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功能”视域下亲情类散文教学策略探微

2022-06-02陈艳秋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亲情尝试散文

陈艳秋

任何一种文体的教学最终都要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质上。教师要注意从元功能和附加功能的视角入手分析,设计一些能体现元功能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一、心悟文本,生发独特体验

散文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是散文教学元功能的重要内容。教师要使学生获得独特的体验,就要鼓励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并尊重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要避免用自己的阅读感受代替学生的感悟,而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学习《秋天的怀念》的时候,教师就鼓励学生先整体阅读课文,并说说自己的个性化感受。如有的学生提出:“在这篇文章中,我能读到母亲对孩子的爱,同时也能读到孩子的悔恨之情。”此时也有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我不明白作者为何不珍惜母亲的爱,后悔其实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认为母亲爱孩子,但是孩子并不爱母亲。”教师并没有说这两种观点孰对孰错,而是让大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如从作者的角度分析,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可以发现他这个时候已经瘫痪。学生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身有残疾的人,内心是否会生出一种怨恨,是否會将这种怨恨转嫁到亲人的身上。学生还可以从母亲的角度入手思考,说说母亲面对这样一个脾气暴躁的孩子,为何还是愿意留在他的身边,照顾他。经过这样的多角度思考后,学生能理解作者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懊悔心情,同时也能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文本,尝试用联系生活等方法进行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入手解读作品,还可以从社会、国家等更高层面入手解读。这样有助于学生展开个性化解读,能让大家生发出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品味语言,赏析艺术手法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是散文教学元功能之一。亲情类散文情感动人,作者常常运用各种优美的词句展现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语言,尝试挖掘其中的艺术手法。这样学生能体会到散文的形式美,语言美,获得审美享受。他们认识到美好的亲情要用美好的词句来展现,在自主创作的时候也能得到启迪,大胆地运用各种创新的艺术手法。

学习《秋天的怀念》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文章最后“看菊花”一段进行分析,说说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何要加入这样一段景物描写。学生认为在“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中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展现出了花的多姿多彩。这里也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不同的花,象征了不同的人生,不管人生是什么样子的,都要好好珍惜,过完这一生,而这就是母亲给孩子的遗言。教师让学生再回过头来,分析“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的省略号里隐藏了什么语义,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他们认识到母亲暗含着让孩子们不要放弃人生,要坚持不懈地和困难抗争。由此学生认识到,这段描写语句优美,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母爱的深沉,同时也表示自己要记住母亲的话。由此学生认识到优秀的修辞手法能起到烘托情感的作用。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寻找课本中的词句,体会文本语言美、形式美,并思考它们是否和情感结合在一起,起到了烘托情感的效果。这样学生就能得到启迪,认识到自己该如何创作亲情类文章,让情感美和形式美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三、多重对话,挖掘深层内涵

领悟作品的内涵也是阅读的元功能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多重对话,组织学生展开生本对话,尝试了解作者的生活情况,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中情感的流露,并以此为切入点,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这样学生能真正读懂亲情类散文,提升阅读能力。

在学习《散步》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多重对话,尝试挖掘文章的深意。教师提出了若干问题,让学生深入下去,展开生本对话,并将探索发现说出来展开师生、生生交流互动,让自己的理解更深刻。如:“在文章中提到了选择两条不同的道路,那么,这里面是否有什么暗示的意思呢?”“在文章的最后提到了自己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孩子,两人背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你认为这一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能否从中挖掘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呢?”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赏析,认识到:“选择道路暗示着中年人在人生路上遇到的各种选择,是照顾父母多一点,还是照顾孩子多一点,这是一件很难抉择的事情。”还有学生总结认为:“最后一段话就象征了中年人的负担,夫妻两人所承担的就是一整个家庭的重任。”在层层深入的探讨中,学生认识到这篇文章不只是写一件家庭琐事,而是从此事情入手,探讨家庭的责任问题,探讨中年人要如何协调好一家人的关系,所以寓意更为深刻。

在阅读亲情类散文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展开多元对话,挖掘出作品的内涵,在自己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亲情观念,并尝试将自己的情感表述出来。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作品的深层次主题。

四、参与实践,释放生命活力

散文阅读的元功能之一是让学生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去比较、归纳、感悟,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使他们从亲情类散文中获得深厚的情感体验,然后指导他们如何和亲人交流沟通,促使他们释放生命的活力。

在学习《背影》一文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尝试提升他们对亲情的感悟能力。教师先引导学生围绕课本进行思考:“在课文中展现了送别的场景,并从中展现出了父亲对孩子的情感。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生活瞬间,展现出了自己和父母的情感呢?请尝试和同学展开互动讨论,在交流中挖掘出写作素材,然后思考,能否仿照《背影》的方法进行创作,写一篇能体现亲情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教师还鼓励学生参与到“为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活动中,看看自己能为家人做什么,家长对自己的回应又是什么。在收集到素材后,学生还要和同学探讨,说说如何从《背影》中总结出各种写作方法,然后运用到创作中。如有学生在习作中写了自己和父母的争吵,但是最后却感受到了父亲的爱,终于化解了矛盾。将这样的内容写入文章,学生能更好地感受亲情。

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亲子活动中,让他们获得启迪,挖掘出亲情资源,并将其用于写作中。在创作时,学生要从阅读的亲情类散文中获得启迪,将总结出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创作中。这样学生就能写出充满情感的作品,提升读写综合能力。

散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体裁,它在表情达意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把握住散文教学的“元功能”,从情感和赏析的角度入手,设计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洋口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亲情尝试散文
永不凋零的亲情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