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2-06-14张舒情周晓冰

关键词:指标体系人群指标

王 伟,张舒情,周晓冰

(1.河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2.河南理工大学 应急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旅游节庆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自20世纪60年代率先在国外兴起。由于其在品牌形象塑造、社会文化交流、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随之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安全是旅游节庆活动的生命线,但是现实中安全问题一直制约着旅游节庆活动的顺利开展,甚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资源毁坏。据统计,近年来仅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安全事故就发生37起,伤亡人数超过2 000人,平均每起事故有近60人伤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1]。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旅游节庆活动的安全事故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科学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价成为其中的关键。

纵观国内外关于旅游安全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安全风险划分[2]、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的安全风险评估[3-4]等内容。其中有关旅游节庆活动安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的防范以及应对措施方面,或者针对某一旅游节庆的具体安全风险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居多。例如连建功[5]探讨了大型节庆活动必然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刘洋宁[6]研究了大型节庆活动中踩踏事故的预防和处置工作;胡平[7]、张晓萍等[8]分别以上海世博会、傣族泼水节为例,梳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出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的应对措施。这些研究从应用层面对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是关于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控制的系统研究还未见成熟的理论方法。笔者在研究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概念特点,识别分析其安全风险的基础上,借鉴灾害构成三要素理论,尝试系统构建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明确控制安全风险的要素,以期为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处置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定义

关于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从广义上来看,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包括传统沿袭和国家法定的各种节日以及人为策划举办的各种活动[9];从狭义上来看,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仅包括目的地根据自身资源和实际情况,策划举办带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不包括传统节庆和特殊事件[10]。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具体指狭义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具备如下要素:由专门的组织机构举办,具有融合文化、经贸活动于一体的特定旅游活动主题,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面向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所开展的非日常性活动。根据旅游主题的差异性,我国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民族宗教类旅游节庆活动、文化艺术类旅游节庆活动、地方产品展销类旅游节庆活动、观光休闲娱乐类旅游节庆活动。

二、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风险分析

在各类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中,事故隐患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危险性、不确定性等特点[11],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总结出影响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问题的风险类型主要有拥挤踩踏、火灾、建筑物坍塌、交通事故、群体性事件、暴力恐怖袭击。

(1)拥挤踩踏。这是国内外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中出现最多、破坏性最大的灾难。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参与者中有儿童、青年、老人各年龄段人群,由于其对安全风险的认知和防护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旦出现谣言、突发事件、恐怖袭击这些触发因素,极易造成现场人员情绪上和行为上的失控,引起人群恐慌失序,导致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如2014年上海外滩跨年迎新活动,在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上下人行通道阶梯处发生拥挤踩踏,发展成一起 85人重大伤亡的公共安全责任事件。

(2)火灾。由于受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像灯会、庙会这样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通常需要燃放烟花爆竹来营造节日气氛,如果稍有管控不当,就容易引发火灾和意外爆炸。2009年韩国昌宁举行正月十五传统的“烧蒲苇”活动时,因风向突然逆转发生山火,继而引发踩踏事件。

(3)建筑物坍塌。为追求形式多样、构思新颖的活动效果,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主办方往往会搭建一些桁架、花灯、舞台以及其他景观设施等临时建筑物。如果出现监管单位审查不严、临建布展单位未按要求施工、使用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或者遭遇恶劣天气等情况,就存在临时建筑物坍塌的风险。如2015年河南长垣庙会“太空飞蝶”项目旋转杆发生断裂,现场有19人从高空坠落而受伤。

(4)交通事故。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期间人流、物流、车流高度集中,行人随意穿行马路、车速过快、人行道与车行道隔离不到位、人车未分流等因素,容易诱发交通事故。2019年泰国泼水节“危险七日”期间,全泰国共发生3 000多起交通事故,造成3 800多人伤亡。

(5)群体性事件。因恶劣天气、人流过载、运营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大型旅游节庆活动项目变更、推迟或取消,严重影响到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存在发生群体性事件的风险。

