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劳动教育微课的设计、制作与使用

2022-06-11刘梅王欢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劳动微课教育

刘梅 王欢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但当前我们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加之师资不足、资源欠缺,导致劳动教育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本文从新时代劳动教育资源的建设入手,提出劳动教育微课的设计、制作与使用策略,期冀劳动学科教师借此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落实劳动教育目标。

一、微课是新时代劳动教育优势资源

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突出的社会性。目前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一般依托班会、学校活动,或者结合生活实践以及研学旅行来展开,丰富的形式下暗藏着“随机、随意”的弊端,轰轰烈烈的展示背后显现了诸多劳动教育认识的误区。因此,将劳动教育以数字化资源的形式呈现,普及大众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对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微课作为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的数字化资源,能促进体系化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形成,解决劳动教育师资薄弱的问题,有利于学校全面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微课具有易于传播、方便使用的特点,可以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是落实家校共育的有利条件。

笔者认为,劳动教育微课不仅应该呈现劳动的方法、步骤,更应该强调劳动教育的启发性,引导学生关注劳动的意义;微课设计和制作不仅要体现“怎么做”及其注意事项,还要体现“为什么做”和拓展信息等要素,凸显微课内容的专业性、趣味性、针对性及实用性。

二、劳动教育微课的基本结构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四个方面阐述了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并指出劳动教育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基于此,劳动教育微课必须摆脱“劳动技术”的狭隘视角,体现劳动教育的特征和理念。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笔者构建了由“为什么做”“怎么做”“注意事项”“拓展信息”四个要素组成的劳动教育微课设计框架。

1.“为什么做”,引导学生关注劳动社会

劳动是儿童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渠道。劳动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在劳动教育微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劳动的因由,提升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知能力与理解能力。例如:拖地属于日常生活劳动,但为什么要保持地面干净?地板上的灰尘是怎么来的?如果地板上布满粉尘,会有什么不良后果?这些都是值得劳动者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延展能帮助学生理解个体与世界的关系。

2.“怎么做”,指导学生提升劳动能力

劳动能力是人们进行劳动的能力,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总和,包含劳动工具的认识、使用,以及劳动实践的方法和步骤等。因此,“怎么做”应包含劳动工具和劳动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以适合小学生的生产劳动为例,它可以细分为种植、养殖、缝纫、创意手工等,这些劳动都涉及劳动工具的使用。由于时代的发展,许多劳动工具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新时代的劳动者需要认识并使用先进的劳动工具,微课中可以设计带领学生认识不同时期劳动工具的内容,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安全且容易获得的劳动工具。如关于缝纫的微课,可以介绍缝纫工具从最原始的骨针到铁针、钢针直至缝纫机等的发展历程,使学生通过学习劳动工具的发展史,自然而然地产生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情感。在劳动方法指导方面,笔者利用微课介绍如何利用身边的劳动工具服务自我、改变生活,如怎样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针、线、布等制作一个沙包等。

要具备劳动能力,必须真正动手去劳动,不能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基于这样的认识,劳动教育微课应该呈现详细的劳动实践方法和步骤,从材料的准备与加工、工具的使用、制作过程等方面进行具体解说,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个性化学习。

3.“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重视劳动安全

劳动安全是热爱劳动、坚持劳动的基础,是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劳动教育微课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引导学生关注劳动任务、场所及设备的适宜性,遵守安全规范,提升安全防范技能。此外,注重劳动细节对保障劳动安全十分重要。劳动细节涉及劳动后工具的维护与安放,如果劳动后不做好工具的维护、摆放,不仅容易造成损毁,还会导致安全隐患。例如:学生使用家电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项?怎样安全用电、用火?做菜时应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切菜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切菜后的刀具、案板该如何收拾?这些问题的处置往往影响着劳动安全,也影响着劳动效度。

4.“拓展信息”,扩大学生劳动视野

“劳动创造幸福”并不是一句空话,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强调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对于小学生来说,劳动对环境的改变是直观的,对个人和团队的促进作用也显而易见,这与积极心理学中胜任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相契合。那么,在劳动教育微课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理解更多劳动者的价值,发现更多劳动工具,并利用已有知识经验验证劳动工具的使用效果,或者迁移劳动工具的应用范围,对劳动工具或方法进行大胆创新,让劳动变得更有趣、有益。例如,蛋类营养丰富,食用方法多样,深受大众喜爱,学生对鸡蛋的各种吃法有丰富的经验,但什么样的饮食是健康的?鸡蛋为什么成为餐桌上的“常客”?在烹饪过程中,不同的厨具对鸡蛋会产生什么影响?煎鸡蛋时,油为什么要烧热?用什么方法可以煮出圆形的荷包蛋?怎样让煎的鸡蛋有规则的形状?上述诸多信息的拓展,能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让劳动与社会生活及个体的知识经验紧密结合,拓展、深化学生对劳动的认知。

三、劳动教育微课资源的应用策略

微课的应用情境是多元的。劳动教育微课由于具有针对性、独立性、延展性、思想性,适合在不同应用情境间传播与分享,拓展其应用的广度与深度。

课前应用微课主要起到启发和促进交流的作用。课前,学生在劳动教育微课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尝试操作劳动工具,并进行初步实践。其间,学生往往会经历成功或失败,进而有所感悟和收获。教师在课堂中则侧重于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前劳动成果,并针对各种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进行分析、反思,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更有广度的延伸、拓展。這种应用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学有的放矢。

课中应用微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微课内容分解成几个板块,融入导入、探究、小结、拓展等环节中;也可以让微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关键资源,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课后应用微课要侧重于劳动技能的练习与巩固,帮助学生落实劳动任务。从“生手”到“熟手”需要一个过程,微课中呈现的劳动方法和步骤的演示、劳动安全提醒等信息,对学生学习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此外,通过信息化途径将劳动教育微课发送给家长,引导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一起经历劳动创造的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能强化亲子关系,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作者单位:襄阳市晨光小学)B52AFB27-FC1F-47DC-A680-A3A2511CDFAD

猜你喜欢

劳动微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