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分析

2022-06-11陆泽歆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统战工作疫情防控

陆泽歆

摘要: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留学工作产生的重大影响出发,分析留学归国人员主要存在“四普遍”现象:队伍普遍较为年轻、爱国情感普遍较为丰富、思维普遍较为活跃、学科专业分布普遍广泛。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高校主体和个人主体方面,仍有诸多亟待探讨的问题。提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的对策:突出政治优势、加强思想建设,突出专业优势、加强组织建设,突出管理优势、加强制度建设,突出人文优势、加强文化建设。

关键词:疫情防控;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1672-4496(2022)03-048-04

基金项目:中央社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野新时代民主党派成员代际价值观变迁研究冶渊ZK20220223冤。

留学归国人员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高校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高校统战部门应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精神,全面落实“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十六字方针,与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成效,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一、新冠疫情对我国留学工作的影响

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的广泛蔓延,重创了世界经济并在多个领域重塑了世界格局,对国际教育交流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对我国留学生归国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 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美国仍是中国学生本科留学最主流的国家,緊跟其后的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学子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就近留学升温。《中国留学市场2021年盘点与2022年展望》报告显示,亚洲的几大留学目的地———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成为中国内地学生留学的重要选择[1]。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6.09万人,增长11.73%。1978—2019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165.6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或研究,490.44万人已完成学业,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2]。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出国留学受到冲击,要结合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政策和高等教育特殊性,持续推进统战工作扎实开展。可以说,新冠疫情对留学归国人员的“去”与“回”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出不去”

全球经济状况恶化、安全问题突出、签证及移民政策多变,都对出国留学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国内在2020年初暴发了新冠疫情之后,世界主要国家对中国采取了限制甚至禁止中国人入境的措施。在欧美等国家新冠疫情暴发后,他们靠“群体免疫”强调优胜劣汰,对国民生命不负责的态度又让中国留学生望而却步。当前,国际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相对拐点仍未出现,出国留学已不是最佳选择,至少在短期内不能成行。当然,新冠疫情对出国留学的影响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促进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的要求不会降低,只能提高。

(二)“回得来”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大批留学生因学校停学或因交通因素无法回校,不得不以网络在线学习完成剩余课程。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的就业选择、就业行为及就业趋势都发生了变化,留学生回国意向明显增强。以高校为例,毕业生迫切想要了解高校的招聘信息、引才政策及招聘渠道,留学生们更看重的是科研平台与环境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可以说,无论是高校招聘人才还是毕业生求职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些情况对高校统战工作的开展难度很大,既要考虑新冠疫情防控的大背景,又要考虑留学生回国的个人情况,还需要兼顾高校统战工作的任务与使命。

二、我国留学归国人员现状

留学归国人群分布多数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四普遍”现象。

(一)留学归国人员普遍较为年轻

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调研数据统计,26~30岁是“海归”主要的年龄分布区间,占留学归国人员总数的71.34%;其次为31~35岁,占比为13.41%;再次为25岁及以下,占比为11.72%;36~40岁和41岁及以上的人员相对较少,占比分别为2.89%和0.64%。近几年,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加快发展,随着青年留学归国人员进入高校的人数逐年增加,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将迎来新的契机[3]。

(二)爱国情感普遍较为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留学生们以不同的方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众志成城,表现出空前的爱国热情。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留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外国人对于中国和中国人的友善和尊重。日益强大的祖国对于留学生们来说永远是强大的后盾,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会越发强烈。这对高校开展统战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民族情感优势。

(三)思维普遍较为活跃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社会转型加快推进。高校中的留学归国青年教师大多出生并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善于独立思考,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较强,对物质生活要求较高,并敢于尝试、富于创新,也更加务实。长期在海外留学,接受西方教育和文化,一些人会表现出功利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崇拜主义,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驱使他们有更多元的价值取向。这也更加让高校统战工作者意识到加强留学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四)学科专业分布普遍广泛

在专业选择上,除了传统的理工科和医科,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管理和人文社科类专业也日渐受到青睐,如金融、市场营销、酒店和旅游管理、商贸物流等实用型专业,网络传媒、软件开发、机器人及动漫等新兴专业。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留学归国人员中,理学最多,占比达到28.3%;其次是管理学,占比19.5%;再次为经济学,占比16.1%。除此以外,工学和文学海归人数占比分别为15.9%和9.9%。

三、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留学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提升人才强校战略的需要,是加强高校对外文化交流水平的需要,也是留学归国人员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塑造的需要。

