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平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与植物多样性研究

2022-06-13习白羽郑静楠郑进烜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3期
关键词:永平金光植被

习白羽,郑静楠,郑进烜,王 勇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根基[1]。随着我国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愈加深入。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生态文明发展息息相关,保护好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就是维护好区域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金光寺自然保护区属于横断山脉,保存着较为原始的以元江栲(Castanopsisorthacantha)林为代表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等典型地带性植被。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该区域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特征,通过实地调查与收集文献研究资料,结合科学考察报告数据(2005年),系统分析保护区植物多样性,总结植物群落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建议,旨在为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典型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地概况

永平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西南部,地处东经99°27′ ~ 99°36′、北纬25°07′ ~ 25°14′,保护区总面积9 193 hm2[2]。整个保护区分布于澜沧江东岸,属于横断山区,以中浅切割的中山山地地貌为主[3],境内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最高峰为木莲花山主峰,海拔2 913.2 m,最低海拔为(澜沧江边库区淹没线)1 140 m,相对高差达1 673.2 m[4];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旱季雨季分明,90%的年降雨量集中在雨季[5];年均温12~14 ℃,温度最低和最高月份分别为1月和6月;保护区内所有河流及支流均属于澜沧江水系[6]。保护区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以元江栲林为代表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原始生态系统,以青榨槭(Acerdavidii)、滇藏木兰(Magnoliacampbellii)、水青树(Tetracentronsinense)为代表种的稀有植物群落,以及南方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毛红椿(Taxusyunnanensis)、云豹(Neofelisnebulosa)、金钱豹(Pantherapardus)、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humiae)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环境[9-11]。

2 研究方法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收集研究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其中野外实地调查主要对保护区主要群落进行植物资源实地考察、拍摄照片、标本采集与鉴定等野外工作;收集与保护区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过往开展的综合科学考察资料。内业整理分析依据《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云南植物志》《云南树木志》《四川植物志》《贵州植物志》[7-12]等文献资料对标本进行鉴定,结合查阅相关保护区的历史资料,整理获得保护区植物名录,构建保护区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了植物物种的中文名、拉丁名、生活型等有效信息,以此为基础分析与评价保护区植物资源多样性和群落特征。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被多样性

根据《云南植被》分类原则,保护区植被类型分为6个植被型、12个群系、16个群落[13]。保护区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分布,按海拔由低向高分布为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和灌丛,海拔跨度1 698~2 600 m(表1)。

表1 永平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Tab.1 Vegetation types in Yongping Jinguangsi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续表1

半常绿季雨林的建群种主要为高山榕、羊蹄甲等,主要分布于澜沧江边,刺桐(Erythrinavariegata)等分布于较为干旱区域;常绿阔叶林在保护区分布最广,保存最为原始,建群种主要为元江栲、石栎等;暖性落叶阔叶林主要为次生林,建群种为栓皮栎、旱冬瓜、滇藏木兰等;暖性针叶林的建群种以云南松为主,华山松基本为幼林;稀树灌木草丛主要位于澜沧江边的向阳陡坡上,建群种为栓皮栎、虾子花等;灌丛的建群种以露珠杜鹃、苍山越橘为主,主要分布于保护区山顶周围的高海拔区域。

3.2 植物资源多样性

3.2.1植物种类组成多样性

根据野外调查、相关资料查阅与数据整理统计分析,保护区共记录有植物142科479属938种。其中:蕨类植物16科37属89种,祼子植物5科7属9种,双子叶植物101科360属723种,单子叶植物20科75属117种。双子叶植物在科、属、种3个水平上最多,分别占保护区植物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的71.13%、75.16%、77.08%(表2)。

3.2.2植物科属构成多样性

在保护区植物区系中,根据科内含有种数的多少,将保护区植物划分为:含1种的科、含2~9种的科和含10种以上的科。在所有142科中,含10种以上的科占绝对优势,共有23科,所含的植物种数达526种,分别占总科数和总种数的16.2%和56.08%,具体为菊科(31属、60种)、蔷薇科(19属、42种)、蝶形花科(20属、41种)、唇形科(16属、33种)、樟科(12属、32种)、兰科(15属、25种)、禾本科(22属、25种)、荨麻科(11属、24种)、杜鹃花科(6属、23种)、五加科(8属、22种)、茜草科(11属、22种)、山茶科(7属、20种)、桑科(3属、19种)、壳斗科(4属、18种)、百合科(9属、16种)、卫矛科(4属、15种)、大戟科(7属、14种)、菝葜科(2属、14属)、木樨科(5属、13种)、萝藦科(5属、13种)、龙胆科(3属、13种)、毛茛科(3属、12种)和蓼科(3属、11种)。这些科在区系内个体数量较大,占优势地位,其中樟科、壳斗科、山茶科等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中林的基本成分,也是构成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的优势物种。含2~9种的科次之,有木兰科、芸香科、山矾科、杨柳科等78科371种,分别占总科数和总种数的54.93%和39.55%,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保护区植物科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含1种的科有八角茴香科、水青树科、景天科、商陆科、千屈菜科等41科41种,分别占总科数和总种数的28.87%和4.37%,这些物种虽然种类不多,但个体数量比较丰富,分布较广,是构成保护区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表3)。

