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一轮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价格及其波动影响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2022-06-17高康何蒲明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玉米价格

高康 何蒲明

摘 要:临时收储制度改革是实现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政策快速转型也造成玉米价格及其波动的不稳定性。本文利用2010年—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国内外视角下的DID模型分析了本轮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价格及其波动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改革使玉米市场价格平均下降12元,波动率平均上升17个百分点,但政策持续力随时间逐渐削弱;“价补分离”在保障玉米生产者利益的同时,未对市场机制造成干扰;从国际市场来看,国内外价格倒挂情况明显改善,但与主要玉米优势出口国仍存在较大差距,且改革后国内价格波动高于国际11个百分点,效应在改革第三年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最后针对结论提出今后我国玉米乃至整个粮食收储体系改革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收储制度改革;玉米价格;DID模型;政策评估

一、引言

粮食价格大幅波动不仅扰乱经济秩序,甚至危及国家粮食安全[1, 2],以政府干预为主导的收储政策则成为世界各国用来稳定粮食市场与保证粮食安全的普遍做法[3, 4]。从中国的实践经验来看,自2008年以来针对玉米实施的临时收储政策在平抑粮价波动、保障粮农收益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5]。然而,随着国内外粮食供求形势变化以及玉米临储价格逆市场规律提升,“托市”收购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场价格,导致国内玉米供过于求,并与国外价格长期倒挂[6]。为实现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长达8年之久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转为以“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为逻辑的改革方案。

但政策快速转型也加剧了玉米价格的不稳定性[7],可能产生“稳也收储,乱也收储”的政策替换效果,不利于改革稳供给、保收入目标的统一[8]。从历史数据来看,改革后玉米价格受高库存与国内外价差影响回落,2016年年末玉米价格跌幅达到17.4%,而2020年由于疫情、自然灾害等原因玉米需求上升,市场自发调节下的价格涨幅高达40%。政府干预让位于市场机制后,玉米价格受多方因素冲击波动不稳定性增加。因此,需要从国内外两个市场进行考量,改革对玉米价格影响如何,是否会造成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作为我国粮食收储体系改革的先导,在政策实施近5年的较长时间维度下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其经验教训将对今后我国粮食收储政策和价格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文献综述

1.改革的演变:由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

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收储制度常因扰乱市场秩序而受发达国家的批评[9],但通过梳理美、欧等地区粮食政策演进脉络,采取价格倒挂的收储安排却是发达国家政府早期干预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贯做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1998年,包括玉米在内的粮食市场经历了牌价控制、统购统销与保护价收购等价格干预机制,在打击投机倒把行为的同时也稳定了市场供应与粮食生产[11]。而面对外部冲击,临时收储政策的制定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也较好稳定了国内玉米市场,并与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形成鲜明对比[12]。可见早期我国玉米收储政策在解决供给短缺与价格波动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避免因市场自发调节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政府在这一时期运用“看得见的手”弥补了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失灵行为。收储制度的根本是化解玉米供需在时空上的错配[13],但随着政策目标的多重性,这一制度不可持续性问题突出[14],国家主导下的玉米价格最终演变成“托市制度”[15]。玉米临储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进行顺价销售,一方面加剧了国内玉米供需不平衡,种植结构甚至出现玉米“与豆争地” “与麦争地”[16];另一方面使得玉米相关产业经营失去活力[17, 18]。同时由于国内外玉米价格长期倒挂,也造成我国玉米市场“洋粮入市、国粮入库”“需求驱动型”转变为“价差驱动型”进口的尴尬局面[19]。长期未考虑市场配置资源的制度安排使得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并存。为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调整和完善玉米收储制度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2.改革的现状:成效与阵痛并存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已近5年,学者对其改革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就国内而言,郑适等认为发挥市场作用的指导思想在改革中基本达成共识,市场主体活力与农民基本利益同时得到提升与保障,价格机制得到理顺,优质玉米产区价格优势在市场信号中得到彰显[20]。刘慧等认为改革后玉米深加工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改善,玉米相关产品进口减少,种植结构得到调整[21]。从国际上来看,改革后国内外玉米价差逐步缩小,进口玉米价格优势逐步消失[22]。但政策的快速变化也增加了原制度依赖下市场与经营主体反应的不平稳性。普蓂喆、钟钰认为改革后短时间内玉米市场的持续看跌加重了玉米加工企业的亏损,削弱了企业的收购积极性[23]。赵一夫等则发现价格下跌后玉米种植户对替代性农产品收益抱有较高的不确定性,难以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22]。此外,生產者补贴金额的不合理[24]与库存减值风险加大[25]也成为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的阵痛。

