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专业类别下教师线上教学情况与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现状分析

2022-06-15陈雅君李新宇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情况文史类理工类

陈雅君,李新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一 引言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线上教育的发展,在线学习效果引起了不少国内学者的关注。学习效果是指师生从事教与学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结果。围绕着在线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外部因素方面,有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两大方面,多数研究围绕平台设计、教学资源、教师因素、教学设计等方面影响因素进行探讨[1-3]。二是内部因素方面,针对此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者信息素养、在线学习投入[4-6]、内部学习动机[7-10]等方面。教师教学情况是指教师为促进学生的学所进行活动的总和,具体包括学习平台、授课方式、学习资源、作业布置方式等方面,本研究所指的教师教学情况为线上教学情况。

本研究围绕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和在线学习效果两方面进行探究,将教师线上授课情况分为学习平台、授课方式、学习资源等七大维度,学习效果分为学习兴趣、学科成绩、创新应用三大维度进行探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在不同专业下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和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之间的差异,初步探索出教师线上教学情况与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之间的影响关系,为线上教学模式推广应用及线上教育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 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收集问卷361 份。其中,从性别情况看,女生占比高于男生,高达82.3%。从专业情况看,主要以教育类专业的大学生为主,分别占总人数的41.3%、20.2%和20.8%,从年级情况看,主要以2020 级、2019 级的大学生为主,占比分别为36%和51%,如表1 所示。

表1 研究对象描述性统计

(二) 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样本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性别、专业、年级这三方面信息;第二部分是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分为学习平台、授课方式、学习资源、作业布置、教学活动、课后活动以及互动交流七个维度;第三部分是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情况调查,分别从学习兴趣、成绩等级、创新应用三大维度来进行设计,如图1 所示。

图1 调查问卷设计结构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SPSS AU 统计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设计调查问卷,经由问卷星平台将问卷进行随机发放,且将收集好了的数据由SPSS 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综合运用这两种研究方法来探究在不同专业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和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现状,再依据统计分析得来的数据初步探索出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和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之间的影响关系。

三 数据分析

(一) 教师线上教学情况

依据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由SPSS 分析可知,从教师线上教学总体情况上看,在学习平台上教学教师主要采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以及中国大学MOOC,其中超星学习通的使用占比高达83.7%;在授课方式上主要采用线上课堂直播、录播以及音频+ 视频的方式;学习资源上教师主要采用电子教材、教学辅导资料以及视频形式进行资源共享;作业布置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一学期3~4 次”以及“每次讲完新课都会有”这两类占比相对较高;在课中教学活动设置上,实训和小组合作的活动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占比较小,其中课堂讨论教学活动的设置占比达到了59.3%;在课后活动的设置上主要以课后练习以及完成课外学习资源为主;在互动交流上主要以课堂弹幕发送和线上文字讨论为主,如表2 所示。

表2 在线学习总体教学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根据专业划分可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教育学类、文史类、理工类以及其它类(包括经管类、艺术类)四类,将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经由SPSS 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学类、文史类、理工类以及其他类专业的教师线上教学情况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如表3 所示。通过上述结论能初步反映出面对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并无太大差别,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相对而言较单一化。

表3 不同专业下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各指标众数描述性统计

(二) 不同专业类别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现状

本研究将在线学习效果分为学习兴趣、成绩和创新应用三大维度。其中,学习兴趣维度分为学习活动参与度、作业认真程度、学习时长、听课时长、计划实施五大指标。成绩维度所指的是经历了在线学习一个学期后的总体成绩等级,采用了不及格(低于60 分)、及格(60~70 分)、中等(70~80 分)、良好(80~90 分)、优秀(90 分以上)五个等级。创新应用维度所指的是在经历了在线学习后大学生现有的创新应用水平,通过认证考试和荣誉奖励两大指标进行评定,如图2 所示。

图2 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维度划分具体情况

将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维度下所得数据经由SPSS 进行描述性统计后,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维度下五大指标的具体情况如下所述。大学生所参与的学习活动大体为集中精力听课、做笔记、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完成课后作业这四类,作业方面主要结合网上资源完成作业,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课后学习时长为1~2 小时,听课时长为20~30 分钟;在计划实施方面,“制定计划但未实施”以及“制定计划中途放弃”两种状态在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普遍。

