽管BKoV 能否直接引起犊牛腹泻尚无定论,且目前市场上也无有效疫苗对其进行有效防疫,另外临床检测发现BKoV常与其他犊牛腹泻病原如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环曲病毒等[10-11,13]混合感染,加重腹泻的程度。所以及时尽早检测病原,并进行有效净化,仍旧是防控BKoV的主要手段。本研究使用荧光探针对BKoV进行定量检测,其对BKoV的最低检出量为11.0 拷贝/μL,灵敏性高,为BKoV的快速检测和流行情况探查提供了新的实验室手段。

猜你喜欢

拷贝质粒探针
基因工程中载体概述
农杆菌转化法中的“Ti质粒转化载体系统”的简介
——一道江苏高考题的奥秘解读和拓展
开发新方法追踪植物病害的全球传播(2020.6.7 iPlants)
荧光探针在游离肼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小鼠转录因子STATl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文化拷贝应该如何“拷”
影子与我
通过接触测试来提高探针痕迹的一致性
并行测试探针卡的移动规则选择
DNA探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