通过文献梳理,收储制度改革是转变我国玉米产业发展困境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然而改革中政府让渡于市场机制的变化使得政策成效与阵痛并存,不利于改革的平稳推进。而目前学者研究大多停留于政策对生产的影响,较少对价格进行分析,且偏离对国外市场的探讨,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也需扭转长期国内外价格倒挂现象。因此,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基于国内外两个视角,探讨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价格及其波动的影响,为今后我国粮食收储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

(二)改革对玉米价格影响的理论分析

价格及其波动变化主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供求曲线与蛛网模型对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前后的价格及其波动进行分析。

图1为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价格的影响。收储制度取消后,以政府主导的玉米收储大幅减少,玉米市场需求萎缩,实际需求曲线由D0D1向左移动到D0D2,此时新的需求曲线与原供给曲线S0S1相交于点B,价格由实行收储时的托市价格P0大幅下降到P1,玉米种植者收益由P0AS0缩小为P1BS0。但出于理性人假设,玉米生产者在预测收益下降后会减少玉米供给,因此供给曲线将由S0S1向左移动到S2S3,与新的需求曲线在点C处达到均衡,此时P2依然比P0低。政策改革第二年,实行“市场化+生产者补贴”制度,价补分离在不影响市场机制的同时保障了粮农的收益,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玉米供给的增加。因此供给曲线S2S3将会向右移动到S4S5或S6S7,移动幅度取决于生产者补贴程度,移动后新的均衡点价格为P3,比P2较低,两者间的差距也取决于补贴对于玉米供给的刺激。综上分析,收储制度改革后,政策性的托市价格将大幅度降低,接近市场实际价格,而新的玉米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受价补分离政策影响将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以及政策持续性效果暂未明确。C8490EDE-7ABD-4356-8CDC-D1B276023C91

收储制度改革关键在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根据蛛网理论,当玉米供给价格弹性小于需求价格弹性时,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是价格波动趋于收敛;当玉米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时,价格波动趋于扩散[26]。由图2可知,收储制度下玉米价格快速趋于收敛,原因在于大量玉米以收储形式退出市场,形成国内市场需求“虚高”假象,此时玉米供给价格弹性小于需求价格弹性,政策干预下的玉米价格波动较为稳定。收储制度改革后,政府收储大幅退出市场,国内需求走低,玉米供给虽然下降但幅度短期内因生产周期、粘性理论与滞后偏差等原因变化不大,因此玉米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价格波动呈现扩散趋势[27]。改革第二年实行玉米生产者补贴后,价补分离刺激了供给曲线由S2S3向右移动到S6S7,但扩散型蛛网并未发生改变,这也说明了价补分离并未干扰市场价格规律。综上,收储制度下的玉米价格趋于收敛,市场化改革后趋于扩散,且价补分离并不干扰市场价格规律,从长期看,价格扩散的转变依赖于提高市场内在需求及其形成成熟的市场体系。

三、数据说明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本文所使用的玉米价格、生产成本等指标来源于中国农产品成本数据库,其他控制变量来源于中国三农数据库,由EPS数据库进行汇总。同时,为研究改革后国内外玉米价格及其波动的差异,国际玉米数据来源于万德(WIND)数据库,其价格信息获取具有及时、准确、完整的特点,控制变量则来源于世界农林数据库。主要变量中,被解释变量为玉米价格及其波动,玉米价格波动采用实际波动率进行计算。本文控制变量参考阮荣平等(2020)[28]研究,以玉米播种面积、玉米产量、玉米生产成本、玉米单产作为玉米的内生属性进行控制,同时以玉米替代作物——稻谷、小麦与豆类的播种面积作为影响玉米价格的外生变量进行控制。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如下(见表1)。

