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识形态逻辑论析

2022-06-09郎旭李振宇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形态逻辑

郎旭 李振宇

摘 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内容丰富,构成定位在于两个层面:传统国家安全要素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意识形态逻辑贯穿于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既是立足点也是发力点。习近平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基于意识形态是总体国家安全核心要旨的本体维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斗争日益复杂的实践基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把意识形态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的突出位置。具体表现为:以意识形态的向心力涵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的定力、以意识形态的创造力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的动力、以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彰显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力。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形态;逻辑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411/j.cnki.sxsx.2022.02.007

收稿日期:2022-02-25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立项课题“新时代大学生大国国民心态涵养及培育研究”(WGD2017012)

作者简介:郎旭(1978-),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振宇(1995-),男,辽宁绥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On the Ideological Logic of Constructing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LANG Xu, LI Zhen-yu

(School of Marxism,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China)

Abstract: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is rich in content, and consists of two aspects: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national security elements; the Ideological logic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all-round and all-factor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which is both a foothold and a driving force. Centering on the strategy of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Xi Jinping has placed ideology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Based on the ontology dimension of ideology as the core essence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practical basis of the major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 and the value pursuit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deology is placed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Specifically, there are as follows: cultiva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with the centripetal force of ideology, enhancing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with ideological creativity, and highlighting the strength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with the communication force of ideology.

Key words: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ideology; logic

從基础层面角度出发,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在于建设一个安全的环境。想要实现社会有序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必须先确保总体国家的安全指数。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安全形势严峻而复杂,在总体国家安全方面仍需进行不断地摸索与努力,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思想契合新时代发展趋势,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国家安全理念的未来走向,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提供了清晰的思想指南,并深刻影响着人们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认识与现实实践。国家安全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前提,也只有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能平安正常地体验生活中的点滴平常。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非仅仅指向传统的安全,同时还包括了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多方面。为了更进一步阐述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基于意识形态视角下的相关内容,笔者将对其做进一步阐述。

一、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义阐述

从学术界角度出发,关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义,具有丰富的要义内容。包含:以人民安全为主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郝铁川(2020)在研究中认为“以人民安全为主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是当代国家安全的总纲领,表达出人民安全或国民安全在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中的核心性,逻辑性在于强调人民群众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主体性。应勇(2021)在人民日报中,对总体安全观做了进一步阐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方略,重点分析了“以人民安全为主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点,也是新时代国家总体安全工作需要遵循的内容。“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要义中,郭耀武(2015)认为,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属于最高层次,具有根本性战略意义。需要把政治安全放到首要位置,高敏锐性、高自自觉性去维护,为国家安全提供政治保障。马占魁(2014)在研究中认为“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将保障国家经济发展不受侵害,促进国家经济实力,为国家安全保障提供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精准性地把握了意识形态与总体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创造性地从历史与现实、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时间与空间三个维度构筑了国家安全的“总体”,总结了历史经验、分析了新时代潮流、适应了发展逻辑、回应了人民关切、展现了中国智慧。对于应对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道路上的安全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总体国家安全的意识形态逻辑在于人民至上是最高要义,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绝对巩固地位是保护人民安全的基础,经济发展是为保证人民安全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从一定层面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的全要素都紧紧围绕意识形态工作,这里既包括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也包括国际意识形态共同价值的共识。对于国内主流意识形态来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引导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然就助推了国家安全建设。对于国际意识形态共同价值来讲,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故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既反映了中国的本国诉求,也符合人类的共同价值,都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识形态逻辑。因此,对国家安全维护手段加以透视,通过战略文化、安全威胁、意识形态以及国际结构方面进行阐述,阐述的内容具有开放与发展的特点。

二、习近平把意识形态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突出位置的论据

在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作用,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必须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战略支点。精准把控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安全观的最新成果和强大思想武器指导国家安全实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实保证。

(一)本体维度:意识形态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

意识形态即是一个人对不同事物的独特见解、理解与认识,更多是对事物的一种感观思想,思想意识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准则,从而影响着整体的发展计划。而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中国共产党一直严抓的工作重点,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国家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提条件。同时意识形态紧紧抓住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命运咽喉,只有意识形态是安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才能得到关键性保证。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意识形态的指导就像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失去话语权甚至国家主导权。国家只有把文化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一并提升,促进经济、科技、网络的一体化发展,新形势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可以再创骄人的成绩。意识形态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也是基础建设的推动力。

