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类本科生综合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背景

2022-06-15葛巍魏东张贺祥郭鹏杰赵祯祥

教育现代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本科生黄河

葛巍,魏东,张贺祥,郭鹏杰,赵祯祥

(1.郑州大学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2.郑州大学 学生处,河南 郑州)

一 引言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加剧,黄河流域面临着生态退化、农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影响该流域内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其中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等方面。

水利类专业以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面对国民经济基建设施和基建产业培育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洪涝灾害、能源紧缺、水资源危机等问题及城市交通建设发展等相关基础建设领域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水利类本科院校主要培养水利工程常用技能与专业能力,并与时俱进地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化水利建设者。

人才是实现该战略的重要保障,水利类本科生是服务于该战略的重要群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给新时代水利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向。深刻领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将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素,正确分析水利人才的需求趋势,养出适应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水利类创新人才,即掌握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二 黄河沿线水利类本科生培养概况

黄河流域跨度长,流经省份多,沿线省份培养水利类本科生的高校主要有: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宁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

黄河沿线省份上述高校近五年招收的水利类本科生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上述高校近五年水利类本科生招生计划

黄河沿线省份上述高校水利类本科生招生人数趋势和总招生人数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黄河沿线省份上述各高校水利类本科生招生计划

由此可见,黄河沿线省份内各高校水利类本科生总招生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青海大学、四川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长安大学、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招收水利类本科生趋势上升明显,甘肃农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水利类本科生招收有下降趋势。

这说明各高校的水利类本科生招生计划根据自身情况各有所调整,但黄河流域内水利类本科生的招收总数保持稳定。这为黄河流域内水利事业的人才供应提供了稳定的数量保障。

三 水利类本科生综合素质提升路径

在水利类本科生招收总数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应提升水利类本科生的整体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因此需提升水利类本科生综合素质,为黄河流域内水利事业的人才供应提供质量保障。

(一) 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坚持兴水利、除水害的根本任务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中华民族也应战黄河几千年,黄河流域的最大威胁仍是洪水风险。第一,由于无法根本解决黄河泥沙淤积问题,地上悬河问题将长期存在。第二,黄河大堤仍存在隐患,且下游防洪短板突出,河南地带、山东地带仍有近百万人生活在洪水威胁之中,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1]。

黄河担负着全国12%人口和15%耕种面积的供水任务,但黄河水资源只占全中国水资源的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地表水消耗率和开发利用率远远超过其水资源承载能力达到71%和86%。由于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低、水资源需求增加和水资源分配方案较不合理,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远超生态警戒线高达80%。缺水已成为黄河面临的最大挑战[9],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1]。

防范洪水、保障水资源安全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治理”“大保护”的关键。因此,需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化水利类本科生,以应对防洪风险和水资源保障压力,为黄河流域大治理、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二) 培养中注重学科交叉,与生态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

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1],存在水土流失、水污染与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黄河中上游位于土质松散的黄土高原,其中2018年黄河中上游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其总土地面积的39%,水土流失问题严重。2018年黄河流域内有269600km2的水土流失面积,其中黄土高原地区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水土流失面积达242000km2[10]。另外由于黄河流域的生活源、工业源以及农业源的污染,使黄河水质恶化。

水利工程建设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要持续优化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11]。黄河流域生态高质量发展和保护重要课题的解决牵涉到多个学科、多个领域[12]。因此需注重学科交叉,通过生态环境和发展有机结合,加强保障生态保护发展的水利类本科生的培养,以缓解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的压力,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黄河流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黄河流域内发展质量有待提高[1]。第一,黄河中上游的省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面临着环境承载力与工业化发展矛盾的问题。第二,黄河流域内存在明显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其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慢于东部发展速度,且黄河流域内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水利工程不仅着眼于工程本身,还应考虑社会及人口的长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兼顾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区域合作、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3]。因此需注重学科交叉,使水利建设者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发展等理念。

(三) 培养中融入学科前沿,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近年来新的理念和新的材料和水工结构形式快速发展,如生态水利、风险管控等新的理念和环境友好型材料和结构形式。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键。如何在水利建设中科学融入环保生态意识理念,提高水工建筑物的环境友好性将是水利建设需要面对的新课题[13]。生态水利是根据合理的工程管理策略,通过对部分水资源进行管理调配,以此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生态水利建设应秉承人水和谐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障河流原始形态,做到因利乘便,通过流域具体情况采取相应防洪措施。

基于风险管控理念下的水安全是如今研究的一个新领域。风险管控理念在考虑水利建筑工程自身安全度的同时,着重考虑水工建筑物造成的潜在威胁是否超过下游可承受水平,其理念更加全面,更能综合、定量地反映工程与人、工程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更为合理、全面的管理理念[4]。

随着水工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新材料和新结构也随之不断的改善和创新,水利建设的相关应用已经向环境友好型不断地发展。如:箱式砌块和透水混凝土挡墙的应用[8]、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膜袋的应用[8]、水利工程生态石笼的应用[8]、环境友好型碾压混凝土高薄拱坝设计等[7]。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对水利工程设计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水利工程设计者拥有扎实的水利专业基础,还要求水利工程设计掌握环境工程学、风险管控以及新的水利材料。因此,学生培养中应融入学科前沿,加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四) 注重文化的传承

文化是瑰宝,是一个民族长期积累的产物,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集中民族智慧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2]。

大江大河培育人类文明,黄河流域培育出华夏文明。黄河流域内分布着龙山文明、半坡文明、蓝田文明等[5]。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还滋养了河洛文化、河湟文化、齐鲁文化、关中文化等历史文化单元,也孕育出吴越文化、楚文化、客家文化、巴蜀文化等区域文化,这些文化历史奠定了文明古国的基础,丰富了礼仪之邦的基本内容。关注黄河流域文化及历史,维护黄河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使命担当。

同样黄河流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中,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长达3000多年。在黄河流域内,有13个朝代在西安建都,洛阳也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开封为8朝古都。黄河流域内郑州、开封、安阳、西安等都为中国八大古都。

黄河水利工程历史文化悠久,数千年的引黄灌溉史蕴含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与洪水斗争的奋斗精神。黄河水利工程史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这是中华民族在一起抵抗洪水灾害中,民族精神从氏族部落向国家转型中第一次融合、统一[6]。

从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鸿沟水系到战国末年的最早的引泾灌溉工程郑国渠,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开发治理黄河的经验智慧。从1930年李仪祉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和材料治黄导淮、整治运河到新中国成立后各水利建设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黄河水利工程面貌发生根本改变,使很多黄河水利工程闻名于世,这都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险阻勇于奋进的水利精神。加强水利文化教育,使新时代水利人牢记祖先治理黄河的经验智慧和勇于创新和勇于担当的水利精神。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的精华,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灵魂。黄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与发扬黄河文化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以保护、传承与发扬黄河文化为目标,加强水利类本科生对于黄河文化历史及黄河水利史的认识,增强水利人才的文化自信,以推动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

四 结语

培养高质量的水利类专业人才,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伟大战略的重要保障。大保护大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结合黄河沿线高校水利类本科生的招生趋势;围绕保障黄河流域防洪安全、生态保护、供水保障、文化传承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水利类本科生综合素质提升路径: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培养中注重学科交叉、培养中融入学科前沿、注重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本科生黄河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