在创新应用维度上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普通话证书、英语四六级为大学生的主要认证考试项目;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没有荣誉奖励,部分同学的荣誉奖励也主要以校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这三大方面为主。在成绩维度上,良好等级为教育类、文史类以及其它类专业大学生的成绩等级,其中理工类的大学生的成绩等级以中等为主,如表4、图3 所示。

图3 不同专业下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描述性统计

表4 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各项指标众数统计

因在线学习效果的评定指标体系不仅局限于本研究所设置的三大维度,所以未对学习效果进行高低水平划分,依照上述SPSS 在线学习效果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线学习兴趣指标下大学生具体学习行为现状中学习活动内容、作业完成方式、计划实施等方面具体情况可知,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会以知识接收者的角度按照教师给定的教学计划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这表明在线学习的线上学习效果可达到教师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但达到深入学习并自主探究的大学生并不在多数,大多数学生停留在基本知识学习和接受层次。由此可知在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进入深度学习这点是值得教师们进行积极关注和探索实践。

将学习兴趣和创新应用两大维度所得数据经由SPSS 数据统计软件计算得出均值,结果表明学习兴趣维度上文史类、理工类、其它类专业大学生的在线学习兴趣并无显著性差异,而教育学类专业大学生的在线学习兴趣均值与另外三大专业类别大学生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创新应用维度上,教育学类、文史类以及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生在创新应用能力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其他类专业大学生与另外三大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在创新应用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如表5 所示。

表5 不同专业下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和创新应用的描述性统计

四 在线教学情况分析与讨论

依照上述结论可知,在在线学习兴趣方面教育学类专业大学生明显低于文史类、理工类和其它类专业大学生,且将不同专业大学生所处的教师线上教学总体情况各项指标进行比较,从“教育学类-文史类”“教育学类-理工类”和“教育学类-其他类”两两对比下的折线图中能看出,教育学类与其他专业类别的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存在些许差异,教育学类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在学习平台、授课方式、学习资源、作业布置、教学活动、课后活动以及互动交流的各类指标占比上总体而言都低于文史类、理工类和其他类专业,这表明教育学类专业教师线上教学情况的各项指标设置的普及率并没有文史类、理工类、其他类专业高,如图4、图5、图6 所示。

图4 教育类与文史类专业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对比折线图

图5 教育类与理工类专业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对比折线图

图6 教育类与其它类专业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对比折线图

由此进一步说明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各项指标的设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兴趣程度,教育学类专业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各项指标的占比低于文史类、理工类和其他类专业,且教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在线学习兴趣也低于文史类、理工类和其他类专业,这表明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学生在线学习兴趣产生正向影响。依照此结论可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线上教学活动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在线学习兴趣,从而可

能进一步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通过设置合理可行的教学活动来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达到高效的学习效率。此外,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在创新应用维度上的均值存在差异,但由于创新应用这一维度受之前学习经验、自我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不能直接给出定论,因此不进行详细讨论。

五 结语

综上分析与讨论,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一是在线教学模式发展应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在线学习不能简单视为将传统学习转移到网上,它其实是一种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要求我们从传统的教学范式转变为网络化数字化的新式方法。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在线学习模式上,不仅不能最大化线上学习所具有的潜在优势,且容易将教学过程变得模式化,因此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开展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将在线学习的优势进行最大化开发,推动线上教学模式朝着多元化发展。二是当代大学生应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在在线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身处于这个信息化时代所应具备的能力,大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探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高效的学习效率。三是线上教学活动设置应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在线学习所存在的局限性,设置教学活动时应选取合适且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猜你喜欢

教学情况文史类理工类
论文史类教学的模式探究
大学生文史类与理工类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异
大学生文史类与理工类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异
培养学生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高校沙盘课程教学情况调查报告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3300多名本科新生清华报到 理工类超八成
云南省中职学校特聘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对理工类职业的四个误解
破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的一剂特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