(二)实践基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斗争日益复杂的现实需要

在各种条件以及国际尖端的催化下,目前世界局面动荡不安,复杂的斗争正在各国之间的边缘蠢蠢欲动。面对种种暂时还不可预测的幻变,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机制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国家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有力保护,同时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重大论述,其旨在统筹发展,增加内外忧患、居危思安意识,是指导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新中国经过了70多年的发展才取得了许多在各个领域上的重大成就,历经过程中直至目前,總体国家安全问题一直是阻碍其快速发展前进的绊脚石。所以,进一步强化公民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已经成为一种现实需要,充分实践总体国家安全工作迫在眉睫。但是从大量的社会调研报告显示,相关部门对实践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投入、宣传、研究以及有效实施等措施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因而导致了我国目前大部分公民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程度不显著,对于重要的安全意识和知识均不能熟悉并牢牢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没有融进日常生活里,对国家时事热点关注度不高,致使国家安全意识淡薄,这般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后,公民会逐渐减弱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行为,甚至丢失维护国家利益主权的贡献力。

(三)价值尺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

2021年是新中国进入新时代发展中一个重要年份,除了一些传统的安全问题需要加强以外,我国还面临着恐怖袭击、气候恶化、网络监管等威胁性安全问题。同时在2019年末出现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仍然需要持续检测与加强,也导致了我国在原有的夹击中受到更加多的安全威胁,而处于同期中的每个国家都在缝隙里艰难前行,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独善其身。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剧,但是目前国内外环境十分动荡,进而国家安全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多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人民的人生最大价值追求。所以,对我国公民极力进行国家安全观思想教育以及具体实践的宣传推广是党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足够的感化让公民自主融合到国家大环境中,即使只是简单提升个人素质也是在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共同携手建立高效能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念与思想,以便可以有序且轻松地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对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价值。

三、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意识形态逻辑的特征

在构建新形势下总体国家安全的布局中,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意识形态逻辑主要体现在“新、总、全”三个维度,在中国历史安全建设的纵向上看主要体现在“新”字上,及涵盖了传统安全也包括了非传统安全,既看到了有形安全也瞄准了无形空间,这是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又极其容易突发的安全隐患;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全要素上看主要体现在“总”字上,以往国家安全建设仅集中在某一方面或某一地域,如粮食安全、领土安全、政治安全等,在全球化高度融合的今天,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无安全威胁时,可以良性互动,互相促进,当某一部分出现安全威胁时,整体将会产生恶行循环,所以构建国家安全体现在“总”字上;在全球化背景下,总体国家安全战略意识形态逻辑又体现在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关系的“全”字上,国际人文合作加深,经济产业布局融合,利益关系相互交织,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相互影响,两者已不是能够分开的单体,新冠疫情和经济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任何时期都要丰富,国家总体安全更新

国家安全内涵比较广,外延中涉及的内容也很多,“西汉第一雄文”的《治安策》和半部书籍治天下的《论语》,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等中国历史上维护国家安全的安全宝典都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其内容涉及领域由于社会性质的不同,所以无法与今天社会发展中涉及关于安全领域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通过理论研究,可以发现涉及传统安全内容中,除了非传统安全的基础理论,同时其中也包含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卫生安全等多个方面,都属于非传统安全的领域,这些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的巨大变化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而且有更大变化的趋势,我们无充足的经验和充分的准备应对时时更新的威胁,这些正在改变着国家安全的概念。

(二)國家安全维度比历史任何时期都要宽泛,国家安全总体增容

历史上的国家安全几乎全部局限于传统安全。以军事斗争为例就能够看出其演变过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起初战争主要依靠人的数量和粮食多少,到了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精钢冶炼技术,冷兵器优劣又极大地影响着战争的胜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略战术的灵活应用,制高点、制海权、制空权的争夺决定战争的胜负。现代军队建设又经历了机械化、信息化向集成化的转变。基于上述分析,演变的过程,直接反映出与国家安全空间相关的内容,在相关要求中,涉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内容,注重的核心内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鉴于上述研究,重点在于虚拟世界中与国家安全相关,同时也是国家安全中外延的新领域,涉及内容非常广。