(6)暴力恐怖袭击。当前包括恐怖活动在内的非传统安全威胁逐渐成为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又一威胁源。大型旅游节庆活动聚集人员众多、社会影响广泛,可能成为恐怖分子制造轰动效应的首选目标[12]。

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的指标

灾害是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13]。故此借鉴灾害学灾害构成要素理论,从主体、客体、介质的视角将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划分为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环境三个方面。由于人们在风险面前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采取措施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管理过程,因此,笔者将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系统划分成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环境、风险管理四个要素(图1),以此构成了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的基础。

图1 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系统

(一)风险源

一般来讲,涉及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风险源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自然因素,如狂风暴雨、地质灾害等;二是人的因素,由于缺少道德素养、法律观念的约束,人群中暴躁冲动的个体容易产生破坏性行为,暴力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会选择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作为袭击目标;三是物的因素,物体本身构造及其发生物理化学改变所形成的不稳定性可能加剧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酿成安全事故。

(二)风险受体

风险受体是暴露在风险环境中,被风险源影响而遭受伤害的人、物或资源。在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中,承灾体损失通常表现为人员伤亡,而物和资源的损失相对较小或被关注较少,因此本节重点探讨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中的人这一受体。大型旅游节庆活动风险受体的脆弱性主要是研究人群对风险的承受力,包括人群环境、人群状态以及风险应对能力三个方面。

(1)人群环境。人群环境指人群密度、人群结构等情况,它是影响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的客观因素。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人群高度聚集,如果在活动场地人员饱和的情况下,就容易发生秩序混乱、拥挤踩踏等负面事件。人群密度与灾难之间的关系数值是:当室内达到1人/m2、室外达到1.3人/m2人群密度时,就意味着达到安全临界值[14],而人群密度与人心理状态关系研究表明,当行人空间值接近0.28m2/人、即人群密度为3.6人/m2时,人群就容易出现危险[15]。人群结构是群体成员的构成,可根据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兴趣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构[16]。参加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不同层次结构的人群面对安全风险有着不同的表现。例如,老年人的行走速度在0.6m/s~1.2m/s,明显低于成年人和青少年的行走速度[17];男性的平均行走速度是1.4m/s,比女性的平均行走速度(1.27m/s)高出10.2%。

(2)人群状态。人群状态指人群的心理素质、情绪状态,如镇定、冷静、激动、恐慌等。心理素质是先天和后天结合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人是社群动物,具有群集心理,在聚集状态下人群的特殊心理概括为个性弱化、情绪感染、偏离恐惧等内容[18],在行为上一定程度地表现出从众跟风的“羊群效应”。情绪状态是影响人群安全风险的即时性因素。情绪状态除了受自身的认识、气质、性格、性情等因素影响外,还与活动性质和类型这些环境因素有关。在参与体验类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中,人群情绪状态比较高涨;在观光游赏类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中,人群情绪状态相对平缓。

(3)风险应对能力。风险应对能力是影响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的直接因素,包括人群风险感知能力、安全疏散能力等内容。风险感知是进行风险应对的前提,如果风险感知缺失,风险应对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根据笔者对一次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的问卷调查发现,大约80%的观众对活动安全风险的类型不了解,这也反映出人群的风险感知能力不强。在风险应对场景中,安全疏散时间可以表现出人群的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国内外研究发现,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人群疏散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说明活动安全水平较高;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人群疏散时间超出15分钟,说明活动危险程度高。

(三)风险环境

风险环境可以看作是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物质文化圈所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13],其稳定程度是标定区域风险环境的定量指标。就大型旅游节庆活动风险环境来看,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场所环境和周边环境。

(1)自然环境。目前在大型旅游节庆活动过程中,因自然环境而发生的安全事故比较少,且主要影响到室外活动。通常对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产生影响的自然环境风险是突发的灾害性天气,如雷击、暴风雨、高温热浪等,此类风险可用引发事故的气象事件频度和强度来评估。

(2)社会环境。一般来看,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要充分考虑举办地的经济实力和环境氛围。结合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评估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当地的收入稳定性、民众支持率、失业率、犯罪率这四类社会风险预警指标要素作为衡量社会环境的指标。