(二)模型设置

对于价格及其波动的研究,大多数文献主要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或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VAR或PVAR进行因素冲击实证,但模型无法考量政策对价格的影响。虽然直接觀察法与合成控制法可以比较改革前后的价格变化,但其依然只停留于对比分析,削弱了改革与玉米价格变化的因果关系。因此,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以“东北三省一区”作为实验组,其他省份作为对照组进行实证。模型设置如下:

(1)式中,下标i表示省份,t表示时间;yit为结果变量,表示i省t年的玉米价格及其波动;根据DID模型要求设置实验虚拟变量,DIDit表示实验组与政策开始时间的交乘项,其中treati为政策地区变量,treati=1代表改革实验组,即“东北三省一区”,treati=0代表控制组,即未改革省份;timet为政策时间变量,2016年到2018年为收储制度改革实施的三年,因此time2016=time2017=time2018=1,其余年份timet=0;controlit为本文一系列控制变量;α0、βt、α1为待估计系数;λi即个体固定效应;ηt为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扰动项。

采用DID模型基本前提是如果未取消收储制度,改革地区与非改革地区的玉米价格及其波动变化应相同,被称为共同趋势假设。因此本文参考阮荣平等(2020)[28]研究,以2015年为对照组,设置以下模型检验改革发生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变动趋势。模型设置如下:

(2)式模型的基本设置与(1)式相同,若共同趋势假设得到满足,则β2010~β2014的估计系数应该与零没有显著差异。

四、新一轮收储制度对玉米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改革对玉米价格影响的基准回归

为研究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价格的影响,构建DID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基准回归结果见表2。

表2中,(1)与(2)为未加控制变量时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价格的影响,(1)采用随机效应,(2)采用固定效应。(3)为加入控制变量滞后项的估计结果,(4)为进一步加入其他主粮控制变量滞后项的回归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后东北三省一区玉米价格相较其他省份显著降低,平均每50千克下降12元,政府收购的退出大幅降低了市场对玉米的需求,在玉米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市场价格机制得以体现。此外,加入固定效应后回归系数及其显著性未有很大变化,且拟合优度由0.4269提升为0.9354,模型解释程度明显提高。进一步加入控制变量的滞后项后,DID系数有所改变,但依然在1%水平下显著。

(二)改革对玉米价格影响的动态分析

由于收储制度改革数据目前可以追踪到改革实施后的3年时间,因此需要对改革进行分解,分析改革后玉米价格的动态变化,动态回归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收储制度改革第一年对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价格影响最大,玉米平均价格相比未改革地区每50千克下降15元;而改革第二年,价格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降低到3元,且显著性降低,这是由于第二年国家实施生产者补贴制度,价补分离的制度逻辑在不干扰市场机制的同时激励了玉米生产者对市场的供给,在需求弹性短期未显著改变的情况下供给曲线的右移导致了玉米市场价格的下降。而在改革的第三年,玉米价格变化不明显,显著性降低。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后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价格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北粮南运”数量增加,2016年改革地区的玉米铁路外运量比上年增加了5倍左右。同时大量来自改革地区的低价玉米与非改革地区竞争,促使非改革地区降低价格,削弱了改革地区的政策效应。(8)同时控制改革三年,随着改革的推进,玉米价格变化依然呈现出改革效力持续性不强的特征。

(三)改革对玉米价格波动影响的动态分析

本文继续研究基于蛛网理论下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的价格波动趋势。(9)为政策实施的总处理效应,(10)~(12)是对改革后三年的政策效应分解,(13)则同时控制了改革三年的DID虚拟变量。详细结果见表4。C8490EDE-7ABD-4356-8CDC-D1B276023C91