(三)国家安全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国家安全总体难控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和利益交融日益加深,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紧密相连,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但国际局势越来越错综复杂,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交织混合,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生态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单边主义、贸易壁垒、恐怖主义威胁着人类社会,鉴于此,任何国家在发展中,都不能变为只为自己发展的“孤岛”,需要做好外延的发展。所以在未来发展中,注重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需要与国家安全观的思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中,与国际安全形势结合,是一种必然思维。可以有效应对外部存在的种种不安全因素以及不良事件导致的冲击,同时也是国家安全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中重要组成部分。

四、习近平以意识形态建设助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设,提出了“四个自信”理论、开启了新中国史上第一次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视察福建强调“政治建军”的古田会议,这些都是以意识形态建设助推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的逻辑延展,彰显了意识形态在总体国家安全建设中的中心地位和核心属性,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作用,才能够构建好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以意识形态的向心力涵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的定力

正确的意识形态可以帮助公民准确认清我国国家基本国情以及掌握好总体国家安全局势的实时变化,找准所存在的问题与威胁,可以通过信访或网络的形式向相关部门提出想法以及参考建议,以预备好有关国家安全各项工作的开展,从而达到提高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的目标。和平二字平平无奇但是所蕴含的意义却非常重大,若是每位公民都可以全面、多种角度地去认识并了解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指导理论,那么就可以对“安全”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且可以深切意识到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家发展的价值帮助,使以意识形态的向心力涵养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公民的大脑里、心灵上“落地生根”,成为一种建设定力。比如在生活上公民能够正确使用并实践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国家做出骄人的成就时,我们应该为自己身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分子而感到骄傲自豪;当国家安全面临危机危害时,我们要自觉做到不跟风、不诋毁国家,并自主维护国家安全或立马向相关处理人员说明情况以制止此类行为,避免谣言的散播,而对国家的声誉造成损害。

(二)以意识形态的创造力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的动力

意識形态的创造力可以打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局面。创造的力量是无限的,意识形态本就属于一种抽象概念,而抽象的事物的创造性是无穷大的,所以党的相关部门要牢牢抓住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机,以加强意识形态的创造力,形成一股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的动力。例如在网络信息里或电视新闻广播的宣传中,相关部门可以先区分好不同类型的国家安全课题,匹配好相应的政治案例,并结合前沿科技发展以及我国国家战略需求或深入研究结果所带来的社会稳定;或结合目前社会迅速发展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云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实时发展,以及其文化安全对国家整体经济建设的发展影响与价值。以上的种种实际都存在着极大的创造空间,同时让公民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波及的范围之广,成为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的催化剂,激发出公民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令其发奋图强,主动担当新时代赋予不同阶层公民的社会责任,努力立志成为有巨大抱负的国家栋梁,切实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更加强大的力量支撑。

(三)以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彰显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力

信息传播影响是建设正确意识形态最广泛的途径。但是近年来,尤其在网络上涌现了许多攻击中国的外来文化,危害着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仅仅通过现实中简简单单的宣传并不能完全阻碍外来思想的冲击,更是不能与网络光电般的传播速度比拟。所以我国网络相关监管部门要及时处理某些错误信息的传递,还网络世界一片净土,并做好网络的严格监督管理工作。有时存在以预防错误思想在社会各个角落里扩散、渗透,反而被一些错误言论引导走向歧途的问题,使部分公民对我国的文化产生怀疑,对公民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社会责任感以及中华民族自信心逐渐被淡化。只有正确利用意识形态的传播力才能帮助公民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导公民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党组织的工作领导,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国家相关的时事政治工作,能够在外力或他力的舆论影响下主动积极地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的安全,作为国家社会的强劲后盾自我提前做好战斗的准备,同时这也是我国宪法法律里所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就是要在动荡的安全格局下,能够自主判断有关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意识形态传播的真伪,加大正确的安全言论的传播力以彰显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力。