(一)高校的“主体角色”问题

1.对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认知不到位。一是形式大于内容。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是促进高校之间、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文化交流与繁荣的重要力量。事实上,高校对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认识还存在缺位现象。政策宣传比较多,落实响应比较少。许多留学生回国后不了解国内高校的统战政策,不知道学校有统战工作部门,更没有专业权威的信息获取途径,导致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流于形式。二是“差别化”对待。部分高校重视海外名校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忽视海外普通院校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统一战线内部的政治力量实力对比不是固定不变的,“差别化”对待会导致高校统战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国已经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昂首阔步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也为优秀的海外留学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和积极参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留学归国人员在高校任职后,会涉及外事、教学科研、人事等部门,力量过于分散,相互之间缺乏有效完善的机制进行协调,大大降低了统战工作的效率。一些制度过于陈旧、程序过于繁琐,不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浪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还会影响留学归国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3.营造留学归国人员凝心聚力的氛围不强。国内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是留学归国人员首要考虑的因素。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的政策环境不一致、科研经费缺乏、实验设备条件不足、教学管理工作任务繁重、部分人员生活存在一定困难等现象长期存在。以上现象是留学归国人员在校发展的不利因素,对凝聚人心、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亦是阻碍。

(二)留学归国人员的“主体角色”问题

1.政治意识淡薄、集体意识缺乏。高校留学归国人群,长期缺少政治生活与政治训练,易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回国后,他们对集體和团队活动参与力度不够,一些成员希望加强各种活动的参与度,但在组织活动时,却以各种理由不参加或“敷衍了事”,对统战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2.对国内高等教育政策不了解,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在我国,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的学生比例很高,因缺少国内高等教育的学习经历,他们普遍对国内高等教育的制度和政策了解不够,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熟悉程度也不强。因此,他们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创新创业等工作的开展不敢发声、放不开手脚,服务地方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3.校园文化认同感不高。校园文化一般是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留学生回国后对新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办学定位、价值观、校风、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关注度和认同度较低。

四、“四突出四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高校开展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的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明确指出,“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留学归国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我们热诚地欢迎更多留学归国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4]。在2015年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了留学归国人员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5]。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断,是对留学归国人员的巨大鼓舞,是对我国人才工作的极大推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深切关怀,体现了党中央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为我国高校开展留学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与思路。

(一)突出政治优势,加强思想建设

高校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单位,防控难度较大。做好高校统战工作,必须坚持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通过积极有效地宣传教育,引导留学归国人员认识国情、党情和校情,拥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要建立起校党委同留学归国人员定期联系和思想交流制度,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他们的实际诉求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升他们在校内工作的积极性。

(二)突出专业优势,加强组织建设

发挥留学归国人员的专业优势,支持包括他们在内的民主党派人士围绕疫情防控主题开展项目调查研究,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引导他们有序的政治参与,及时将其吸纳到国家政治架构中,可以极大地调动归国留学人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言献策,有利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增强归国留学人员的国家认同[6]。可以推选一批爱岗敬业、业务精湛、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工作协调能力的优秀人士担任领导职务,使他们积极参与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三)突出管理优势,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完备的留学归国人才资源引进、供求、分配和竞争机制,进一步发挥留学归国人员的业务专长,实现学校发展与个人成长相统一。建立健全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协调机制,整合优势力量、减少中间环节,为他们在校内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条件。高校要根据留学归国人员教学科研的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的相关制度,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统战部门要肩负统一调度的职责,细化部门职能分工,从根本上解决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质量不高、不系统、不规范的问题。

(四)突出人文优势,加强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7]文化是民族奋进的基石。大学文化建设,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要深入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努力构建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服务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欧美同学会、联谊会的联络组织作用,集聚各类公共资源,开通绿色通道,实现优质服务。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留学归国人员“办实事”,集中力量解决留学归国人员生活中面临的落户、子女教育、个人养老及社会保障等问题,有序扩大服务受益面,使留学归国人员真切感受到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赵晓霞.出国留学这一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12-23(8).

[2]2019年度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EB/OL].[2021-12-30].http:// 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2/t20201214_505447. html.

[3]宋欢.提升高校青年留学归国人员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8):94-96.

[4]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2).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6]张俊杰.新时代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6):78-84.

[7]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2).

责任编辑:王绍阳

猜你喜欢

统战工作疫情防控
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制胜机理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关于梁山县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
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统战工作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高校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思考
民进的责任担当
关于埃博拉病毒预防控制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