由表4可知,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于价格波动的总效应是扩大的,改革后东北三省一区的价格波动相较未改革省份平均提升17个百分点。从政策实施效应分解来看,阵痛效果在第一年较为明显,实验组相比对照组价格波动平均提升21个百分点。改革第二年价格波动增加,但增加幅度降低到8个百分点,一方面说明“市场化改革+生产者价格补贴制度”并没有干扰市场机制,价格波动的扩大符合市场自发调节下蛛网模型的扩展趋势;另一方面也说明价格机制逐步理顺,玉米市场逐步成熟,波动效果在第三年已不显著。(13)在同时控制改革三年后结论依然一致。

(四)改革对玉米价格影响的国外比较

本节分析收储制度改革解决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的效果,并探究相较国际而言,是否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波动更大。回归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收储制度改革后我国玉米价格相比国际而言每50千克下降11元,但年份效应分解后的系数估计却不显著。进一步区分四大国际玉米价格,发现改革后国内玉米价格下降优势主要体现在与欧盟玉米和CBOT玉米的对比,但政策效果持续性只在改革第一年具有5%统计水平上的意义,并没能减少美国玉米和进口玉米与国内玉米价格的倒挂情况。可见考虑国际市场后,收储制度改革在解决国内外价格倒挂问题上政策持续性疲软,虽然与国际玉米价格差距逐步缩小,但未扭转与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的价格竞争劣势。从价格波动来看,改革后我国玉米价格波动相较国际提升28个百分点,改革第一年波动幅度最大,高达42个百分点,改革第二年有所缓解,但幅度保持在21%,且改革第三年幅度为17%,只比第二年下降4个百分点。较大波动现象的原因在于改革后国内玉米价格更多由市场决定,市场中存在的大量低价进口玉米倒逼国内玉米价格接近国际价格。综上,收储制度改革对我国玉米价格国际竞争力作用持续力较弱,国内玉米价格相较国外波动更为剧烈,且波动长期存在。

五、稳健性检验

本节主要从共同趋势检验与安慰剂检验对DID模型的稳健性进行证明。共同趋势检验采用2015年为对照组对改革地区2010年~2014年的DID虚拟变量进行估计;安慰剂检验则将政策提前或滞后2到3年,来判断原模型估计结果的显著性水平;其次参考Chetty et al.的做法[29]构造随机虚拟组,通过系统随机抽样,随机选择31个省份中的4个省份作为实验组,其他省份作为对照组进行DID模型估计。

(一)共同趋势检验

表6為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价格及其波动的共同趋势检验结果,(24)、(26)为国内估计;(25)、(27)为基于国际市场的估计。以2015年为对照组,2010~2014年对应的系数值绝大部分不具备显著性统计水平。这说明在2010~2014年期间实验组与处理组的玉米价格及其波动情况与2015年基本相同,由此DID模型前提条件共同趋势假设得到满足,可以较好地估计改革对玉米价格及其波动的因果影响。

(二)安慰剂检验

1.政策提前或滞后

前文回归中已报告改革提前与滞后2~3年的估计系数,在此不再重复汇报。通过表3~表5可以看出,无论是基于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改革提前2~3年的DID系数估计都不具备统计水平上的显著性;而改革滞后2~3年的DID系数呈现递减趋势,时间距离真实政策越远,政策的效果越小,从而客观证明本文DID系数估计与结论较为稳健。

2.构造随机虚拟组

随机抽取4个省份作为虚拟改革地区,并与time2016、time2017、time2018进行交互,使用DID对构造出的虚拟组进行处理效应估计,将上述过程重复20次发现虚拟DID系数未具有真实处理效应水平,且不具备显著性统计水平。进一步证明了本文处理组在不受改革影响下与对照组变动趋势一致的稳健性结论。表7汇报了系统随机抽样20次后的伪估计结果。

