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2-06-02吕小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古诗文思念题材

吕小燕

古诗文大都拥有华丽的辞藻以及独特的韵味,同时蕴含了真挚的情感,是经历了千年积累而形成的精神瑰宝。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路径。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有顺序地主动接近古诗文学习,能够透过古诗文作品体会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掌握写作方法以及积累语言,全面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欣赏品位,就是进入初中学段之后,古诗文教学应当实现的核心任务。以下是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全面提升古诗文教学质量、如何打造高效的古诗课堂,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链接相关背景,把握诗人概况

古诗最有趣的就是对于相同的意象,不同的诗人会呈现出不同的意蕴,即使是同一个诗人,立足于不同的人生阶段,也能够抒发完全不同的感悟。所以,在教学古诗时,教师需要补充完整的背景知识以及诗人的经历,不能由学生随意揣摩诗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当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了解其个性特点以及人生经历之后,再回归古诗,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这样学生就易于理解,也能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还能够辨别每首古诗所表达出的不同含义。

例如,在教学《夜雨寄北》时,在未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之前,学生很有可能将其理解为这是诗人抒发对友人的思念,显然这样的理解就会与文本原有的主题思想相背离,也不利于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就应告知学生李商隐创作这首古诗时的背景:晚唐时,李商隐与妻子相隔两地,自身居住在遥远的巴蜀,妻子在长安,而这正是一首写给妻子的抒情七言绝句。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古诗所指向的对象,也能够体会其中的思念之情,这对于接下来的理解必然会有极大的帮助。

以上教学中,由于链接了古诗的相关背景知识,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大概情况,从而促进他们对古诗产生根源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能够对古诗的内涵有了大致的感悟。

二、引导阅读想象,感受古诗意境

古诗大多具有篇幅短小的特点,但是其中却包含了极其悠远的意境,还能够为每一个读者留有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就是古诗最具特点的留白艺术,同时也是最吸引读者之处。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准确把握这些留白之处,也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对留白进行补充,以感受其所创设的意境美。

(一)想象古诗意象之外的意蕴

在古诗所创设的意境中,意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诗人常常会灵活运用意象所具有的虚实结合的特点,在古诗的意象本身的意义之外创设意蕴,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古诗所呈现的意象,并展开充分解读,就此发掘存在于意象之中的丰富的意蕴。

例如,在《夜雨寄北》中,从表面上看,“巴山”“夜雨”所描绘的就是一场秋雨,但是这些意象,所潜藏的却是诗人对远居长安的妻子的怀念,而这一点却未能在古诗中以直白的方式呈现,这就是意象的留白之处。教学时可以借助提问的方式,触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在这首古诗中描绘的是秋雨,秋雨会使诗人产生怎样的情感?很显然,绵绵秋雨所引来的必然是诗人的思念之情。之后教师便可补充与古诗相关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意境就是诗人站立于绵绵的秋雨之下,抒发对妻子的无尽思念之情。

(二)补全留白之外的空间

想要完整地了解一首古诗的意境,不可缺少对留白之处的补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遵循诗人的思想和情感,也能够成功地建立古诗意象,触及潜藏于意象之中的美感,获得更深层面的体会和感受。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把握诗词中的这些留白之处,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补白。

例如,《天净沙·秋思》,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可以在教学时先要求学生搜集这些意象,然后对此进行品味,以此建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诗人的羁旅愁情。补白,不仅能够呈现完整的诗歌意象,还能够得到进一步拓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如诗如画一般的意境。

可见,在初中古诗教学实践中,关注古诗的留白之处,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完成补白,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也能够促使学生针对静态的古诗文字展开全方位解读,并自主在脑海中建构动态的意象,以深入触及这些文字的意境。

三、探寻古诗主旨,理解古诗内涵

诗歌主旨的探寻以及对诗歌中心思想以及情感的把握,是古诗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学实践中,能够引领学生把握诗歌主旨的切入点比较丰富,可以是辨认题材,也可以是研题或者紧抓古诗中的关键词句等等。具体教学时,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古诗特点灵活选擇。以下是以辨认题材为例而进行的简单阐释。

诗歌的题材会展现主题及其主要内容。以边塞征战为题材的古诗,大都展现的是边塞奇景,或者展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之情,或者展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与怀人思乡或者友人送别相关的题材,大多展现的是惜别之情或者思念之情;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会寄情于山水,揭示作者的隐逸之志,等等。可见,只要能够确认诗歌的题材,也就基本掌握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潜藏于诗歌中的思想情感。在文学史中,针对古诗题材的类别划分暂时还不存在统一的界定,基本包括山水游记、写景抒情、赠别送别以及咏物怀古,等等。

以《次北固山下》《黄鹤楼》为例。这两首诗歌的题材所展现的都是羁旅行役,所以探寻诗歌背后的深刻含义相对简单:漂泊游子渴望归家以及强烈的思乡之情。又如《渡荆门送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两首古诗以送别为题材,因此所展现的大都是离愁别绪,在了解其题材之后,自然能够轻松地了解诗歌中所隐含的深刻含义和情感。在与友人送别之时呈现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以及惆怅之情,或者展现别后的思念以及忧愁之情。除此之外,在进入九年级的复习阶段之后,我们也可以选择比较阅读的方式,将相同题材、相同手法或者相同作者的诗歌聚集在一起学习,例如《过零丁洋》《诉衷情》以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这些古诗所展现的都是诗人的宏伟志愿以及爱国之情。这种形式的拓展和延伸,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精准地把握不同题材的诗歌的主旨,还能够更好地体会诗人情怀,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总之,古诗文教学有别于现代白话文的学习。传统古诗教学中,教师大多会存在“就诗解诗”的现象,由此也导致了古诗教学的普遍低效。以上是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而作出的一些浅显总结,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有助于推动初中古诗教学策略的优化,切实保障古诗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古诗文思念题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君去后,酒暖思念瘦
思念那么长,寂寞那么凉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