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微作文”点亮习作修改

2022-06-08文|于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主笔微作文小组长

文|于 雪

课标在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习作实施建议中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习作修改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习作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重视作文修改,逐步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教师要打破作文“单向评改”传统模式,建立“生生互改、师生共改、家生议改”的“三维联动”评改模式,减轻全批全改作文的负担,扎实高效地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

一、创设“微作文”,激发修改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奇,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接受新的挑战。习作修改也一样,不能一成不变。因此,我结合微信、微博、微电影等的特点,尝试创设了“微作文”。

“微作文”降低了学生习作的字数,备受学生欢迎,有以下“六大妙处”(如表1)。

表1 “微作文”的妙处

新颖、有趣、富有挑战的“微作文”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让他们爱不释手。习作从“要我改”到“我要改”,充分调动了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

二、巧用“微作文”,习得修改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一味地埋头苦改,抱怨学生不会主动修改,不如对症下药,教会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微作文”就是一个平台、一个契机、一个改变。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生生互改

(1)成立“微作文”学习小组。

我采取就近原则,成立“微作文”四人学习小组。小组共用一个作文本,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微作文”分工、收发、督促、协调、组织讨论、创新等工作。小组成员之间需要默契配合,以共同完成每次“微作文”的写作与修改。

(2)各小组创新设计标识。

在组长的带领下,各“微作文”小组成员纷纷出言献策,共同讨论设计本组“微作文”的封面,包括组名、标识、座右铭等,提倡创新,体现本组学生的特点以及对习作的美好愿景。还有版面要求,如需要彩色绘制,还有修改栏、签名栏、评语栏、教师评分栏等,最好根据习作内容绘制不同的边框,力求美观,提倡小组自主创新。

(3)小组成员间互相评改。

“微作文”因其短小精悍的特点,非常利于学生写作。每周由一名学生主笔,记录自己的生活随感,形式自由,在周三之前完成,周四、周五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共读共改,或在“修改栏”轮流修改,签好名,并在“留言板”对此篇“微作文”进行评论,周五放学时交还给主笔人。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习作修改经验,尤其是“微作文”小组中的组长和写作比较优秀的学生,写出的“微作文”本身就是其他学生学习、借鉴的优秀范文。在他们的修改示范下,易于作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模仿,针对性强,踏实高效。

2.师生共改

在周末吸收了家长的意见后,“微作文”的主笔人就可以在下周一的语文课上共改、展示。在课上,我会进行点评、示范与方法的指引,使小组内以及各小组之间都能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比如,我逐渐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修改:

(1)文面是否整洁。

这个标准显然是学生都能看得出来的,“微作文”的主笔人被指出文面不整洁时,会觉得不好意思。同时,小组其他成员也会在下次习作时注意文面。

(2)“啄木鸟”挑错字。

将错字在“微作文”中圈出来并写到“评语栏”,再改正。经过“微作文”小组进行“啄木鸟”挑错字后,习作里的错字便无处可逃。此方法尤其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大有裨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错字率直线下降。

(3)学习修改病句。

挑出“微作文”中的病句,在下面画上横线,在“评语栏”中写出病因,并在“修改栏”中改正句子。对于较难的句子,课堂上老师会指导集体修改,逐渐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修改病句的能力,使习作表达更加流畅,文从字顺。例如:

(4)讨论文章中心。

大部分学生习作会犯“中心不突出”的毛病。“微作文”要求学生在短小的篇幅中,完成一件事的叙述,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组织材料的能力,做到中心鲜明、集中。例如:

原文:一个周末,我和表姐带了10 元出去买东西,去了离家不远的小卖部买了一包鱼豆腐。哦!那美味叫一个正宗!我又走到了一个店里,呦,我看到了爱吃的牛奶糖,便爽快地买了一包。我边吃边走。到了公园,我们想在小公园的石椅上坐一下,哦!太冷了吧!我不敢坐了。

