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晚粳水稻机穴播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初探

2022-06-11顾啸王艳秋谢志奎黄慧珍金菊花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秀水全生育期施肥量

顾啸 王艳秋 谢志奎 黄慧珍 金菊花

(上海市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1600)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当前,我国水稻生产中的肥料施用方式普遍以人工表面撒施为主。这种施肥方式不仅劳动强度高,且单位面积施肥量难以精确控制,易造成肥力不均、肥料利用率低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改进传统施肥方式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水稻绿色高效生产的关键[1]。水稻机穴播同步侧深施肥可在水稻机穴播过程中利用送肥器具将肥料同步、均匀、定量地施入土壤中,实现养分流失减少、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环境污染降低的目标。鉴于此,上海市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20年通过大面积应用示范,探索了在适量减肥条件下常规晚粳水稻机穴播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地情况

示范试验在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和泖港镇的水稻田中进行,示范田土壤以青紫泥为主,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绿肥。

1.2 供试水稻品种

示范种植的水稻品种为“秀水114”和“松香粳1018”。其中,“秀水114”属密穗型中熟偏早晚粳稻,全生育期159 d左右;“松香粳1018”属优质软米类型中熟偏迟晚粳稻,全生育期161 d左右。

1.3 试验机具

示范试验的施肥机具为世达尔2BDXZ-12SCA(20)自走式水稻穴直播机和加装洋马2FC-6水稻侧深施肥机,机具主要参数见表1。施肥机具的肥料排出方式均为转盘+气送,每667 m2施肥量范围为5.0~60.0 kg,施肥行距为400 mm、深度为80 mm,种肥距离为100 mm,播种行穴距为20 cm×16 cm。

1.4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田对比设计,设2个处理:(1)侧深施肥示范区。示范区总面积为5.3 hm2,其中“秀水114”示范面积为3 hm2、“松香粳1018”示范面积为2.3 hm2。肥料运筹为:基肥采用机穴播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每667 m2施申花缓释肥(30-6-6)25 kg;生长期采用面上撒施追肥2次,于分蘖期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水稻抽穗前每667 m2追施复合肥(15-15-15)25 kg;全生育期每667 m2纯氮磷钾施用量为26.35 kg。(2)常规施肥对照区。对照区总面积为0.55 hm2,其中“秀水114”种植面积为0.3 hm2、“松香粳1018”种植面积为0.25 hm2。肥料运筹为:采用常规撒施方式,基肥每667 m2施复合肥(24-8-10)30 kg,追肥与示范区相同,全生育期每667 m2纯氮磷钾施用量为28.45 kg。示范区与对照区的其他田间水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均相同。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3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施肥情况

由表1可知,示范区应用带侧深施肥装置的穴播机播种比对照区每穴播种数和每667 m2播种量分别低0.19粒和0.12 kg,两者整体播种质量无明显差异。在作业效率上,示范区的平均作业效率为0.69 hm2/h,对照区的平均作业效率为0.90 hm2/h,示范区较对照区作业效率降低23.33%,这主要是由于播种期间的加肥环节导致示范区播种效率下降。在施肥一致性方面,每50 m路程侧深施肥的各行平均施肥量为727.42 g,各行间施肥量标准差为6.71,变异系数为0.92%,表明侧深施肥的各行施肥量较为均匀。

表1 各处理播种及施肥情况

2.2 水稻生长及产量情况

试验期间,示范区和对照区的田间出苗均正常,无明显异常缺棵、死苗现象。由表2可知,示范区两个水稻品种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均高于对照区,且示范区的有效穗数显著高于对照区;而示范区的基本苗数和每穗总粒数均低于对照区,其中,对照区的每穗总粒数显著高于示范区。据田间观测,在水稻分蘖初期,示范区的水稻叶色深于对照区,且长势更为旺盛,说明水稻苗期示范区的田间养分更为充足,分蘖发生较早、较多,低位分蘖数更多。

表2 各处理水稻生长及产量情况

在产量方面,示范区两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区,但均未达显著水平。其中,“秀水114”在示范区的每667 m2产量比对照区高16.02 kg,增幅为2.76%;“松香粳1018”在示范区的每667 m2产量为613.00 kg,比对照区高10.39 kg,增幅为1.72%。以上结果表明,在施肥纯量降低7.38%的条件下,同步侧深施用缓释肥比常规撒施复合肥能更好地满足和适应水稻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还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表明,推广应用机穴播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能为水稻进一步减肥稳产带来一定的空间。-

2.3 节本增效情况

由表3可知,采用机穴播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可比对照区减少人工施肥1次,每667 m2节省施肥人力支出12元,每667 m2肥料支出、机械作业支出分别增加18元和5元。但示范区每667 m2稻谷收益较对照区增加39.6元。综合分析,示范区每667 m2经济效益较对照区增加28.6元。

表3 各处理成本及经济效益情况 (单位:元)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适量减肥条件下,水稻机穴播侧深施肥大面积应用示范效果良好,可实现水稻生产省工、减肥、稳产、增效的目标。季雅岚[2]等研究也表明,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可在化肥减量20%的条件下,维持水稻产量稳定。而以缓释肥替代常规复合肥作为基肥,其缓慢释放氮素的特性能进一步减少氮素损失量,显著提高稻株对氮素的吸收量[3],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提高肥料利用率。因此,水稻缓释肥机穴播侧深施肥技术是一项优于传统肥料撒施且更高效、更科学的施肥方式,在实际水稻生产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但在水稻机穴播侧深施肥技术实际应用示范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改进:(1)侧深施肥机具的实际平均每667 m2施肥量与设计值有些差异,需综合考虑田块平整度、水浆管理、穴播机行走速度等因素,可在主要施肥量档位与不同类型肥料的实际施肥量方面进行优化升级,做到精准施肥;(2)施用缓释肥能满足水稻前期生长的养分需求,但难以为水稻提供全生育期养分供给,后期仍需通过追肥进行补肥,且缓释肥的养分释放阶段与不同品种水稻生长的养分需求高峰期并不能完全匹配,需研究或筛选出与之相匹配的缓释肥品种。

猜你喜欢

秀水全生育期施肥量
退学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马丽设计作品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不能叫你的名字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紫泥田早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报告
黄骅市2013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东农42大豆高产高效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