六、结论与启示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我国粮食收储体系改革的先导。本文通过2016年国家取消玉米收储制度转而实行“市场化改革+生产者补贴”这一政策演变,构造“东北三省一区”与其他省份的DID模型,基于国内外市场对我国玉米价格及其波动进行研究,以便了解政策快速转变背景下市场调节玉米价格及其波动的变化,为今后我国粮食收储体制改革提供借鉴。研究结论如下:(1)改革后,我国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得以理顺,政策处理效应使得改革地区玉米价格每50千克下降12元;(2)改革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的下降幅度逐步缩小,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者补贴对于玉米生产的激励有限及“北粮南运”导致非改革地区粮价的降低;(3)改革使得玉米价格波动平均上升17个百分点,但随着玉米市场逐步成熟与需求的增加,波动扩散趋势逐步缩小;(4)“价补分离”在保障玉米生产者利益的同时未对市场机制造成干扰;(5)从国际市场来看,玉米国内外价格倒挂差距明显缩小,但改革持续力疲软,未扭转与世界优势玉米出口国的倒挂情况,且国内价格波动高于国际市场11个百分点,改革第三年依旧保持在较高水平。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启示。

推动玉米产业质量提高与市场健康发展。收储制度改革虽然降低玉米价格,激发市场活力,但改革效应持续性衰退,依靠较低价格刺激市场对玉米的需求并非良态发展趋势。首先应推动国内玉米产业质量提升,增加质量优、价格美、信息全、服务好的玉米相关产品的供给,减少“非必要进口”。其次促进玉米市场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相关市场监管体系,减小因市场自发调节而带来的玉米价格大幅波动。

继续探索以“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为逻辑的改革方案,健全与完善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巩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改革基本共识,逐步推行玉米“市场化改革+生产者补贴”的政策。构建合理的生产者补贴安排,从补贴额度的确定、发放等入手完善补贴制度。我国粮食收储制度的演变与改革一直以稳定粮食供给与保障农民收益为统一,要更多依靠不干扰市场机制的补贴制度对粮农进行支持。C8490EDE-7ABD-4356-8CDC-D1B276023C91

注重改革后因价格下跌与波动增加而导致玉米各经营主体风险加剧问题。改革造成的价格变化可能使玉米销售、收购、加工企业以及国有粮库产生损失。玉米市场持续看跌不仅导致粮农出现“惜售”现象,还造成加工企业较早收购玉米原料亏损,消极看跌市场,最终导致企业“不敢买进”;其次国有储备的玉米大多为收储制度改革前的托市价格,改革后若不能及时消化库存可能面临重大风险减值危机,而“运动式”去库存则又会导致价格继续看低,不利于玉米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改革导致价格快速下跌与波动增加从而对相关产业主体造成经营风险是粮食收储体系改革在阵痛期所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着眼于国际市场,继续探讨如何增强我国玉米产业国际竞争力。虽然改革后玉米国内外价格倒挂差距明显缩小,但与美国等玉米优势出口国相比仍然存在竞争劣势,应综合分析各优势出口国玉米生产情况与制度安排。此外,国内价格波动高于国际,要警惕较大波动带来玉米期货市场不稳定与走私等风险。我国粮食收储体系改革所面对的国际市场相较国内市场而言更具复杂性、多变性与不确定性,改革阵痛期中要稳定好国内外粮食关系。

参考文献

[1] 何蒲明,黎东升.基于粮食安全的粮食产量和价格波动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9(02):85-92.

[2] 李光泗,郑毓盛.粮食价格调控、制度成本与社会福利变化——基于两种价格政策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08):6-15+110.

[3] Strategic Grain Reserves: Guidelines for Their Establishment,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s[M]. FAO Agricultural Services Bulletin-126, 1997.

[4] DOROSH P. A. Food Price Stabilisa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J]. Bulletin of Indonesian Economic Studies, 2008, 44(01):93-114.

[5] 黄季焜,杨军,仇焕广,等.本轮粮食价格的大起大落:主要原因及未来走势[J].管理世界,2009(01):72-78.

[6] 彭超,刘合光.“十四五”时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形势、问题与对策[J].改革,2020(02):20-29.

