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天住在山野的花里(外二篇)

2022-06-11毛莎莎

参花(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李花春笋山野

毛莎莎

春天是花开的季节,你方开罢我登场,开满村庄所有的地方。

三月的田野,油菜花好像串通好了一样,大片大片包围村庄。那一朵朵黄色的小花,有着阳光一样明亮的颜色,清冽淡雅,晶莹润泽。站在田埂上远望,清风徐来,仿佛置身在一片金色的花海,加上蝴蝶蜜蜂的灵动点缀,这景色令人陶醉。清人陈衍在《郊行见菜花》中写道:“一色菜花十里黄,好风斜日送微香。”对于山里人来说,金黄是希望,是丰收。

一夜春雨,桃花树下落英缤纷,如梦如幻,美得惊心动魄。所有的花儿中,只有桃花最妩媚,最曼妙。路边、村头、原野,都有它的身影。这深深浅浅的桃红,完美勾勒出了春的模样。文人墨客,谁不爱她?那文人墨客笔下怒放的桃花,化作一行行诗,流传了几千年。

阳春三月,雪白的李花竞相绽放,清新怡人。它小而繁茂,远远望去,犹如白雪覆满枝头。杨万里见李花盛放也不禁吟道:“春暖何缘雪压山,香来初认李花繁。”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树树雪白的李花盛开。有的像一团团绣球,圆润可爱;有的三二十朵紧挨在一起,彼此不相让;有的单独出枝,风景这边独好。它们把乡间道路点缀得格外美丽,蜂蝶也争抢着在花间采蜜,忙着属于自己的“春耕”。

雨过天晴走进山头,如云朵般的山茶花,藏在这一片苍翠中,迎春盛放。茂密的叶子中点缀洁白的花朵,晶莹的水珠沾在柔滑的花瓣边沿,花朵显得更妩媚动人。白的花,黄的蕊,是那样和谐美丽,倾尽全身之力,只为吐出最甜的蜜。

三月底,清明将近,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如火如荼,微风吹来,荡起红色的波浪。在天空的映衬下,如云霞,似彩缎,艳丽无比。悬崖上,山沟里,一丛丛,一片片,花瓣贴着花瓣,相互依偎,竞相辉映。

花儿无言,所有的美丽都跨越了季节的沉寂。花儿可爱,每朵都寄托了春天的希望。春天住在山野的花里,让我们在落英缤纷的景致里流连忘返。

故乡春笋鲜

春雨淅淅沥沥洒落大地,蛰伏一冬的小草慢慢发芽,整个乡村山野也悄悄地换了新装,原野泛绿,江水渐暖,连空气也变得甜丝丝的,地底下的春笋,也在尽情舒展自己的身子。

油菜花谢后,春笋们就“噌噌”地往上冒。在我的故乡,春笋有两种:一种是毛竹笋,矮胖,个头大,着深褐色的外衣,需要大人用锄头小心地挖起来;还有一种是山竹笋,又细又长,着翠绿带褐色的外衣 ,只需往根部用力一扳,就断了。

我们乡村的毛竹笋,都是自家竹林生长出来的,舍不得挖出来吃,一般留作长大成竹,可以卖个好价钱。而山竹笋不同,它是野生细竹子萌发的,因为纤维少,比毛竹笋的味道还要鲜。乡村四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山竹笋似乎就为接续这段空白而生。无论是山野,还是竹林,溪边还是地头,都能看见它的身影。

清明过后,我们都要和父母上山扳笋儿。

雨后的春笋,拼命地从土里钻出来,长势疯狂。周末不用上学,父母亲就带着我们几个孩子上山,在父母的指点下,若是尖端的笋箨是深褐色,那竹笋必是鲜嫩的,若是深绿色的,那味道必定要差些。为了能吃到鲜嫩脆口的竹笋,我们农家人便争分夺秒地抓住这春光,四处找春笋,不论是灌木、荆棘,还是草木旁边,总能发现惊喜,根本忙不过来。山林中还有那么多春笋,可身上的袋子沉得背不动了,我们只好怀着不舍的心情回家了。

扳回来的山竹笋,立马剥壳。笋儿露出白玉似的果肉,还带着滑嫩的绿。焯水,笋儿仍保持本色,拍扁,切段,下油锅,和腊肉一起翻炒,竹笋便释放出一春的水分,汲取腊肉蕴藏的醇香,肉的浓烈与笋的清新相互交融,空气中弥漫出春笋特有的鲜味。吃上一口,细细咀嚼,又脆又嫩的笋儿,汁水饱满,鲜香味在舌尖流连,仿佛置身山野,与春天同步。

吃不完的春笋,我们便会把它焯水,放在太阳下晒成笋干。这样可长期保存,随时食用。笋干做法也有很多,比如笋干老鸭汤,笋干炖肉,油焖笋干……

苏东坡曾在《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中写道:“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在诗人眼里,这些土生土长的食物,朴素纯净,带着山野的灵秀气息,是人间至味。

一年春又到,当一盘春笋炒腊肉放在我面前,那散发出的清香,让我仿佛又置身在春天的山野!

清明粿飘香

立春后,有一种野草“噌噌”生出芽叶,破土而出,我们称之为“艾”或“清明草”。在清明节前后,用清明草做清明粿,是我们家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

据说清明粿还有一个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陈太平得到一个农民的帮助。那个农民用清明草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个个米粿,然后把青溜溜的米粿放在青草里,混过了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清明粿,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清明粿以御敌自保,吃清明粿的习俗就此流传开。

四月的春日,草木葳蕤。母亲就会带着我和妹妹去山野采摘清明草。它们带着葱茏的生机,在田埂、山坳、溪沟竞相生长。因为叶片带着灰白色的绵毛,在杂草中很容易辨认出来。我和妹妹总会比赛谁采的嫩茎叶最多。春风拂过,新采摘的清明草混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淡淡的青草香味沁人心脾。不一会儿,我们的竹篮装得满满的,雀跃地期待用它来做美味的清明粿了。

母亲把鲜嫩的清明草清洗干净,直接剁成小段,保留它青碧的本色。接下来,把剁细的清明草和面粉揉捻均匀。为了让口感更加软糯,一般还会加上一些糯米粉或是淀粉。母亲一边揉,一边放入适量的糖,直到它们融合成青绿色的面团。面团在母亲的手指下,被揪成一个个剂子,再捏一下,就成了小饼形状的清明粿。

最后一步,是蒸清明粿。我们眼巴巴地等上十五分钟左右,直到蒸笼飘溢出一股清香味,终于可以开吃了。揭开盖子,一个个清明粿油绿如玉,清香四溢,食欲一下子就勾起来了。心急的我冒着烫嘴的风险,趁着热气,小心咬上一口,甜津津的,又细腻又软糯,带着淡淡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穷。这时母亲总会笑着说慢点吃,并嘱咐我回学校带上一些给同学尝尝。

同学们吃过母亲做的清明粿,都夸赞味道好极了,香甜适口。我也吃过外地同学带来的清明粿,有的掺青艾汁,有的包各种馅料,有的用野蒿菜……但都不及母亲做得香。

现在,吃清明粿已是人们感知时节的美食,也是一份留住记忆的牵系。又到了吃清明粿的时节,我又想起了家乡的清明粿,那挥之不去的泥土香和青草香总萦绕在我的心尖。

(责任编辑 杜宪)

邮箱:597835151@qq.com

猜你喜欢

李花春笋山野
李花
闻侄女考取清华大学
清爽春菜沁人心
李花
山野
下一次,我依然和你相约
李花
青青的小春笋
花不只在山野烂漫处
看花的人回过头来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