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记忆的角度看日本

2022-06-11文|王

出版人 2022年6期
关键词:国民日语记忆

文|王 俊

宋媛媛 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21年12月定价:30.00元

文化记忆是一个描述人类文化传承现象的概念,不同于神经学或脑生理学意义上的个人记忆,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社会群体对历史的自我追寻,以及由此得到的身份认同。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记忆,日本这个国家也不例外。宋媛媛著《日本近代思想中的文化记忆研究》从文化记忆的角度,对日本这个国家进行了探讨。正如书名所示,本书主要着眼于日本近代思想,但叙述时并不局限于近代即日本明治时代至昭和时代这一特定时期,因为没有一种思想是可以割断历史、断层取义的。同时,思想也是一个极其庞杂的概念,可以指具有明确体系的理论与学说,也可以指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包括对日常生活的态度、看法、想法、反思、回忆等,本书是从后者的角度来探讨的。其中的缘由在于,日本自古以来并未形成具有理论体系的哲学思想,而是有过两次大规模接受外来思想的时期:一是从绳文时代后期开始主动接受中国思想,二是从明治维新之后被动接受欧美思想,这两次都是以落后的姿态接受和移植外来思想,在漫长的消化和融合后才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可以说在思想上日本这个民族是缺少主动性和独创性的。但也正因为此,普通日本民众日常生活的表面下所隐藏的思想,更有研究和讨论的价值。

日常生活同样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范畴,文化记忆研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本书只是撷取了其中几个侧面展开论述,主要包括文学、语言、国民生活形态等。

日本近代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文学思想相伴而生的,但与此同时又难以摆脱长久以来植根已深的中国儒家思想传统。日本近代文学就是在这两种外来思想之间反复横跳,时而模仿西方,时而回归东方,作者回顾了写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思潮,以及白桦派、新思潮派、无产阶级文学、新感觉派等文学流派的产生与演变,着重分析了森鸥外、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三大文豪的东方思想回归现象,在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大量发现了日本传统文学尤其是《万叶集》《源氏物语》等的影子。而这两部文学瑰宝其实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浸染,只是日本在从中国拿来之后据为己有,将其阐释为最纯粹的日本民族文学,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文化记忆的刻意重构。

日语的发展同样是一个拿来主义的过程,从汉字的借用到平假名、片假名的日语书写体系的建立,是来自中国的文化记忆;罗马字作为日语标记形式之一的确立,以及大量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相关词汇以片假名记录读音的形式进入日语,则是来自西方的文化记忆。在国民生活形态上,日本这个民族也具有极其特殊的面貌。一方面追求文明开化,国民生活的西化程度极高,人们吃西餐,穿西装,住楼房,在教堂举办婚礼;另一方面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传统生活方式,人们吃日料,穿和服,住和室,在寺庙举办葬礼。两种生活方式迥异却完美统一于国民生活之中。作者对此的分析是日本善于融合外来文化,同时也注重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第一次的文明开化没有使日本彻底“汉化”,第二次的文明开化也没有使日本彻底“欧化”,这也是一种对文化传统的尊重。

作者指出,日本能够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先后向中国、欧洲和美国看齐,而没有丝毫的思想负担,与其注重“现在”的思维模式有关。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以输入外来文化而闻名的国家,探讨其文化记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这个邻国的文化特点,以及在其影响之下的思维模式、语言模式、行为模式与生活模式。也许,我们也可以像日本一样,坚持自己的特色,同时更开放、更包容地从其他民族“拿来”有用的东西。这本用“拿来”的“文化记忆”概念来研究“拿来主义大国”日本的著作,相信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猜你喜欢

国民日语记忆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记忆中的他们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记忆翻新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