[7] 高云,郭新宇,矫健.国内外玉米价格变动关系研究[J].价格月刊,2019(04):29-36.

[8] 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J].改革,2016(02):104-115.

[9] Food Price Volatility and Domestic Stabilization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 Christophe Gouel, 2013.

[10] 普蓂喆,吕新业,钟钰.主要国家(地区)粮食收储政策演进脉络及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19(11):116-138.

[11] 解安,杨峰.我国粮食收储制度的问题与改革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9(05):153-154.

[12] 王瑾.玉米臨时收储政策的改革、影响与思考[J].农业经济,2020(01):131-133.

[13] 朱丽莉,李光泗,王莉,等.储备粮投放对粮食市场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9(11):82-96.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农业体制改革评估及相关政策建议[J].求索,2017(04):27-34.

[15] 李娟娟,黎涵等.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与解决对策[J].经济纵横,2018(04):113-118.

[16] 毛学峰,杨军.价格联系、市场边界与政府干预——以小麦、玉米和食糖价格联系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5(08):33-43.

[17] 贺伟,朱善利.我国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09):10-17.

[18] 郭庆海.玉米主产区:困境、改革与支持政策——基于吉林省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04):4-10+110.

[19] 丁声俊.玉米供求的阶段性转变与收储制度改革[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08):25-28.

[20] 郑适,崔梦醒.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的改革成效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05):11-13+92.

[21] 刘慧,薛凤蕊,周向阳,等.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东北主产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影响——基于吉林省35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23(11):187-195.

[22] 刘慧,秦富,赵一夫,等.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展、成效与推进建议[J] .经济纵横,2018(04):99-105 .

[23] 普蓂喆,钟钰.市场化导向下的中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新风险及应对举措[J].农业经济问题,2019(07):10-18.

[24] 张崇尚,陈菲菲,李登旺,等.我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改革的效果与建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01):71-79.

[25] 樊琦,祁迪,李霜.玉米临时收储制度的改革与转型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08):74-81+111.

[26] 钱文荣,王大哲.如何稳定我国玉米供给——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5(01):22-32.C8490EDE-7ABD-4356-8CDC-D1B276023C91

[27] 卢辞,王清漪.玉米价格波动原因及其破解[J].价格月刊,2012(10):39-44.

[28] 阮荣平,刘爽,郑风田.新一轮收储制度改革导致玉米减产了吗:基于DID模型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20(01):86-107.

[29] CHETTY R, LOONEY A, KROFT K. Salience and Taxation: Theory and Evidenc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9, 99(04):1145-1177.

(中文校对:彭水洪)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New Round of Purchase and Storage System Reform on Corn Price and its Fluctuation

GAO Kang HE Puming*

(Hubei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23)

Abstract: The reform of the temporary purchasing and storage policy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orn industry, but the rapid policy transformation also leads to the instability of corn prices and its fluctuations.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10 to 2018 and the DID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ynamic impact of this round of collection and storage system reform on corn price and its fluctu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rice of corn market decreased by 12 yuan and the average fluctuation increased by 17 percentage points, but the policy sustainability gradually weakened with time. The separation of price and compensation not only protects the interests of corn producers, but also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the market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price inversion at home and abroad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ut there is still a large gap with the main dominant corn exporting countries. After the reform, the domestic price fluctuation is 11% higher than the international price. The effect is still at a high level in the third year of the reform.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enlightenment of the reform of corn and even the whole grain purchasing and storage system in the future.

Keywords: purchasing and storage policy reform; corn price; DID model; policy evaluation

(英文校譯:舒雅)C8490EDE-7ABD-4356-8CDC-D1B276023C91

猜你喜欢

玉米价格
基于VAR模型的猪肉储备政策效果分析
政策干预对我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
基于Scrapy的农业网络数据爬取
玉米价格下跌对榆树市农民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饲料价格变动对猪肉价格的影响程度分析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玉米价格波动趋势研究
豆粕价格、玉米价格和活猪价格的短期动态关系与长期均衡
美国新能源法案对中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
玉米涨价恐令产业链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