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崇明西部地区优良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2022-06-11杨胜明孙留涛李龙先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全生育期崇明稻瘟病

杨胜明 孙留涛 李龙先

(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上海 202171)

选择优良品种是夺得水稻生产高产、高效的根本保障。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优化上海崇明西部地区栽培的水稻品种结构,深挖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潜能,推广种植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促进当地农业增收,笔者特引进3个优良水稻新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武运粳31”为对照,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应崇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优良水稻品种。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23队4号南地块进行,供试田块土壤为沙壤土,前茬作物为油菜,秸秆全量还田,田间土壤肥力分布均匀。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均为早熟晚粳稻,分别是“长农粳1号”“皖粳2号”“皖粳1116”“武运粳31”,以“武运粳31”为对照。所有水稻品种均于2021年6月1日机穴播,每667 m2播种量为7 kg,行距20 cm。10月30日收割。

1.3 试验期间田间管理

所有水稻品种在全生育期均施肥4次,即基肥每667 m2施绿先机复合肥(N 12%、P2O510%、K2O 14%)20 kg;分蘖肥每667 m2施尿素(N 46%)15.5 kg、绿先机复合肥(N 12%、P2O510%、K2O 14%)10 kg;拔节肥每667 m2施绿先机复合肥(N 12%、P2O510%、K2O 14%)10 kg;穗肥每667 m2施尿素(N 46%)12 kg;合计每667 m2施纯氮17.45 kg、纯磷4 kg、纯钾5.6 kg。

所有水稻品种在全生育期均防治病虫3次,即8月6日每667 m2用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5 g+15%井冈·戊唑醇悬浮剂50 mL+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 g防治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飞虱等;8月20日每667 m2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 g+春雷霉素15 g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等;8月30日每667 m2用40%三环唑悬浮剂50 g+氯虫苯甲酰胺6 g+75%戊唑·嘧菌酯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

1.4 试验设计

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不设重复,每处理区面积为0.27 hm2,处理区之间间隔0.5 m。

1.5 调查项目

每处理均定3个面积为0.11 m2的调查点,每周观测记录1次茎蘖动态及病害发生情况,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并进行实收测产(各处理单独收割,单独称重计算实收产量)和病害定案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全生育期比较

据试验期间田间调查,各水稻品种从播种至收割,均生长发育正常,仅“皖粳1116”有倒伏现象出现。由表1可知,供试的水稻品种中,“皖粳2号”的分蘖率最高、为614.1%,成穗率最高、为43.5%,叶片最多、为15.8叶,全生育期为140 d;“皖粳1116”的分蘖率为561.2%,成穗率最低、为37.6%,叶片最少、为14.8叶;“武运粳31”的分蘖率最低、为481.0%,成穗率为41.4%,叶片为15.5叶,全生育期最长、为146 d;“长农粳1号”的分蘖率为508.3%,成穗率为39.5%,叶片为15.3叶,全生育期最短、为130 d。由此说明,引进的4个水稻新品种均适应崇明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正常,其中“皖粳2号”的分蘖率、成穗率表现最好。

表1 不同水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全生育期比较

2.2 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结构比较

由表2可知,供试水稻品种中,“皖粳2号”的实际产量最高、每667 m2为741 kg,出米率最高、为74.7%,每667 m2有效穗数为24.6万穗,结实率最高、为96.7%,千粒重为29.7 g;“武运粳31”的每667 m2实际产量为640 kg(该品种是目前崇明西部地区的主栽品种),有效穗数最低、每667 m2为24.1万穗,结实率最低、为94.7%,每穗实粒数为109.4粒,千粒重为29.5g,出米率为71.8%;“长农粳1号”的实际产量最低、每667 m2为566 kg,千粒重最重、为30.4 g,每667 m2有效穗数为24.3万穗,每穗实粒数为96.3粒,出米率为72.0%。由此说明,“皖粳2号”在崇明西部地区的种植表现较好,表现为实际产量最高、出米率最高。

表2 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结构比较

2.3 不同水稻品种的病害定案调查结果比较

由表3可知,各水稻品种的抗病性表现均较好,纹枯病、稻曲病、螟白穗病株均未见发生,仅稻瘟病有所发生。其中,“皖粳2号”的稻瘟病发病率最低、为1.3%,病情指数最低、为0.23;“武运粳31”的稻瘟病发病率同为最低、为1.3%,病情指数为0.24;“皖粳1116”的稻瘟病发病率最高、为2.2%,病情指数最高、为0.42。由此说明,“皖粳2号”的综合抗病能力最好。

表3 不同水稻品种的病害定案调查结果比较

3 结 论

引进高产、稳产、优质、适合机械化栽培的水稻新品种,有助于促进崇明西部地区水稻生产实现绿色、优质、高效的目标。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4个优良水稻新品种均适应崇明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其生长发育正常。其中,“皖粳2号”的综合种植表现最好,表现为分蘖率高、成穗率高、实际产量高(每667 m2为741 kg)、出米率高(74.7%)、抗病性好(仅有稻瘟病发病,且发病率为1.3%、病情指数为0.23),该品种值得在崇明西部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全生育期崇明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江苏省稻瘟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无毒基因组成分析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浅析水稻稻瘟病发生条件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My diet
A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