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浇筑“地面采煤梦”
——记第一批“煤矿智能化专家”符大利

2022-06-15李小艳

当代矿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工作面煤矿智能化

□李小艳

时令已快到惊蛰,陕北地区雪过天晴,气温骤降,店头这座产煤小镇的气温低到零下10度左右,呼啸的西北风刮得人脸颊生疼。

这样的冷天,符大利精力充沛地穿梭在井上井下,忙活着与王国法院士团队沟通方案,与北京天地玛珂公司、华为等厂家、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智能化装备应用的问题。今年,他所在的单位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将要迎接国家能源局组织的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沉浸式的工作让他感到每天都活力焕发。

从差点当“逃兵”到“大国工匠”

作为全国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推广应用的“功臣”,符大利曾技惊四座,一举排除德国专家未解决的技术故障;2014年5月,他带领团队率先在全国实现智能化无人开采。如今,已深耕智能开采领域8年。

“去年年初开始,矿上组建11个专班、合计22个项目,今年5月,我们还要建成国际一流的智能化选煤厂。”言语中流露的自信让人怎么也联想不到,这位“大国工匠”“煤矿智能化专家”曾经是个差点当“逃兵”的门外汉。完成这一蜕变,符大利奋斗了20年,他说是热衷技术的初心支撑自己走到今天。

当矿工之前,符大利干过装潢、运营过招待所,屡受挫败。2002年,他听从在煤矿当工人的父亲的建议,来到黄陵矿业工作,分配到一号煤矿综采队当起一名电工。

上班第三天,符大利就打起退堂鼓。从井口到井下工作面一个来回步行15公里,负重50斤的配件和工具,身材瘦小的符大利感到很吃力,趁着巷道漆黑,没人看见,他一边走一边偷偷抹眼泪。

父亲符永彪看出了儿子的心事,他的一句话点醒了想要放弃的符大利:“你想明天不受累,今天必须吃苦受累!你不想机械性地干苦力活,必须学好技术!”

骨子里不服输的符大利下定决心学技术。他有幸师从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王军明。师傅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行,重来!”

师傅的严苛让符大利养成了严谨、细致、高标准作业的习惯。时常为搞明白一个细节,他像高三的赶考生一样,熬到夜里两三点睡觉。专业书里横七竖八地画满符号、写满注释。勤学、苦练、细思、重实践,让符大利积累下不少经验,几年功夫下来便能独当一面。

他让德国专家翘起大拇指

2007年5月,一号煤矿首次在综采工作面运输机使用了德国福伊特软启动装置,因“水土不服”,设备运行3个月便出现超温、阀芯堵塞等故障。每次发生故障都要请德国的工程师处理,而工程师不常驻矿区,这就会影响生产。

符大利经常跟着德国专家一起处理故障,逐渐摸清了原理,琢磨出一套改造方案。德国基建在全世界都属一流,厂家对自己的设备很是自信,加之技术保守,反对改造设备。

没有德国专家的帮助,设备参数设置全是英文,图纸缺失严重,重重困难让大伙儿一筹莫展。而符大利不迷信权威,他暗自立誓:“一定要突破技术垄断,不能受制于人!”

当一个人怀有强烈愿望时,一天24小时连做梦都会沉浸其中。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符大利不顾妻子反对,住到矿上,两个月没回过一次家。

他每天守在现场观察琢磨、动手改造。学历低就自学英语,拿出工具书对照图纸说明逐句翻译,他还自学CAD制图,仔细研究每个零部件工作原理。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和反复试验,符大利成了新设备的“活手册”。

洗澡、吃饭、走路,符大利的脑子里都想着改造方案。有次升井洗澡,他看到淋浴上的水汽,顿时豁然开朗,急忙换上工装下井,经过反复分析试验,在福伊特内部循环水路中增加外部冷却器,调整机头机尾的注水时间,改造后福伊特连续9个月无故障运行。

一段时间不见联络,德国公司做售后回访打电话问:“你们把设备撤了吗?这么久没见请工程师做售后服务?”

