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孩子的成长递上心理学这把万能钥匙

2022-06-11宁雪莲

出版人 2022年6期
关键词:万能钥匙套书心理学

文|宁雪莲

我们并不想简单告诉孩子要做什么,而是想怎样做到让孩子看得懂,愿意看,真正用好心理学这把万能钥匙。

2022 年这个五一假期,我窝在家里的沙发上,反复翻看手里这套《小学生心理健康养成记》。做图书策划已不止10 年,但经手的每一套图书出版时,仍然会忍不住内心涌出的喜悦。

为什么要做一套给孩子读的心理学书籍

在过去的几年中,有一个因心理学而火起来的词,就是“原生家庭”,即指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以80 后父母为代表的精英家长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心理学,自我成长,以期从小培养孩子优秀的心理素质。但更多的家长仍然在重复老一辈错误的教育方式。我和因工作所接触的心理学老师一样,每每关注到有关的事件,都会觉得特别痛心。

2018 年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中国每年约有10 万青少年死于自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报告 (2019-2020)》显示,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孩子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有1.9%~3.3%,在高中的孩子当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则高达10.9%~12.5%。

除了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以外,不可忽视的是孩子消极的思维方式。培养孩子看待问题的积极思维方式,当然,就要诉诸心理学。在今天,我们我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心理学的应用无所不及,从学习到生活,从工作到人际,心理学就像一把万能钥匙,帮人们解锁各种困境,如果孩子能更早掌握,就能更早受益。

500多天的奋战

白石老师的故事配图中字迹是齐白石老人的手迹哦

还记得2020 年我辗转各个学校与最初敲定的作者们进行了试稿之后的第一轮沟通,在那之后,由于疫情, 加之整个作者团队都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教师”,为了遵守学校的防疫指令,也是为所在学校的孩子们的安全负责,几乎大部分沟通我们都是在线上完成的。

除了我和作者们随时进行的一对一沟通外,立项沟通、大纲讨论、篇章结构、单册探讨,大大小小、多人参加的线上会议,总共竟开了有三十几次。

实践证明,我低估了作者们作为在校老师的工作强度,也低估了组建团队协调的难度。尤其是涉及整套图书相关思路的大型会议,由于作者团队的各位老师分别在北京的各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为了从老师们不同的任课时间中协调出统一的空当,往往要经过几轮沟通才能确认。而真正开始合作后我才逐渐了解,在校老师的工作时间不仅包含任课时间,还有学校培训、假期值班、带班,等等。所以即便是针对某一单册的小型讨论会,有时也会在老师结束晚上10 点的带班自习之后才开始,持续到凌晨自然是正常的了。

有了对老师工作更具体的了解,我的催稿和各种推进会议可以说是见缝插针,逐渐逼迫老师们走上图书出版前节假日无休的节奏。当然不乏在周末时软硬兼施,让老师们将带娃重任交到家人手中,一次又一次对修订返稿进行优化处理。

沟通协调让人“头秃”也要选契合选题的作者

心理咨询在当下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从业领域,为什么我没有换成其他时间更为自由的心理老师来写作呢?

其实,当这个选题在我心里已具雏形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图书作者的定位。下面这三个小问题,是基本的导引方向。

这套书是写给谁看的?谁最了解这套书的读者群的特征?我们在书中想要给予解决思路的问题,是这个群体中的特殊性问题,还是正常普遍的问题?

作为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第一任主任,聂振伟教授有着40 多年学生热线和心理专业的经验,在工作经历中处理过各种各样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及亲子关系案例,甚至校园突发事件。经过一系列的沟通后,聂老师同意担纲总编,通过探讨,我们明确了这样一个团队构建目标:了解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熟知正常的小学生群体在此阶段所欠缺的心理成长角度和普遍性问题,了解孩子在成长的下一阶段(初中阶段)中可以进行提前预防的问题角度。

心理学专业出身,任职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心理老师的各位老师,无疑是最契合目标的选择。

很多家长可能并不知道,孩子在学校是会主动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或者倾诉苦恼的。尤其在疫情之后,老师们收到的咨询频次更高。这里面当然确实有抑郁或亲子矛盾等问题,更多的则是生发于孩子内心的,成长过程中人人都会遇到的小坎坷、小疑虑,在心理老师的引导下,孩子可以更顺利地跨越这些成长的烦恼。

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配备有心理老师,也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具备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而这套书,则打破这些限制,在这些有着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咨询经验的老师的努力下,将成长的小秘密一一展现在孩子面前。不多也不少,刚刚好是他们需要的那部分。

怎样做到让孩子看得懂,愿意看

在与营销同事初次沟通的环节中我们探讨过一个问题:“心理学的知识这么专业,孩子看得懂吗?”要不要写成“遇到……情况,该怎么做”的形式?

其实这也是在内容写作之初,我与聂老师以及团队探讨的一个问题。在这套书中我们并不想要简单告诉孩子要做什么,而是想怎样做到让孩子看得懂,愿意看,而且能够把书中所学在生活中举一反三,真正用好心理学这把万能钥匙。

生活案例、故事 、经典心理学实验、互动环节,以及有趣的小漫画,创作团队力求用丰富的内容形式提升孩子的兴趣,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把引入的心理学知识讲得趣味无限。

在此不得不提到这套书最终负责插画的宝藏插画师、灵魂画手艾莫渝。她让书中爱捣蛋的小孩、佛印悟禅时狡黠的苏东坡、引诱人接受诱惑的小恶魔都生动地跃然纸上。

不一致的观点都是为了一致的目标

书名怎么定?封面设计成什么样?相信这是所有策划编辑最头疼的两件事。这套书自然也免不了锤炼。在与营销同事沟通之前,我绞尽脑汁,记录下了二三十个书名方案,再历经自我怀疑和否定,以及拿周围的家长朋友作为试金石,最终选定了三个方案在沟通会中奉上。

然而,探讨之后,三套方案无一中标。最终在领导笔下敲定的是一套全新方案,唯一可以自我慰藉的大概是,这个最终的方案有一些我最初报选方案的影子。当然, 营销同事在最终方案中贡献了最重要的部分:基于对读者需求的尽量贴合,选定的系列名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养成记》,细细品味,竟然越来越觉得亲切。

之后经历的封面设计、颜色和细节的敲定,都是不可避免的反复阵痛的过程。最终,这套《小学生心理健康养成记》以这样的面貌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清新可爱、充满能量!

是的,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所有的探讨和争论,都是为了它能更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猜你喜欢

万能钥匙套书心理学
《了不起的故宫》
我们学校是书的海洋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毫无推荐价值 WiFi万能钥匙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疯狂小偷自配20多把万能钥匙
德国工程师用3D打印机造出“塑料万能钥匙”
对读者丢失图书馆成套多卷书赔偿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