(3)场所环境。主要表现在建筑布局、设施设备、温度和亮度等方面。建筑物是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必要场所,其安全性能是影响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如果出现场馆容量超载或建筑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安全事故。此外,场地布局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包括通道和出入口的位置、数量、形状、长度、宽度以及活动布局等内容。

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除了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予以支持,还要有匹配的安全设施来提供安全保障。配置齐备的安全设施是开展安全风险检查、消除风险隐患的重要前提。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所涉及的安全设施设备主要有消防设施、安防系统、警示标志系统等,其中消防设施在防火、灭火中发挥作用;安防系统具备图像监控、危险报警、出入口控制、防爆安全检查等功能;警示标志系统用以引导人群安全疏散。

场地温度和亮度是影响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的物理条件,它们直接作用于人群的心理情绪并通过外在行为反映出来。温度升高,容易使人变得缺乏理智,从而变得更具攻击性。有学者研究发现,温度变化与犯罪率变化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联——在温度升高时,犯罪率通常也会增高[19]。还有必要的亮度也是安全的保障。光线暗淡,会增加行人的不安感,容易引发踩踏事件,如果有不法分子乘机浑水摸鱼,还会发生盗窃案件。据统计,夜间是犯罪多发期,49%的抢夺案件发生在晚上8点至凌晨[20],原因之一就是光线不足,作案者不易被人识别。

(4)周边环境。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伴随着人群的流动聚散,周边交通便利程度影响到人群的疏散安全,它可用平均行程速度与自由流速度之比来确定。根据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交通便利程度分为A、B、C、D、E、F六个等级[21],如表1所示。还有紧急避难场所数量和容量、周边危险源也是活动安全的衡量指标。

表1 道路服务水平等级

(四)风险管理

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遏制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发生的积极因素,主要的衡量指标有三方面内容:一是管理组织,涉及管理组织的健全程度和职责划分;二是管理措施,包括应急准备、宣传培训、风险监测、预警发布[22]等;三是应急预案,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等。

四、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对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运用文献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以及参考相关的安全规范标准,从主体、客体与介质的角度分析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环境、风险管理四个因素对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的影响,构建起包含4个准则层指标、13个指标层指标、31个指标要素层指标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评价指标

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加权确定,然后赋予分值,最后计算分值,能够对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运用该指标体系,可以科学评价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现状,发现存在的具体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而为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应对处置能力提升指明方向,同时也为其他安全风险应对能力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2)应用中需注意的事项。为保证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科学真实地反映现实情况,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指标要素的拟定和选取,是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基础,后续还可以开展评价指标加权、赋分、计分等量化工作,其中如何对各级评价指标权重进行科学恰当的分配是一个首要考虑问题。评价指标的权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防范导向的变化而变化,突显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性。二是评价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准确性。当前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方面的资料来源比较有限,相关的评价指标数据统计不准确或者没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做好统计数据的甄别筛选工作,同时对于不易获取的数据项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确保获取准确的统计分析数据。三是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由于不同地区所处的旅游发展阶段不同、面对的旅游安全风险不同、旅游相关数据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指标进行适当地调整修正,提升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五、结 论

(1)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可以看作是由专门的组织机构举办,具有融合文化、经贸活动于一体的特定旅游活动主题,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面向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所开展的非日常性活动。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具有参与人数众多、季节性明显,参与人员情况复杂,活动内容日趋庞杂,广泛传播性和较高关注度的特点。

(2)经大量事故案例统计分析得出,影响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问题的风险类型主要有拥挤踩踏、火灾、建筑物坍塌、交通事故、群体性事件、暴力恐怖袭击六类。

(3)开展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工作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根据灾害学灾害构成要素理论,从主体、客体与介质的角度构建起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由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要素、风险管理4个准则层指标,人的因素、人群状态、社会环境、管理组织等13个指标层指标,人群密度、人群构成、收入稳定性、民众支持率等31个指标要素层指标所构成。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人群指标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构建市(区)人才发展管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