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活”水,灵动课堂

2022-06-02刘璐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陶行知习作生活

刘璐

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发现多具备好奇心强烈及活泼好动的天性,且展示欲望较强。教师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仅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围绕命题作文的方式展开习作活动,将会压制学生天性及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对语文习作产生乏味及刻板的印象。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学生厌倦习作。针对此现象,教师可将生活即教育这一教学理念引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借助学生生活实践经验的引入,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并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生活感悟展开语文习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内容。其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的变化为教育的根本意义,生活处于时刻变化中,因此,每个生活时刻均具备重要意义,所以,生活所赋予教育意义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某种程度而言,生活即教育。其二,社会即学校。此为生活即教育设定一个范围,事实也是如此。大部分时间学生均在校园中接受书面教育,然而学生所需求的知识不仅包括书面知识,还包括社会中所蕴含的知识,社会中各角落均可作为教育素材。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字词,在街道中找寻错别字等,都是从社会生活视角出发所展开的教育活动。其三,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即为“教学做合一”。因受到课堂教学时长限制,教师出于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在课堂中多以灌输式方式将知识向学生传授,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感受学习乐趣,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无从谈起。陶行知先生所指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可将教、学、实践三者有机融合,对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加以突破,还可实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突显,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对学生习作活动的高质量展开有重要意义。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确定习作思路,提炼习作重点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习作练习篇幅的限制及传授习作技巧作为重点,并将习作作为常见的作业布置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练笔。然而,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在习作思路的确定方面通常会存在一定困难,学生难以将真情实感抒发于习作中。教师在批改习作时,通常会遇到多篇较为相似的文章。部分学生将习作视为一项任务,对习作存在抵触情绪,敷衍了事。教师为解决上述问题,需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以突破,重视生活内容的融合,激发学生习作灵感,丰富习作内容,帮助学生积累生活实践经验,促使学生可将自身所感、所想、所见书写于文章中,在习作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唯有如此,方可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生活化习作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实现学生习作思维的激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感知生活情境,以此推动被动习作积极转变为主动习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展开“长大以后做什么”此口语交际活动,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带领学生观看小狮子、小蝌蚪及蒲公英的梦想,将生活中的代表性动物、植物借助拟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小蝌蚪保卫池塘及蒲公英飞向远方等,以此作为基础,延伸至学生自身,每一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梦想。此后,可依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要如何实现梦想”等作为习作思路,引导学生展开习作探讨,鼓励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所想及所感,以此帮助学生从中提炼习作重点内容。借助生活化教学素材的引入,以实现学生习作灵感的激发,增添语文习作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

(二)加强情感引导,强化观察及思考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提升学生习作能力,需将学生生活感悟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避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陷入无内容可写的尴尬境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有目的、有意识地延伸教学领域,将生活化内容引入至习作教学活动中,拓展习作范围,借此还可有助于学生习作思路、习作素材的丰富,推动学生习作能力的不断提升。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视生活实践、理论知识的有机融合,以生活实际推动学生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生活,实现学生表达欲望的调动,并深化学生习作感悟,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我有一个想法”为主题,要求学生思索自己在生活中可为父亲、母亲及家中的长辈做哪些事情,随后,思索自己应该如何做,再思考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表达的方式表述自己对于生活中爱的感悟,在此过程中,还可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学生在此过程中,需针对生活展开细致入微的观察,还可将所掌握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应用于习作实践。这种教学方式与“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相符,与小学生形象——抽象——形象认知规律相契合,推动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参与生活实践,丰富习作体验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要求教师将“生活即教育”指导原则落实于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多具备好动及活泼的天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收獲丰富的实践经验、知识反思,为学生展开语文习作活动提供充足素材,消解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多种思维障碍。教师在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践教育、习作教学二者的有机融合,通过习作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重视学生实践过程,加强学生实践体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及情感素质,以此确保学生习作具备丰富的思想感情,体现个性特征。在带领学生开展“山中访友”习作活动时,结合学生现阶段的素材积累、生活体验,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登山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设计“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等诸多观察内容,并告知学生,这些都是需拜访的“好友”。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参加生活实践,深化习作感悟,升华习作主题。实践活动的设计,践行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丰富了学生生活体验,充实了学生习作内容,促使学生在习作中充分表达真情实感,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改实施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应用至习作教学活动中,深化学生主观体验,强化学生感悟,促使学生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展开个性化习作,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及习作能力的提升。

作者简介:江苏省仪征市育才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陶行知习作生活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