——《出门在外的感觉真好》

师生讨论点评:该文章结构涣散,抓不住中心,短短的片段记叙了三件事情,件件都是蜻蜓点水,记流水账,建议选一件事写具体。

师生共改示范: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最期待的表姐终于来了,我一蹦三尺高,拉着她出去买东西吃。街上熙熙攘攘,很多小贩都殷勤地招呼着客人,各种煎炒烹炸的味道弥漫着,我们好不容易挤进一个小卖部,站定了脚,便迫不及待地寻找着爱吃的鱼豆腐。“哦!在那里!”眼尖的表姐发现了。我们马上扑过去,贪婪地嗅着鱼豆腐传来的阵阵香气:“老板,来两碗鱼豆腐。”我小心翼翼地接过碗,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表姐已经含糊不清地边嚼边说:“真是太正宗了,赞!”……

——《出门在外的感觉真好》

(5)共改言语表述。

小学生写作较随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往往会造成语言啰唆。在师生共改环节,应教会学生修改习作中语言重复的毛病,使文章简洁、凝练。慢慢练习,能逐渐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在习作中简练恰当地表达的习惯。例如:

(6)巧看文章结构。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改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修改技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关注整篇“微作文”的结构布局,包括三个方面:①段落层次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恰当;③首尾是否呼应。在不断修改中教会学生列提纲,使文章结构严谨。

师生共改列提纲:

3.家长评改

小学生的习作需要不断地修改,家长就是“好帮手”。因为大部分家长已经具有阅读、指导写作的能力,甚至有些家长自己就是写作高手。这么好的资源,学生要充分利用。“微作文”的主笔在周末将习作带回家,与家长一起评议,再次进行修改。许多家长也会为孩子提出恰当的意见,并指导孩子重新修改。

这样,学生的习作经过同学改、老师改、家长改这“三改”,越改越顺畅,越改越优秀。

三、借助“微作文”,养成修改习惯

要想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修改习惯,还需要持续地为习作修改增添动力,即“微作文”的助力系统。

1.“微作文”保障系统

(1)“微作文”积分制度。

每周一,学生会将本组的“微作文”本交给我,我会在师生共改之前,给每个小组评价,评价总体为百分制,缺交、迟交均不得分,总分每周累计。

(2)小组长问责制度。

“微作文”每周由小组成员轮流主笔,轮流修改,由小组长负责组织与督促。如果某一小组未完成本周的任务,将对小组长问责,同时当周的“微作文”主笔不能积分,严重完不成任务的将要重写,这就保障了学生习作的固定时间,使其慢慢养成写“微作文”并修改点评的习惯。

2.“微作文”助力系统

(1)“微作文”小组颁奖。

每周的“微作文”小组积分要张贴在班级展示栏,并按照积分累计,一个月颁一次奖,排名在前面的小组下周更有动力,排名在后面的小组下周会更努力。另外,颁发的奖状和小奖品虽然东西小,但是学生更在乎的是小组的荣誉,都在暗暗较劲,争取下个月赶超其他小组。

(2)小组长聘任制。

“微作文”的小组长实行聘任制,由小组成员投票选举产生。老师郑重地颁发“聘书”,就是颁发了一种责任。因为每月评选出优秀小组长并给予奖励,所以小组长的干劲十足。要给予小组充分的权利,小组长可以轮换使每个学生都信心十足。

(3)期末表彰优秀家长。

一个学期下来,在“微作文”修改方面做得突出的小组及成员,邀请其家长共同参与期末颁奖典礼。家长受到表彰对学生来讲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在激励学生的同时也激励了家长,使其继续关注孩子的习作修改。如此,何愁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提高?

(4)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我鼓励学生在习作修改方面继续创新,有想法随时可以互相交流,在班级共享。我班陆续创办了“微作文”展示台、习作修改小花絮(视频、手抄报、绘画等)、《“微作文”周报》、“习作修改那些事儿”微舞台、“微作文+ 微修改+ 微课掌上通”(简称“三微”)等内容。

(5)发表学生的“微作文”。

经过反复修改的文章,我会多方联系,积极帮学生投稿。学生的作品一旦发表,他们写作和修改的热情会越来越高,良好的修改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借助“微作文”,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联动修改,可以逐步让学生学会修改方法,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让学生越改越自如,越改越愿改,越改越优秀。

猜你喜欢

主笔微作文小组长
本期主笔
本期主笔
分餐小组长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本期主笔
依托文本,生成微作文精彩
“微作文”:让写作教学风驰电掣
如何开展体验“微作文”的研究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