五、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意识形态逻辑的成效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准地把握了意识形态建设与总体国家安全同向同行的辩证关系,领会弄通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意识形态逻辑有利于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全民意识,有助于突显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夯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神根基。

(一)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全民意识

增强全民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识势在必行。实践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里指出: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实现人民性、多样性、系统性、时代性以及复杂性。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实行传统安全以及非传统安全的多重任务,国家要明确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打造大安全格局的系统建设,并始终保持有关安全问题的敏感度。党要坚持带领人们向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进发,公民要继承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正确的是非辨别能力,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和抉择的主导权,维护各领域的安全稳定运行,构建总体国家安全体系。

(二)突显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是切实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的行动组织,党的领导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努力落实个人、国家、国际、全人类四个大方面的和谐发展,在切实维护总体国家安全、创新国家安全新格局中具有先进且重要的时代价值。当前国内外形势每分每秒都在急切变化中,每个国家为追求经济或权力的发展而互相追赶着,稍稍放松可能就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开创国家安全新局面就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行动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优秀的意识形态指导范本,在面对我国综合快速发展的常态化,要全面进入更严谨、更具忧患意识的安全状态下,突显其卓越的时代价值。

(三)夯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神根基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根基,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为我国的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维护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文化安全是夯实其精神根基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切实践行“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形式。全球化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各个国家在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个进程中,互联网上各种信息相互交织,个别公民被一些粗俗的信息或者某些偏激的西方语言所迷惑,加之某些公民意识形态不够坚定,没有足够明辨是非黑白的能力,从而相信并深陷国外的一些错误观点里,到达严重程度后可能参与恐怖活动、搞国家分裂等一系列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我国各领域的发展在近年来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个别不怀好意的国家恶意散播中国“伪和平”的言论,甚至在世界上越演越激烈。因此,建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才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最好的方式。

六、结束语

总之,意识形态贯穿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的全过程之中。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在总体国家安全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引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意识形态建设细化到大国外交、思想宣传、舆论导向、文艺创作等具体工作之中,为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导航把脉、凝魂聚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涵养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创造力、传播力,是提升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现实要求。国家的整体安全是国泰民安的前提基础。只有国家天下太平,人民才能得以安居乐业,所以我国各阶层公民作为国家发展的坚实可靠力量,要主动认清并把握好国家基本形态与国情国势,以正确且坚定的意识形态认真学习并切实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我国总体国家安全事业开辟更多新的发展途径,增加国家综合实力,助力国家在世界的舞台站稳脚跟,把国家安全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參考文献:

[1]郝铁川,宋伟.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重大风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总体安全观重要论述[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0(7):1-11.

[2]应勇. 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N].人民日报,2021-04-19(011).

[3]郭耀武.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要求[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5(4):23-26.

[4]马占魁,孙存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N].解放军报,2014-07-30(01).

[5]孙炜.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国家安全体系的发展与完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3):37-43.

[6]刘坤雁,王勇,刘鸿图.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实现意识形态安全[J].学理论,2021(4):29-31.

[7]马振清.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J].人民论坛,2021(8):20-23.

[8]段伟.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2):47-51.

[9]吴艳东,霍广涛.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安全:内涵、本质与实践遵循[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1-7.

[10]郑旭涛.总体国家安全观: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J].学习与探索,2020(1):44-50.

[11]黄溪发.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71-72.

[12]王进,李建军.贾谊《治安策》与儒家政治秩序的重建[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00-109.

[13]范华平. 以更高政治站位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N]. 人民公安报,2021-04-18(003).

[14]刘跃进.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国家安全总体布局[J].人民论坛,2017(34):38-40.

[15]杨蓉.从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到算法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网络法律治理[J].法学评论,2021(1):131-136.

[16]王焕章. 重温百年党史 感悟“四个自信”[N]. 吉林党校报,2021-05-01(03).

[17]寇鹏飞,陈宪良.总体安全观视域下的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考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6):60-64.

[18]周甄武,方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践行和发展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0(6):1-9.

[19]张晋铭.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普遍安全世界”建构的内在逻辑与方法探析[J].学术探索,2020(10):10-18.

[20]叶浩豪.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价值[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8(5):15-17.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猜你喜欢

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形态逻辑
逻辑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