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优化探索

2022-06-15唐小玲刘音许昌赵艳云倪金龙

教育现代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思政内容生态

唐小玲,刘音,许昌,赵艳云,倪金龙

(1.山东科技大学 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山东科技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2]。《环境生态学》作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人为干预和影响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退化和受损的生态系统作为研究目标,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机制进行研究,探求人类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寻求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3]。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达到好的德育效果,不影响专业课程内容的学习,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须精心编写教学大纲和精心设计完善多媒体课件,创新授课方式,积极主动地挖掘德育资源,从而做到思想性与知识性、价值性与科学性的辩证统一[4]。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我们选用了化学工业出版社李洪远主编的《环境生态学》(第二版)[3]作为教材。

二 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笔者从多角度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进行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熏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素养。

(一) 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融入点

人类是属于自然界的,人类应将自然界当作我们的身体,人类是因为自身的发展而存在于自然界的[5]。人类爱护自然界,使自然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人类应该像爱护身体一样,维护自然界的健康发展;像平时健身一样,来使自然界得到积极的建设和改善;像人类治病一样,来使被破坏的环境得到治理和改善;像预防疾病那样,来防止对自然界的损害;像树立健康意识一样,增强人类应有的生态环保意识[5]。针对以上内容,笔者在课程的绪论内容如“环境生态学的起源”和“环境生态学的发展历程”中进行穿插融合,作为理工科学生,同时了解一下生态哲学思想,使学生思考问题更深更广。笔者同时在PPT上展示如图1所示关于思政方面的生态哲学教学方案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更强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弥补了以往绪论中主要介绍教材内容和较少课外知识的不足。

图1 生态哲学教学方案设计

(二) 以课程内容作为融入点

我们建立了《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元素案例库,表1是部分案例。

表1 教材中的思政教学案例

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生态因子研究的一般原理”是第二章较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尤为重要,可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检测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找出供肥短板[4],从而施入特定的肥料,使土壤的保水性、保肥性、酸碱性和透气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针对以上内容,可结合德国化学农业化学家利比希提出最小因子定律的过程进行思政教育,如图2所示结构图,鼓励学生既要有踏实肯干的态度,也要有敢于创新、突破固有思维的科研作风。

图2 教学案例中的德育元素

(三) 以青岛地区的现实生态环境问题作为融入点

浒苔是绿藻门的一种大型海藻,可食用,无毒,藻体呈淡绿色或鲜绿色。自2007年首次大规模出现至今,这些年浒苔一直影响青岛近海一带,对海洋养殖产业和沿岸景观带来严重影响,2021年则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侵袭,黄海浒苔的覆盖面积一度高达2020年的9倍之多。据国家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最新监测显示,截至7月6日23时,青岛市近河岸带浒苔覆盖面积约为490平方公里。据青岛市当地媒体报道,2016年应急管理部门投入1.4亿元来遏制浒苔的影响,海洋养殖业损失高达48亿元,总损失达近50亿元,每年打捞和处置浒苔都需要上亿元。不仅如此,浒苔每年的爆发时间正值旅游最旺季节,浒苔会影响近岸水质、空气和海滩,很多滨海休闲设施无法正常开展,这对当地旅游行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所以,针对青岛海域浒苔的大量繁殖和变迁过程,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如:(1)浒苔大量繁殖的增长模式,可以在“种群生态学”的种群增长模式部分讲授,且属于生物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式,且属于离散世代[3];(2)浒苔大量繁殖的原因和危害,可以在“种群生态学”的种群的暴发部分讲授,与此部分内容中的“赤潮”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有类似之处。它们形成的共同原因为含P、K、N等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那么就会有较大的几率造成近海处海水富营养化,为“赤潮”的形成或浒苔的繁殖(也有学者称之为“绿潮”)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绿潮”一旦发生,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危害,最突出的几个方面表现为:一是浒苔丛生特征非常明显,大量繁殖以后,会形成密不透风、纵横交织的情况,对于渔民的生产活动、船只的航行等造成严重的不便,此危害远远大于“赤潮”;二是浒苔的大量繁殖生长,势必会极大地掠夺海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提供给其它浮游生物的生长的营养物质必然会受到大大降低;三是在水体中溶解氧本就有限的情况下,浒苔藻体死亡后,会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导致该区域内的鱼虾蟹等海洋生物缺氧,从而遭到“灭顶之灾”;四是阳光的遮蔽,使得下部海水温度变低,如果大面积的浒苔覆盖在海面上,势必会影响入射光的波长和强度,限制海洋透光带的深度,严重影响该区域藻类的分布,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紊乱,此处还可以与教材第二章“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3]这部分内容相结合,起到身边的生态现象与教材内容的完美结合,笔者同时也会鼓励学生讲讲自己去海边游玩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此知识点。

对于以上内容,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加以拓展。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从而可以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提高,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更多地关注到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生态环保意识[9]。

(四) 以课外生态知识作为融入点

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重要的课后任务的学习,学习内容为创新节目“生态之城”纪录片。节目中以诺贝尔奖得主丹凯门博士探讨科技如何改变未来超级生态城市为主线,以未来的“生态之城”做为模拟蓝图,将这座千万以上人口的未来城市作为 2050年的城市范本。每一集节目将针对超级大城市所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介绍全世界科学家中四项典型的节能减碳的科技创新,最后丹凯门博士根据各项技术碳减排量的大小,从中挑选出一项碳减排量最大的科技,从而改变未来“生态之城”的样貌,保护地球,为子孙后代造福。节目内容主要为食物供给、运输之道、垃圾处理、全新建筑、电力生产和创新都会。

纪录片中世界各国各行业的顶级科学家细致地观察激发了他们的科研灵感,由此深切地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华罗庚说:“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10]。这些科学家真实的案例真切地引导学生如何发掘科学研究的灵感。教师推荐学生去观看学习视频的同时,感受纪录片中大师们非同寻常的科研思维,学习他兢兢业业的治学精神、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在如今有些浮躁、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引导学生思考一下自己未来的人生,真切地体会“十年磨一剑”的精髓,要有“十年干好一件事情”的厚积薄发的情怀,提炼出相应的思政元素,开展思政教学。

三 结语

本文就《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育人教育,这也进一步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二者并不矛盾,可以很好地进行有机融合,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从我国的人才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说,显然育人教育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一些,这也需要更多的教师在课程思政领域进行不断的探索,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增加个人魅力,将我国的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思政内容生态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生态养生”娱晚年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主要内容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