表2 永平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统计Tab.2 Statistics of plant resources in Yongping Jinguangsi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根据属内含有保护区植物种数的数量,将植物划分为:含1种的属、含2~9种的属和含10种以上的属。在全部植物479属中,单种属有297属,共有297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62.00%和31.76%;含2~9种的属有177属,共有575种,分别占36.95%和61.32%;含10种以上的属有5属,共有66种,分别占1.04%和6.94%(表4)。

表3 永平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科所含种数量结构Tab.3 Quantitative structure of species in plant families in Yongping Jinguangsi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表4 永平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属所含种数量结构Tab.4 Quantitative structure of species in plant genera in Yongping Jinguangsi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从科属的植物组成可以看出,保护区植物含10种以上的科和含2~9种的属包含的种数占比最大,优势科和优势属占比小,说明保护区植物种类组成复杂且丰富,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3.2.3植物生活型多样性

植物的生长型可以直观地反映植物生长环境条件。对保护区植物不同生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草本类药用植物占绝对优势,占总科数的29.58%、总属数的45.93%、总种数的42.86%,所占比例均超过25%。灌木类植物231种,占总种数的24.63%;乔木类175种,占18.66%;藤本类植物最少,仅130种,占13.86%(表5)。

表5 永平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生活型Tab.5 Plant life forms in Yongping Jinguangsi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保护区植物生活型组成以草本为主,灌木、乔木为辅,藤本为层间植物,共同构成植物类型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保护区植物的组成特征。

3.3 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多样性

3.3.1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版)》[13]《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对保护区938种植物逐一查阅,结果表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有29种,隶属9个科,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10种,包括南方红豆杉、银杏(Ginkgobiloba)、矮石斛(Dendrobiumbellatulum)、虎头兰(Cymbidiumhookerianum)、短棒石斛(Dendrobiumcapillipes)、草石斛(Dendrobiumcompactum)、齿瓣石斛(Dendrobiumdevonianum)、重唇石斛(Dendrobiumhercoglossum)、长距石斛(Dendrobiumlongicornu)、白花万代兰(Vandabrunnea);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19种,包括水青树(Tetracentronsinense)、毛红椿(Toonaciliata)、滇山茶(Camelliareticulata)、硬齿猕猴桃(Actinidiacallosa)、匍茎卷瓣兰(Bulbophyllumemarginatum)、大苞石豆兰(Bulbophyllumcylindraceum)等。兰科植物因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被认为是保护植物中的优先类群,在保护区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类群中兰科植物占较大比例,共有20种,其中属于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的有8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2种(表6)。

3.3.2珍稀濒危植物

依据最新的IUCN评估指南,对保护区野生维管束植物进行濒危等级划分[13]。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外灭绝种有1种,为绒叶含笑(Micheliavelutina),极危种(CR)有3种,易危种(VU)有23种,濒危种(EN)有15种,近危种(NT)有41种,无危种(LC)有459种,数据缺乏(DD)的有10种(表7)。

4 植物资源评价

保护区植被类型分为6个植被型、12个群系、16个群落,记录有植物142科479属938种,其中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种,依据最新的IUCN评估指南评定为灭绝种(RE)1种、极危种(CR)3种、易危种(VU)23种、濒危种(EN)15种、近危种(NT)41种。保护区植物含10种以上的科和含2~9种的属包含的种数占比最大,优势科和优势属占比小。保护区植物生活型组成以草本为主,灌木、乔木为辅,藤本为层间植物,共同构成植物类型的多样性。

表6 永平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Tab.6 List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Yongping Jinguangsi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表7 永平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名录Tab.7 List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Yongping Jinguangsi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续表7

因此,保护区植物种类组成复杂且丰富,植被类型多样且具有典型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保护区的保护价值。

5 保护建议

5.1 强化保护区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

永平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与其周围广大地区,尤其是对保护区大小河流下域村民群众生息相关。保护区的水资源、物产资源是当地群众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基础,这是保护区的直接效益。保护区最大的特点是森林植被(以元江栲林为主)面积大、原始性强,这在滇西以至滇中都是罕见的,而其植被具有从滇中到滇西、滇西北过渡的显著特点,使保护区具备了以元江栲林为中心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其滇中到滇西、滇西北植被的连接、过渡方式等提供了良好条件。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具有较多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是一个保存良好的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因此,保护以元江栲林为中心的完整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应成为保护区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保护区建设的主要意义所在。因此,应加大对永平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护力度,并给予足够的重视,使保护职能和管护能力更趋完善。

5.2 加强植物资源监测

保护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保存着众多珍稀植物资源,随着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将得到有效保护,而摸清植物资源本底及其生境是开展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必须对保护区植物资源种类、数量、生境、受威胁因子开展调查与监测,确定完整的保护区名录,完善保护区以野生植物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并建立资源信息库,为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5.3 保持生态系统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维护和提高了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金光寺自然保护区中还建有宝台山森林公园,在后期的规划中应减少人工设施的覆盖,保持保护区与周边环境的连贯性,尽量避免当地居民进入核心区对生境造成破坏,合理规划城市与保护区之间的缓冲地带,尽量避免过度的人为干扰。

5.4 加大对保护区的宣传和管理力度

在管理上,建立合理的管护体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引进专业人才,在封山育林期间加强巡逻,减少人为干扰,为植被的自然修复创造条件。在宣传上,利用保护区作为自然科普博物馆的特点,积极开展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普及科普教育知识,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并让其自觉加入到保护管理中来。

猜你喜欢

永平金光植被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教师节
踢球
认识形近字
小刺猬的秘密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吕金光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