这次“洋设备”的成功改造在行业内引起不小震动,就连德国的厂商都翘起大拇指为符大利点赞,“机电大拿”的美誉在矿区广为流传。

工作的乐趣潜藏在超越困难的过程中,符大利在技术革新中体会到乐趣,大显身手。多年来,他组织、参与的技术改造累计60余项,其中42项获奖,申报专利19项,成为机电技术领域的“领头雁”。

智能开采圆百万矿工梦想

单单改造设备已无法满足符大利的求知欲,从小在矿区长大,亲眼目睹过井下事故,他想做的不仅是让设备无故障运行,而是让采煤更安全,矿工更体面。

2014年初,符大利等来了这样的机会。黄陵矿业在一号煤矿1001工作面开展国产智能化无人开采成套技术装备工业试验。这是煤矿人眼中的“梅里雪山”,史上无一家成功。作为矿区屈指可数的高技能人才,符大利被委以重任,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牵头完成任务。

设备安装运行过程中困难重重。面对控制系统复杂、煤机接收信号受磁场干扰一个个“拦路虎”,他挑选精兵强将组成技术攻关小组,集智创新,时常加班加点处理问题。最忙的时候,他一口气下了43个井,因过度劳累,符大利患上面瘫,井下巷道风大,面瘫患者见不得风,他便把中药、西药全部装在兜里,不舒服就马上吃药, 饿了啃几口粘着煤渣的面包,困了在防爆车上打个盹儿。

历时4个月,反反复复进行了20多次试验,技术团队先后完成11项技术改造,其中,符大利个人有8项专利应用到国产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上,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

2014年4月2日,是载入煤炭行业发展史册的一天。在一号煤矿调度指挥中心,两名西装革履的矿工走到操控台前,娴熟地通过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控制系统操控按钮,启动了井下综采工作面各个生产设备,顺利实现了远程控制煤机采煤和综采支架的移架推溜作业。几代煤矿人梦想的井下“无人化”智能开采在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实现了。

该项技术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煤矿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的空白。作为技术带头人,符大利的名字也被整个煤炭行业熟知,此时的他已然从工作中寻找到了人生价值——为600万矿工实现地面采煤梦而矢志奋斗。

2015年8月,符大利再次出征,带领团队建成全国首个中厚煤层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至此,一号煤矿形成了较薄、中厚煤层、一井两面智能化开采煤炭生产新格局。

2016年7月,第二个中厚煤层621智能化工作面开始进入安装、调试、试运行,符大利带领技术人员仅用7天时间完成调试任务,创造了我国智能化无人开采系统调试新纪录。

2017年,成长为全国煤炭智能化开采专家的符大利,被评为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首批“大国工匠”,成为陕西省获得该荣誉的第一人。

带出一个优秀的团队

符大利深知,智能开采时代,谁拥有卓越的专业技术团队,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成果,谁便拥有在智能化矿井建设领域占据制高点的制胜筹码。

为培育出高素质人才队伍,2016年7月,符大利担任一号煤矿青年创新创效工作室的负责人。他创新性地开展技师大讲堂、技术分享会,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大力开展科技项目攻关,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专利应运而生,短短几年内,完成科技项目52项,获得国家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02项,培养出4名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人才和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

有了智囊团的集智创新,2019年9月15日,一号煤矿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符大利和技术团队共同完成的“基于动态地质模型大数据融合迭代规划控制策略的智能开采技术”研究,像给人体拍CT片一样,长了“透视眼”,能够精准割煤,实现由传统记忆割煤向三维空间感知和自动截割的技术跨越,该项目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谈到成功的秘诀,符大利说:“有幸遇到好师傅,遇到好平台,遇到好机遇。”他把成绩归功于企业和他人。历经20年的成长蜕变,工作对于他则是一种享受,一种修行。

宽敞明亮的调度指挥中心

猜你喜欢

工作面煤矿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突出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断层风险管控研究
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自动旋转式电缆槽设计
迈向智能化:艺达电驱动高端制造之路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论智能化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典型应用
对灵新煤矿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浅谈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